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在银行存得越久,利率却越低。如此“反常”现象近日出现在金融市场,这在中国金融市场上非常罕见。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工、农、中、建在内的四大国有银行、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均出现了长期存款利率“倒挂”。所谓“倒挂”,是指短期限的存款利率高于长期限存款利率或者持平。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与中国银行3年存款利率最高为3.15%,5年存款利率则为2.75%。建设银行3年期定存达到5万元人民币可上调至3.15%,但5年期存款利率并不上调,同样出现明显利率倒挂。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公开指出,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倒掛”是银行主动控制成本的一种表现。存、贷息差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若银行的存款利率不变,贷款利率越低,息差部分的利润也就越低。而5年期的存款利率之所以低于3年期,是因为一旦利率会长期下行,如果维持高存款利率水平,就相当于提高了银行负债的成本。若要维持这部分利润,银行只能降低存款利率。
“倒挂”的一个大背景,是央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自2015年10月起,央行放开了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允许金融机构可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自主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2021年6月,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调整之后,短期存款利率的上限水平明显比之前高,长期存款利率的上限水平则大幅下降。
根据央行数据,2022年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04万亿元,同比多增4750亿元。“爱存钱”的人多了,消费意愿却在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5%。据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观察,企业投资意愿尚弱,导致企业存款期限长期化但融资期限短期化。这也引发了他的担忧,存款长期化、贷款短期化,加剧了资产端与负债端不匹配的问题。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认为,要在财政政策上继续发力,让政府部门和国企加杠杆,以此起到引导和撬动的作用,为私人部门重新扩张资产负债表提供激励。(摘自《南方周末》7.5 徐庭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