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鲜红
【摘要】焦點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活动的核心是“快速为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一心理咨询活动中,“问题的解决方案”成为探讨的重点。在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时,教师要发挥这一心理咨询方式的优势,让学生在建立正向目标、寻求解决路径的过程中,有效解决心理问题,获得美好人生。
【关键词】焦点解决;小学;短期心理咨询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是不同于传统心理咨询方法,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心理咨询模式。在这种心理咨询模式中,教师会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利用多种方式来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从而让学生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相较于其他心理咨询模式来说,以焦点解决为导向的短期心理咨询模式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值得在我国的教育领域进行推广。教师将焦点解决应用于处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据学生的实况,为学生开展短期的心理咨询活动,对于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一、寻找问题焦点,建立正向目标
传统心理咨询活动相对随性,教师往往根据咨询者交代的问题做出回应,在整个心理咨询活动中没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可言,而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目标则十分明确,能够在根本上提升心理咨询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为促进学生改变,让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学生一起确定正向的目标,让学生拥有努力的方向。
(一)平等对话,做好正向开始
在以往的心理咨询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不对等的,教师犹如“高高在上”的旁观者,很难真正地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致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较远,学生也难以打开心扉,获得教师有效的帮助,促进心理问题的解决。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活动中,教师会主动地建立与学生之间平等、合作的关系,积极地向学生讲述咨询的程序,从而基于平等对话的原则,对学生问题的情况和程度有所了解,以便掌握学生已经做过的努力和解决问题的意愿等情况,继而为正向目标的设计铺垫基础。
例如,班级中的一名学生态度散漫、学习能力弱,在课堂上也总是扰乱纪律,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在课下,他也会说脏话,甚至是打人、骂人。但是,他也想要约束自己,缓解自己的躁郁心理,让自己变得更好。因此,当他走进咨询室时,笔者先装作不知情,以好奇的态度提问:“你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你今天过来,是想要聊些什么呢?”让他先做简单的陈述,描述自己的问题。之后,笔者继续提问:“到现在为止,你都做过哪些努力呢?这些努力得到了怎样的效果呢?”“有没有别人为你提供建议呢?你是否尝试过这些建议?最终的效果怎样?”“你尝试过的方法中,哪一个最有效呢?”等问题,继续从正向的角度出发,了解问题解决的程度以及该学生的行动情况等,从而更加精准地判断情况。
教师利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从正向的角度进行设问,能够让学生从正向出发,思考自己的心理问题以及自己为问题做出过的努力、获得的效果等,以便使设计的目标更加精准。
(二)问题引导,有效建立目标
在日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往往会发现,即使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心理问题矫正效果却达不到理想的状态,究其根本是学生缺乏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故而没有明确的改进方向。因此,教师应当意识到正向目标的存在价值,主动地帮助学生确定咨询的目标。但是,教师也要明确这种目标应当具备具体性、可察性、合理性等特点,能够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实现,使学生不再纠结于问题本身和造成问题的原因,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问题的解决上,并为问题的解决做出相应的努力。
比如,有名学生很沮丧地来到笔者办公室,一进门就开始“诉苦”,丝毫不掩饰他对父亲的不满。他说:“老师,我真的很不喜欢我爸爸,我觉得他也不喜欢我,昨天我一进家门就向爸爸分享我在学校的趣事,但他直接让我去写作业,说我每天只知道玩,我的好心情都被他给冲散了,他的语气还十分的恶劣,好像我做错了事儿一样。”面对学生的“吐槽”,笔者先平复该学生的心情,并问:“那你希望爸爸怎么跟你说话呢?”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温和一些,耐心一些,而不是上来就严肃得不得了”。结合学生提出的“目标”,笔者建议:“既然你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是不是可以尝试跟爸爸沟通一下,或许他愿意这样跟你讲话呢?”笔者使学生逐步明确问题解决的方向,从而在交流中缓解沮丧的心情。
在许多心理咨询过程中,教师总是在追问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最终诉求是期望问题朝着正向的方向得到解决。对此,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与学生一起找到正向目标,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顺畅地解决。
二、针对问题实况,促进问题解决
学生面临的问题各有差异,教师需要在交流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为学生做出不同的引导,从而寻找更加适合的问题解决方法。因此,探讨多个解决问题的路径,就具有实践意义,能够让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活动变得更具针对性,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一)等级式询问,循序渐进
等级式询问是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活动中惯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事件,在十点量表上进行等级自评,用“1”代表最糟糕的情况,用“10”代表奇迹发生后的情况,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已经发生的变化,尤其关注发生的细微变化。在学生第一次进行咨询时,教师就可以将十点量表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之后的咨询活动中,教师依旧让学生用十点量表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自评。当十点量表上的数值发生变化,代表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有所变化。这时,教师再根据十点量表,要求学生进行解释,使学生追溯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为未来做出更好的规划。
例如,班级中的一个学生一到科学课就开始睡觉,科学教师也找他交流过几次,但是效果都不佳。这名学生也开始变得焦虑,导致其他课也上不好。笔者先让学生使用十点量表进行自我点评,使学生对自己目前的情况有清晰的认知。第二天,笔者开始对该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但是,在听课的这两天,笔者发现该学生并没有睡觉,于是在又一次开展咨询活动时,笔者让学生再次用十点量表进行自评,自评结果果然产生了变化。笔者故作惊喜地说:“你的情况有所改善,你是怎么做到的呢?”他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其实我知道你在后面坐着,所以我不敢睡觉,也不困了”。面对他的回答,笔者说:“看来,你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虽然你没有睡觉,但也没有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对不对?”他支支吾吾地回答是的。笔者继续对他进行引导:“我的存在,让你分散了注意力,不再去睡觉,你要不要尝试用听课、记笔记的方式,来集中听课的注意力呢?”采取了笔者的建议之后,这名学生的情况开始有所好转,学习的信心也开始不断积累,焦虑的心情也逐渐得到缓解。
等级式询问的心理问题解决方法,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可视、客观,学生能够轻易地认识到自己的变化,追寻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在循序渐进中不断缓解自己的心理问题。
(二)奇迹式询问,预见未来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重点,在于了解学生期望的生活,而不在于认识问题形成的原因,因此,想象“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问题根本不存在”等美好图景,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在实际的心理咨询活动中,当教师采用奇迹式询问的方式对学生提出足够充分的问题后,学生逐渐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描述解决问题的方案。
比如,班级中的一名学生总是无缘无故地感到害怕,性格敏感多疑,对事情也总是抱有消极心态和自卑心理,但是,笔者也能看出,她非常想要融入群体当中。面对学生的这种情况,笔者采用了奇迹式询问的方式,在见到该学生时向其提问:“我知道,其实你也想要改变,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和其他同学的关系变得非常好,那时候的你和现在的你有什么差别吗?”学生尝试性地进行想象,但却说:“这不太可能,我想象不到”。面对学生的退却,笔者继续引导该学生深呼吸,放松心情,再次尝试。这名学生再次进行想象,随后开始慢慢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我和我后桌的同学一起跳绳;我的铅笔掉到了地上,同桌帮我捡起来了……”在笔者的引导下,这名学生逐渐认识到她所期望的同学关系是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当学生的心中有了期待和愿景后,问题也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问题本身并不是需要解决的任务,恰当的问题解决方法才是值得教师深究的。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期待和愿景进行描述,能够真正地让学生将目光聚焦在未来,使学生朝着自己向往的方向努力。
三、结合治疗实况,合理布置作业
在咨询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以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总结,进一步提升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但是,心理问题的解决过程是漫长的,因此教师需要提供长期、持续性的指导,并针对学生的反应,为学生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提高解决心理问题的实效。
(一)結合实况,布置作业
教师在开展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活动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治疗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完成作业的方式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在咨询中的实际体会,以便直观对比自己在咨询前后的变化情况,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合理调整学生的作业。
例如,班级中一名学生具有较强的攀比和自负心理,事事都想与其他人一争高下,久而久之这名学生的性格变得乖戾,人缘也变得很差。在咨询的过程中,笔者除了与学生进行对话,也让学生记录下咨询过程中的自身体会和感受,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之后,笔者针对学生记录的内容,为学生布置了“记录一周中攀比、自负的事件”的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该学生进行了思考和总结,逐步平复自己攀比、自负的心理。一周后,笔者对学生一周的记录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转变情况。之后,笔者继续让学生进行这项作业,并随时对学生进行抽查,以便学生时刻警惕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在进行心理咨询时,教师让学生记录整个心理变化的过程,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恰当的作业,以便学生基于作业的实施,对心理状态进行持续性地调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
(二)差异对待,提升成效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后,学生咨询的效果逐渐显露出来,有的学生实施了解决方案,有效地改善了心理问题,效果比较理想;有的学生的解决方案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则效果不尽如人意。而面对不同的情况,教师需要就事论事,做出不同的回应,对于产生理想效果的学生,教师进行夸奖和鼓励,让学生获得教师的肯定,继续根据之前的方案调节心理问题;对于没有产生理想效果的学生,教师则让学生根据目标调整解决方案,并与学生一起期待美好未来的出现。
比如,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对语文学科抱有排斥的心理,一上语文课就表现得非常厌烦,在与该学生进行交流后,笔者让学生寻找“例外事件”,即找到对语文课感兴趣的瞬间。之后,笔者再让学生总结当时的情况,以便学生基于自己积极的情绪改变自己对语文学科的排斥状态。经过一段时间后,笔者再次询问学生对语文课的感受,这名学生说:“好像没有那么厌烦语文课了,也在课堂上找到了更多有趣的瞬间。”结合学生的回答,笔者知道方法用对了,于是,笔者对学生进行夸奖:“老师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并建议学生:“不妨将你感兴趣的瞬间都记录下来,也记下当时的心情。”学生积攒更多精彩的画面,有利于逐步改善对语文课的排斥心理。
教师及时查看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反思心理教育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并为学生进行及时调整,能够让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短时间内发生转变,真正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当重视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活动,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学生不再关注问题本身,而是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在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中,真正地缓解心理问题,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
【参考文献】
[1]滕好悦.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J].天津教育,2020(10):183-184.
[2]孙永青.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3):121-122.
[3]吴博.当情结爆发之时,给破碎的心灵一个容器:关于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0(0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