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燕
伴随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小学生劳动教育逐漸弱化,学校不重视,家长溺爱,都造成了小学生劳动水平低下,责任意识不强。本文将探讨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小学劳动教育水平,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融入劳动教育
时代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双向的,时代的发展固然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就教育发展而言,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对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出现,让我国教育事业焕然一新。但时代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人才培养存在局限,当今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人为本教育意识不断渗透,从学校角度来讲,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不够重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劳动教育而言,劳动教育在不断地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传统教育和特长教育,仿佛这才是真正应该学习的内容,实则不然,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通过劳动教育,不仅能够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更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高分低能,不是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小学教育中,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教师要从班级的日常管理出发,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融入劳动教育,例如,可以将班级划分为几个责任区:讲台区、卫生角、过道区、死角区、桌椅区等等,通常小学一个班级有几十人,老师将学生分组,五人一组,分别负责划分的不同区域,每天打扫自己所负责的区域,教师作为检测员,每日参与学生的劳动,对学生的劳动给予评价。通过这种责任划分式的劳动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监督意识,时刻监督自己所负责区域的卫生情况,而且也有利于学生自律意识的养成。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就能理解保持干净卫生的重要性,不仅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负责,也会对其他同学负责的区域保持卫生。
此外,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融入劳动教育,让学生获得劳动后的快乐。一片狼藉的教室,通过学生亲手劳动,焕然一新,学生坐在教室中学习,心情也会非常愉悦。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其他事情,完成一件事情对于小学生而言,都能够让其内心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这是人性的本质,对于成年人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特点,通过这种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都要树立这种劳动意识,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的浇灌,更能获得整体素养的提升。
从小学教学目标来看,实际上小学教育不是要教给学生太多的知识,关键在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在进入小学之前,学生在幼儿园中以“幼儿”的身份存在,这种身份规则意识弱化,幼儿园教师也会对学生的把控不足,通常会按照幼儿自己的意志进行幼儿教育,饿了就要吃饭,累了就要睡觉,想去厕所随时都可以走出去。而小学教育不同的就是规则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去做固定的事情,散漫再也要不得,虽然小学教师仍然会尊重学生的意志进行班级管理,但毕竟学校不同于幼儿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本身就会意识到这种规则意识。同时,小学还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很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小学时期养成,无论好坏,都可能伴随学生一生。因此,小学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小学教育的目标,不在于给学生讲解多么深奥的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纠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良的嗜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
联合家长力量开展劳动教育
其实当今小学生劳动意识薄弱,责任意识不强,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家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小学生,成年人的劳动意识也在逐渐减弱,近年来智能设备的出现更是让人们省了更多的力气。加之当今小学生通常是由祖父母一辈人负责看管,这种隔辈的教育,就会对小学生造成溺爱,从实际发生的新闻来看,很多小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都是由于隔辈老人看管所致。这里我们探讨的不是隔辈看管小学生不好,而是“隔辈亲”这种实际存在的状况。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往往会比父母更加溺爱孩子,可以说是孩子说的话就是“圣旨”,不夸张地说,孩子想要的东西,老人大多会予以满足,修养很好的老人甚至会为了孩子“蛮不讲理”,这种血脉的传承是改变不了的,而要改变这种溺爱孩子的行为和态度,也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
要通过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庭是重要阵地,无论是父母自己带孩子,还是老人帮助带孩子,家长都要意识到,现在的溺爱可能就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种思想,作为家庭的成员和一分子,要付出,要给予,不能总是索取,家长可以帮你去做一些事情,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帮助家长,而且小学生通常年龄在七八岁左右,这个年龄的孩子是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例如,饭后可以要求孩子收拾餐桌、洗碗,或者在周末的时候全家一起大扫除,家长干一些正常的体力劳动,而孩子完全可以倾倒垃圾,或者负责收拾自己的卧室和书桌等等。总体来讲,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让孩子有家庭成员的概念,而且负起自己应该负的责任,不要让孩子认为一些事情应该就是享受的,要给孩子树立付出和回报的意识,对家庭负责,对父母负责,虽然这个年龄的孩子谈到责任的话题为时过早,但这种责任意识的树立却是正当时,明确孩子的家庭地位,改变溺爱孩子的行为,真正为孩子成长负责。
此外,小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在学校,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实现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小学生具有这样一个特点,由于小学生明确了解自己家长对自己是溺爱的,了解不按照家长的要求进行劳动也是没关系的,但对学校老师的指令非常信服,老师的一句话往往比家长的苦口婆心更奏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留作业的方式进行家庭劳动教育引导,随着现代沟通手段的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的方式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例如今天的作业就是帮助家长洗碗,并且要求录制小视频发到群中,利用这种群内效应引导学生开展劳动,让学生有了竞争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开展家庭劳动,实现了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这种劳动教育意识和方法,不是通过几次就可以起到作用的,关键是教师和家长观念的改变,放手让孩子去劳动,实际往往会得到意外的效果和惊喜。
通过校外活动开展劳动教育
仅仅通過班级日常的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不足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这种劳动强度不大,而且在实际实施中,学生得到的劳动锻炼非常有限,尤其是对于家庭劳动而言,很多家长将家庭劳动看作是一种作业,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没有真正理解家庭教育的含义和重要性。因此,家庭劳动教育仍然诸多不可控因素,这是教师要明确意识到的。而对于学校的劳动教育而言,仅仅是班级内的劳动,几十人负责一个班级卫生的打扫,不能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寻找更为广阔的劳动教育空间势在必行。
校外活动的开展有效弥补了学校劳动教育中的不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环卫工人的一天,让学生亲自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这需要学校的支持,需要多个教师和班级联合开展,与当地环卫部门协调,由教师带队,将学生分组,每组由一名教师负责学生的安全,负责学校附近街道的清扫工作,利用一天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环卫工人的辛苦,这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改变以往生活中随意丢弃垃圾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自己少扔一次垃圾,环卫工人就少清扫一次,体验劳动的不易。这种校外活动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的实践了,才能得出真正结论与知识,校外劳动实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通过这种实践劳动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无论是在家庭当中,还是在自己的学习当中,都能从中获得感悟。对于小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劳动教育的本质目的也并非是要学生做多少劳动,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学生内心中播种善良与责任的种子,让学生意识到原来以为的很多理所当然并非如此,而是由于家长的劳动和其他人的付出才有的结果,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奠基,同时,也为我国人才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校园文化中提升劳动实践比重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校园文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放松,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业余爱好,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就小学教育而言,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校园文化中实践,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基于劳动教育背景,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例如,在校园文化中,可以组织洗衣服大赛,清洗自己所穿的校服,之后通过检验洗衣服的效果,排出名次。通过这种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有效检验出学生家庭劳动完成的情况。
此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还可以举办劳动知识竞赛,通过问答题、抢答题等方式进行劳动理论知识的渗透,通过这种比赛,可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且可以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中国人民是凭借自己的劳动开创出了一个新的中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依靠革命先烈们的劳动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提升自己责任感,充分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劳动的根本意义,扫地、洗衣服固然是劳动,但这仅仅是劳动的表象,劳动更深层次的内涵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改变国家、改变世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承担起自己所应该承担的任务,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中进行文化渗透和政治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
在学生评价中增加劳动评价
学生评价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的一句鼓励或者批评,将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深深的烙印。在以往学生评价中,老师往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习态度不错,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不仅长得漂亮,还多才多艺”,这种评价实际上对于学生而言是毫无意义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评价的作用,并且能够掌握科学的学生评价方法。评价要具体,要有针对性,例如可以说“×××这道题解题思路很新颖,不仅计算出了正确答案,还找到了一种新的解题方法”,而不是“×××数学学得不错,这次考试成绩不错”,对学生的评价要走心,真正赞美和鼓励学生,而不是为了评价而去评价,这是目前小学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此外,在评价学生过程中,要避免对学生外貌和性格的评价,例如“×××可真漂亮”,这种评价会让学生内心中将自己的“漂亮”作为一种资本,而这种“漂亮”并不是学生努力获得的,这种评价会给学生造成虚荣感和不劳而获的感觉,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在学生评价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教师可以引入劳动评价的状况,改变以往单单对学生的学习开展评价的状况,要不断将评价内容多元化,让学生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某一科目学习的不尽如人意,并不代表这个学生品性不好或者道德败坏,教师要科学看待学生的发展,体育特长生长大后作为运动员为国争光、一些所谓的“后进生”长大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事业的成功,同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这种案例比比皆是。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将劳动教育纳入到学生评价,例如,劳动实践活动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表扬“×××在本次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大家要向×××学习”,通过这样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是被认可的,自己的劳动是有意义的,并且在以后的劳动实践中,学生仍然会卖力肯干,甚至会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劳动,这就达到了劳动教育的目的。并且,教师在对学生考核中,要真正将劳动评价内容融入学生的考核,参加一次劳动可以发放一朵小红花,每积攒十朵小红花就可以免除一次作业,通过这样的激励,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在劳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
劳动教育,是小学生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劳动教育,能够锻炼学生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正视劳动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人才的评价标准不仅仅是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实践能力和优秀的品质,这是小学教育需要更新改革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