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
摘 要: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主旋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在创新发展之余,学会采用各种方式进行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将课堂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1.020
语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自然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同时注意以语文教材内容为基础来贯通各类传统文化要素,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更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情感共鸣,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让优秀传统文化迸发一定的活力。在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号召下,学生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才,能够更好地将小学语文教学发扬光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为我国时代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历史上,我国早就通过学习成为礼仪之邦,我国的国力非常强盛,但是却也不会主动侵略其他国家,我国的思想文化主要是由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构成,并伴随着我国的朝代更替而逐步变化,它们都会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传统思想也会根植在传统文化土壤上,并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从传统文化的载体可以看出,最早的传统文化载体就是原始部落的图腾,我们国家是以龙为图腾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之后,就会用这种方式来记录各类不同的事件,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为此,我国有了类似《诗经》这样的传统文化作品。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就涌现出一系列具备一定特色的文学作品,包括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等不同的朝代都会涌现出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都显示了一系列的优秀传统文化。此外,琴棋书画、舞蹈、瓷器、剪纸和其他不同类型的内容,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中国的戏剧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由秦腔、昆曲、豫剧、皮影戏、木偶戏和梨园戏构成。中国的建筑也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中国常见的建筑主要是有园林、佛寺、钟楼、亭台、佛塔和其他不同类型的建筑等。
中华武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中华武术主要是由太极拳、咏春拳、意形拳、少林拳、南拳和剑术构成,不同类型的武术都会在关键时刻发挥一定的作用。包括中土文化、潮汕文化、江南文化、大漠文化和塞北风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此外,包括古玩器具、饮食厨艺、动物植物、神话传说、妖魔鬼怪和传统音乐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具备生活气息的元素会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因子,并更好地融入文化建设中。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世代相传的特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会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所中断,会在不同类型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改变,但是大体都是连续存在的,总的变化并不大。第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会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其他国家基本不会有。第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都非常悠久。第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方面,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一定的广度,可以在不同行业被广泛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非常有深度。第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将儒家、道家和其他不同类型的思想都融合在一起,最终更好地支配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的意义
随着中国和其他各国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不同类型的文化在不断地碰撞下,自然会表现出一定的特性,但是这中间确实会有一些比较宝贵的民族文化会被人所遗忘,所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会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主题。如果可以在教育領域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可以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广大教师也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能够让小学教师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课堂中,其意义重大,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属于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一门有着明显人文色彩的学科,如果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中,自然可以让学生更有意识地汲取民族文化中的各种不同智慧,这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未来的发展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如果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中,自然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并让学生受到各方面的熏陶,并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最终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进而渴望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
第三,如果教师可以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语文课堂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自然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多数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上自然可以更加高效地学习优质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并从中汲取一些正能量,最终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如果能够将优秀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自然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很多好奇心非常强的小学生会觉得语文学习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如果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1.利用图形来拆解汉字
汉字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我们需要在教学汉字时加深对汉字结构的理解。汉字也具备非常浓烈的文化色彩,所以我们可以将书法和艺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借助肉眼可见的感受,来让同学更好地理解汉字发展的历程,最终,学生自然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字的音色、形状和意思,并更好地理解文字传达的意境。
例如著名的“山”字,可以通过结构来更好地让我们理解其中的意思,学生也可以通过对比来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汉字结构变化的规律。一个简单的字,也可以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演变成很多不同类型的中国字,并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汉字中的细节。我想,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汉字的由来,来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举个例子,如果教师让学生认识“田野”中的“田”字、“火焰”中的“火”字时,都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这些汉字像什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汉字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必要时更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来让学生产生新的联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画”出新的汉字,并让其他学生进行猜想,最后,比赛看哪一组学生猜出的汉字最多,相信最终很多同学会在游戏中学到更多不同的汉字,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印象。
2.借助不同的语感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同类型的古诗都有平仄、音韵和其他不同类型的鲜明特点,如果教师直接示范朗读时,一定要注意读出语气和语调,并注意阅读的节奏。这就如同我们日常在听歌时都会有自己的节奏和旋律,只有充分把握好这个节奏,才能够更好地和作者产生共鸣,也更能够深入人心。教师在朗读时,更可以直接配上新的音乐,并让学生听完音乐,就可以进入不同类型的古诗意境中,从而诱发学生对古诗的好奇心。如果遇到一些新的古诗词时,也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不同类型的古诗意境,最终更好地体会古诗的奥妙。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中的《四时田园杂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述古诗中的优美意境,梅子确实已经到了可以被收获的时候,阳光会直接照射在上面,甚至会反射出金黄色的光,杏子也会慢慢变熟,这样看来,果肉会变得更加饱满,麦子也会变得雪白一片,菜花却只有零星几个。教师可以从几个角度帮助学生分析这首诗,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劳动人民辛苦劳动的场景和感受,更可以借助音乐来体现劳动的场景,在相互呼应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入意境之中,并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内容。
3.从节日入手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仔细读不同的古诗词,里面也会有不同类型的节日。因此,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讲述节日背后的故事和节日所体现的风俗,并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学生也会对古代的节日以及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了解不同类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观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举例来说,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每个学生都会在遇到这个节日时穿上新衣服,等到大年初一的前一天的晚上,还会吃一顿丰盛的饭菜,一家人更会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在春节觉得最为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更可以讲解其他不同的节日,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讲解包括元宵节、清明节和寒食节等不同节日的来历,并问学生当天需要做的事情,进而让学生分析这样做的具体原因,最后找出正确的答案。
4.借助量变引发质变的方法,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各种不同类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书籍非常多,我们应该选择适合小学生的作品推荐给他们,让他们阅读,并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于是,更多的学生可以从阅读入手来学习更多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5.借助创新寻找不同类型的教育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够只局限在课堂内部,更应该在课堂内开展一些新的活动,让孩子能够在游戏中学习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如果确实有条件,可以将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故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便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我想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来调整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难易程度,并让孩子更加开心地进行学习。
6.通过挖掘文本内部的信息来传播传统文化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这也会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熏陶,从而更好地深化了个人的思想。因此,如果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传统的文化教育,自然可以发挥更大的效果,并更好地将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联系在一起,通过树立传统文化教育意识,让寓教于乐的方式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让语文课堂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阵地。
例如,在学习《江南》这首诗时,教师顺便可以将江南采莲这样一些传统文化,并提问学生是否还有其他的习俗。如果你生活在江南又会有哪些不同的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热烈的讨论,自然可以让学生对江南的传统文化有更好的认识,最终激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最终更好地落实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
7.组织学习国学来体验传统文化
学习国学是我国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它涵盖了礼仪、乐章、射艺、书艺和其他不同类型的内容。借助高品质的国学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优秀传统文化所发挥的作用,更可以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最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
在进行语文教育活动时,我们需要组织更多的学生进行国学实践,并让学生在体验中更好地领悟不同类型的社交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并更好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在学习《寒食》和《清明》等课文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来提前安排合适的作业,并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来收集合适的资料,并了解与寒食以及清明有关的知识。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播放包括《经典咏流传》这样的优秀国学节目,来让大家一起回忆踏青、扫墓和其他相关的实践活动,这样自然可以在把握每一次教育契机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熏陶,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提升个人的素养。
8.丰富课外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
虽然语文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非常丰富,形式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传统文化的历史也很长,如果只是依靠课堂上的时间则不能够将有关的传统文化渗透在内,所以必要时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延伸到课堂外。
例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经典诵读”的活动,校园内部的广播会直接播放不同类型的诵读录音,学生更可以一邊聆听一边领悟。同时,需要在学校内部开展与经典诵读有关的竞赛,并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祖国语言的优美,树立民族自豪感。教师更可以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实现自身的兴趣爱好,并将其融入活动小组内部,再借助诗词、书法和绘画等综合性的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不仅能够体验真正的国学精神,更可以将活动中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最终每个学生都能够懂得重视传统文化,并主动传承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如果让其单线传播,未免不合当前的形势。如果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和小学语文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迎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语文课内外》2019年第33期。
[2] 帅丹《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1期。
[3] 李强《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教文汇》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