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强国的历史实践与基本经验

2022-07-13 01:59田进华张卫东
江汉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

田进华 张卫东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科技强国最忠实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强国大致经历了“草创型”科技强军建设(1921—1948)、“奠基型”科技强国建设(1949—1976)、“追赶型”科技强国建设(1978—2011)和“赶超型”科技强国建设(2012至今)四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科技强国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统一领导;坚持独立自主的科技发展道路;坚持举国体制的科技发展战略;坚持尊重科技人才的科技方针;坚持改革开放的科技发展国策。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实践;历史经验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越是伟大的事业越需要开拓创新”(项目编号:HBSKYB2021ZX023)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2)07-0018-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科技创新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關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美国著名学者格雷厄姆·阿利森(Graham Allison)领衔的报告《最伟大的科技竞争:中国与美国》指出:在5G、人工智能、量子通讯等领域,中国已经迎头赶上,在芯片、半导体、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其他领域,尽管美国尚有竞争优势,但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严重的竞争对手。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空前激烈,哪个国家率先掌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权,必将在世界未来产业格局乃至世界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回顾总结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科技强国的艰难历程和历史经验,对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发展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强国伟大实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草创型”科技强军建设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与技术强国成为时代最强音,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都是希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来达到自强、富国之目的。1894年,孙中山大声疾呼:“机器可以灌输文明,可以强国,我中国如不速起研究机器,我四万万同胞俱不能生存!”① 然而,一次次的技术救国和社会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以来致力于救亡图存、科学救国的伟大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尚在襁褓之时,就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向旧世界宣战。1915年,中国共产党的先驱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发表《敬告青年》指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② 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把“科学”视为拯救苦难中国的良策之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5年2月,陈乔年等共产党员在北京开办昌华印刷厂,印刷革命刊物,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秘密印刷机构。”③ 井冈山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红军面临缺粮、缺盐、缺衣、缺钱、缺药、缺枪、缺弹……一切都缺的极端困难局面。毛泽东、朱德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开始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兵工厂、医院等科技机构,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到“医院设在山上,用中西两法治疗。”④ 1928—1929年,党和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因陋就简先后创设了步云山兵工厂、塘边兵工厂、红军医院、红四军军械处、红色邮政所、井冈山造币厂、红军印刷厂以及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等工厂和科技机构。红军医务人员用竹木自制镊子、脓盘、软膏刀、软膏盆等医药器材,用漂白布自制纱布、绷带等治疗红军伤员,红四军军械处利用缴获的兵工设备自制“马尾手榴弹。”⑤ 没有电台,就依靠“写药水”⑥ (青矾、五倍子)进行红军之间的通讯联系。造币厂利用粗糙的锑模,造出了银元。⑦ 桃寮被服厂“做衣服的白布用灰靛染色,没有灰靛时就用茶籽壳、稻草灰的土办法着色。”⑧ 红军印刷厂利用从永新缴获的旧式石印机,用洋油、烟灰、猪油拌合自制油墨⑨,印刷各种苏维埃文件和宣传品。1931年7月,朱德教导红军:“在技术方面必须努力学习使用新式武器的知识,以便我们从敌人中间得到新式武器时,一到手就知道如何使用。”⑩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科技强军建设始于井冈山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大本营。1937年,朱德再次强调:“世界所有新式武器,在抗日准备期中,我们要学会使用,飞机、大炮是会有的,不要等待那时才学习。”{11} 1939 年,党中央在延安筹建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发表讲话:“自然科学是要在社会科学的指挥下去改造自然界,但是自然科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却被阻碍了它的发展,所以要改造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12} 这一时期,党中央相继成立了新哲学会、国防科学社、中国学术研究会、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等学术团体以及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学术机构,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提倡自然科学》《论经济与技术工作》等多篇社论,颁布《关于党员参加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决定》等边区政府文告。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党中央号召八路军、新四军等各地抗日军民因地制宜筹办各种兵工厂。1941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致电彭德怀、左权等八路军各部:“军委拟号召敌后各根据地,普遍设立炸弹制造厂,以为武装敌后民众的主要武器。”{13} 整个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筹办的兵工厂、烟厂、药厂、被服厂等尽管简陋,但对保障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成为人民解放军物资供应的大本营。1946年,我们党在靠近朝鲜的珲春建立了机器厂、子弹厂、手榴弹厂、炼铁厂、火药厂、被服厂等工厂,成为东北解放军最大的军工基地。1947年,东北解放军在鸡西、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地相继建立了制造子弹、手榴弹、迫击炮弹、九二步兵炮弹的军工企业,以后又在苏军帮助下在大连建立了钢铁厂、化工厂、炮弹厂,东北军工企业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乃至夺取全国胜利都起到了重大的物资保障作用。

(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奠基型”科技强国建设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百年战乱中诞生的新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从战火中一路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极度渴望通过科技尽快建立一个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是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指出:“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14} 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科技建国道路。不幸的是,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战争”后期,不甘心失败的美帝国主义屡次对新中国进行核讹诈。1953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中国共产党方得以集中物力人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由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实际落实150项)极大加速了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新中国的科技事业由此起步。但“冷战”时期,中苏交恶,特别是上世纪60、70年代,苏联政府也多次对中国进行核威胁。{15} 这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发展科学技术的决心,1954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布: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周恩来总理在随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国防,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1956年,毛泽东在全国知识分子大会上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并明确指示“科学技术这一仗要打好,而且必须打好。”{16} 1975年1月,周恩来总理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委托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号召全国人民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奋斗。“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由此更加明确。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28年,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虽然遭受“文革”冲击,但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完整国防和工业体系,并在国防和工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确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科技发展道路;二是建立了全国性科技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了中國科学院、产业部门、地方、高等院校、国防工业五大科研体系;三是颁布了多项科技发展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等;四是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科技队伍;五是产生了诸如“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核潜艇等一大批尖端科技成果;六是奠定了中国各行各业工业化的发展基础。可以说,没有新中国的“奠基型”科技事业的发展,就没有新中国的世界大国地位。正如邓小平所言,没有“两弹一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17}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追赶型”科技强国建设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是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8} 早在1975年邓小平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经过十多年的改革与开放,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更加凸显,1988年9月,邓小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 的重要论断。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对我国当时和未来的科技事业快速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组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98年,朱镕基总理宣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本届政府极其重要的任务。”{20} 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21} 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理论, 2006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向全国人民发出“建设创新型国家”{22} 的号召。

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科技亦飞速发展。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力,进而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技强国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形成科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思想。从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到江泽民的“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再到胡锦涛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科技重要性的高度重视。二是科技法制化进程快速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制订了技术合同法、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专利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2012年)等10余部与科技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保证了科技工作向法制化、正规化方向发展。正如宋健所云:“科技只有依靠法律的保护,才能冲破愚昧,迅猛前进。”{23} 三是组织实施一系列科技发展战略。党中央除了组织实施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发展战略以外,还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198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领》(1992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规划。四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发展项目,如组织实施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973”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科技发展重点项目,尤其是“863计划”,瞄准我国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7大高科技领域(1996年又增加海洋技术)展开重点科技突破。五是产生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如正负电子对撞机、人类基因组1%测序、“曙光”等系列超级计算机、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全超导聚变实验装置、先进功能晶体、激光物理、高温超导、生命科学、量子信息、纳米科技等等,为我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赶超型”科技强国建设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把实现“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强调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命运的“战略支撑”作用。在科技发展观上,习近平强调科技创新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4} 在科技体制观上,习近平强调要通过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25} 在科技战略观上,习近平一再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新引擎。”{26} 在科技人才观上,习近平强调要大兴爱才、识才、敬才、用才之风,“人才是创新的根基……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27} 在科技伦理观上,习近平强调科技要惠及人民群众,“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28} 在科技发展目标上,习近平指出:“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 2030 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29}

从2012年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科技强国建设成效卓著。一是确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改变以往粗放型经济社会发展与增长模式,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2015年)、《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6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2017年)等鼓励科技创新政策;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置于2021年八大任务之首,明确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推动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30} 三是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布《中国制造2025》(2015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6年)等战略性发展规划,引领科技发展。四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围绕重大科技项目,展开重点突破。十八大以來,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资金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8687亿人民币上升到2020年的24393亿人民币,十年间增加2.8倍,成为科研投入世界第二大国。五是产生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中国成为世界上科技发展进步最快的国家。诸如高铁、桥梁建造、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5G、智能手机、盾构机、大推力火箭发射、神舟飞船、太空站、海底探测、中国天眼、超级计算机、电子通讯、量子科技、石墨烯、稀土、网上购物、电动汽车、无人机、生物制药、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第四代核电、北斗定位系统、页岩气开发、人工智能、海洋造岛、隐形战机、高超音速战机、大型运输飞机、龙门吊、大型机床等,中国科技进入“赶超时代”。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强国基本经验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百年科技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其间虽有曲折和艰难,但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统一领导,为科技强国提供政治保障

通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尤其是中西方文明交流史,人们不难发现:先进科技是掌控一个国家或民族命运的镇国神器。先进科技的产生与发展至少需要两大社会基础,一是拥有先进的国家制度;二是崇尚科技的全民教育。近代以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所以都没有达到技术强国目的,与缺乏“两大社会基础”不无关系。反观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渐进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一个历史性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当今中国工业大国和科技大国的世界地位。实践证明,党的统一领导对我国重大科技事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促进作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例证,本世纪我国高铁技术、航天技术的赶超发展亦是例证。中国曾痛失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抓住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契机。可以预见,未来世界的科技竞争尤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科技竞争将愈加激烈。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科技事业的统一领导,才能保证国家的社会稳定与繁荣发展,才能为中国科技事业的顺利发展和超越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才能为中国科技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协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科技事业的统一领导,才能团结并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积极性,才能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财力破除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所遇到的一道道科技难题,才能领导中国从世界科技大国走向世界科技强国。

(二)坚持独立自主科技发展道路,为科技强国提供思想保障

科技事关国家兴衰,走独立自主的科技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国策。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宣布不再援助中国国防尖端技术。次年7月,苏联撕毁中苏合作协议,撤走1390名技术专家,废除两国600余个技术合作项目,一度使中国陷入极度被动困难境地。事实证明,依靠别人实现自身的科技强国梦想行不通,“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31} 后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家有志气有骨气有能力独立解决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等尖端科技问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代号为“596”,寓意不忘“1959年6月之耻”。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32} 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33}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高端芯片、脑机接口、先进材料、核心工业软件等技术对中国实施“卡脖子”战略,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大学和科研机构实施一轮又一轮的制裁,“科技战”俨然成为中美当今及未来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因此,中国走独立自主的科技发展道路是被实践一再证明的正确发展道路。

(三)坚持举国体制科技发展战略,为科技强国提供制度保障

纵观中国文明发展史,1949年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之所以在短短70年時间迅速走完西方500年的科技历程并迎头赶上,正是得益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党中央、国务院集中全国400余位科学家和部分苏联专家联合编制新中国第一份科技发展蓝图《1956—1967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确定了57项国家重要科技任务和616个科技中心问题,从中进一步确定了原子弹、导弹、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和远距离操纵技术等6项中国急需的尖端科技任务。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大协调,“规划”迅速落实,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于1958年试制成功,整个“规划”于1962年提前完成。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制度优势,也是中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过去我们取得重大科技突破依靠这一法宝,今天我们推进科技创新跨越也要依靠这一法宝。”{34} 当今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孕育待发;当今中国,强大的工业基础业已形成。只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国体制科技事业发展战略,中国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先机和世界科技制高点便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四)坚持尊重科技人才科技方针,为科技强国提供人才保障

大国之间的科技竞争,说到底是高端科技人才的竞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之所以取得“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巨大科技成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重视、支持李四光、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等著名科学家的结果。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和科技事业之所以飞速发展,与党和政府重视高等教育、科技事业和科技人才密不可分。“文革”结束后,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主抓教育与科技,他多次表示甘当科技工作者的“后勤部长”。从2000年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先后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个国家级科学技术奖项,以奖励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人员。2017年,国家把每年的5月30日定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35}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年度工程师培养总量、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只要形成全社会崇尚科技、尊重科技人才的社会氛围,中国就拥有角逐第四次工业革命、抢占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的信心和底气。

(五)坚持改革开放科技发展国策,为科技强国提供环境保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纵观新中国科技发展史,我国经历了一个向苏联学习、向日本学习、向德国学习、向美国学习的嬗变过程。纵观世界近现代科技发展史,世界现代科技中心经历了一个由英国科技中心向德国科技中心再向美国科技中心的转移过程。历史一再证明,闭关锁国导致国弱民穷,改革开放带来国富民强。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响应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号召,朱光亚、钱学森等海外专家学者归国人员达到3000余人,他们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独立自主”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国策,但自主创新绝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创新。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许不同于前三次工业革命,可能会以“一点爆发”态势也可能会以“多点爆发”态势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更加需要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密切关注世界科技前沿动态,积极与世界各国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上升,百年未有大变局已经来临,中美之间科技竞争愈加激烈,我们要坚守改革开放的战略定力,以改革促进科技发展内动力,以开放促进科技发展外动力,内力与外力联合发力,就一定能够为人类科技进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注释:

① 《孙中山文集》,团结出版社1997年版,第218页。

② 《青年杂志》(创刊号),1915年第1卷第1号。

③ 平雨:《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印刷机构》,《出版参考》1997年第10期。

④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67 页。

⑤ 吴学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史资料选编·土地革命时期》第2册,金盾出版社1992年版,第25页。

⑥ 田长江:《在斗争中成长》,《星火燎原·井冈山斗争专辑》,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409页。

⑦ 罗开华、罗贤福:《湘赣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第40页。

⑧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军需生产回忆录(1927—1949)》,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第4—5页。

⑨ 余伯流、夏道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5页。

⑩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11} 《朱德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第243页。

{12}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0页。

{13}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四),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14}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1页。

{15} 基辛格:《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年版,第238页。

{16}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17}{19}{32} 《鄧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274、3页。

{18}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20} 《朱镕基总理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本届政府极其重要的任务》,《发明与革新》1999年第4期。

{21}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

{2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

{23} 宋健:《法制建设对科技工作生死攸关》,《光明日报》1988年11月2日。

{2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7页。

{25}{27}{3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73、270、275页。

{26}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

{28} 习近平:《科技工作者要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人民日报》2011年5月28日。

{29}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31日。

{30} 新华社评论员:《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步》,《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12月22日。

{31} 魏巍:《聂荣臻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第583页。

{3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48页。

{34}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4页。

作者简介:田进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2;张卫东,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分中心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责任编辑  章  瀚)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俄罗斯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