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承秀
摘 要:三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承上启下的年级,写作教学从以“写话”为重点的第一学段过渡到以“习作”教学为重点的第二、三学段,为顺利完成这一过渡,需要运用有效教学策略、设计严密的教学程序和步骤,让学生学会写作的基本方法,落实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写作要求。
关键词:仿中求真 情境习作 分层训练 多元评改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1.008
三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一个承上启下的年级,写作教学从以“写话”为重点的第一学段过渡到以“习作”教学为重点的第二、三学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的写作教学目标提出这样的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何过渡?并能使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习作教学究竟该如何教才有效?下面,笔者以三年级习作教学为例,围绕“如何开展有效的习作教学”这一问题,把平时的教学实践分享给大家,以供研讨。
一、仿写句段,仿中求法
部编版语文教材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写作价值,利用教材助读体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优秀范例。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支架,让学生在模仿中习得写法,进而在习作过程中感悟生活、抒写真情。伏尔泰曾言“所谓独创的能力,就是经过深思的模仿”。学生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咀嚼生活中的细节,品味生活的真善美,提炼生活素材,感悟生活的美好,方可在模仿中创作、创新、提升。
比如,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内容丰富充实且多姿多彩,全文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把秋雨里的各种景色写得仪态万千、绚丽迷人。作者抓住雨后秋天的特点,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秋天的五彩斑斓以及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准备过冬的生动场景。在赏析第二段内容后,改造课后思考题最后一题为“秋雨带来的颜色可不止书上这几种,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想想秋雨会把其他颜色送给谁?仿照课文句子写一句话。”如“秋天的雨把绿色给了 葡萄 ,……”然后同学之间口头分享交流,同学互相点评、补充,再写成一句完整的话。这个过程的教学要点用以下图表展示:
教师给出一个“葡萄”作为例子,让学习程度弱的学生至少也能写出一句,程度好的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多多益善。这样利用教材句子为习作教学的例子,就地取材,便于学生掌握;同时予以恰当的提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既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言语构建中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堆,为写话过渡到习作训练打下基础,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二、情境习作,书写真情
语文核心素养维度之一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课堂适时设置情境,给学生明确的表达指令,让学生的表达有的放矢,当我们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时,学生就能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在真实的情境中训练表达,提升思维品质,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和综合素养。
以三年级上册习作训练《那次玩得真高兴》为例,笔者在学生习作之前,先创设一个语境:老师昨晚做一个梦,梦见自己儿时与小伙伴在高高的竹梢上荡秋千,一群不知名的小鸟在我们头顶盘旋,不时停落在我们肩膀,唱着婉转动听的歌,我们高兴极了,伸手想捧住小鸟,一松手,掉在地上,醒了,原来是一场梦。学生情不自禁地笑起来,一个调皮的孩子还问:“老师,你摔疼了吗?”其他孩子也你一言我一语交谈起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时,笔者适时引导:是梦,老师肯定没摔着!不过,在高高的竹梢上荡秋千的确是老师儿时生活的美好回忆,是特别高兴的事。同学们,今天你们把生活中最高兴的事与老师分享,让老师也高兴高兴,可以吗?
有了这样一个轻松和谐的说话情境,学生便纷纷举手与大家分享高兴事。有说到山上挖笋的、有说捉蜻蜓喂蚂蚁的、有说到小溪里摸河螺的……这样,敲开了学生记忆的大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唤醒了学生指向写作的观察和思考,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被点燃。这时,再指导学生把“话”写成“文”。这个过程的教学要点用以下图表展示:
有了情境,能说会道的孩子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的故事,爱说的孩子带动了那些胆小不善于表达的孩子,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这种“前置性补偿”的教学策略,能有效打通学生生活与情感的通道,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有效防止学生习作时无话可写或写空话、套话;同时,以一定的句式让学生表达习作的主旨,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支架,让刚学习作的孩子能无障碍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情境设置,让学生在轻松语言环境中自由表达。由于学生不受拘束,瞬间成了讲故事的能手,急于把最高兴的事与大家分享。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聊天、讲故事中有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又轻松选择最优质的素材、确定习作的中心,消除学生“怕写作”的情绪,从而培养良好的习作心态,这就是恰当设置情境的效果。
三、分层训练,提高水平
无论哪所学校,学生习作能力都有高下的差异。教师通过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调查分析,明确学生的习作水平,然后因材施教、分层训練,让每个层级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整体习作水平的教学目标。
(一)能力分层
教师根据班级学生习作的实情,对学生进行能力分层。笔者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习作批阅及问卷,从书面表达、口头分享、观察感悟、语言表达等方面,对学生的习作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学生由高到低分为三个层次:
A层:能观察周围事物,运用自己的语言较顺畅地写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并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但内容庞杂,层次不够清晰,语言表达欠准确。
B层:能观察周围事物,写出所见所闻且达到字数要求,但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特的见闻和感受,而且语言贫乏,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
C层:不关心周围事物,写作时东拼西凑,无主要内容,语言极度贫乏,词不达意,标点使用不规范,连字数目标也无法达到。
(二)分層指导
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例:
指导A层学生:A层学生习作水平与口头表达都是班级中的佼佼者,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因此,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同时,针对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给他们制定相应的层级目标,再予以指导,具体过程如下:
指导B层学生:B层学生的最大的问题是对周围事物“没有自己独特的见闻和感受”,其次是不愿与他人交流分享。因此,制定的目标应相对容易些,以便他们通过老师的指导后能比较轻松实现,从而增加学习的自信。
指导C层学生:C层学生习作能力较弱,口头表达能力也弱,也最不自信,因此,应以鼓励为主,训练内容应是最基础、最简单的,主要目的是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三)分层评价
ABC三个层次的评价都运用100分制,只要达到等级的“目标要求”,大胆打满分,指出学生习作的亮点和优点,在班级中树立榜样,暂时忽略其不足。这样,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习作的热爱,一步步引导学生提升习作水平。
以上三个方面的分层指导与有梯度的训练,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样的指导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通过每一次目标的实现,逐渐突破薄弱环节,向新的目标迈进,实现班级整体口头表达与习作水平的提升。
四、多元评改,提高实效
“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从学生习得规律看,修改作文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必不可少的环节,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和内容也增加了“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词句”的要求。修改习作语言的过程,实际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教师的批改有时总免不了主观臆断,有时也难免越俎代庖;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修改,不仅能让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构建言语,还能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提升言语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学生本身能力有限,若无教师指导,无法看出问题是常有的事。因此,运用多元评改方式,不仅解决了“不会改”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自改自评
三年级学生年龄尚小,习作刚刚起步,自改习作宜从最简单的内容开始,且应让学生养成规范的修改习惯。刚开始几节课,教师应严格规范修改要求,先示范引导,再让学生操作,及时纠正不良的习惯和错误,这样方可让学生“有样可学”,逐步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笔者是这样操作的。
1.统一要求
用红笔修改,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另外,每一次修改都应有重点,不能一股脑儿让学生一步到位。可先从字词句的表达,再到段落,再到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的修改欲,从而养成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2.教师示范
教师选取一两份中等生的习作,这样的习作既有可圈可点的精彩内容,又有明显的不足,可以让修改教学有的放矢,起到全面示范的作用。教师将学生习作投影出来,然后让学生一句一句朗读,再用规范的符号去修改习作。如用波浪线画出优美的词句,用圆圈圈出错别字,用横线画出不通顺的句子,并将正确的内容修改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学生的修改活动就有“法”可依,逐渐形成良好的、规范的修改习惯。
3.学生自改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反复朗读自己的习作,再按要求修改。教师来回巡看,及时给予提示或指导,若发现学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可投影展示,引导学生及时纠正。
(二)互改互评
因学生写作的层次有别,程度弱的学生可能发现不了自己作文的不足,甚至连错别字都找不出来。所以,在自改的基础上,再通过四人小组互评。小组人数可灵活选定,但每个小组必须有好中差学生,这样以优带差,反复多次训练,程度弱的孩子也能慢慢跟上。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
(三)面改面评
在互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无法修改的内容或无法发现的不足,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当面批改点评,一面肯定并表扬其优点,一面指出不足与学生一起探讨,再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有了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能打开心扉,心情也变得愉悦,这样更易于接受老师的建议,然后通过修改,感悟写法。
综上所述,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习作教学是多元的,根据学情运用不同策略,训练过程要有梯度,让学生习得语言,提高写作水平,又提升核心素养,实现得“言”又得“意”。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期。
[2]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3] 维果茨基著、李维译《语言与思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4] 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上海教育》200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