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总体规模已超过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互联网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基础。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3.25亿,头部企业加速向成人教育领域渗透[1]。如今,教育信息化已进入融合创新阶段,而校园智能设备领域的发展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教育现代化也起到关键作用。
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起支撑引领作用,而职业教育更应着力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教学[2]。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也提出,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3]。同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也对推进“互联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提出了要求,明确了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4]。教育部2022年职业教育工作重点也将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作为“五大突破”之一。多项政策文件均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也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提出了要求。
高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相对一般,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不够高,部分学生缺乏严谨、细致、专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意愿及基础知识掌握方面较本科学生有一定差距。在课堂学习中,部分学生参与度较低,他们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学习,但思维活跃,动手操作能力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据对218位高职学生的调研发现,在“互联网+”时代,他们适应且愿意接受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但需要教师通过明确的项目、任务驱动进行引导,并及时反馈激励,才能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自主性。而信息化教学正是以丰富多样的互动方式、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较高的学习自由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提升办学效率以及办学质量,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为国家培养能工巧匠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使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还对教育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在信息化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投入到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中。他们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托教学平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以改变传统单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做贡献,旨在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后,“工匠精神”一词被反复提及。职教20条指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从而明确了职业院校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此外,企业对高职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日益提升。如何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专注、爱岗、敬业等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有效促进现代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现代教育水平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然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而在此基础上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是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5]。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的激发,也不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市场营销基础》课程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根据混合式教学具有的“教”和“学”不一定同时同地的特点,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该课程尤其重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一致性,由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团队根据营销岗位需求共同设计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内容,设定了明确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目标。同时,其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具体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改革。
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依托“学习通”平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将营销岗位标准和职业素养要求渗透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环节。
(1)课前导学
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预习任务与测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平台会自动批阅客观题并统计正确率、答题明细等,教师通过答题情况实时了解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迅速发现教学重难点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计划。
(2)课中学做
课中的主要任务是对课前导学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解决,重在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翻转课堂,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通”平台发起在线讨论、抢答、选人等活动替代传统课堂学生发言,所有课堂参与行为均计入平时成绩,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投屏功能进行互动式教学,例如,学生参与主题讨论后,教师可将结果生成“词云”,使讨论结果一目了然地呈现。
(3)课后拓展
信息化教学让课堂的教学在课后得以延伸。课后,教师及时批改作业,落实跟踪教学进展情况,保证教学质量,及时调整下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提升,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对教学资源和实操任务进行个性化学习,从而实现对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精益求精,固化工匠精神。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关键,课程配套教学资源为混合式教学和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利支持。《市场营销基础》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系统框架合理选取素材,融入工匠精神元素,利用教学平台发布教学资源,让学生根据个人学习需求和情况,随时随地自主安排学习成为了可能,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课程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以下2种。
(1)基础性项目建设
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企业岗位能力标准、课程设计思路、学习情境设计、项目任务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点归纳等内容。
(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包括课程微课、教案、课件、习题库、案例库及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等。其中,微课视频集由课程教学团队共同拍摄完成,针对各项目任务的重难点进行阐述,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和巩固学习内容。案例库包括相关行业企业优秀视频案例、文字案例、动画等资源。
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中,要融入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内容,还要选取行业相关的工匠精神代表人物的经典案例,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渲染。
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对综合性营销人才的需要,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信息化教学方式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依据,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市场营销基础》课程借助“学习通”平台功能,改变传统的期末笔试考核方式,实现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营销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考核重点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具体有以下3个方面。
(1)加强过程性考核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边学边评,根据学生每一个项目任务点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运用“学习通”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轨迹、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进行实时记录,并生成基于单个学生学习行为的实时数据,同时进行及时反馈。
(2)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评价方式由原来单一化的理论考核转为全面化的技能考核。在学习平台合理设置考核模块和权重,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个人作业、分组任务、阶段性测试等的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3)引入企业评价体系
配套实训课程由教师单一考评的方式改为由来自校企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以行业企业岗位标准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加以职业精神的熏陶,内化工匠精神,实现企业与学生的双向了解。
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教师将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渗透到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此外,过程性考核评价也促进了工匠精神的内化。学生要在各个任务点的学习取得较好成绩,需要不断实践探索,从而养成严谨、耐心、踏实、专注等可贵品质,促使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6]”。
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完善提升课程教学形式,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有效突破课程重难点。教师运用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还能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个别学生发出教学预警。学生普遍认为,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有一定优势,课程学习任务设置更清晰明了,任务点的设置让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学习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启发引导等),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还可以反复学练,做到精益求精;课堂参与度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线上讨论更自由;学习成效反馈更加及时,有利于及时查缺补漏,学生的任务点完成率达100%。在学期末,课程教学团队对182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97%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在线学习时长适中,94.87%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点,而希望课程资源永久开放使用的学生达到97.44%,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动力。为了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素养,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参加各级教学能力比赛和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在优质课程资源的建设、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维护和音视频录播剪辑工具的运用技巧等方面得到了充分提升。如今,该课程教师均能较为熟练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线下教学,通过在线投票、抢答、主题讨论、随堂测试等课堂互动形式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教师也能利用学习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代替纸质统计,更科学客观地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考核,并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此外,教师还能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更新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瞬息万变的营销环境。
尽管信息化教学改革颇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平台使用过程偶尔会卡顿,学生对视频教学资源接受度更高,教师虽具备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等。下一步,课程教学团队将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互联网+教育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要求。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在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效的同时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从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更多能工巧匠。
注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融入工匠精神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型人才培育研究(JZ1806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