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贝贝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新文科”是2018年以来教育部重点推动“四新”(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同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正式启动“新文科”建设项目立项工作,重点从新文科建设发展、专业优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特色质量文化建设等6个领域推动新文科建设,突破以往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强调信息技术和文科教育融合、学科内部和学科间融合,进而推动传统文科更新。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文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翻译学、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内部交叉,也要实现信息化技术与英语教育的融合,深化高校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比如新媒体技术进入高校英语课堂,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学习场景,创造直观形象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使创建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具有更高可行性,强调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自主探索。为此,通过系统解读高校英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的优势,以此为契机,提出高校英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思路。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能够为学生群体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满足其对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可在海量的教学资源中提炼出优质资源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比如将查找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知识与英语教学进行交叉,也可以实现语言内部交叉,即将语言学、文学、跨文化交际、翻译学、区域与国别五大专业进行内部交叉,进一步拓展英语知识领域,这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方向。同时网络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网上资源的共享,学生可在教室、图书馆、寝室等场所随时观看教学资源,最大程度上实现英语教学资源的开放化和共享化。
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高校英语教学内容丰富化主要表现在慕课、微课、雨课堂等大规模线上教学模式,是新时期“互联网+教育”的产物。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教育目标和认知规律,将英语教学内容呈现为碎片化、教学过程及教学素材呈现结构化的素材资源。其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地点的约束,可让学生随时随地对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进行学习。比如,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开展听力教学时,可供教学资源主要为《大学生体验式英语教材》《新概念大学英语教材》《大学英语听说训练教材》等不同素材,教师可结合学生群体近一段时间的听力学习成绩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寻找合适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群体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信息技术可为教师提供管理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平台,方便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建立档案并更新,为后期开展教学评价创造有利契机。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思维的有效融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原本以教材为载体的资源可转化为艺术字、图片、音频、动画与影像等立体式的教学资源,实现英语知识信息的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载体主要有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外语教学网络平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机房等配套设施,利用信息化技术可充分发挥这些平台,丰富高校英语教学形式和内涵。在实践过程,信息技术促使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分层、课堂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授课方式分层、管理分层、教学内容和手段分层及教学评价分层,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无论高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英语教学理念还是人才培养理念均应顺应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予以改革创新,不应是单纯的英语知识讲解。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学科协同交叉,比如高校英语语言学、文学、跨文化交际、翻译学、区域与国别五种内部学科要实现交叉化。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思维,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显著优势,高效设计教学活动,以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为导向,拓展不同学科知识与英语课堂的不断交融,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为顺应新文科要求,早已在英语学科信息化交叉开始实施,主要采取雨课堂、慕课等载体开办了“外语+法学”“外语+经济”等双学位实验班、主辅修、三通课程等,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和学科交叉融合做出了很多有益尝试。
以“创新性”为导向,打造英语金课。首先,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英语课程,全面拓展英语自主学习空间。现阶段,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高校英语课程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举措,比如常见的微课录制、学习通、钉钉、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开展英语金课活动。教师将预先录制好的微视频、重点难点知识提前分享给学生,营造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其次,信息化技术搭建起了英语课程的互动交流桥梁。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需要将学生遇到共性或英语知识难点及时梳理汇总,把此部分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源单独上传至共享平台。同时督促学生及时下载,让学生再次学习。教师要针对性完成课后作业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复习巩固中不断提升学习成效。尤其是对英语知识点基础性差的学生,要通过线上平台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再次学习不懂的知识。当然,教师需要及时了解课堂上教学课件的合理性,从而在下次教学时及时调整,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起到了培优补差的良好效果,这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打造英语金课的最大创新点。
以“难度性”为导向,打造英语金课。信息化技术与英语“金课”建设的有机融合,主要目的是提高学习和绩效,打造具有难度性的英语课程并不是一味凸显出英语课程教学方式的难度和样式,而是在教师具有一定信息化素质基础上,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高效的教学方式,优化复杂的教学流程,在完成以上环节后给学生布置相应具有难度的英语课程任务。同时,对相关英语金课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充分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教师可以采取微课堂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质量,对英语金课知识进行翻转,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保证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及课后巩固的有效衔接。此外,要采取英语教学互动与个性化探究相互结合的方式提升金课课程难度,打破以往学生英语学习的“舒适区”,营造英语学习的“难度区”,当然也需要教师加以辅助,克服思想,享受接受具有难度的英语课程任务所带来的成就感。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需要找到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平衡点。虽然英语课堂的信息化教学优势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替代的,但切不可生搬硬套。一方面,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为提升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创造有利条件,促使教师完成“传统”教师向“创新”型教师转型。在培养过程中可采取多元化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重点聚焦科学化、系统化的全员校本培训项目,进行相关信息化教学手段、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等全方位培训,使得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从而适应高校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有计划、分批次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信息化学术会议,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坚持集体备课、定期教研、定期组织英语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以此作为主要手段促进教师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强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技术观念。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非常之快,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具有动态性特征。教师要适应自身发展需求,信息化素养不仅要通过一些专业培训实现,还要精确定位好自己,转变角色,更新英语教学知识结构,在信息化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当然,教师也要合理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学习自主学习,从容应对英语信息化教学时出现的问题和调整。总之,英语教师只有通过持续性的自主学习,逐渐积累和丰富信息化教学能力,使得碎片化英语知识逐渐系统化,构建个人信息化教学知识和理论体系。
完善英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需要构建相应的考核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以信息化技术载体,优化教学评价方式。针对学科交叉融合、推动“金课”建设,需要取缔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衔接。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信息化教学成效进行评价,具体为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线上资源融合等,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英语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培养程度进行综合考量,以便为信息化教学的灵活调整提供依据。此外,从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比如信息化教学质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实验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做到评价方式合理化。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多方面参与主体,形成有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诸多评价主体参与的局面,使信息化技术最大程度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革新,防止闭门造车。同时建议采取过程性评定和结果性评定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当然,阶段性检测必不可少是核心所在,一般情况下,高校英语主要是终结性测试为主,必须对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检测,即阶段性测试、期中测试及期末测试,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评价链,力争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指导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
新文科建设重在建构特色高等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文科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新文科建设的定位不简单是形式上变化,更是教育内容的实质改革。本文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对高校英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途径提出了四点思路:实现学科交叉融合、推动“金课”建设、提升英语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完善英语信息化教学考核体系。总之,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必将成为一种趋势,会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一定冲击,需要教师基于“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拓展教学途径,满足学生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开创英语信息化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