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下社区中医药特色公卫团队模式的探讨

2022-07-13 09:58张凤銮张金秋
卫生软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常态中医药防疫

李 妍,张凤銮,张金秋,吴 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2401)

自2019年底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快速响应、综合施治、精准防控,在最短时间内成功控制了疫情,使我国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1]。然而目前全球疫情仍处于反弹当中,境外疫情输入并造成传播的风险仍然较高,这给我国建立群体免疫带来了一定挑战[2]。进入常态化防控时期意味着人们不仅将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还要进入全面复产复工的状态[3]。因此现阶段我国常态化防控工作仍不能松懈,还需有序地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实施更加精准的防控措施。

中医药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疫情突发时期实施的“武昌模式”,以“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框架,通过社区大规模中药干预阻断疫情的恶化,并借助互联网实时收集反馈一线疫情信息[4],成为社区中医药防控创新管理模式。在当前的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武昌模式”为社区中医药有效参与疫情防控提供了一套切实可用的参考范本,值得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因此,本文提出了社区中医药特色公卫团队模式,探讨其在社区常态化防疫工作中的必要性及构成,同时分析了该模式的实现困境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基层医疗机构精准高效开展社区防疫工作提供模式参考。

1 创建团队模式的必要性

1.1 社区防控常态化的需要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社区防控的“网底”,对于实现疫情防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具有重要作用。为明确社区防控的重要性,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全力抓好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哨点”作用[5]。在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既担负着重要的防控工作,又兼顾日常基本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这对基层医疗机构有效开展防疫工作来说是一项挑战。因此需要创新社区防控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

1.2 防控常态化下发挥中医药优势的需要

中医药防治各种传染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6]。在此次抗疫中,中医药充分发挥其在新冠肺炎预防、救治及康复领域的独特优势,成为了疫情防控的主力军[7]。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系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要求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坚持中西医结合。此外,中医药素有“简、便、廉、验”的赞誉,在可能与疫情“长期共存”的情况下,优先使用中医药防控措施可以从整体上降低成本。而中医药的生态性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化学方法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具有绿色安全的优势,是最适合应用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中国方案”。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调动现有社区中医人才资源,以中医药防疫措施为特色和优势,探索和优化社区防疫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3 防控常态化下社区公卫工作融合的需要

有研究表明,在重大疫情面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数量还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同时疫情防控状态下的工作模式对公卫人员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8]。常态化和疫情状态下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会降低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甚至影响整个防控工作的进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思考如何高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在防控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通过多科室协作、多学科融合,组建满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社区公卫团队,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2 团队模式的构建

2.1 团队构成

社区中医药特色公卫团队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卫医师、中医全科医生和护士组成。团队以公卫医师为核心,中医全科医生为特色,社区护士为辅助,开展辖区内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以中医与公卫的知识融合促进团队融合,每个团队至少包含1名公卫医师、1名中医全科医生、2名护士。基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每1万~2万名辖区居民配置1个社区中医药特色公卫团队。

2.2 成员职责

团队内部分工明确,见图1。中医全科医生负责制定适用于各类人群具有中医特色的防疫方案;公卫医师负责筛选出具有新冠肺炎潜在感染风险的人群并将其分类、实施具体防疫方案、评估和调整防疫方案、宣教防疫知识;社区护士负责全程协助公卫医师。

图1 社区中医药特色公卫团队构成图

2.3 团队服务内容(见图2)

图2 社区中医药特色公卫团队服务流程图

2.3.1 潜在风险人群分类管理

公卫医师借助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档案评估居民的健康状况,筛选出具有新冠肺炎潜在风险因素的人群,进行疫情常态化防控管理。并且对潜在风险人群进行进一步分类,如密切接触者、中高风险区返回人群、高风险行业人员、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女性、慢性基础疾病人群等)、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等,以便中医全科医师针对不同类别潜在风险人群制定适宜的中医防疫方案,进行分类精准管理。

2.3.2 中医特色防疫方案制定与实施

由公卫医师协助中医全科医生,结合本地区环境、气候、人群特点,制定适宜各类潜在风险人群的中医特色防疫方案。中医全科医生要充分利用经过权威认证有效的中医防疫方法,准确分析各类重点人群的症候分型,灵活组合各项中医防疫措施,确保所制定防疫方案的“简、便、廉、验”。公卫医师要结合以往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验,协助中医全科医生对防疫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保障方案的专业性和可行性,并且负责所制定中医防疫方案的具体实施和有效落实。

已有多地区的医疗机构在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现实特点提出了具体化的中医药防治措施方案[9],明确列出了适宜不同症型人群的中药预防方剂,可以供各社区中医全科医生参考选用。除中药预防方外,其他中医防疫措施如针灸、按摩、中医传统功法、中医香疗等,皆有研究证明可应用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10-12],可配合中药预防方使用。

2.3.3 防疫知识宣教

公卫医师应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面向辖区各类居民开展针对性宣教服务,采用更容易被辖区居民接受的方式、大众化的语言向其传递防疫宣传知识。如通过家庭医生APP、社区信息平台分别对各类潜在风险人群定向发送消息和推送;或依据潜在风险人群分类情况,将疫情防控知识划分为若干个科普教育模块,分别适用于各类风险人群。同时借助智能语音外呼平台[13],利用其“互联网+人工智能”的优势,分批次对各类潜在风险人群进行高效的科普教育,从而实现防疫知识的精准宣传。

2.3.4 动态回访反馈机制

建立社区中医药特色公卫服务项目的动态调整机制。辖区居民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对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可接受程度等进行评价和反馈,由公卫医师收集并整理反馈信息,并在定期反馈与评估的基础上,对中医特色防疫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提出科学、合理、紧随居民需求的疫情常态化防控社区中医药特色公卫服务项目。

3 团队模式的实现困境

3.1 缺乏标准可依的中医药防疫指导方案

现有国家层面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可采取的中医药措施政策、文件,多是从宏观角度对防疫工作进行指导,缺少可依据的具体实施方案。各项分析中医防疫方法的研究,对于实施效果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各类媒体的宣传科普也尚不具备统一性和精准性。这都导致中医全科医生在制定辖区中医防疫方案时,实际操作自由度较大,进而可能会造成各地社区信息获取各取所需、各自为政的情况发生,具有随意性。由于各地区和各社区人口状况不同、疫情状况不同,采取的防疫内容也需具有一定差异,但社区防疫工作需要统一的标准与差异化相结合的精细化管理,以便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有责可追。

3.2 常态化时期居民防控警觉度下降

在疫情突发时期,我国营造了良好的群防群控氛围。借助互联网平台呼吁国民居家隔离、限制出行、核酸检测等举措都取得了良好的反馈。而在当今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国内疫情进入了稳定时期,各行各业逐渐复产复工,生活正逐步恢复正常。同时,这也是一个暗藏危险的时期,居民容易对疫情形势产生错误判断,从而滋生懈怠思想,参与疫情常态化防控管理的积极性降低,甚至会对一些防控工作的必要性持怀疑态度。加之我国民众对参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视性不足,“发病才就医”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居民对社区公卫团队所提供服务项目的参与度、积极性、依从性不高,给防疫工作的开展和推广增加了难度。

3.3 全科医生与公卫医师缺少合作

有研究表明,现有社区医务团队成员间的协作性不高,联系不密切,医护和公卫人员在工作中是彼此孤立地进行服务[14],内部技术与资源并未有效整合。本文提出的社区中医药特色公卫团队模式在团队内部分工及协作的紧密性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在该模式中,仍然延续着“独立分工、形式合作、有限交流”的不利团队氛围,可能会导致制定中医药特色防疫方案时,成员间缺乏沟通、片面思考,使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下降,最终造成常态化防疫工作流于表面形式,收效甚微。

3.4 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常态化防疫工作缺乏主观能动性

由于“重医轻防”的固有观念仍未彻底扭转,导致基层医疗机构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而机构层面对公卫服务的重视程度及机构内部对公卫工作激励的导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基层医务人员开展预防工作的积极性[15]。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中,单纯依靠政府的外部力量推动社区医务人员的行为往往是被动的,效果也是暂时的。只有充分挖掘团队成员自身的潜力,激发团队成员提供防疫服务的工作热情,才能实现在社区内部高效的、可持续的疫情常态化防控和辖区居民的健康提升。才能使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不流于形式,切实提高团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4 建议

4.1 制定权威标准的中医防疫指导方案

应在更高层面推进中医防疫方案的探索工作,鼓励国家、省、市、自治区等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发布权威的中医防疫指导方案和防疫措施标准,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的作用。此外,越靠近基层的方案和标准应越详细、具体。防疫方案的制定要能够体现出不同服务区域在主要防疫问题、防疫措施上的区别,按照各服务地域实际情况的不同有所侧重。例如南北方、东西部人群的健康问题肯定不一样,因此在开展公卫服务时要给地方一些自主权,寻找辖区疾病谱的特点[16]。这也是中医药深度参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完善中医药传染病防治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在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中,实现共通、共防的有效措施。

4.2 加强政策宣传,转变居民防疫观念

群防群控的浓厚氛围有利于基层防控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减轻基层医务人员宣传、落实公卫服务的工作压力[17]。这一氛围的营造,不能仅停留在疫情突发时期,还应延伸至常态化防控工作中,甚至要融入到基层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中。从而使居民充分意识到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公卫服务项目中,服从团队的精准化管理。因此政府和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大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宣传力度,强调防控常态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扭转居民的懈怠思维和态度,引导居民积极利用和参与团队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从被动、强迫宣传变为主动、自动宣传。此外,公卫服务宣传不能为了宣传而宣传,要和居民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向居民传达参与社区中医药公卫团队管理所能带来的实质性好处,如了解自身潜在感染风险因素、获得针对性中药预防干预等内容。以此增强服务吸引力,提升居民参与意愿与信任度,潜移默化地将健康意识和防疫观念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4.3 激发基层医务人员开展防疫工作主观能动性

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者之间并不彼此独立,而是高效协同、融合发展的。必须转变基层医务人员的观念,帮助基层卫生人员正确认识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不是单纯的公共卫生议题,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也不是只属于公卫医师的职责范围。全科医生与公卫医师在交流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团队协作意识,相互扶持、共同发展,通过合作弥补工作中的专业短板。此外,公卫医师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基层卫生团队的重要组成成员。应加大对公卫医师岗位及职责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加深社会、社区居民对于公卫医师的认知,提升公卫医师的职业自信与自身认同感,从而充分调动公卫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出现团队工作浮于形式、应付考核的现象。

4.4 将防疫工作成果纳入团队绩效考核

2020年6月16日,国家卫健委、财政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明确2020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74元,新增5元经费全部落实到乡村和城市社区,统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支出,强化基层卫生防疫[18]。这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来说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应建立以防控措施落实结果考核团队成员防控工作绩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常态化防疫服务主观能动性。按照服务项目提供的服务数量、质量、知晓率、规范化管理率、满意度等指标,结合团队所在社区的人口密度等影响因素综合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团队成员薪资补助直接挂钩[19]。让团队成员清楚地了解到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回报收益,从而充分调动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性,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真正开展医防融合的健康服务。同时也可以确保团队防疫工作达到“防疾病、保健康”的目的,从绩效考核的角度保证了各项服务的真实落地。

猜你喜欢
常态中医药防疫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豪华防疫包”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