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家生育政策研究回顾与热点趋势可视化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CNKI)来源期刊(2013—2021)的图谱呈现

2022-07-13 03:56闪诚章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育率生育图谱

闪诚章

(安徽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1982年12月,“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被写入宪法。40年来,这一政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进程,不少媒体把“计划生育”等同为“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曲解了政策具有包容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与“计划生育”相配套的规定、条例。例如,为满足城乡居民的生育需求,198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倡议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一孩半”的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政策实施效果。新世纪以来,国家的生育率持续走低,有陷入“超低生育率”的风险,为应对低生育率造成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不足、女性职业选择等问题,更大范围、规模、力度的生育政策调整提上了议事日程。

一、研究背景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指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①,标志着新时代国家生育政策的又一次调整、优化。

2012年,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要求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②。国家层面实施近40年的“计划生育”第一次出现松动。两年之后,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③。至此,夫妻生育二孩的意愿、行为不再受自身是否为独生子女的限制。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要求“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④,国家层面再一次强调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应该采取的人口政策。

可以看出,十八大以来,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生育三孩”,国家高度重视生育政策的优化调整,包容性更强了。因此,借助CiteSpace软件,全面系统的对新时代国家生育政策研究的现状及热点趋势进行分析,为生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推动国家生育政策的完善,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等各方面的挑战。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新时代生育政策”为检索主题,以“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三孩政策”为检索关键词,以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文献均包括期刊名称、机构、作者、摘要、关键词等有效信息。文献类型限定为全部期刊(包含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期刊、CSCD期刊)。时间限定为2013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共检索相关中文论文529篇,导出文献529篇。从检索文献数量上看,单独二孩136篇,占比约为25.7%;全面二孩387篇,占比约为73.2%;三孩政策6篇,占比约为1.13%,前两者占到发文总量的99%以上(表1)。一方面,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提出的时间较早,学者的研究充足、成果丰富;另一方面,三孩政策提出的时间较晚,相关研究过程、成果发表正在进行当中。

表1 研究主题关键词词频排名Top10

三、新时代国家生育政策研究的文献特征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生育政策经历了三次调整优化,专家学者针对政策变动的时机、内容、原因、影响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是一款以“引文分析理论”为基础,使用网络算法等途径将丰富的、大量的文献数据转化为科学知识图谱的软件,能够使复杂的知识网络更加清晰并能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1],因此,采用CiteSpace分析软件,有助于回顾、预测新时代国家生育政策的脉络、走向,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一)研究主体发文量趋势分析 通过绘制“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三孩政策”研究发文量变化趋势图(图1),发现以不同主题为检索关键词,生育政策研究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图1 2013-2021年研究主体发文量趋势图

1.“单独二孩”研究主体发文量趋势分析。图1所示,“单独二孩”检索关键词下,共搜索导出相关中文文献136篇。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迅速发展阶段(2013—2015年)、急速下降阶段(2015—2017年)、相对平稳阶段(2017—2021年)。在迅速发展阶段,2013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明确提出“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二孩”,不久国家出台了相关配套措施(如《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2],促进了“单独二孩”政策的落地,关于“单独二孩”的研究迅速增多,到2015年达到顶峰,发文量多达60篇。在急速下降阶段,2015年10月底,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导致“单独二孩”的研究急剧下降,到2017年仅有9篇。在相对平稳阶段,2017年之后,相关研究已较少关注“单独二孩”,发文量也处于比较稳定的少量状态。总的来说,“单独二孩”政策的研究较少,年均发文量不足20篇。

2.“全面二孩”研究主体发文量趋势分析。图1所示,“全面二孩”检索关键词下,共搜索导出相关文献387篇。研究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迅速发展阶段(2014—2017)、相对平稳阶段(2017—2019)、急速下降阶段(2019—2021)。在迅速发展阶段,“单独二孩”政策的落地,不少研究已关注何时实施“全面二孩”,从2014年开始,发文量不断增多,2015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生育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转变[3]。2017年研究成果达到顶峰,发文量达91篇。在相对平稳阶段,三年的发文量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平均约为84篇,相关话题仍处于高热度。在急速下降阶段,2019年发文78篇,2021年仅为10篇,一方面前期的研究充足,不少领域已有创新成果,另一方面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不少学者将目光投向“开放型、包容性”的人口生育政策。

3.“三孩政策”研究主体发文量趋势分析。如图1所示,截止到2021年8月1日,以“三孩政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文量仅为6篇。原因在于,第一,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没有对具体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部署,具体的政策走向不清晰;第二,2021年7月20日,媒体播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孩子的政策”,时效性较高,关于“三孩政策”的相关研究正在进行当中,预计不久以后,关于“三孩政策”将会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

(二)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法指的是利用文献中涉及的相对集中的词汇或名词短语共同出现的情况,来确定该文献集所代表学科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4]。通过以“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三孩政策”为关键词检索到的文章,分析论文关键词之间的某种关联,探究不同主题学者研究的关注点。

1.“单独二孩”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结合表1和图2分析,“单独二孩”研究排名前十的高频词分别是“单独二孩、生育意愿、生育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全面二孩、‘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整、人口政策、生育率、计划生育”。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均寿命延长、生育率持续降低的社会现实,2013年,国家调整了实施近40年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但此时夫妻生育二胎仍受自身是否为独生子女的限制。与此同时,政策落地执行后,夫妻的生育意愿如何、生育率相比往年有何变化;何时实施“全面二孩”的政策也出现在学者的研究当中。因此,共现图谱中显示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关连接节点增多,结合发文量篇数,说明“单独二孩”的生育政策属于过渡范畴,更为开放的生育政策已在酝酿。

图2 “单独二孩” 关键词共现图谱

2.“全面二孩”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结合表1和图3分析,“全面二孩”研究排名前十的高频词分别是“全面二孩、生育意愿、生育政策、‘全面二孩’政策、学前教育、计划生育、影响因素、人口老龄化、人口政策、三孩生育政策”。2015年底,中央文件再次调整,所有育龄期夫妻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宣告了“独生子女政策”的终结[5]。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结构的不尽合理、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为此实施了更为全面的二孩政策。专家学者从宏观角度分析生育政策的同时,更把角度投向了微观领域,如孩子的学前教育、抚养成本的上升、多重压力下家庭的生育意愿是否增强等。因此,“全面二孩”研究的文献多,发文量大,关注角度涵盖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共现视图中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及节点分布合理。

图3 “全面二孩” 关键词共现图谱

3.“三孩政策”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由于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针对“三孩政策”仅检索6篇文献,目前高频词汇分别是:三孩政策、生育意愿、家庭亲善福利、社会影响。2021年5月,期待已久的“七普数据”公布,2020年中国新出生人口约为1200万,新出生人口数量和生育率创造新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2021年7月,国家层面出台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孩子”的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家庭生育。可以看出,新政策的制定在于提升家庭的生育意愿,但持续的人口下行压力过大,不少家庭的关注点在于孩子的教育、抚养成本,因此,“三孩政策”的落地实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4 “三孩政策” 关键词共现图谱

(三)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是指将抽象的、物理的对象分组为不同组对象,不同组对象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或相异性,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更能准确描述该领域的研究前沿[6]。因此,通过制作“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三孩政策”关键词聚类分析表、描绘关键词聚类图谱(通常认为,轮廓值大于0.7,则说明具体结果是可信的),有助于把握具体政策实施之后相关领域的研究热度。

1.“单独二孩”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从表2和图5可以发现,“单独二孩”关键词检索文献共有9种聚类轮廓值大于0.7,主要包括计划生育、“单独二孩”政策、生育政策、生育政策调整、生育意愿、全面二孩、“单独二孩”、产科、成都市,说明聚类的真实性较高。首先,前4种聚类集中于讨论宏观层面政策的施行效果,调整生育政策后人口总量的变化,对生育率的影响如何;其次,中间3种聚类涉及微观领域夫妻个人的生育意愿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类问题;最后2种聚类分析政策出台对相关领域的影响,如医院产科规模的增大、引发女性就业问题、成都市的具体分析等。 “单独二孩”政策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它不仅宣告了第一场生育革命的终结,也为两年后制定更为广泛的“全面二孩”政策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由此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登上了学者讨论的舞台。

表2 “单独二孩”关键词聚类分析表

图5 “单独二孩” 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3 “全面二孩”关键词聚类分析表

2.“全面二孩”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从表2和图5可以发现,“全面二孩”关键词检索文献轮廓值大于0.7的有14种聚类,主要包括职业女性、生育意愿、“全面二孩”政策、计划生育、人口老龄化、全面放开二孩、权益保障、对策、女性就业、生育补贴奖励等。第一,前3种聚类多考虑家庭的生育意愿,生育二孩会对职业女性产生哪些影响,进而导致家庭的收入下降、生活成本上升、子女的教育问题等;第二,中间5个聚类讨论的范围宏大,既包括政策制定的原因、主体、保障,也涵盖政策实施后可能会面临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第三,最后6个聚类从更为具体的层面讨论生殖女性的二孩选择、工作家庭之间的冲突、子女的托育服务等无疑会对女性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因此,“全面二孩”政策的制定实施是有助于减轻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的风险,但落地的效果根据统计数据预计仍不理想,不少专家预测中国将陷入“低生育率”陷阱,于是,更加开放的、包容性更强的生育政策呼之欲出。

图6 “全面二孩” 关键词聚类图谱

表4 “三孩政策”关键词聚类分析表

3.“三孩政策”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三孩政策”目前仅导出参考文献6篇,样本量较少,代表性不足,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相关报道指出,要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促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保障计划生育家庭权益、持续深化服务管理改革、加强人口监测和战略研究[7]。 “三孩政策”在宏观层面更加关注生育率持续走低带来的不良影响,中观层面对相关单位的服务职能提出进一步要求,微观层面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基本权益,取消社会抚养费等。

图7 “三孩政策” 关键词聚类图谱

四、热点问题与对策分析

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会对宏观经济、劳动就业、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应从多个层面考虑政策制定的动机、原因、过程、结果[8]。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但夫妻生育率、人口年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党和国家多次优化、调整生育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直到“三孩政策”的制定,相关研究的热点集中于个人、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通过深入分析文献可以窥探政策变迁产生的影响,把握政策本身的演进逻辑。

(一)热点问题解读

1.微观层面:女性职业发展受阻,工作家庭陷入两难境地。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影响下,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一辈独生子女进入育龄期后,他们的生育观念、生育行为、生育决策受到工作的影响较大。从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可以发现,女性是否选择生育与“工作、事业、收入”息息相关,家庭一旦作出生育二胎甚至多胎的决策,意味着需要承担大量的生活、教育、住房、发展等培养费用,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尤其是在家庭事务主要由女性承担的情况下,她们自愿或“被”自愿的放弃工作升迁机会、减少工资收入以此换取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抚育子女上来。所以,生育政策变迁之后,大量的研究从微观领域关注女性就业问题。

2.中观层面:资源投入分配不均,陷入“低生育率”陷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高质量人才的奉献,从关键词聚类分析表可以看出,相关学者对“学前教育、教育资源、城乡配比、升造比率”有较为丰富的研究,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家庭的培养理念。有分析指出,农村的二胎生育比例超过城市,但城市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限远超过农村,二者呈现矛盾状态,一方面,农村人口生育的二胎需要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但限于师资、办学场所等限制;另一方面,城市人口生育一孩的比例较高,但城市集中了大量的教育资源。由于城乡差异大,资源的投入分配不均,不少农村家庭也逐渐接受一胎的生育理念,把家庭资源投入到仅有的子女身上,导致近年来的生育率持续走低,有陷入“低生育率”陷阱的风险。

3.宏观层面:生育政策调整呼声较高,风险社会压力增大。自“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以来,国内学者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政策的实施效果良好,有力地控制了人口的迅速增长;另一种则持谨慎态度,认为政策的实施效果还有待讨论。总览文献发现,新时代学者对生育政策的调整呼声很高,“单独二孩”满足了一部分家庭的多胎需求,“全面二孩”的观念深入身心,无论育龄家庭的生育行为如何,至少清楚明白生育多胎是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说明了政策的宣传效果好。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城乡家庭的生育意愿、态度、行为、决策始终持波动下降的态势,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莫过于“人口的老龄化”,风险社会的压力增大。

(二)思路对策分析

1.转变家庭生育观念,建立新型生育文化。实施近40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生育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正处于生育高峰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形成根深蒂固的“生育文化”。建立新的生育文化涉及到婚恋、嫁娶、生育、养育、教育、家庭关系、社会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不能单一分析[9]。一方面,多孩政策对育龄女性的影响最大,家庭要转变传统的生育观念,关注生育妇女在心理、社会、就业等方面的物资或情感需求;另一方面,生育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几代人的努力,“三孩政策”的执行始终以“二孩政策”为基础,确保“全面二孩”的观念深入人心,逐步提高三孩生育率,渐次建立新型的生育文化。

2.避免陷入“低生育率”陷阱,应对风险社会挑战。“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出生人口数为1200万,相较2019年下降18%、2016年下降33%,据此推算总和生育率⑤为1.3,低于1.5,属于极低的生育率水平,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已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10]。中国人口基数大,“低生育率陷阱”的危害仍未显现。随着代际传递,“低生育率”产生威胁人口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劳动力供给短缺、少子型老龄化、人口结构不合理、社会抚养负担加重等问题。生育政策的优化调整,特别是“三孩政策”的提出,为育龄夫妻的生育意愿、行为提供了选择的自主性,满足了不少家庭的生育需求,虽然会产生抚育成本高、影响女性就业等问题,但在代际情感需求、应对社会挑战等方面为家庭和社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3.促进多元主体服务保障,制定配套支持措施。生育政策的调整、优化、实施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针对多孩政策的实施,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制定合理的配套支持措施[11]。第一,全方位保障育婴妇女的权益,实施母婴保护计划及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第二,减轻教育负担,在幼儿园建设、夫妻就业、时间衔接、培养辅导等方面提供多重保障;第三,扩展“托育”服务,不断提升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水平,给予生育家庭更多的时间自主权;第四,调整生育限制性政策,如取消社会抚养费、废止相关处罚规定等。因此,提升夫妻的生育率水平,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密切支持,在生育奖励、假期审批、工作时间等方面适当倾斜,确保多孩生育政策取得积极良好效果。

4.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包括观念的开放性、时间的全程性、内容的全局性,视角的前瞻性、目标的均衡性[12]。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一要尊重生育家庭的生育意愿、生育决策,既要保障家庭的多孩需求,也要接受不育意愿的家庭[13];二要在生育、养育、教育等各个环节给予家庭全方位支持,减轻家庭的育儿成本;三要树立动态的分析视角,明确生育政策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四要关注人口总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平衡,转变落后的人口发展理念。所以,“包容性”生育政策放大了个人、家庭的生育主动权,在高等教育迈向普及阶段的今天,绝大多数家庭能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身的生育行为,满足子女多方面的教育需求,以此促进人口的高质量发展。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529篇中国知网(CNKI)来源期刊的“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三孩政策”的相关文献进行解读,利用研究主体发文量趋势分析、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等3个方面全面回顾了国家生育政策研究的阶段性特征,梳理了研究趋势及热点,预测了未来生育及生育政策的发展方向,就家庭的生育理念、“低生育率陷阱”、多元主体政策的服务保障、提升生育政策的“包容性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新公布的“七普”数据证实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8%,按照主流统计概念我国已经是老龄化社会,并朝向“老”老龄化社会迈进。为应对生育意愿下降、生育率降低、人口年龄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必须调整、优化以致转变生育政策,重建新型的生育理念,才能在一段时期后逐步实现人口的均衡发展,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

注释:

①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zywj/2021-07/20/c_1127675462.htm.

②http://www.shypu.com/main/news.aspx?dataid=3efd1fde-1644-4430-9ad8-b21c7d5c49a4.

③http://news.12371.cn/2015/10/29/ARTI1446118588896178.shtml.

④https://www.12371.cn/2020/10/29/ARTI1603964233795881.shtml.

⑤一般认为,总和生育率越低,陷入低生育率陷阱的风险就越大。

猜你喜欢
生育率生育图谱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绘一张成长图谱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低生育率群体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