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金融工程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22-07-13 13:15康晓燕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经营风险供应链风险管理

康晓燕

由于供应链管理采用系统化、集成化、敏捷化的现代模式,在我国国内的许多知名企业,如IBM、HP、海尔、联想集团等已从供应链管理中获得了很大的利润。然而,由于供应链规模不断扩大,供应链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如何完善风险管理对促进整个供应链的良性运转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链条上的任一环节发生了问题就必然会造成更严重的连锁反应,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财务工程和风险管理

(一)风险的含义

对于风险的认识,国内学界至今缺乏统一的理解。按照韦氏国际贸易大辞典(第三版)释义,经营风险有二层含义:一个是不确定性,即不确定的、模糊的或未知的事物的容易变化的状态。经营风险是对于一个不愿出现的事物出现时不确定性的客观表现。而风险性是指当事人事先就可以决定实施一个行为时可能产生的所有后果,以及每一个后果产生的所有可能性。

风险是由事物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因预测了未来后果就没有实现预测后果的可行性。更简单地说,风险就是结果的差异,即预测后果的可能风险。这一概念更加明确了:1、不确定性是风险所产生的客观条件因素,并具备着二重特性——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前一种情况是客观事物未来后果的不确定性,它是不取决于人类的主观意志所产生的客观环境或客观条件而发生变化的必然产物。后一种情况,是人对客观事物未来后果的主观预测,是利用人们有限智力所推导得出的客观事物表象。2、预期未来结果,是风险产生的根源。事情的结果本身并不存在优劣之分,利与弊取决于人们的意愿和接受能力。3、发现风险的本质是结果偏离,而非结果差异。在证券交易中,债券资产本质上是一个高收益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水平和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导致债券价格的变动是债券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投资人在买进发行人发行的债券后均面临市场实际利率与预期利率变动不一致的可能性(或升或降),从而使发行人面临发行机会成本增加或减少,以及债券投资者获得投资收益的减少或增加,很明显,双方都面临着相同的风险源——利率的变化。所以,利率的变动不论上升还是下降,是有利还是不利,均应视为一种风险。

(二)风险处理

传统的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主要采用信用交易工具来进行。另外,金融工程的企业风险管理方式也有所革新,针对企业财务风险,金融工程学理论提出了两个更广义的风险管理方式。一个是以确定性替代风险;另一种方法是在保持有利风险的同时取代或消除不良风险。

二、供应链中的风险管理

(一)企业在供应链中的风险产生和分类

目前,所谓的供应商模式是围绕着核心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物流配送、资产流的管理,从供应基本原材料产品到制造中心生产,再透过行销网络把产品销售带到客户手里。可视供应商是一个处于公司内部和交易市场中间的虚拟企业体系,它并不能彻底改变各个节点公司在交易市场上的单独企业法人属性,也不能真正地减少其可能的利益冲突,即供应商市场风险。

(二)供应链中企业风险的特点

各种企业都存在着由于各种人为的、社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带来的经营风险,它直接体现为各种企业商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和预期的不统一,并由此引发了其交易成本和收益的巨大变动。虽然各种企业之间都存在着由市场决定的交易价格,企业对内也是在双方自愿基础上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供应原料、零配件等商品。但约定产品价格要受到市场定价的影响与约束,一旦对外部定价产生影响时,就极易引发交易成本的上涨,并由此产生了违约行为,从而导致供应链效率的降低或者供应链破裂。

供应链合同条款和许多金融工程的衍生商品都有相似之处,这些条款大致有如下几类:可供选择的合同条款,比如:回购条款(buybackpolicies)、备份条款(backupagreements)、弹性订货(quantityflexibility)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供应商公司所面对的经营风险体现为:

1、由于供应链中各成员公司均为相对单一的市场,而相互之间又由于内部信息不完整、不对称,也缺少有效的合作机制,所以双方为抢占资源,谋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必然会进行着激烈的博弈,并且双方在内部信息相互开放、共享的基础上又具有着相应的合作空间。

2、转移性:由于供应链中从商品的研发、制造到市场流通过程都是由众多节点公司所共同参加的过程,其风险因素环环相扣,因此供应链中的风险因素可以利用整个供应链过程在各个公司内部加以传播与累积,对整体供应商的经营风险水平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3、“牛鞭效应”:供应链公司内部由于信息系统不完整或者相对闭塞,造成供应链上游公司对需求信号的歪曲,沿上下游逐渐向上游蔓延。

(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困难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公司风险管理的研究就逐步地从金融服务业延伸到了很多其他产业,而随着研究的深化,部分研究者和组织也在逐步地将公司风险管理的研究范围从公司管理层延伸至整个供应链。

在供应链中不但牵涉到了许多公司和产品的供需双方,还牵涉到了政府部门等许多管理机关,这就导致了供应商风险来源的更加错综复杂;再加上物流产业在中国是个相对新兴的产业,但相应立法制度还不健全,特别是在经营风险补偿上缺乏一个定量的法规约束,从而导致了供应链风险管理和供应链的经营风险监控,无法有效地实施。同时,大大增加了供应链企业风险源的复杂性与管控复杂度。

三、运用金融工程手段解决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

(一)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应用金融衍生产品的适用性

供应链企业的所有财务风险,最终都体现为其商品市场价值的波动性和预期的不相符,并由此造成了其商品交易成本的提高和获利能力的减弱。有研究表明,融资衍生业务的存在也是对财务风险的回避。基于金融衍生品(保证金买卖)和避险买卖等特殊的金融杠杆的运作,极大地减少了交易成本,特有的双边建仓战略(买空卖空战略)使得投资人在交易过程中有很大的操作靈活性,不管行情如何改变,都可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规避和传递金融市场价值波动引起的市场经营风险,将市场经营风险从能力较弱的个人(例如套期保值)传递给承受更多市场经营风险的个人(风险厌恶者,例如套期保值者),有时甚至直接转化为投资人盈利的机会,以此提高了投资人整体对抗市场经营风险的能力。

(二)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分析

1、利用期货市场避险,锁定成本

商品期货交易方式的产生主要是为避免因现货交易市场物价波动性而引起的风险。因为生产企业、批发商、个体经营户等运用期货市场与现货交易金融市场进行价值交换,从而使一方交易市场盈利,另一方交易市场亏本,实现了锁住成本、锁住收益的目的,同时可以减少因物价急剧波动性而引起的供需冲击。在期货市场上,原料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企业)也能够运用套期保值避免因原料加工产品价格波动性的风险。

2、利用期货和期权建立组合合同,避免风险

选择权是指在交付了一定权利金后,可以享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预先设定的价位买入或卖出特定数量的某种现货合约的权利,但并不履行必须买入或卖出的义务。超出规定的时限则期货合同将自行作废,损失的也只有已支付的权利金。期权交易方式使投资人在面临市场价值剧烈震荡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无论期货价格的涨跌,只要波幅超过了某个幅度,就能够避免风险,从而达到最大收益。当交易商预期未来上涨时,应该买入现货合同,并同样买进相应现货的看跌期权。当期货合约价格朝不利方位移动时,执行看跌期权并以较低价位买进现货合同即可获益,以便减少对持有期货多头的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经营风险供应链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公路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探析
论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及防控对策
探索审计整改方式 依法从严治企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