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照 金 俊 雷 玲 雷教育 熊泽民 许珍星 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 332000
不全性肠梗阻是部分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顺利通过肠道的一种程度较轻的肠梗阻,但如果不进行治疗,导致病情严重造成肠梗阻,引起肠管在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进而造成全身生理功能紊乱,死亡率很高[1]。临床常规治疗通常采用胃肠减压、抗炎、补液营养支持的方法,但常规西医治疗并不能很好的促进胃肠道动力,中医药在治疗此病上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目前针灸是被认可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痛苦小、无不良反应等特点,患者也易于接受,结合中药半夏泻心汤和大承气汤峻下热结,和顺胃气,通畅痞塞等功效,使治疗效果更好。本文旨在探讨运用中药结合腹针治疗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不全性肠梗阻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37.2±11.5)岁;病程9~62h,平均病程(33.26±13.23)h。试验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7.6±12.3)岁;病程11~65h,平均病程(35.26±11.76)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2]:(1)出现腹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少量肛门排气、排便;(2)腹部平片显示气液平面出现;(3)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1.2.2 中医诊断[3]:(1)腹胀满、绕脐痛、大便不出、潮热、手足汗出或有呕吐、脉沉有力、舌红、苔黄厚而干;(2)腹部平片或CT检查明确诊断。
1.3 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患者在接受本次治疗之前未接受过其他治疗措施;(3)病历资料完整患者;(4)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书。
1.3.2 排除标准:(1)未被确诊或疑诊的患者;(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3)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4)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5)对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胃肠减压、抗炎、补液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中药结合腹针治疗。中药内服加中药保留灌肠,处方为半夏泻心汤和大承气汤加减。半夏泻心汤方药组成:半夏15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大枣4枚。煎服法:每日1剂,煎取汤汁300ml,分2次服用,疗程为6d。大承气汤方药组成:大黄20g(后下),厚朴15g,枳实、芒硝各12g,患者呕吐则增加竹茹、半夏各10g,生姜6g;患者体弱则增加麦冬、红参、天冬各10g。煎取汤汁400ml,保留灌肠,2 次/d,疗程为6d。腹针治疗采用薄智云教授发明的“薄氏腹针疗法”[4],针灸采用电针,常规无菌操作,患者取平躺位,取气海穴、中脘穴、关元穴、下脘穴、双大横穴和双下风湿点进针至深层,取双天枢穴、双外陵穴进针至中层,留针30min/次,1次/d,疗程为6d。
1.5 观察指标
1.5.1 胃肠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包括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
1.5.2 炎症因子水平:取患者早晨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5~10ml做标本,常规低温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5.3 疗效评价[5]: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排气排便恢复正常,腹部影像正常;显效:腹痛、恶心、呕吐症状消失,腹胀程度减轻,排气排便恢复,影像正常;有效:症状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影像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影像无改善,甚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复发率=复发例数/治疗总有效例数×100%。
2.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比 试验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进食固体食物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后两组CRP、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皆降低,且试验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在外科急腹症中不全性肠梗阻较为常见,其病因主要由粘连引起的肠折叠、扭转,肠外肿瘤或腹腔包块压迫,息肉或肠管其他病变引起等[6]。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为腹部疼痛、胀满不适,随着时间延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且愈加严重。
本研究试验组是在西医的常规治疗上增加了半夏泻心汤与大承气汤加减联合腹针。半夏泻心汤具有促进胃肠道蠕动、清热解毒、治疗呕吐、腹泻的功效,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上具有很好的效果。大承气汤主治胃肠道运化功能失常的实热证。两方配伍合用,疏通经络、运行气血、通里攻下、调和六腑。半夏泻心汤具有抗胃溃疡、镇吐、止呕、抗炎、镇痛等作用。方中黄芩、甘草能明显抑制酶的活性,人参有相乘作用,大枣则起拮抗作用,半夏、干姜可止呕、镇吐,黄芩能抗炎、解热、镇痉、镇痛,黄连能兴奋肠道平滑肌。大承气汤对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可增加胃肠道推进功能,应用同位素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大承气汤能明显抑制梗阻结肠45Ca内流,且对正常结肠平滑肌45Ca内流无明显影响,说明肠梗阻的发生与发展和平滑肌内Ca2+浓度升高有一定关系[7]。
在胃肠道功能和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方面上,针灸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腹针疗法采用的是薄智云所创针法,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先天、后天经络来治疗疾病。腹针针刺的深度仅限于腹壁浅层,完全不存在刺进脏器的危险性,确保了该疗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不全性肠梗阻有显著的疗效。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试验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及进食固体食物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进一步证明中药与针灸的联合使用对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治疗不全性肠梗阻。
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炎症反应、药物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多种机制相互调节,炎症反应对不全性肠梗阻的持续起着关键作用。机体在受到炎症刺激时会合成一种急性蛋白CRP,此蛋白通常被用来反映机体炎症的反应程度。IL-6属于促炎症因子的一种,可参与机体急性炎症反应过程。单核型巨噬细胞在激活后会生成的一种炎性细胞因子为TNF-α,使得机体局部炎症反应被启动,同时还对其他的炎症因子起促进作用。肠黏膜在炎症作用下通透性变高,从而出现炎症性渗出与水肿,使肠腔内部聚积的液体增多,导致病情加重,CRP、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可反映病情的程度。腹针刺激腹腔内脏神经及周围组织引起相应内脏系统和应激反应,产生的刺激信息通过传入神经到达脊髓,上传至大脑皮层,再反馈到相应内脏,结合中药调节巨噬细胞的活性,抑制巨噬细胞分泌IL-6、TNF-α炎症因子,降低CRP水平达到治疗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药结合腹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综上所述,中药结合腹针治疗不全性肠梗阻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