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迈向“教学案”实践

2022-07-11 13:11王安民徐荣刚刘安巍
物理教师 2022年6期
关键词:指向教与学教案

王安民 徐荣刚 刘安巍

(1.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 400015;2.重庆市江津中学,重庆 402260;3.重庆市第三十中,重庆 400014)

好课需要“好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备好课是上好课的源头背景.其中编写好承载教学各要素及其关联的文本“教案”与“学案”是教学有效的关键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调查发现,由于“教案”常偏执教推进的逻辑,导致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只见内容,不见教学.而“学案”偏执于导练,难见导学,导致“教案”与“学案”分离,降低“两案”教学功能与价值.如何将“教案”与“学案”建立深度关联,编写出能将教与学两方面协同的教学方案,从“备教”转向“备教与学”,从“教案”迈向“教学案”,需要从实践层面探索研究.

1 “教学案”的涵义

1.1 何为“教学案”

文献[1]中提出,教学看作是双向性的,是复合性的,是活动性的,教学是一个复合体,教和学不可分割,教为学而存在,学又靠教来引导.文献[2]提出教学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西南大学靳玉勒认为:教学就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一定的文化为对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特殊交往活动.并进一步指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活动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可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围绕一定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互动交往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旨归.

基于对教学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基于“融合共生”理念,围绕教学目标、过程、评价等要素,将教案与学案功能统整,形成教与学紧密关联的互动过程,编写出兼具“教案”和“学案”双重功能的文本,这便是“教学案”.

1.2 “教学案”的结构

从课标、教材、学生经验出发,围绕教学展开的3个基本问题:将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怎么知道学生到哪里了、如何安排学习活动才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好的表现,进行目标确立、学习评价设计和教学过程规划,构建“教学案”的基本结构(表1).

表1 物理“教学案”基本结构样式

1.3 “教学案”要素及关联分析

(1)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资源开发、设计与实施的方向,使师生的整个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对教学各要素具有统领和协同功能.按照素养为本的目标导向确定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

(2)驱动问题:教会学生怎么去思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智习惯,远远比教会学生思考的内容更重要.[3]思维是在遇上问题时才会被启动,“教学案”中设置的驱动问题是促进学生深度思维的有效手段.驱动问题是在研读课标、教材和分析学情基础上,形成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然后把本课题内容凝练出核心问题,再分解成相关联的子问题,便构成指向目标的一组驱动问题.

(3)任务情境:任务情境是针对驱动问题所选择的学习情境的概述和要达成学习结果的表征,包括情境、任务和目标要素.

(4)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基于任务情境而展开的学习过程,一般包括明示教与学的行为,具体化的情境呈现和学习支架搭建,如设置问题串或工具助学.

(5)学习评价:评价任务分两类.跟进学习过程的评价任务是镶嵌到学习过程中,指向行为目标与展开性目标的达成,即通过行为目标诊断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情况,展开性目标侧重反映学习者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中行为表现.通过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确保学习的首因效应达成.任务类型可以是问题式和活动式.课后评价任务主要用于课后作业,指向行为目标与表现性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表现性评价,反映学生与教师在课程与教学中主体精神和创造性及个性表现.

将上述各要素进行关联统整,构建“1+5”课堂要素关联结构(如图1).以目标为统领,整合“情境、问题、活动、应用及评价”5要素,将评价嵌入学习发生全过程,助推学习行为的有效发生.[4]

图1 “1+5”学习过程模型

“教学案”是将“教案”与“学案”功能整合而成的文案,既是教师教学的“教案”,稍作改编便成学生的“学案”,兼具“教案”和“学案”双重功能,包含了教学过程中目标、任务、活动、评价等基本要素,承载着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基本过程,相当于为教学的有效发生构建了导航系统.

2 “教学案”的编写

2.1 “教学案”编写原则

(1)坚持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基于“顺应本能,挖掘潜能,激活可能”人本理念,从为学而教的立场选择教的路径和方法,将教与学构成互动共生的动态系统,让教与学耦合而产生共鸣效应.

(2)遵循课程标准要求.2020年教育部颁发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高中物理课程通过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本质,整体认识自然界,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编写教学案的根本依循.[5]

(3)坚持目标导向.目标具有导向、激励与评价功能.目标对学什么、怎么学有统领、协调、指向与支配作用.教学过程的展开是在目标导控下对学习内容与学习行为的选择,并对学习及时评估与反馈.

(4)体现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物理学习基本过程是基于一定的物理环境与时空条件,在注意机制推动下,经历观察、实验、思维与运用.教学过程设计:一是依托真实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体验、推理、辨析中形成概念,发现规律,得出原理,并由此建立起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二是将知识回归情境,知识跟情境建立意义关联,在持续的情境任务解决中达成认知结构化并形成迁移应用能力.在完成需要素养的任务中,通过观察、体验、交往互动中形成个人素养和人格品质.

2.2 “教学案”编写基本过程

“教学案”的编写聚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关联要素.首先,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基于目标构建驱动问题;针对驱动问题选择挑战性的任务情境,确定相应的学习活动;提供指向活动目标的评价任务.其编写过程见图2.

图2 “教学案”编写过程

2.3 “教学案”编写实践案例

下面以“超重与失重”为例,呈现“教学案”的编写过程.

(1)确定教学目标.

将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结合教材和学情进行“课标分解”.

如图3所示,根据课标分解,形成“超重与失重”课时目标.

图3 “超重和失重现象”课标分解

① 通过超重失重现象观察比较,正确区分超重与失重现象.(指向物理观念)

② 通过竖直方向变速运动中视重变化与速度、加速度的关联比较,归纳出发生超重与失重的条件.(指向科学探究)

③ 通过受力分析并建立动力学方程,解释发生超重失重原因.(指向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

④ 经历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的过程,体会实验归纳与理论推理相结合的意义,增强从物理视角审视身边发生现象的意识.(指向科学态度与责任)

(2)依据教学目标,编写“教学案”(表2).

表2 超重与失重“教学案”

续表

续表

3 结语

“教学案”是针对教案与学案分离现状,从教与学共生关系编写教学方案,强化了学生立场,充分体现以素养为导向,问题为驱动,任务为路径,活动为载体,评价为纽带的教学逻辑,初步构建起教学各要素“目标—问题—任务—活动—评价”等关联结构,为素养导向的“备教学评”一致性从技术路线上提供保障.教案与学案深度融合,实现教案学案一体化,删改部分内容便成学案,一案两用.通过本区域高中物理教师2年实践,“教学案”促进了“关注教”向“关注教与学耦合系统”转变,从“关注掌握知识”向“关注学科素养”转变,提高了教师备课效益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指向教与学教案
楷书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触摸春天》教案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立定跳远》教案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