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白局的传承与创新初探

2022-07-14 06:44夏夏南京林业大学
艺术评鉴 2022年12期
关键词:南京群体艺术

夏夏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的地方戏曲被称为南京白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早期与南京的云锦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南京白局见证与记录了行业工人酸甜苦辣,是南京地区地域性文化的独特名片,当前时代下,南京白局因濒临失传等诸多困境而日渐衰落。如何使南京白局这种传统而年轻的地方戏曲重新焕发蓬勃生机,已成为摆在一代文化传承人与文艺工作者面前共同的课题。

一、传承与创新的根本前提:南京白局的前世今生

自明末清初、民国、抗日战争直至当下,南京白局曾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兴衰。戏曲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来源于生活,南京白局也不例外。其诞生于大约700 多年前,明末清初之时,起于云锦机房,传于织锦工人之口。从早期以明清俗曲与江南小调为主,到如今涵盖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起初机房工人们辛苦劳作后休息与消遣的自娱形式,到当下大众化的曲艺演唱艺术,南京白局曾随着织锦业的兴盛而繁荣,也曾因抗日的战火而遭受重创。但正是因为南京白局自身的草根性与平民化,戏曲传播的都是民间趣事与社会新闻等等内容,较低的入门门槛更激发了南京本地人传承和创新南京白局的历史责任感。

南京白局源远流长,艺术形象生动立体,内容题材丰富多元,是使用南京方言进行念白说唱的。南京白局极具艺术魅力,文化内涵丰富,因其词曲内容从不因循守旧,往往与时俱进,对时事新闻的包容度较大,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文化影响。

二、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依据:继替发展的传承理念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以来,始终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与时俱进、大胆革新,根据当下最前沿与最流行的大众期待,针对非遗进行革命性地颠覆与包装,从而迎合大众口味与市场需求;另一种是因循守旧、谨慎保守,无视当下喜闻乐见的一切形式,针对非遗进行原汁原味地继承与保护。笔者认为,以上两种理念与实践无关对错,各有优势。但当我们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纵观人类文明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规律时,就不难发现,人类社会是一个“继替”发展的过程,即维持与传承同步发生,每一个时代都会遇见承上启下、继承与替代交织共生的情形。

那么,如果用“继替”思想重新审视南京白局的传承与创新,会得到怎样的启示?

(一)南京白局的继承思想

人们在探讨文化与文化现象的发展规律时,往往会聚焦于文化、文化现象的继承与替换。南京白局作为一种非常珍贵的地方戏曲,其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势必存在文化的传承问题,呈现出新陈代谢、继承替换。从这个意义上说,南京白局艺术也是在不断继承与创新中继替发展的。

南京白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正是来源于其继承与发展的态度,即重视传承与创新在同一时代与同一时空的同步性,不偏废,讲求平衡,从而在“不忘本”与“力求新”两者的碰撞与交融间不断向前。在继承方面,南京白局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不弃根本”,完完整整地将南京白局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下来。

传统对于南京白局来讲,并非特指“一去不复返”“因循守旧”与“遗迹”,而是一以贯之的艺术特色、行为与思维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可以带给南京白局生机与活力的蓬勃力量。

(二)南京白局的创新思想

根深才能叶茂,南京白局的艺术创作实践亦是如此。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具有世界性与广泛性的艺术,都极具民族性和地方性,显而易见,任何艺术都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土壤。由此可见,南京白局创新的基础是努力避免被当下或未来的强势流行文化裹挟,避免出现趋同现象,应努力坚持原有的艺术个性与地方特色。

在创新实践中,首要任务是深入探索与了解南京白局的根本与传统,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创新实践,对南京白局的传统文化并不了解的情况下盲目创新断不可取。为此,在传承与创新南京白局艺术时,应树立继承与替代并存的发展眼光与理念。而在坚持并存理念的前提下,要更加注重提升南京白局的“内功”和“自律”。

然而,在艺术创新实践中,不难发现将标榜和追求时尚、前卫等作为艺术创新的唯一方向,往往造成原本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浮躁与虚无的状态,这样的做法既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亦毫无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为切断了艺术本身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传承与创新的主要途径:南京白局的价值引领

(一)深挖资源,传递价值

为达到不断扩大在南京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的辐射面与影响力,使各地游客感受南京白局的文化与艺术魅力,从而不断吸引游客,应将南京白局文化游作为一种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来看待。从根本上讲,以人文资源作为主要旅游行程内容的活动,都应归属为文化旅游范畴,而南京白局的文化与旅游价值理应得到深入挖掘,从而实现展示与推广目标。

创新南京白局场所设计。迅速传播南京白局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相关文化旅游建设,特别是南京白局的展示场所设计。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南京白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外地游客在有限时间里想要相对全面地了解南京白局,最可行的方式就是参观专门的南京白局文化博物馆。助力南京文化旅游建设、提升南京白局旅游资源吸引力,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保护和弘扬南京白局的独特文化。

创新南京白局文创产品。精致的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是外地来南京的游客一份珍贵的回忆,这份记忆是关于白局这种地方戏曲的,更是关于南京这座城市的。如果想要通过文创产品激发游客群体对南京白局产生更大兴趣,最佳方式莫过于沉浸式体验。南京白局配乐中的打击乐器不仅简单易学,而且兼具观赏、收藏与实用价值。游客群体在购买时,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学习就可以掌握碗碟的使用方法。因此,一套精致的白局打击乐器,虽然体积不大,亦可成为南京白局的推广小天使,所以设计制作精美的具有标志性的南京白局纪念品便成为关键。综上所述,一份关于南京白局的精致旅游纪念品就是传播和传承南京白局文化的独特载体,借由它,南京白局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就可以不断获得提升。

创新南京白局文化活动。结合当下非遗传承的主题、南京白局的专题等,通过VR 技术、沉浸式体验方式等,举办系列文化活动,满足各个年龄层次、各种职业人群的好奇与科普的要求;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南京白局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从而强化人们对传承与发展南京白局重要性的认识。鼓励结合校情,在南京地区的各小学开展保护家乡戏曲与创新编排白局的各类活动,南京白局进课堂,成立兴趣类白局社团等,师生互动间,孩子们在学习白局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学唱白局,从小普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孩子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关注自己家乡的戏曲。此外,在高校和中学设置南京白局选修课等内容,不断提升南京白局影响力,培养潜在的传承人。

创新南京白局演出内容。为使南京白局得到更广泛的宣传与推广,使得人们以一种更亲切的方式来认知南京白局这种戏曲,可以在不改变传统白局曲牌的基础上,将新闻时事、生活趣闻等编写为故事,并以传统规范与格式融入曲牌,更有利于南京白局的传播。特别是在创新内容中,加入新颖的理念、观念以及核心价值观,这样一来,青年人更加喜闻乐见,在轻松与愉悦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寓教于乐。追根溯源,南京白局最初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来源于织锦工人的真实生活,将工作与生活中的见闻编入白局中,达到辛勤劳作之余的休闲消遣放松心情的目的。

(二)特色创新,继替共生

继承和创新永远共存,相互依存,无时无处不在,南京白局的传承也不例外。因此,秉持继承和替代理念,理性看待南京白局的传承,要充分认识到南京白局的生存与发展是由其传承状态所决定的。

关于南京白局的传统,究竟指的是什么?笔者认为有两层含义。第一,这里的传统,主要是关于南京白局的原有个性与艺术特色;第二,南京白局的传统本身并不能被理解为固化在某一两个白局作品里的事物,应理解为通过南京白局的表演所呈现的传统特色;这种特色更不应狭隘地因循守旧,而应随时代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含义,重塑于每一代人的文化理念。

综上所述,重新焕发南京白局的活力与生机,就要想法设法将南京白局融入时代;而实现融合的重要前提就是理性认知南京白局的“创新”,只有深谙这一点,才有可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做好南京白局个性特色的创新发展。而“传统”在这里更加突出的是南京白局的传统艺术特色,继承“传统”才是保护南京白局之根本。

(三)锁定主体,分类引领

哪些群体可以被定义为传承人呢?不断培养后来者并广泛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的人群,具备特殊技能或完整了解并掌握非遗项目的人群,均可被统称为传承人。由此可见,传承人必然成为非遗保护中的重点工作。尽管非遗传承人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发生巨大变化,但传承人决定了非遗的存在与价值,这一点无可厚非。因此,传承人对于延续非遗生命力与非遗保护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能够使得因社会变革造成对南京白局生存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根本是要不断形成南京白局的强势主体。南京白局的传承与创新决不能仅仅依靠某些单一群体来实现,而一定是由南京白局的管理保护群体、教育学习群体、学术研究群体以及欣赏追随群体等共同构成的相互依靠的大群体,笔者称之为强势主体,具体涉及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传承人、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白局爱好者等等。

南京白局的传承与创新几乎完全取决于非遗传承人。南京白局如果离开了非遗传承人,则无法生存。因此,决定南京白局能否传承的关键就在于非遗传承人,而是否得到有效传承则完全取决于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状态。当前,新传承人的功力尚浅与资深传承人的力不从心形成鲜明的对比,人才短缺的矛盾突显。

如何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南京白局强大的生命力与超越时代界限的人文研究与艺术审美价值?如何有效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对南京白局的由衷欣赏、浓厚兴趣及深刻认知?要充分调动专家学者的研究焦点与热情,常期聚焦南京白局,多出成果,从而更加令人信服,反过来不断引导广大民众对南京白局产生兴趣。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群体都要认可南京白局作为南京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始终坚信其传播与鉴赏价值,从而更好地推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相关传承与传播活动;不断提升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群体对南京白局的认知水平,从而在实施相关法规与构建机制中尽可能地保护南京白局的传承与发展,不断关注与改善南京白局传承人群体的生活状态。

猜你喜欢
南京群体艺术
“南京不会忘记”
江苏海外新华商群体探秘
南京大闯关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中间群体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