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家庭农场研究回溯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2-07-12 13:34许凯博
关键词:农场聚类土地

许凯博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学系,江苏 南京 210000)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中,农民是实践的主体,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市场的推动下大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家庭农场作为其中一员,也承担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当前学术界关于家庭农场的研究比较丰富,随着家庭农场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对过往研究进行回溯对后续的研究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核心期刊论文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描绘出现有家庭农场研究的知识图谱,并进一步分析,梳理研究热点,探索未来发展的趋势。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00年以后,我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由此农场的模式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在2002年有学者提出土地制度创新,随后基于我国农村传统耕作模式的“家庭农场”概念便逐渐成型。基于此,本文将文献检索的范围设定在2002—2021年。为保证文献的质量,本文的数据来源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通过关键词“家庭农场”进行高级检索,在剔除了法律法规与政府文件后,共获得有效文献310篇。

1.2 研究方法

利用CiteSpace将采集到的310篇文献进行“作者、单位、关键词”等关键信息聚类分析,形成知识图谱。同时参考时间线等信息构建出一个立体、多维的视角来全面回溯目前学术界关于家庭农场研究的概况并进行展望。

2 我国家庭农场研究现状

2.1 发文情况统计

图1展示了最近20年在CSSCI中关于家庭农场的发文情况。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酝酿期(2013年以前)、爆发期(2013—2016年)、成熟发展期(2016—2020年)、创新突破期(2020年以后)。

图1 2002—2021年在CSSCI中关于家庭农场的论文年度发文量

2013年以前,关于家庭农场的研究处于酝酿阶段。本阶段正处于对农村产业化的制度创新阶段,各种设想被不断提出。尽管此时“家庭农场”这一概念已经被提出,但总体来说对家庭农场的研究并不多。2013—2016年是关于家庭农场研究的爆发期。2013年,“家庭农场”这一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提出,随后被广泛研究,在2015达到顶峰。2016—2020年期间,发文量趋于平稳。2020年后为创新突破期,学者更多的是思考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与绩效,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更多创新性探索。

2.2 作者及机构合作情况统计

通过对310篇论文的作者及机构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得到了具体的作者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图2)。

图2 作者机构共现网络图谱

从图2可以看到,当前关于家庭农场的研究呈现了多中心的格局。多数学者与机构相互之间都有相关的合作,但是总体来看并没有形成广泛的密集的合作网络。从研究机构来看,形成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共同组成的多核心的共现网络。作者机构共现图中结点(N)有265个,连线(E)有257条,密度(Density)为0.007 3,总体来说不同作者和机构之间合作较为频繁和紧密。

3 热点领域聚类与未来趋势分析

关键词是确定论文关注方向的重要指标。因而本文以关键词作为参考指标,建立关键词的共现网络,进行聚类分析,以便掌握研究的关注热点。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研究将论文中出现频率大于等于2次的关键词构建了共现网络(图3)。图中节点的面积越大代表其出现的频率越高。在关于家庭农场的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密度(Density)达到了0.011 1,表明关键词之间关系极为密切。可以看到,除了“家庭农场”作为最核心的关键词存在,依次还有“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家庭经营”等关键词。

图3 关键词共现网络

“土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交易成本”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此时“农村金融”与“农业保险”成为新的金融刺激措施。从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来看,“合作社+家庭农场”成为主流。“规模经营”与“经营规模”是学术界讨论的高频热点。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突现性关键词的分析中,“规模经营”成为了唯一的突现关键词,突现时间在2009—2015年之间,这表明在2009—2015年之间规模经营成为了爆发性的话题。

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关键词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将所有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并提取了排名前10的聚合标签(表1)。

表1 家庭农场研究聚类信息

表格中的“大小”表示聚类中包含的文献量。如聚类#0“土地流转”有112篇论文。一般情况下同质性大于0.7表示聚合可靠,而大于0.9表示聚合程度高,可见前10个聚类内部其成员之间的相似程度很高。平均年份表示该聚类的关键词在某一年份前后出现得最多。以“土地流转”为例,在2016年前后该聚类的关键词最多。通过聚类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出以下三个热点研究方向:

一是关于土地流转与家庭农场的研究。主要涉及到聚类#0“土地流转”、#2“土地制度”、#5“经营规模”和#7“交易成本”。农民土地流转的意愿一直是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归纳周亚越等的研究,发现影响农民土地流转的因素有:经济理性选择、从众心理与行政力量要求[1]。李振杰等则提醒在土地流转中要关注由于资本下乡导致交易成本变高,使得农民成为农业工人而导致的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的问题[2]。刘灵辉等则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明确化的议题,建议明确土地产权制度,探索不同的土地流转模式,降低家庭农场的运营成本[3];同时他认为土地流转会对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产生必然的影响[4]。

二是关于家庭农场运营模式的研究。主要涉及到聚类#3“制度环境”、#4“合作社”和#9“以农为本”。当前学术界对家庭农场的模式研究多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农户+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是最基础的运营模式。李继刚认为保护农户的利益是该模式得以推广的最根本因素[5]。在此基础上,更多的模式被挖掘出来。张乐柱等探讨了温氏集团的案例,他认为“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促进了农业社会化[6]。但是刘镭则认为家庭农场是“内生型”的,而“外生型”的公司下乡,企业会“吞噬”村庄,这将会损害农民的利益乃至粮食安全[7]。讨论最多的模式为“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张滢依据农产品的销售路径归纳出“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的四种子类型: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超市/直销(社区)/合作社自办加工企业[8]。更多的学者关注这样的模式能否增加家庭农场的绩效。来晓东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加入合作社对粮食类的家庭农场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9]。但是刘同山的研究表明,尽管总体来看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农场的绩效有正面促进作用,但是并不能降低农场的相关生产成本支出[10]。

三是关于金融支持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研究。主要涉及到聚类#1“农业保险”和#7“创业拼凑”。陈鸣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支持的确推动了本地的家庭农场在经营绩效上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会对周围尚无金融支持或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的区域的家庭农场绩效产生抑制效应[11]。陈志刚认为需要对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进行分类讨论,对于经营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而言,获得金融支持的正向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反之则不然[12]。李棠等认为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因家庭农场的异质性而存在差异——种植粮食作物、农业收入占比高、风险偏好程度大的家庭农场更倾向采用农业技术[13]。

3.3 未来趋势分析

将主要关键词(出现频次大于等于4次)的首次出现年份作为横坐标,绘制关键词的演进图谱(图4)。

图4 主要关键词的演进图谱

近20年我国家庭农场的研究在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转变。从最初 “制度创新”的提出,到“家庭农场”概念的正式提出,而后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研究开始成为主流,再到后来关注到“适度经营”与“经营规模”的探讨,同时期还有各类影响家庭农场经营的因素成为研究的热点,2020年以后,学术界更多地关注到了“经营绩效”,开始更客观理性地探究家庭农场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依据这样的研究趋势,2020年后,家庭农场的研究进入创新突破阶段,从效益的角度出发,学术界更关注家庭农场作为一个经营实体所能带来的实际的经济效益,探究不同的模式下家庭农场的经营成效。

此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家庭农场也肩负着促进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衔接的历史使命。但是,乡土社会并不如同市场经济一样会随着利益波动而快速作出转向,且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城市资本与文化下乡,更重要的是培育和发展乡村本土力量。因此家庭农场如何在乡村的场域中作为培育振兴乡村的内生力量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向现代化转向值得进一步研究。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通过对CSSCI来源期刊内近20年(2002—2021年)发表的关于家庭农场的文献从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几个方面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家庭农场研究依旧处于热度相对较高的阶段,今后一段时间的发文也将依旧处于上升阶段。关于家庭农场的研究在依次经历了酝酿期(2013年以前)、爆发期(2013—2016年)、成熟发展期(2016—2020年)之后,在创新突破期(2020年以后)趋于稳定和成熟。

(2)国内关于家庭农场研究的作者和机构已经形成了网络,不同研究者和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相对紧密,同时呈现出“多核心”的局面,相关的研究也不仅仅局限于高校,科研院所甚至金融机构均有相关研究。

(3)目前学术界对家庭农场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土地流转与家庭农场、家庭农场运营模式和金融支持与家庭农场发展。从发展趋势来看,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家庭农场发挥的作用将会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热点。

4.2 展望

在研究的方法上,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定量研究,关于家庭农场的定性研究较少。在对家庭农场研究的过程中,缺少典型案例的呈现。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有很明显的时代背景影响的痕迹,而且呈现出诸多的新特征新形式,研究者应多加关注,并通过定量加定性的方式进行研究。

在合作网络上,建议加强跨学科的合作。比如在数字化的背景下,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学科研究尤其是“互联网+农业”成为新的爆发点。在实践中,已经有利用大数据观测等数字化技术配合农业工作的案例,因此需要包括工学等在内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共同合作,去探究数字技术嵌入到农业中可能带来的“数字控制”“技术异化”等新问题。

在研究内容上,一是土地流转、经营模式与金融支持将依旧是家庭农场未来研究的重点,但目前研究多局限于外部因素对家庭农场的影响,甚至对经营模式的研究也是从市场环境与产业链的角度切入,缺少对家庭农场内生性的研究。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加强对典型家庭农场案例的内生性探究更有利于其模式的推广。二是现在的研究鲜有涉及家庭农场在土地流转中遇到的承包权固化问题,即家庭农场“佃农化”。家庭农场佃农化的最主要特征为土地租金过高,土地经营权交易难度大且不稳定。破解这一困境需要农户、政府和市场多方共同努力,而具体的措施与意见需要学界更多的探讨与研究。三是家庭农场退出的机制与诱发的问题研究。在家庭农场的前期阶段,往往只是大量的土地盲目无序地流入,而随着家庭农场的发展,农业机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各类投入逐渐增加。当各种原因导致家庭农场无法持续经营而退出时,则可能在资产归属争议、评估补偿以及后续农户再就业等方面出现新问题。故而构建一个有序合理的退出机制以保障家庭农场及农户退出后的秩序和关怀显得尤为迫切。

猜你喜欢
农场聚类土地
农场假期
我爱这土地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农场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一号农场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