冯 焱,桑有顺,淳 俊,陈 涛,汤云川,杨 洪,李 倩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成都 611130)
紫色马铃薯富含花青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良好的经济价值和极高的保健价值。近年来,消费者对紫色马铃薯的需求逐年增加,紫色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目前市场上种薯质量低劣、优质脱毒种薯不足、栽培水平较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紫色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采用质量合格的脱毒种薯能充分发挥紫色马铃薯的产量潜力,较未使用脱毒种薯的增产30%~50%左右[1]。因此,脱毒紫色马铃薯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7]。
四川省生产上普遍采用“原原种-原种-生产种”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每一级种薯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为保证质量,原原种要求在防虫网、温室等隔离条件下生产,原种要求在良好的隔离环境中生产。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属于高原地区,海拔3000m以上,土壤松软且无有害物质污染,春、夏、秋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有良好的病虫害天然隔离条件,十分有利于繁育脱毒种薯。但如果按当地传统种植模式繁殖原种,马铃薯产量低、品质不稳定。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当地马铃薯种薯的规模化生产。试验以紫皮紫肉马铃薯品种“蓉紫芋5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规格原原种和不同种植密度对紫色马铃薯原种产量的影响,旨在找到不同规格原原种最适种植密度,为高原地区规模化繁育紫色马铃薯脱毒种薯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供试材料为2020年在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温江本部马铃薯良种繁育隔离大棚生产的“蓉紫芋5号”原原种,2021年播种时已过休眠期。
试验安排在阿坝州阿坝县阿坝镇5村进行,设3个规格的原原种:2g/粒、5g/粒、10g/粒,分别标记为A1、A2、A3。设4个种植密度:5000株/667m2、6000株/667m2、7000株/667m2、8000株/667m2,分别标记为B1、B2、B3、B4。每个小区面积20m2,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3次重复。
2021年4月15日播种,单垄单行播种,垄距90cm,底肥为马铃薯专用复合肥(N:P:K=15:5:25)100kg/667m2,中耕培土3次,生育期喷施防治晚疫病专用药剂增威赢绿3次,其它按常规管理实施。2021年9月12日收获。
收获前1周测定株高、主茎数和根冠比,收获时测定单株块茎重量、单株块茎数、单薯重量、小区收获率和小区产量。除小区产量外,其余指标每小区随机10株测定,共30株/处理,取平均值。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由表1可见,不同规格原原种和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有一定影响。各处理间植株高度为41.2~46.6cm,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处理间主茎数有差异,总体趋势是A3>A2>A1,即原原种越大,主茎数越多。不同处理间根冠比有差异,根冠比最大的是A3B4,与其它各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根冠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A3B4>A3B3>A3B2>A3B1> A2B4>A2B3>A2B2>A2B1> A1B4>A1B3>A1B2>A1B1;除A1B2和A1B3处理间、A1B4和A2B1处理间、A2B1和A2B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通过试验表明同一规格的原原种繁育原种时,种植密度越大,根冠比越大,二者呈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种植密度影响了植株地上部分的生长,密度大导致植株生长受一定抑制,地上部分生物量降低,根冠比增大。同一种植密度条件下,原原种越大,根冠比越大,二者呈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由于原原种越大,播种后生长发育时自身提供的营养充足,植株健壮,光合作用强,地下部分生长旺盛,特别是块茎,最终导致根冠比增大。
表1 不同规格原原种和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见,不同规格原原种和种植密度对产量性状有一定影响,且相比种植密度,原原种的规格对植株单株结薯性状影响更大。A1处理间的单株块茎重量为155.73~190.65g,A2处理间的单株块茎重量为240.86~251.36g,A3处理间的单株块茎重量为273.72~295.04g,总趋势为A3>A2>A1。各处理间的单株块茎数有差异,变化幅度为4.4~5.4个,总趋势为 A3>A2>A1。A1处理间的单薯重为35.39~39.72g,A2处理间的单薯重为49.08~54.64g,A3处理间的单薯重为51.61~57.85g,总趋势为A3>A2>A1。这可能是由于原原种越大,生长发育初期时提供的营养越多,植株生长势强,后期结薯能力强,造成单株块茎重量、块茎数和单薯重越大。
表2 不同规格原原种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原原种的规格对小区收获率也有一定影响,总趋势为A3>A2>A1,分析原因,虽然播种时原原种已过休眠期,但个体间有差异,播种后导致一定比例的缺苗,原原种越大,缺苗率越低,收获率越高。
各处理间的产量不同,从低到高是A1B1 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受自然环境、原原种规格、种植密度等多因素影响[8-9]。紫色马铃薯因其特殊性,种植模式对产量影响大。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由于海拔高、天气冷凉、昼夜温差大,不利于病虫害流行,具有繁育脱毒马铃薯原种的优越自然环境条件,可大力发展脱毒种薯繁育。但当地技术落后,不注重合理密植、科学管理,产量普遍较低,只有400~600kg/667m2,制约了马铃薯产业发展。本试验在充分调研当地情况的基础上,区别于不同规格原原种混播、种植密度随意等传统播种方式,针对紫色马铃薯不同规格原原种设计不同种植密度,为规模化在高原地区繁育脱毒紫色马铃薯原种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规格原原种和不同种植密度,产量结果差异较大;原原种大,生长发育前期提供营养多,出苗率高,植株生长健壮,后期结薯能力强,但个体与群体之前存在一定差异,生产上因充分考虑群体因素。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马铃薯产量优势,结合成本考虑,对不同规格原原种宜采用不同种植密度。在高原地区繁育紫色马铃薯原种,2g和5g原原种最适种植密度为8000株/667m2,产量可达1341.34kg/667m2和1696.18kg/667m2。10g原原种株8000株/667m2产量最高,但与7000株/667m2产量差异不明显,考虑到种薯成本因素,最适种植密度为7000株/667m2,产量可达1770.55kg/667m2。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