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2022-07-11 13:27申岩辉黄晨宾
关键词:双减青少年机构

申岩辉,黄晨宾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0 引言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是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21年7月发布的文件,其中要求为学生减负,将作业量降低,对校外培训机构严加治理[1],言辞明确,态度严厉,措施有效,可见国家之重视.“双减”政策从源头治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重点强化教学水平,使学生与教师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校园内完成学习与教学;体系化治理教育,使学生的考试压力减轻,课后也能够继续在校活动,将校内质量评价优化;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推出专门机制,协调校内各主体,统筹规划,提升工作力度;从法治治理,使青少年减少校外培训、校外课业的负担有法可依、依法治理.通过四大治理为“双减”工作取得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诸多培训机构受到严重的打击,也有部分培训机构思考向体育培训方向转型发展.

体育培训业是中国体育产业的业态之一,长期以来中国体育培训市场发展趋势较为野蛮[2],发展速度较为迅猛.体育培训为少儿增添了除校内体育活动外更加丰富多样的体育选择,使其逐渐走出校园,迈入社会,融入家庭;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之间增加更多的联系,形成了浓厚的体育文化生活圈.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教融合将因“双减”而被快速推动,“双减”政策的真正含义是针对学生,将他们的校外培训、作业负担减轻,体现加快推动体教融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五育中,体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青少年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充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据此对我国体育培训行业的现实困境和机遇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1 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的市场化、商业化不断拓展,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现实要求.在此基础上,体育产业的经济功能不断凸显,逐渐发挥其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助力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经济高质量发展.鉴于此,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也应当注重“高质量”,具体的内涵可以分为3部分:①在宏观层面,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是政府顶层管控的积累机制.政府在宏观层面针对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下发了许多政策,为青少年体育教育提供顶层指导,使得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具有整体性、价值创造性和利益长远性.②中观层面,多元化整合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在“十四五”建设时期体育强国等战略的实行,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应该积极构建多元主体治理,才可以突破传统治理理念束缚,加快角色意识转变,优化整合多元主体力量,激发多元主体内在潜力,推进多元主体形成多元化的体育教育培训治理格局,提高体育教育培训治理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动体育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③微观层面,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机构的高质量发展是由外延式发展向内延式发展的转型机制.以青少年为主体,开展的体育教育培训,其主要特点是融合性极高,与其他产业存在紧密的关联.由此,体育发展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发展业态逐步优化完善,使家长以及青少年的需求切实满足.在青少年群体中,随着体育教育培训发展速度加快,体育市场得以拓展,体育供给种类增加,许多运动项目出现在大众视野.

2 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的现状与机遇

2.1 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现状

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机构的地区分布[3]如表1.我国大陆地区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或俱乐部,占我国大陆所有行政省的96.8%,鉴于此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或俱乐部分布广泛,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青少年都可以接受到体育培训.

表1 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机构的地区分布

青少年体育培训布局分散,缺乏均衡性.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分布集中在部分省(自治区),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具有显著的区域不均衡特征.

2.2 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的机遇

2.2.1 观念机遇:社会认可显著提升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体育开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在国家大力宣传全民健身的背景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开始形成,居民希望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掌握体育技能的需求增加.如今的家长越来越注重对孩子身体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培养,参加体育培训成为青少年课余活动的重要部分.

2.2.2 环境机遇:体育需求持续增长

青少年及其家长的需求是开展体育培训工作的根本动力.随着体育中考政策的实施,部分省份体育进入高考以及青少年及其家长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普遍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希望通过参加体育培训来改善体质、掌握体育技能.青少年体育需求的提升将为培训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根本动力.

2.2.3 经济机遇:投融资环境不断改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看到体育市场的巨大潜力,体育培训产业的投融资项目数量和金额都不断增多.在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国内体育相关公司的投融资事件共有53起,其中透露了投融资金额的共40起,总额约合30.344亿人民币[6].此外,中国“二胎”政策已经施行数年,在家长消费理念的转变下,仍将保证体育培训行业成为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二次销售盈利的领域.在这样的形势下,体育培训业态会发展更加迅猛,融资环境更健康.

3 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3.1 宏观治理层面:市场发展散碎,逐利性质明显

3.1.1 经济: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预收费的现象严重,逐利性质明显

2016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4]审议通过后,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期间,如何有效监管体育培训机构同样也是比较现实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使培训市场的秩序回归正轨,以免侵害青少年的正当权益.《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是2018年8月由国务院办公厅颁行的文件[5],其中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中,一次性不能收取3个月以上的费用,但体育培训市场乱象却屡禁不止,这也体现出市场失灵和政府在对特定行业管制上不足.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关于培训收费,相应的监管力度加强.针对校外培训,其涉及广大民生,应具备公益性质,政府必须强化管理,指导收费,特别是与义务教育相关的学科,致力于使定价更为合理,让收费标准更加清晰,坚决打击社会中过分追逐利益的培训行为.依托风险储备金、第三方托管等手段,围绕校外培训机构,有效管控其风险,建立健全收费制度,提高监管培训贷款的重视程度,重点治理“携款逃跑”、“难退费”的问题.监管部门也应认真履行职责,实时管控培训费用预先缴纳的现象,提升体育教育培训的入门标准,规范各大培训机构的行为.短时间内,部分中小机构由于内部组织存在缺陷,会面临一系列发展难题.不过,从长远的角度切入,新政策有助于规制培训行业,未来留存下来的企业,必属精品,不仅客户好评众多,现金流量大,向大众传播的价值理念也是正向的,与社会公共利益相符.

3.1.2 市场: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市场发展散碎性,整体布局均衡性短缺

对于体育培训市场,与其他市场也存在紧密的关联,可以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其他相关产业会干扰体育培训的发展,反过来体育培训又会推动其他相关产业向前演进,相互联动[6].

在体育培训中,学员是否真正掌握技能,需通过参与赛事予以证明,为此拉动体育消费,拓宽了培养运动员的渠道.但是我国目前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只有少数大球项目有全国级别的联赛,大部分体育项目缺乏有组织的全国联赛.体育场地是培训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部分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租借体育场地供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虽然经过场馆联合经营、场地租赁等,使体制内的场馆重新焕发发展活力,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多数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拥有的自有场地普遍不足,就有可能出现占用公共健身空间的情况[7].因此,许多培训机构以能在学校或社区周边地段以合理的价格租下场地作为重要的资源建设目标.此外,青少年培训市场的发展也需要装备制造业的支持,体育装备标准化与智能化可以极大程度促进青少年体育成绩的进步.但是许多青少年培训机构训练方法老旧,很少使用现代化设备,极大程度上抑制了体育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发展.

3.2 中观企业层面: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内部治理体系混乱,行业准入宽松,防患能力仍需加强

3.2.1 治理: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内部治理体系混乱,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的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许多培训机构存在内部治理体系混乱的问题[8].许多培训机构的内部机构设置单一或多个机构之间并未清晰划分职能,难以提高运营的专业化水平和效率;许多培训机构在人才选拔、培训以及员工的待遇与晋升等方面缺乏制度规定或并未有效执行制度规定;教练员和管理人员与体制内同等岗位人员在薪金待遇和职称晋升等方面存在不对等问题.因此,青少年体育培训内部治理体系混乱,导致青少年体育培训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2019-2020年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调查报告数据[4],体育教育培训机构下设业务部门如图1所示.相比其他行业,我国市场现有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中的组织结构还很不完善,存在下设业务部门设置不全面、职位设计和管理层级不清晰、各部门和各管理者之间的权责不明确等问题.组织结构设置的不完善可能导致工作重复、效率低下、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阻碍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健康发展.

图1 体育教育培训机构下设业务部门

3.2.2 人员: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行业准入宽松,人员水平良莠不齐

现如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作为主体之一,体育培训市场尚不完善,准入规则需要持续优化,导致众多经营者无序竞争,阻碍体育培训的发展.根据体育培训的属性来看,其仍然处于教育行业,十分依赖强大的师资力量[9],当前,提供体育培训服务的主要是教练,其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直接决定教学成效,因此各个体育培训机构非常重视引进优秀教练人才,从而获得良好的口碑以及更加稳定的生源.目前体育培训行业的教师群体主要以在校学生为主[10],流动性较大,不稳定性极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很少有学生将兼职作为主业,到学业结束后,找到稳定工作后会放弃兼职.因此会给体育培训机构、俱乐部及学生带来很大的麻烦.此外,相较于其他培训机构,针对青少年开展的体育培训机构要求教练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掌握大量安全常识,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2019-2020年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调查报告[4]显示,许多教练员甚至存在无证上岗的情况(图2),这样教练员的专业性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图2 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机构教练员资质证明

目前来看,虽然体育培训市场正处在急速扩张的阶段,但政府政策较为滞后,对市场治理薄弱.特别是职业界限不明显,各治理主体相互推诿责任,致使青少年体育培训缺少有效监管.

3.2.3 企业: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企业盈利水平有待提高,防患能力仍需加强

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机构盈利水平和盈亏情况如图3所示.这暴露出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大部分机构是小微企业,仅能基本保持收支平衡及日常经营,甚至小部分培训机构无法实现盈利.

图3 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机构盈利水平和盈亏情况

效益是关系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以营利为主要任务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其盈利状况是考察单个企业和整个行业的重要内容.在面对像疫情这样的不可抗力或自然灾害时,企业的盈利水平以及资金的储备就是防患的关键.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企业普遍存在盈利水平有待提高,防患能力仍需加强的问题.

3.3 微观教学层面:青少年体育培训着眼应试教育,忽略体育活动根本方式

3.3.1 内容: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着眼应试教育,育人功能未得正视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教育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中考科目纳入体育已经被广泛接受认可.虽然本质上看,中考体育仍然属于考试,但是这有利于强化青少年的认识,促使他们关注体育,参与体育,加强锻炼.根据现状可知,已经达到了促进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初衷[11].并且现在有许多省份将体育科目列入高考体育的分数范围[12].但是目前青少年体育培训为了使学生在体育中考时取得较高的分数,从而“考什么,练什么”,这并非是中考体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体育教师、学校甚是社会观念错误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家教委已经明确提出,评价我国基础教育不能只依靠“应试”,其中存在诸多弊端[13].现如今,许多教育不重视过程,仅关注结果,属于快餐式教育,功利性明显,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以体育为例,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着重研究体育考试的内容,进而针对性教授学生,使得学生体育锻炼片面化.体育是运动,参与体育是寻求真我、调节心态、自我挑战的过程,应当多元化.青少年体育培训着眼于应试这样只能使得体育功能单一,不能全方位的育人,在教会青少年体育技能的同时文明青少年其精神;野蛮青少年其体魄.

3.3.2 形式: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向线上转移,忽略体育活动根本方式

随着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冠”病毒的爆发,许多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开始被迫进行经营调整和转型[14].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或者扩大收益许多机构调整经营方案(如图4所示),有58.82%的企业将原有的线下培训转变为线上培训[15].虽然这样能够缩小机构的开支,但是这就和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提倡的阳光体育相背离[16].

图4 企业调整经营方案的项目

体育活动的根本方式就是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青少年去到户外,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有助于强健身体,掌握更多运动技能,保持健康的心态.而线上培训只能让学生呆在家里,这与体育活动的初衷相违背,部分青少年体育培训向线上转移,忽略体育活动根本方式.

4 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

4.1 宏观治理层面:以培训为根本,适度拓宽市场

4.1.1 服务经济:以培训为根本,提升服务意识

“双减”政策提出坚持校外培训的公益属性[1].因此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不应该以盈利为主要目标,需要以强健青少年体质,增强青少年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并且以培训为根本提升行业服务意识.当前我国出台了数项针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方式(如表2)[4].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大量小微企业可以通过获得政府支持,解决培训机构在特定发展阶段中的相关问题.同时,各级政府也在寻求更加便利的方式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

表2 政府对微小企业扶持方式

现阶段,体育培训行业内,由于机构数量增多,相互之间的竞争压力增大,服务是否具备特色、是否具备较高的质量,成为家长与青少年选择培训机构首要考虑的因素.一是可以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开设“特训班”,就是专门训练成绩突出、技能出色的学生,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积极训练,更加认同自我,以及家长对学生的自豪感当然能吸引家长和孩子的参与.二是可以临近考试或是运动员赛前的冲刺阶段,为能尚未薄弱的学生或是欠缺“临门一脚”的学生提供几节的免费培训,这样的少量课时不仅对机构来说成本比较低,而且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

4.1.2 市场延展:适度拓宽市场,打造产业体系

体育培训是当前体育产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领域,需要适度拓宽市场,打造产业体系才可以从宏观层面促进体育培训行业高质量发展.针对主要从事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机构而言,除了凭借自身外在的公共关系网,还要注重内在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为来此的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服务,这样才能扩大生源,占据更为广阔的市场.只要找准群体,充分掌握现有的供需情况,知晓如何利用供求规律,将经营规模、专业、课程等适当调整,强化管理者意识,能够对市场做出准确判断,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体育培训打破消费者认知壁垒,让体育培训消费需求与服务信息形成有效对接.多渠道使消费者了解体育培训的内涵、优点以及消费水平,使得青少年和家长对体育培训的兴趣转化为消费动力.1)在体育培训方面,提高消费占比.主管体育的行政部门、学校、体育行业协会等应相互合作,大力配合,积极宣传,向全民普及体育锻炼的优点,开展体质检测等,使民众重视体育,关注体育项目,愿意投入资金、时间参与锻炼,2)对于体育培训,相应的项目范围需尽快拓宽.传统运动与新兴运动要“两手抓”,一方面继续发扬传统运动优势,铸就坚实的培训基础;另一方面主动宣讲新兴运动,改善大众意识,鼓励培训机构创新,鼎立支持青少年体育培训发展.3)穿透消费人群,促使他们关注体育培训.面对收入、年龄层不同的群体,深入其中,开展大量调查活动,进行全方位探究,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以切实指导行业发展,使开发的运动项目更具针对性,进而覆盖更多人群[17].

4.2 中观企业层面:依托社会资源,构建协同体系,建立培养机制

4.2.1 协同治理:构建多元体系,注重融合发展

“双减”政策中重视培训行业需要从严治理,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1].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系列新挑战、新问题相继产生,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融合、协同发展成为新时代的要求,从国家层面而言,必须从全局性、战略性、多维度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推进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之必然,多元主体联动和集成,是解决复杂性社会事务的有效突破.以中观的视角来看,政府必须行使应有职权,为培训机构提供指导,推行改革,使它们能够合法合规经营,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构建系统化的培训机制.从微观层面来看,各种体育场馆、学校的体育社团、各类体校、商业化体育培训机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共同构成了体育培训系统,其中开展的不同种类活动,例如健康服务、亲子体育、竞争赛事、技能培养等,具有积极意义.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可知,由教育、民政、体育或者工商部门单独或者联合管理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在我国目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背景下政府、社会组织、受众群体更应该对体育教育培训行业协同治理,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协同治理模式可以用图5表示.首先,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代理,支持不同级别、不同种类体校对外招生.现阶段,在区县之间,体育行政部门经过整合,被合并到一处,导致体校发展萎靡,规模缩减,笔者建议体校可以另谋出路,将自身已有资源进行梳理,依托转轨,对接青少年体育培训.其次,站在体育行政部门的角度,对于各类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其应当积极鼓励,搭建合作的桥梁,使它们与教育部门建立联系,通过合作化、社会化、市场化的手段,使办学机制多元化,凭借夏令营、冬令营、校园活动等丰富的形式,将培训机构的团队以及场馆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最后,普通学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也不能忽视体育,应当将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与企业或俱乐部达成合作意向,利用购买服务、委托代理等模式,增强培训水平,壮大师资力量,完善青少年体育培训的链条.

图5 青少年体育教育培训协同治理模式

4.2.2 人才培养:建立培养机制,培育人才团队

“双减”政策提出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人才团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1].构建人才团队是科学、有序、规范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核心环节.激励对体育工作、体育运动项目、青少年体育、青少年教育、青少年体育市场有热情、经验足的人才创业,在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中大干一番.在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中,为教练、管理人员等提供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机会.第一,围绕青少年体育培训,相关体育类院校应设置专业课程,将学生的就业范围拓宽,鼓励学生从事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行业,同时在必修课程中,纳入应急处理运动损伤、体验式教育、训练体能、儿童青少年体育生长发育、管理培训技能等课程,将教学效用提升.并且对于青少年体育培训,教材与课程大纲中的内容也与其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第二,有关青少年体育培训,设置从业门槛,明确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资质.为青少年提供有效的培训,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所以有必要构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广泛吸纳喜人,助力体育培训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在我国,运动员到了一定年限,由于身体的伤病面临转型,而职业认证机制为他们提供机会,缓解职业调整压力,还能弥补师资人员力量不足的短板.这样,不仅青年教练员的专业技能极大改善,而且培训机构也完善建设,服务水平得以提升.

4.2.3 赋能企业:依托社会资源,打造品牌效应

青少年体育培训企业可以依托社会资源,打造企业的品牌效应.企业依托社会资源的路径如图6所示.

图6 企业依托社会资源的路径

一是依托各地区的特色校和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青少年体育培训要想成就品牌效应,就要与学校体育合作,将学校体育紧抓落实.针对传统特色体育学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贯彻改革政策,推进体育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对体育的功能与价值全面认识,强化学校内部体育培训机构的影响力,打造品牌效应,使更多学生、老师、家长了解,也从侧面强化体育在学校教育格局中的地位.还可以与体育传统校商议,定期给学校输送体育人才,支持在校学生组织赛事,同时在招生、学籍方面,制定策略,给予优惠,带动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活力.

二是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与社会体育组织相联系,改善传统人才培养制度.还应放开思维,不只有体育组织办体育活动,社会各组织都可以和体育组织合作,还可以由上级组织推进学校体育组织与社会体育组织相结合.依靠政府的力量,将各种资源调动起来,使体校、学校、体育场馆、体育中心等互相联动,凭借各自的优势,组建俱乐部,主要针对青少年,开展体育培训,运营方式为会员制,通过公益方式,减免培训费用,使每个热爱体育的青少年都可以参与进来.积极利用体育社会组织的资源例如可以通过和社会体育组织的合作,邀请体育明星参与线下见面会,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或者组织座谈会,为学生普及运动知识,讲解运动产品.组织名师进入课堂,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将学生的目光吸引过来,引导他们切实掌握体育技能,使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但是在打造品牌效应的时候要注意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对培训产品进行高质量的维护、传播,确保培训对象对机构培训能力的认同,继而通过以上策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继而扩大招生范围,提高机构效益.

4.3 微观教学层面:转变应试观念,以户外运动为核

4.3.1 教学内容:转变应试观念,重视育人功能

之所以实施“双减”政策,是因为想要优化现有教学质量,使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体育育人的功能更是发挥巨大的作用.青少年体育培训应该转变应试观念,重视育人功能.青少年体育培训通过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生活习惯、体育品德的锻造和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进而实现体育育人的功能.现有研究表明,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控制能有效地提升文化知识的学习效率,达到增进智力的效果[21].体育锻炼可以使青少年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道德品质.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往往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面对困难畏缩不前,面对挫折一蹶不振,面对失败心灰意冷但是体育锻炼可以帮助青少年不畏险阻,勇敢向前.

各种体育竞技比赛可以引导青少年自觉遵守诚信自律、公平正义、文明礼貌、相互尊重的社会规范.每一项竞技项目都有着特定的规则标准和规范礼仪,青少年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承公平竞争的原则,这就要求他们通过平时的刻苦训练取得赛场上的优异成绩,而非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各种竞技比赛可以潜移默化地锻炼青少年的分析问题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促进智力的多元发展.青少年体育培训还可以展示我国奥运冠军、知名运动健将等的个人事迹,通过情境教学手段,将青少年的体育兴致激活,使他们增强信心,主动融合体育锻炼环境,提升民族自豪感;通过运用比赛练习法和各级竞赛等教学手段,让青少年在实际锻炼中体会、感悟、具备良好的竞争意识,在团队中积极发挥自身的力量;通过讲授竞赛规则和相关体育知识,增进青少年对体育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平等公正的规则意识,促进社会化人格的形成.

4.3.2 培训形式:线下运动为核,推广体教融合

“双减”政策十分重视青少年视力问题,认为青少年不应该参加长时间(30分钟)的线上培训[1].因此,为保护青少年视力,青少年体育活动应以线下运动为核,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多参加户外运动.在线下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加强体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元.青少年户外训练可以说是学校体育课堂的有力补充,其有效应用能够强化体育课堂所学,完善体育课程体系,还能够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相较于线上体育,线下体育更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育感悟,自觉锻炼,在体育活动中强健身体.并且在增强体质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团结友爱、互相合作,共同、高效地完成训练项目.

线下体育运动更能够推进我国体教融合的发展.首先,体教融合突出强调“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学生健康放在学校体育工作的首位,与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的核心观念相辅相成;其次,完善我国青少年赛事体系,提倡将运动员选材与培养逐渐过渡到国民教育体系中,逐步破解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机制障碍,同时完善赛事体系可以极大地激发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最后,让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的“体育课”,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不仅能让学生可以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更能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团队意识和不屈不挠的竞争精神.

5 结语

在我国,社会、政府以及市场均扮演重要角色,在青少年体育培训中起到关键作用.围绕青少年,为了使他们的运动能力有所提升、体质水平得以改善,开展体育培训,同时储备大量优秀体育人才.对学校而言,其深层次融合体育产业的渠道是青少年体育培训.因此,在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产业的辐射范围必须逐步扩大,渗透力也应加强,使青少年体育培训具备强大的发展活力,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当前“双减”政策的颁布为培训机构转型、体育培训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赋能.若后续政策能够切实落地,那么青少年体育培训将从宏观治理层面、中观企业层面、微观教学层面得到完善,围绕经济、市场、治理、人员、企业、内容、形式展开的系列举措将有效强化青少年体育培训可持续发展理念,由此助力青少年体育培训的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

猜你喜欢
双减青少年机构
青少年发明家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