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度逐渐提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有效推动其健康成长及良好发展的关键。为了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尤其要结合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及学生的文化素养,从多元化教学模式视角进行思考,有效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让其掌握多种写作技巧,提升其语文水平。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0-0049-03
引 言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他们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开端。语文是小学阶段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为严重,过于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无法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影响了实际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应结合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并实现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的本质是人才的培养标准,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品格[1]。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是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并应用了核心素养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转变了单纯知识讲解的现状,并更好地推動了学生的发展。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构建语文读写结合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教材中的知识构思精巧,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积累佳句、名篇等。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采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身情感,并通过写作训练活动的有效实施,让学生表达的层次获得稳步提升,进而最终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施现状
(一)学生的积累薄弱
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时,许多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以往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缺乏重视,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差异认识得不够深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充实学生的知识积累。当然,学生自身也有原因。在多数学生看来,语文不需要刻意学习就能掌握基本的知识。由此,在“轻视”语文学科的心理影响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不足,基础动力薄弱,自然也影响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2]。
(二)教师的观念传统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观念先进,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明显提升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动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陈旧,无法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无法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读写分离突出
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部分分开教学,在具体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资料,在课后为学生布置写作练习任务,让学生反复进行多次写作练习。长期下去,不仅不利于读写结合教学效率的提高,还会让学生产生语文阅读与写作相分离的想法,认为阅读与写作毫无关联。这不仅阻碍了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取得突破,还无法全面结合多元方式提高学生的读写素养[3]。
(四)教师对文章缺乏深入解读
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需要将深入挖掘语文教材重视起来,教师唯有掌握文本深层内涵,才能为写作及学生思考带来更有效的启发。读写结合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内容。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读写结合的认识并不到位,这就导致其在教学中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拟定教学计划,从而很难将读写结合贯彻下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
(一)读为媒,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关键部分,同时也是学生素养提升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不断阅读,才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并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其阅读面也能够获得拓展,无形之中推动写作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初期,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应用多元方式,以阅读为媒介,不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笔者重点指导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掌握其中的“蔓”“腻”“咂”等生僻字,并让学生理解“信赖”“神气十足”等词的含义。然后,笔者带领学生通过阅读,整理了文章的整体思路,促使学生明确了每一个人物的神态,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结合笔者的讲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技巧。此外,笔者为学生推荐了《木偶奇遇记》《安徒生童话》等课外读物,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从而有效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借助阅读促进学生打好写作基础。
(二)写为辅,抒发学生情感
作为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关键,写作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必不可少,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能够直接映射其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写作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及语言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过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自己动笔操作,才可以提升组织语言的能力,并提高写作自觉性,让写作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文本,以写作为辅助方式,引导学生抒发自身情感[4]。
例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时,笔者先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并提出一定的写作要求:“通过对
《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的学习,大家还能够发现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美景?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并根据阅读所学知识,写一篇自己觉得美的景色作文。”这样的写作训练方式引发了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联想,促使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景,并应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如此一来,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抒发情感的空间,培养了写作情感,写出来的作文有声有色。
(三)思为基,实现读写结合
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对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更好地积累词句。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素养进行培养时,应将阅读与写作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重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双重提高。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突破课本教材的束缚,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引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大量的知识,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效促进其读写能力的结合。
例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太阳升起的动画,并向学生提问:“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如果日夜不停地步行,大约要走多少年?即便是坐飞机也需要多少年?”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进行回答。这样的问题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将思维作为基础,要求学生结合这些数据,联系课文开展阅读活动,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随后,笔者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开展写作活动,促使学生立足思考,完成作文创作。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有效实现读写结合教学。
(四)引仿写,丰富语言积累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模仿能力的形成最初是模仿身边人的言谈举止,经过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渐提升了模仿能力[5]。鉴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可以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促使学生结合所阅读的文本知识,开展有效的仿写活动,进而丰富其语言积累。
例如,《松鼠》一课活灵活现地展示出了松鼠各个部位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松鼠外形的美丽。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是什么,以及自己所了解的这个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等。學生在分享的同时,无形之中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然后,笔者要求学生结合《松鼠》
这篇课文的写作方式,将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描绘出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此一来,就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写作技巧,并积累语言,在仿写的过程中巩固阅读知识,实现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拓而写,提升审美创造力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部分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薄弱,写作能力不突出。在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为作文教学发愁。可见,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因此,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方式。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拓展写作是他们的“拯救之星”。拓展写作更加考验学生的想象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审美创造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在原文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写作,确保学生在不偏离文本基础的前提下,写出合理的内容。
例如,《盼》这篇文章的结尾是“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为学生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空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作。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趁此机会鼓励学生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上进行想象,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实际的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除了互相聆听,还可以给同伴提出更多的建议。如此,学生结合文章中的故事内容展开了续写,想象“我”接下来遇到了怎样的事情,提高了审美创造能力。
(六)挖教材,提升写作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材中的文章是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来源。而很多的语文教师对教材存在一定的误解,将大多数时间用在分析教材上,忽视了文章中的写作技巧[6]。而读写结合的课堂则需要学生通过教材理解作者的思想,从而学习文章中的写作技巧。语文教师要通过实际的行动为学生做出实际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挖掘,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内容值得学生去探索和总结,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文本中的内容,为写作提供实际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猫》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学习作家描写动物的基本手法,笔者先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学习文章中是如何描写“猫”的。在学生阅读结束后,笔者让他们自主交流对文章的感受,并通过叙述的方式将自己的认知分享出来。然后,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并让他们交流如何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这样的场景不仅让学生熟悉了文本的基本结构,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力,促使学生达到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结 语
总而言之,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将阅读与写作系统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实现这样的教学愿景,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实际的改革和创新,力争将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克服,让教学形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注重学生的写作,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拓写和仿写及交流写作等模式中,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尝试,促使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思考方式,并借助写作活动,锻炼学生对阅读理解的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王钰清.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交际,2018(14):154-155.
张会军.以读写结合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助力[J].华夏教师,2018(20):53-54.
傅登顺.用好部编教材,优化“读写结合”教学新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7(13):11-14.
范晓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20(21):69-70.
王永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6):53-54.
付丽.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8,5(42):376-377.
作者简介:吕倩云(1991.6-),女,江苏溧阳人,任教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