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编辑专业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2022-07-13 13:21陈蓉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编校书稿选题

◇ 陈蓉 ◇

编辑是出版行业的核心队伍,是创造文化载体的有生力量。编辑素养的有效培育,关系到图书品质的优良基础;关系到出版业的健康持续;关系到文化传播的正确导向。学术出版有别于大众出版的鲜明特点是,编辑素养培育尤为强调专业性。既要积累专业知识的深度,又要铺展跨学科体系的广度,同时还要求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合理兼顾。不得不说,同为出版行业从业者,与大众出版编辑相比,学术出版编辑的路难走很多。造成“难走”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术出版整体困境的客观存在。当下社会消费主义批判与消费主义现象的角力,呈现出微妙的平衡态势。在这种社会语境的影响下,人们在诸多方面都容易持有矛盾心理,比如总被传统和情怀打动,又常常诘难没有创意;欣赏独特个性,又总指责不合群的行为和心理;对学术出版反哺学术发展寄予厚望,又因其专业性避之唯恐不及。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书稿,编辑左支右绌乃是常事。二是对学术出版编辑个体从业要求的提高。“学术”二字,天然带有严肃和权威的气质。面对学术作品,编辑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应专业知识背景,才能对书稿内容进行有效把握,才会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有较高的敏感度。同时,因为各种各样的书稿,编辑通常被告知要成为一个“杂家”,那么学术编辑则需要至少成为一个大专业系统内跨领域跨学科的学术型“杂家”,很显然,这不是一件易事。

要破解上述困境,需要多方着力。本文主要从学术出版编辑专业素养培育角度出发,探其有效培育路径。

一、通过对选题内容和编校质量设置标准,强化编辑专业分工

学术出版是培育学术研究后备队伍的重要保障,是反映学术研究前沿成果的重要途径。做好学术出版工作,对于推动学术研究繁荣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行业从业者,尤其是学术出版编辑,在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具备出版业广泛意义上的编辑能力的同时,必须具备与学术出版使命相应的学术能力,才能更好地策划选题、处理稿件。同时还需与作者达成有效且高效的沟通,最终为社会、为学界呈现优质的学术作品,助力学术出版并反哺学术发展。在这个语境下,我们需要明晰一个问题,即什么是相应的学术能力。

“学术能力(academic ability)即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相关素质。一个人的学术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的能力、文献的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概念的生成与厘定的能力、做出学术命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以及对学术前沿的敏感”①肖川:《何谓“学术能力”》,《都市家教·上》2010年第1期。。具有这些学术能力的人,显然会是一名优秀的学者。但我们显然不能以此标准作为学术出版编辑的从业要求。学术研究和出版是两个迥异的行业,学者和编辑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身份。但学术出版编辑和学者、编辑的身份却存在交集,这就要求学术出版编辑既要具备一定学术能力,又要具备相当的编辑能力。“一定学术能力”,即上文所说“相应的学术能力”,也即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可以较好地把握某个专业方向的选题和书稿,能够和相关学者进行有效沟通,熟悉文献查询方式和引证规范,有较好的学术敏感度。总的来说,是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为此,除了在就业准入环节设置门槛,在从业过程中,对选题内容和编校质量设置标准,强化编辑专业分工,也是强化编辑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就现实情况而言,编辑面对的选题和书稿一定是多领域跨学科的。编辑并非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有限的教育经历也难以支撑编辑对纷繁的学术研究成果全部做出及时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实际上,即便是学识渊博的学术大家也会有自己不甚明白的领域。在这一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从专业分工角度出发设置选题内容和编校质量标准,可以从客观上帮助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减少无效工作阻力,提升专业素养。例如,出版社按专业划分编室,编室成员由相应专业出身人员组成,并规定编室上报选题必须在本编室专业范围内;非本编室专业选题,需交由相关专业编室或联合上报。如此规定,旨在从源头上提高选题把关能力。如文学与新闻方向的编辑不一定清楚经济类选题的敏感点,而外语类方向的编辑很难把握新闻传播类选题。专业相关人员参与把关,可有效提高选题的通过率。又如,通过对图书编校质量设置严格的标准,为了降低差错率,编辑必须慎重对待,非自己专业领域类稿件不参与编校。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书稿,非本专业人员,对其中可能产生的错误不敏感,或者因不熟悉术语产生阅读障碍,甚至错误修改原本正确的表达。如法学专业的编辑对比较文学领域的学者不熟悉,看不出书稿中比较文学专业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些学者名字输入有误,直至有该专业背景的编辑参与校对,才一一修改过来;符号学与传播学紧密相关,但面对其理论术语“像似”,即使是传播学专业出身的编辑,以及编辑经常使用的黑马软件,也往往将其改为“相似”。这些错误一旦留存于成书,被行内人看到,就闹笑话了。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错误,提高编校质量,设置严格的编校标准,可促使编辑在长期的编校和交流过程中积累经验教训,培养敏感意识,提高专业素养,做精做强,逐渐成长为学术出版某一领域专业资深编辑。

二、通过业务培训和行业交流,提高编辑专业能力

编辑专业能力包括编辑技巧和业务能力。其中技巧主要得益于实际工作中业内前辈的口授亲传和编辑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则主要通过强化才能得到逐步提升并熟练运用。强化的路径不仅是编辑个人的经验和实践,还可以借助外部力量,比如业务培训和行业交流。

编辑所接受的业务培训,一般为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020年9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规定》明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①《国家新闻出版署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通知》,国家新闻出版署,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75052.shtml.2020-09-28.。相较于以往的“累计不少于72学时”,现行《规定》每年增加了18学时。总学时的大幅增加直接反映出业务培训之于编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大众出版编辑相比,学术出版编辑对业务培训的需求更甚。以2021年四川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第1期)课程设置为例,该期培训时间共4天,共计32学时,课程安排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辉煌胜利的历史;(二)文史类图书编校差错分析;(三)苏东坡与经典(后因故替换为“从四川历史名人看巴蜀文化的特征”);(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党百年讲话精神;(五)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与编辑的基本功——谈谈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感悟;(六)出版物政治审读把关;(七)出版融合发展前沿;(八)道家文化与出版。

可以看出,该课程设置既重视编辑政治能力建设,又注重编辑业务能力培训,同时,还针对学术出版编辑的特殊性需求做出了合理安排(如图1所示)。因为相较于大众出版,学术出版的受众范围虽然更窄,但专业性更强。学术出版编辑对专业知识习得、拓展和更新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业务培训对于学术出版编辑培育和提升专业能力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图1 2021年四川省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第1期)课程设置

行业交流是从业者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以及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景的重要途径,这反映了宏观层面的需要;而行业交流有利于资讯、知识、技能和经验等的传播和沟通,则是微观层面的益处。从学术编辑的立场出发,加强行业交流,可以有效提高编辑对选题的策划和把握能力,可以共享行业资源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还可以有效扩展面对工作困境时的破题思维。例如,教材是学术出版尤其是大学出版社出版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教材资源难得,如何做好教材出版工作,一直是学术出版编辑面对的重大难题。在行业交流过程中,编辑可多学习同行做教材类选题策划和出版的成功经验,对其中不可复制经验进行替代或转换。如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做得很成功,其出版社品牌不可复制,但在做教材之初,编辑收集多个学校某专业方向教学信息、策划选题、联系多方作者、组织编务会议、组织编辑发行的工作方式是可以借鉴运用的。又如封面设计。学术图书由于市场窄,经济效益低,且受众群体更注重内容,编辑往往不重视封面设计。长此以往,导致学术图书封面越来越缺乏吸引力,甚至因此流失潜在受众。通过行业交流发现,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分档设置设计标准,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专业性越强的图书受众黏性越大,潜在受众群体规模越小,对封面设计的要求越低;具有专业性,但也有较大可读性的图书,潜在受众群体大,则可以加大对封面设计的投入。由此可见,接收的知识越多,获取的信息越多,编辑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就越强。

三、通过专题讨论和学术讲座,开阔编辑理论视野

学术出版的重要意义是服务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作为学术出版工作的重要力量,编辑不仅要有服务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意识,还要有服务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能力。为此,学术出版编辑在贯穿职业生涯的专业素养培育过程中,尤为关键的是保持知识更新,了解学科发展。积极参加专题讨论和学术讲座,是学术出版编辑开阔理论视野、关注学术前沿非常有效的路径。

“出版是一种创意产业”,“出版自产生以来就具有知识整合、分类的特性”①袁亚春:《论学术出版如何达成知识整合与学术服务》,《出版广角》2021年第14期。。学术领域的专题讨论和讲座内容很多时候会涉及重要的学术争论或者新的研究进展。积极参加专题讨论和学术讲座,有助于学术出版编辑掌握相关领域前沿信息,提高在选题策划和图书营销环节的敏感度,也有助于编辑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对书稿的专业把握能力,为作者提出专业建议。

例如,在2019年首届天府书展期间,四川大学出版社与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共同推出符号学读书沙龙。四川大学符号学派的学者代表们联系当下社会文化发展方向,回应现场读者的困惑,并批评了现行符号学研究中“符号学视域下……”题目的滥用现象。在处理符号学相关书稿时,如遇到作者撰此题目,可给出有理有据的修改建议。又如2021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组织的系列健康传播、科学传播理论与方法讲座,包括John Pollock教授的“Cross-national coverage of government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主题讲座,Louise Ravelli教授的“Spatial Discourse Analysis”主题讲座,Zhenyi Li教授的“健康传播的门与径”主题讲座,等等。这些讲座均开通了线上参与渠道,并提供同声传译,便于中文受众接收。编辑积极参与可以获知学术界的前沿动态,保持与学术先进理念的接触,有助于保持知识的获得感和从事学术出版工作的自信。

相对于大众出版编辑,学术出版编辑与外界联系的需求更少,因此积极参加专题讨论和学术讲座,还可帮助编辑有效保持和作者的沟通途径,提升与作者沟通的能力,建立编辑自己的作者资源脉络。如此一来,无论是策划选题组织专业的编写者,还是做出好作品需要权威的推介者,抑或在处理具体书稿时需要邀请外审专家审读,对编辑来说,都无需犯难。

专业素养是学术出版编辑区别于大众出版编辑最显著的特质。本文所指“专业”并非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专项工作所应具备的编辑技能和素养,而是具备一定的学术性的专业知识,并将该专业知识日常作用于编辑的出版工作。编辑除了通过数年学校系统教育建立所需专业知识架构,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来填充该架构的细节,保持知识库的更新,才能更好地完成学术出版工作,助力学科建设,反哺学术发展。

猜你喜欢
编校书稿选题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