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实践剧目教学体会
——兼谈“典型形象促进法”教学

2022-07-14 06:44江东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
艺术评鉴 2022年12期
关键词:剧目舞蹈课程

江东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

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形象的和空间的艺术教学法,因而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一般的文本性教学方式以及纯理论教学方法,以静态阐释、讲解和释义为规律,舞蹈教学大量涉及身体表演和情感演绎,属于动态教学,并且其结果无法以对或错进行评价,它更适合以审美的高低为标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学表现出周期性长、效果缓慢和渐进式的教学特性。多数舞蹈教学的精力和时间主要花在基本功以及民间舞课等基础课上,这些基础课是每天的必修项目,大量的课时被其占用。当然,基础课是舞蹈教学的根基,也是骨干课程,但实际情况是基础课的付出和产值并不成比例,很多基础课表现很好的学生在实践结果中并不突出,有些在基础课上表现并不突出的或在技术技能上不达标的学生,反而在作品表演中大放光彩。因此,舞蹈实践作品与舞蹈基础课两者产值不对称、不均衡,效果也不一致。主要原因既有实践与教学内容相互的脱节,课堂与实际运用间内容不协调和错位,也有教学体系中轻视剧目课程以至于学生无法完成目标设定等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虽然全国各艺术院校都将剧目课设置为基础性课,但对它的认识还不够,还需进一步认识与提高教材中一些原本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通过剧目“典型形象促进法”选拨人才、培养人才与发现人才的成材率更高。同时,也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要求。什么是典型形象呢?就是找到舞蹈剧目创作中作品形象最为典型、表演难度最高的内容,以此作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例如,自20 世纪以来的一些优秀作品,《金山战鼓》《新婚别》《看秧歌》《残春》《一个扭秧歌的人》《秦俑魂》《爱莲说》《扇舞丹青》《老雁》等,这些作品的难度最大,也是最考验真才实学的舞蹈作品。

同时,舞蹈教学必须缩短课堂与舞台的距离,其中,剧目教学中的“典型形象促进法”有着关键的作用。剧目课是通向舞台的桥梁,剧目排演具有综合性,甚至舞蹈内部的技巧、表演与经验也要融为一体,成为有生命力的“表演”;并与其他姊妹艺术中的美术、服饰、音乐和灯光相互配合;且在塑造人物典型中情真意切地表演好相关的艺术形象。这就对舞蹈演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典型形象促进法”教学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表演和创作能力的舞者,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预设目标。

一、现实践剧目课普遍状况

各艺术院校课堂中的舞蹈教学内容是被肢解和元素性知识点,主要解决身体的软、开及能力上的素质,主要涉及芭蕾和中国古典两种教学体系;而民间舞蹈要求学员能够掌握和运用各个民族民俗舞蹈的风格及相关的技术能力,我国各“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主要以中国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汉、藏、蒙、维、朝民族舞蹈教学为其内容;而技巧课(毯子功)则是解决学生翻、跃、跳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另外,一些学校现代舞课、道具课也都是一种基础性、针对性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能为舞蹈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课程,也是舞蹈学科必然的教学规律。但单一的教学课程解决的是局部的、某一方面的问题,它是格式化的教学体系,而艺术中的作品需要以结构的方式,将零落和断章的合为一体,将分解和碎片的嫁接一起,舞蹈剧目课程就是在解决舞蹈各单一内容相互间融合、聚合为一体的问题,也是逐步靠近舞台,真正适应表演状态。舞台表演能力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的,好的舞台表演者一定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良好的表演心理素质以及足够的舞台经验。因此,专业院校最后的成果主要以剧目课呈现。剧目课是最主要的实践性课程,衔接与展示着各艺术院校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能力,也是人才培养中最后的凝聚与助推之力。各院校时常把这一课程放在突出位置,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及曾经的解放军艺术学院都创作和排练了大量的节目,作为提升学生表演能力的手段。“‘舞蹈的主体是表演,表演的载体是剧目’指明了舞蹈、表演与剧目三者的密切关系,剧目作为舞蹈表演的重要载体,其训练价值不言而喻。剧目课是连接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使学生成为演员的重要桥梁。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教学使学生综合运用舞蹈基本功、技术技巧、风格舞种等所学知识与技能,并有剧目的人物形象、舞台意象中巩固、强化、提升上述知识技能。”

但在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剧目课程的效果往往并不一致,它只是走了一个过程,尚未发挥学生真正的水平,特别是在单双三节目中难以轻易达标,在基础课与剧目课的衔接上也不一致,经常与预期产生差距。

虽然学生普遍对剧目课程都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普通学生的阅历与实践能力相对简单,在剧目表演过程中,还会出现大量的顾此失彼,常常是动作没有到位,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不够流畅,需要顾及到表演、人物内心的刻画以及典型人物的塑造。学生无暇照顾这么多,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并不代表有塑造这一角色的能力,例如,一位技术和技能很好的学生,并不代表人物心理刻画上也具备很好的能力;有些学生还存在心理问题,一上台就会出现问题,不是道具脱手,就是忘记动作等。因此,舞蹈剧目课程的教学也要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要有系统的教材和良好的教学方法。

二、现实践剧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剧目课的设置应有一个预期目标,但路径和过程最好有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度,这种不受限制的限制是根据不同舞蹈、不同特长以及不同素质情况设定的,一般而言,剧目课多数只做为一门一般的课程,忽略了其需要的很强的“活性”成份,这就要求根据人、潜质和形象不断进行调整,其制定的培养方案要有一定包容性和宽容度。“舞蹈实践教学体系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舞蹈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差异、性质、学生情况和毕业就业岗位等因素,从舞蹈专业知识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技巧要求出发,培养出专业优秀、宽口径就业、富有创新思想以及具备舞蹈表演、教育、研究、管理、策划等能力的舞蹈人才。为了实现预期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必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因而在教学中容易出现和忽视一些问题。

(一)剧目课程设置问题

一般各艺术院校的培养方案中,剧目课程从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设置,剧目课不同于民间舞课、基本功等课程,剧目课要服务于作品,以塑造作品的文化内涵为标准。需要分配每部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包括对形象、风格和能力上的考虑,需要有针对性的设定目标,考虑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找到每个学生的长处、短处,精确对位,扬长避短,课程的内容会给予一定作品的选择量,一些作品以情感表演类为主,一些作品以肢体表演为主,这就要求选择作品时做到因人而异,细化各类作品层级,也就是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作品从易到难,逐渐深入,规范培养方案、计划以及目标等。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有严格的教学体系,又要有一定的活性,要考虑到整体与宏观,学生中也要设定各个层级,应按需分配、量身裁衣、因材施教。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的特长进行教学活动,也要让学生挑战自我,演绎不同的角色,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提高文化修养问题

这是舞蹈师生最容易忽视的问题,要演绎好一部舞蹈作品,要最先了解和掌握作品的文化背景,否则演绎的作品必将处于浅层次和表面化。因而,文化底蕴是一个人的文化涵养与文化含量,它决定着对艺术的认知,决定着我们对人类精神成就的分享程度,决定着我们对世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交往的层次和品味,也决定着一个人的审美高度。演绎好舞蹈作品,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通过大量知识的积累,积淀文化,以人物典型表现文化意向和文化修养,同时,表现在演绎者表演人物情感的抒发以及解析的能力上。知识存量的丰厚、情感理解的细腻都会在剧目的实践呈现上刻画出来,要通过文化及理论的学习,更好的指导舞蹈演绎。因此,掌握好相关的文化知识是教学的前提之一。

(三)课程进度问题

实践剧目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造成学习效果不佳,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欠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表演的作品仅是重复与模仿,学生的自信尚未建立起来。因此,在课堂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提高课程质量、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其实,剧目课需要逐步解决的是两个延伸层级,第一,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素质,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剧目课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包括柔韧性、呼吸、暴发力以及一般的风格性、技术性能力,这些都要经过反复训练,用训练达到收放自如的能力。第二,在前一基础之上,对自己动态的身体要注入情感化,也就是说,每一动律形象要有情感贯穿其内,使之一动、一颦、一吸的分寸都具有舞蹈化形象与感觉。一定要把自己的动作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相结合,神形兼备,使作品中的人与现实中的人高度相融。

要把剧目课程建设成一个教学平台,以它作为基础载体,横向联合理论与实践两个板块,纵向将各种课程按顺序拼接为一体,融创作、表演和教学课程为一体系,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并让学生认识舞蹈作品(剧目)与教学、创作、表演、理论、实际运用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加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人才与培养目标的一致,并与市场要求接轨。

三、如何运用“典型形象促进法”教学

“典型形象促进法”并不是新的教学手段,笔者之所以把它做为一个重点,主要是以往的教学经验结果认为,剧目课程不能像一般的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而要通过学习单双三等有难度的作品,针对人、作品和细节进行。教师要精雕细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每个动态动律做到精益求进,对每部作品的风格与技术做到千锤百炼。通过“作品促进法”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建立学生的自信。“典型形象促进法”是一种百试不爽的良药,也是学生后期学习阶段最重要的助推器,能够直接提升人才的质量。

(一)“典型形象促进法”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1.对舞蹈风格和技术技能的强调

在剧目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全方位解读作品的人物、地点、时间以及事件,了解和深入其后的文化背景;要感同身受、融入到角色的内部;要吃透、吃准人物心理、环境和风格等要素。教学中可以先拉架子,也就是说,可以大略地把作品模仿下来,然后根据每一段、每一眼神以及每一音乐段落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这一过程是坚难的磨合过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对此,一定要循序渐进。第一,要解决音乐节奏上的问题;第二,解决技术、技能上的难度;第三,确保动态语汇中风格韵律的准确;第四,在动作动律上投入情感,使得人物形神兼备。具体操作中,可以以2 个8 拍为单位,先掌握动作元素,甚至可以拆解元素,待掌握后再聚合在一起,然后拼接为段落组合,最后形成作品。教学中一定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决心,使得学生在今后的表演能力上独挡一面。

2.建立学生的自信与兴趣

其实好的演员都充满了强大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是由平常教学过程中的身体训练和表演中积累形成的,自信是对表演的自我肯定,而自我肯定可以转化为表演气场,塑造出舞台表演中的至上至高境界,是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进入投入的、沉醉的和自如的表演状态,也就是“控制住全场”。表演上的自信一定不是轻易就能得来的,需要长久的实践,而“典型形象促进法”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式,要借助剧目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专门化的训练,包括风格、动律、形象等要素,使之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不分彼此。在具体操作中,也要找到适合学生表演的形象,找到两者的共通点,再进行强化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角色,通过各种角色打开自己的潜能。总之,要避免“人在怯场情况下……演员就会动作生硬,表情呆板,一切技能有形而无神。换言之,就是缺乏传情达意的艺术表现力。”对作品投入得越深,各个细节的表演就越到位,这种自信就将趋于上升且稳定状态,就能避免心理素质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境界。

3.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强调

剧目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刻画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基本功、民间舞组合,虽然一般课堂内容也要求情感到位,塑造出一定的意境,但剧目课程中的人物形象一定要准确“对位”与“界定”,要用舞蹈表演好这一特定人物,要深刻挖掘饰演人物的真情实感与典型形象,因而,对饰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细化这一情感,需要反复尝试、琢磨、察验和体悟,使人物内化于心,贯穿一体。“要有效地指导学生更加通透且精准地塑造……在特定的人物、事件和特定的情境下,力求每一寸肌肤、每一根汗毛、每一次呼吸、每一瞬顾盼、每一刻彻骨的情思,都具备‘情之所起、一往而深’的丰满人物形象与戏剧内涵。”一旦形成了表演上的经验,在表演上建立了自信,学生的表演水平就会更加出彩。

(二)“典型形象促进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其实,没有教不会的舞蹈表演者,也没有不成才的表演者,只不过很多学生由于基本功、民族民间舞课程上存在的问题和一些能力上的欠缺,例如软度不好或弹跳力上不佳,让其认为这是致命的问题,而后形成一种习惯的惰性思维,自我决定了自己专业的处境,阻挡了自信的建立。没有自信,便没有进取之心,没有了开放、健康的学习态度,在风格、动态动律的展示中便会唯唯诺诺,含蓄内敛而放不开,严重影响他的表演。因而,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虽然在实践教学中经常遇到此类情况,但有针对性的处理还是较少,大多数都简单地认为“这个孩子没有舞蹈感觉”“这个作品不适合他跳”,其实,民族民间舞蹈极具“活态化”和“个人化”,它与艺术体操完全不同,如果艺术体操的技术技能不达标,就一定不能上台面;而舞蹈剧目真实地表现了人的生活状态,要把人民群众演活,杨丽萍的舞蹈就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形象与身体条件的舞蹈语汇才得以成功,如果以课堂中的跳、转、翻作为对她的鉴定指标,这个世界就不会有杨丽萍其后的成就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排练集体性的舞蹈作品,但单双三节目是锻炼学生与培养学生最好的剧目,北京舞蹈学院教授韩贤杰认为:“学生的舞台表演训练最见效的方式是以独舞为核心,以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作为补充。这也是受韩国舞蹈教学方式的影响,在韩国,每个学生必须在每个学期或学年,进行一至三个独舞作品的展演,展演过程中,学校提供课程安排和硬件设施,学生解决服装、化妆与道具灯光。经过多次独舞经历,学生慢慢有了自信。因为是学生自己的独立表演,不用教师监督,学生都很认真准备,也非常刻苦。”“避免了学生存在‘滥竽充数’的侥幸心理,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这或许所需时间较长,但对学生的学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这将逼迫学生记动作,熟悉音乐,考验学生的‘真功夫’。”韩贤杰老师思想中的“所需较长时间”确实是个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极度消耗时间,要从点滴做起,从剖析角色人物心理到不断的重复与磨合,教学效果因而难以在短时间内促成。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课内与课外互相协作完成,可以通过教学管理、教学监督等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虽然各艺术院校都有自己的剧目教学手段,但本文强化和放大了“典型形象促进法”,它适应于各类身体素质的学生,杜绝过去实践剧目教学呈现中泛泛地、平均化地设计课程内容,没有针对性、典型化地塑造人物形象。“典型形象促进法”鼓励他们发现自己,找到和建立自信,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人才质量,提高专业素质,为舞蹈教育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剧目舞蹈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舞蹈课
优秀剧目进校园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淘气包弟弟
继承传统 创演新剧《齐王田横》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