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少林 ◇
乡村旅游最早于19世纪左右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起国外旅游研究者的关注。相比西方国家,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1988年广东深圳因招商引资而举办的“荔枝节”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我国乡村旅游的开端。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尤其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了乡村旅游新的发展契机和使命担当,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伴随着乡村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研究一直是旅游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国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以1990年凌昆发表在《农业现代化研究》的《论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文为开端,此后研究成果相继涌现,相关研究成果众多。部分学者对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文献进行过梳理①李加林、童亿勤、时媛媛等:《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宁波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第12期;郑洋、周志斌、朱莎:《近5年中国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热点问题综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但缺乏对国内最近10年乡村旅游研究成果的宏观分析。基于此,有必要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的归纳和分析。本文梳理了2010—2020年近10年间共1309篇乡村旅游主题论文,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客观清晰地反映国内近10年乡村旅游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进展和热点前沿,以期为今后国内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乡村旅游”为主题进行搜索,时间设置为2010—2020年,来源类别选择“CSSCI”期刊。之所以选择CSSCI作为数据来源,是因为入选CSSCI的期刊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较为权威。检索时间为2021年6月10日,得到检索文献1378条。为提高数据研究的科学性,手动删除期刊会议征稿、会议通知、访谈以及缺乏摘要、关键词等不相关文献,最终获得1309篇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并以“Refworks”格式导出备Citespace软件分析使用。
知识图谱是用可视化分析技术来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结合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应用数学、文献计量学等学科方法,将研究领域的信息全景以图像的形式表达出来,尤其在对数量庞大的数据分析方面具有优势①肖明,邱小花,黄界等:《知识图谱工具比较研究》,《图书馆杂志》2013年第3期。。目前来看,大部分分析软件是由国外机构研发,如Bibexcel、CiteSpace、UCINET、VOSviewer 等,其中 Bibexcel 和 CiteSpace 可通过格式转化来实现对中文文献的处理。本文的数据分析采用的CiteSpace5.7 R1 版本为研究工具。CiteSpace是Citation Space的简称,是由美国德雷埃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款用于计量文献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分析软件,也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最受欢迎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之一②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0-21页。。
年度发文量分析可帮助了解该领域研究受关注的程度和研究趋势。对1309篇文献进行梳理,得到近10年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年度发文量情况。
如图1所示,近10年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总体上呈稳步增长趋势。200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以及为扭转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旅游业的颓废之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引起了乡村旅游研究的热潮。2010年和2011年发文数量仍然较多,分别有97篇和102篇;2012—2015年发文量有所下降,发文量持续在60~80篇,波动不大;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提出和推进,2016年发文量又突破到106篇;2016—2018年稳定增长,发文量持平在106~115篇;2018年国家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政策利好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乡村旅游研究达到一个高峰;2019年开始发文量迅猛增长到251篇;2020年也保持了247篇。总体而言,乡村旅游研究的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相关国家政策的推动,随着我国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大力支持,预测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还会有较大增长。
图1 论文发表时间与数量统计(2010—2020)
学术期刊是研究成果传播和展现的主要载体,对近10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领域CSSCI期刊的发文量进行统计整理,按照发文量排序得到表1。
由表1可知,近10年我国乡村旅游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的CSSCI来源期刊是《旅游学刊》,共112篇,占比8.6%;其次是《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81篇,占比6.2%),第三是《社会科学家》(63篇,占比4.8%),第四为《经济地理》(44篇,占比3.4%)。《地理研究》《人文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生态经济》的发文量在16~29篇之间。从复合影响因子来看,排名前十的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均较高,除了《社会科学家》(复合影响因子为0.971)外,其他均大于1.0,最高的是《地理研究》,复合影响因子为7.499,说明国内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一直在关注乡村旅游的研究。从期刊的性质来看,乡村旅游研究交叉了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农林学等不同学科,属跨学科研究。
表1 近10年我国乡村旅游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十的CSSCI期刊
通过对研究学者的网络共现可视化分析,能够更为直观地识别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学者群体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情况和互引关系。利用CiteSpace工具,在其界面上选择“Author”作为Node Type,时间跨度为2010—2020年,Years Per Slice设置为1,生成近10年乡村旅游研究领域发文作者的共现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共得到380个节点,即380个作者,197个连接,Density值为0.0027表示网络密度为0.0027。其中节点大小与作者发文数量成正比,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强度和频次情况,连线越粗表示合作频次越高。通过分析图3可看出,近10年我国乡村旅游研究领域学者合作较少,独立研究状态较为普遍。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山大学孙九霞,共8篇,其次是陶卓民、陈佳、卢小丽、黄震方、李涛、杨新军等作者,发文量在7篇左右。其中陶卓民、陈佳、卢小丽、李涛、杨新军、李亚娟等为中心的合作网络较为明显,形成了一定的合作群体。另外,孙九霞和万绪才、黄震方和李东晔、王成和李伯华以及吴冠岑、牛星和许恒周之间也有一定的合作。总体而言,近10年乡村旅游研究领域的学术联系较弱,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未来应不断加强学者间跨学科、跨地域的学术合作与交流,这样才有利于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可持续性发展。
图2 研究学者共现知识图谱
图3 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研究机构的可视化分析,可以清楚这一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以及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同样在CiteSpace界面上设置时间跨度为2010—2020年,Years Per Slice设 置 为1,将Node Types选择为 “Institution”,生成近10年乡村旅游研究领域研究机构的共现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分析原理与上述研究学者共现知识图谱原理相同,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47个节点,108个连接,由此可知,研究机构有147个,数量较多,机构之间有一定的合作,由图3可知有4个较大的共现网络,分别是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为中心的合作网络。从连线节点强度来看,地理位置邻近的机构间合作更强,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与中国农经学会、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与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等。从机构合作情况来看,网络密度Density值为0.0081,说明近10年来乡村旅游领域的研究机构合作较少,未来可进一步拓宽不同地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结合节点大小,对近10年乡村旅游研究领域排名前10的发文机构进行统计整理,得到表2。从具体发文量来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果突出,共有45篇,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其次是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发文量17篇并居第二;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分院等紧随其后。
表2 近10年乡村旅游研究领域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
1.研究热点
关键词是一篇文献内容的高度浓缩和集中概括,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①陈国柱:《旅游目的地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第12期。。在CiteSpace界面上将Node Types选择为“Keyword”,生成近10年乡村旅游研究领域关键词的共现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知识图谱显示共有节点242个,连接线555条,网络密度Density值为0.019,从数据可知,近10年乡村旅游研究的关键词共有242个,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较为紧密。
图4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同时,为更精确把握乡村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提取频次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结果如表3。一般来讲,频次越高的关键词越能代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心性值大于0.1的关键词代表有较强的影响力。统计显示,关键词“乡村旅游”的频次和中心性均为最高,出现了580次,中心性为0.74,对其他关键词起着引领和辐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检索主题词选用的就是“乡村旅游”。其次,“乡村振兴”虽然在2018年才首次出现,但出现频次和中心性都很高,出现了149次,中心性0.39,均排名第二,是乡村旅游研究的热点。由此引发出的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旅游扶贫、休闲
表3 近10年乡村旅游研究领域排名前10的关键词
农业、乡村旅游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地、社区参与、全域旅游等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相对较高,均是乡村旅游的研究热点。
2.研究主题
通过进一步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更清晰直观地了解乡村旅游研究领域的核心主题。利用CiteSpace工具对关键词进行聚类操作,得到图5。聚类知识图谱显示,Modularity Q的值为0.6025,大于临界值0.3,说明聚类有较强的独立性;此外Mean Silhouette的值为0.5028,大于临界值0.5,聚类主题较明确。选择对数似然比(LLR)算法,K聚类形式,共得到10个聚类,分别是:#0可持续发展、#1旅游、#2乡村振兴、#3乡村旅游地、#4乡村旅游发展、#5休闲农业、#6传统村落、#7乡村旅游扶贫、#8旅游者满意、#9空间分异。根据各聚类轮廓值大小排序,并进行主要关键词整理,得到表4。
图5 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表4 近10年乡村旅游研究的热点词聚类表
3.研究趋势
结合2010—2020年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突现词(如图6所示)的突现值可以发现自2010年以来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趋势:2010—2013年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城乡统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等,研究热点呈现多元化态势;2014—2017年,研究热点为“休闲农业”“旅游扶贫”“精准扶贫”“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等。其中“精准扶贫”和“旅游扶贫”的突现值最高,分别是3.8771和3.4555。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在2013年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且2015年颁布的《关于促进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又明确提出了“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2018—2020年研究热点集中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国内学者们开始关注和研究。从突现值看,“乡村振兴”高达20.5907,表明其研究热度非常高。
图6 2010—2020年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突现词
通过梳理近10年我国乡村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发现前期研究热点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后期研究热点较为单一集中。同时研究热点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如“美丽乡村”“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精准扶贫”“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等都是近些年国家提出的政策方针。由此可见,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热点主要受政策导向影响较大。由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时间可以预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研究将继续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本文以可视化工具CiteSpace5.7R1为研究手段,以CNKI收录的2010—2020年近10年间乡村旅游研究领域的CSSCI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通过年度发文量、发文期刊的描述性分析,以及研究学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从年度发文量来看,近10年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整体上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预测乡村旅游研究成果还会有较大的增长。
第二,从研究学者角度看,近10年乡村旅游研究领域的学术联系较弱,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陶卓民、陈佳、卢小丽、李涛、杨新军、李亚娟等为中心的合作网络较为明显,形成了一定的合作群体。
第三,从研究机构角度来看,近10年乡村旅游研究机构数量较多,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等为中心的合作网络,并且地理位置邻近的机构间合作更强。
第四,由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出了乡村旅游的研究热点、聚类主题和发展趋势。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社区参与、全域旅游等关键词,共同构成了近10年乡村旅游的研究热点。
第五,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10个聚类主题,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扶贫、旅游者满意等都是核心研究主题。
第六,从研究趋势来看,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热点受国家政策导向影响较大,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研究将继续是研究的热点。
总的来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近些年在相关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研究成果众多,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未来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在研究网络上。未来应不断加强研究学者、研究机构之间的跨学科、跨地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形成稳固的学术研究网络,进一步提升整体研究水平,这样才有利于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在研究内容上,近两年研究热点较为单一集中,基本是围绕乡村振兴政策下的乡村旅游研究,未来可进一步拓展研究范畴,如增加对乡村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乡村旅游政策的研究以及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研究等①张冬,李湘莹,倪向丽:《基于知识图谱的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第1期。,进一步增强乡村旅游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推进乡村旅游的学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