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苏琪 邢厚龙 周 晶
(1.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2.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由于社会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的局面,随着建筑结构的复杂化,传统的建筑思维很难能够再像以前那样满足设计与施工的要求,无论是建筑师还是相关职业都要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建筑思维和建筑构想。而建筑学专业教育在建筑思维构造及建筑学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建筑学的教学模式也必须紧随时代,培养出新一代建筑人才。首当其冲的就是对“美学”教学的改造和探索,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学专业教学不可缺失的环节,同时也是作为建筑审美培养的必然要素。
目前国内大部分大学美术课的教学模式依然是和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模式基本相似,以传统的绘画方式为主。主张学生通过对铅笔素描、钢笔速写、水彩水粉画等方式进行美学培养,这种方式固然对学生基础的掌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缺乏创新意识,容易禁锢学生思想,形成固定的绘画思维,阻碍了学生对美学意识的拓展。当然,很多教师也深知传统方式的落后性,并主动创新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将所有要素的速写教育模式变更为设计速写教育模式,并在建筑设计课程中针对性地对美学方面进行加强,取得了一些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的设计能力有一定的激发,但这种改变只是在技术上的变动,并没有形成在美学视角的上专业提升,不能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基本建筑素养,促进全方位的进步与拓展。另外传统的建筑美学课程教育过于偏向教师为主导,缺少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往往是老师下达各种作业及任务,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而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的过程,极大遏制了对专业知识的拓展,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单一且固定的思维,以及创新性思维难以形成。总体来说,教学手段和内容依然不够全面,缺乏系统的指导和改进。
社会、科技在不断发展,新知识和新技术在不断更新,尤其在建筑学中,变化日新月异,新材料、新结构不断涌现,很多以前的知识在当今社会已经不适用了。然而教材的编制及出版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有的教材更新速度慢,教材内容陈旧,没有及时对新规范、新理念的补充,对学生造成认知误区,不能及时了解最新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现代建筑形式多样,更具开放性和设计感,与教材中的造型差异性很大,容易造成学生理论知识难以满足现实设计需求,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建筑设计及美感培养都有极大的影响。同时过于形式化和固定化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建筑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发展需求,需要及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业内动态及最权威的专业知识。这是学生对建筑美学学科自信的根本,同时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是教育工作者应当仔细考虑的重中之重的事情。
首先,传统的教育计划在理论课后进行结构课程的设计,往往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无法实际应用,理论教育和美学设计的应用相背离。建筑美学知识缺乏实践经验,停留在理论层面,建筑设计缺乏结构知识,建筑性不足,仅停留在方案阶段,难以实现。其次,美学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种感觉倾向,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量及个人的经历眼光所形成的,是建筑课程的一门辅助课程,很多大学在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时,没有考虑将其与其他课程进行结合。建筑美学是一个集思广益、博大精深的学科,同一个类型的设计,根据每个人的审美和理论能力可以产生很多种不同的方案,但是能够真正应用在实践上的往往不多,大多数的设计还是停留在设计阶段,没有走向实践。最后,美学的培养本来就是比较抽象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入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偏向建筑设计,对美学的应用微乎其微。学习和培养美学意识本来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种因素的累积,导致学生培养美学眼光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也难以应用于实际中。
建筑师是城市建筑美的缔造者。但建筑师也是社会众多职业的一种,面对生活中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建筑师也不得不在各个项目中游走,到底能使建筑美感加分还是减分,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及责任,但现在建筑师更多的是对项目本身的忙碌,身心俱疲,在建筑美学方面有心无力。工程师在这样的“规则”下不小心沦为“画匠”,缺乏独立的思考和技术革新的意识。功利思想成为首位的话,建筑师对建筑美的追求只不过是空谈,创造美学环境的责任心也会大大降低。建筑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筑学相关学科的工作和成果不仅为建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基础,也为建筑美学价值的提高做出了贡献。高校进行建筑技术美学课程的建设在完善建筑教育体系、优化建筑设计的学科方法、提高建筑实现手段的能力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
建筑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追究建筑的本质来说,科学与技术是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从建筑的价值来看,建筑美学与艺术是最有意义的传承。建筑之美凝聚了社会的变换、时代的更替、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历史的变迁,建筑形式就是最客观地反应,包括建筑的建造、内涵、结构、时代特征等。建筑美学在建筑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是不可或缺的,不仅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上,更体现在学生的设计作品之中。我国建筑学教育体系从一开始的布扎体系到后来的包豪斯体系,建筑美学教育是建筑学最基本的教学课程,同时美学素养也是建筑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的原理、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审美批判等相关知识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学生的美学素质不足,不利于后期专业的开拓和个人的长期发展。学生必须在生活中主动发现美、创造美,在自然中主动欣赏美,努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以美学的规律去改变社会、改变世界,创造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在加强学生素质建设、培养学生专业审美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从美学、艺术的角度观察、发现、思考、探索自然事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无论是本科阶段的学生还是研究生阶段的学生,都要走出自己的专业领域,运用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来了解建筑美学的内涵,进而有助于学生教育素质的培养。
建筑学专业的美术教育必须从教授纯技术的教育模式转变为注重审美能力培养和技术训练并重的教育模式,同时在教学环节中还应该融入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教师在教授美术课的时候要注意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启发学生对美学的认识,突破学生的惯性思维模式,将艺术素养贯穿到建筑美学的整体课程之中。
3.1.1 课程内容和建设目标
从史到论,实现审美思考大学的课程以公共基础科目、专业基础科目、专业科目等专业为中心开设。如果培养“专才”的话,美国的通才教育强调学习专业以外的课程。这些课程多跨学科,大部分是必修科目。通才教育主要目的是“将文科、理科的课程体系相融合,追求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广泛的知识,理解不同的文化,验证不同的价值观,提倡共同的学习经验,掌握语言、分析、计算技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视野的扩大”。这一点很有参考价值。在建筑学相关专业设置人文课程,使人文课程真正直接与专业课程对话,寻求两者的交叉点是课程建设的关键。
将建筑审美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育体系之中是现在建筑学专业教育的难点,建筑审美文化不仅仅是建筑审美课程中简单的配置,也是在整个教育计划中不可或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规划整个体系,将完善的建筑审美文化贯穿于整个文化教育课程之中,贯彻教育的不同阶段。由于学时学科的局限性,建筑审美文化课程的开设不可能像建筑学专业那样形成系统的建筑学审美教育体系,建筑学相关的专业学生在体验建筑作品时,可以用文化和历史的眼光来理解和欣赏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分析,有必要产生审美的思考。
3.1.2 教育方法和审美方案的建设
结合课堂内外,创造审美的“场所”,革新传统的教育观念,促进积极、开放、有效的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建筑审美文化课程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转移,更是以学生原来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实现知识的构建、课堂的讲义、特别讲座、讨论和交流、跨专业跨学科的学生参加同课堂等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除了在课堂上了解建筑,提高建筑审美之外,在课堂外也应该做一个有心人,时刻关注身边优秀的建筑作品,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将自己的所学所知运用到生活中,发现更多建筑作品的优秀之处,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同时建筑空间体验法也是建筑学专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它可以更加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建筑作品。
3.1.3 合作学习和社会实践空间的开拓、综合意识的确立是一个系统工程
建筑专业(建筑学及其关联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需要合作的专业。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注重团队合作的问题,特别是建筑相关专业更要集团队每个人的沟通与努力才能完成。因此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集思广益,将自己的构想和设计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明确任务、相互合作,达到共同的目标。
第一,明确教学计划的性质,强调美学教育与设计实践的有机结合。建筑学美学教育最终是为了设计实践所服务的,跟传统艺术美学不一样。其不是纯粹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而是在突出设计理念的范畴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主要的还是强调设计思维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来,在绘画中设计理念要全程贯穿于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打破纯粹的绘画教学理念,重新构件教学结构,让美术教育真正地为建筑设计所服务,让心中所想的好的建筑思维能够更加直观的利用绘画表现出来。
第二,提高教育环节的审美能力。在美术教育中艺术鉴赏是尤为重要的,在艺术鉴赏的过程中是人的感觉、知觉、思维、情感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的时刻。在艺术鉴赏和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的活跃思想,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充实创作设计意图,因此不同作品鉴赏对提高学生自身能力、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活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有建筑学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自身的艺术品位,这是现阶段建筑学专业教育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所有高水平的建筑设计方案都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作品,而是通过不断的日积月累,在日常行为中的艺术素养的积累以及技法与功能的积累才形成的,因此在建筑学的日常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1)启发审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筑审美文化的实质是美学教育、人文教育。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它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的人文主义。在人文素质的四个方面中,人文精神尤为重要,它主要是依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2)促进审美理解,构建建筑的审美判断建筑除了功能作用外,还具有文化和审美的价值。建筑审美教育是解释建筑意义,让学生从建筑形式中获得意义层面的认识,培养理解和欣赏建筑作品的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设计物化能力。这一点对于建筑学相关的专业学生来说可能要求太高,但可以理解。学生必须从人性的、建筑到精神产品的层次来深入认识建筑,提高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
(3)确立审美心理,发挥教育唤起功能的审美心理概念在美学和心理学之间,也属于社会学范畴,即人在实施审美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心理状态。建筑空间是为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需求而建造的,它不仅满足人们功能的需要,更融入人的审美情感。在建筑和人的审美心理之间产生必然的联系,从生理的感觉过渡到心理体验的过程中,审美的感觉经验,即人对空间的感情体验上升,被称为“物以情观”,从看东西不看人到看东西的转变体验产生交流。因此,审美情绪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品格产生广泛的潜在影响和作用,促进了他们个性和谐发展。
(4)从建筑审美中实现泛化审美,提高审美修养大学教育是系统性和完整的系统教育。在大学阶段不仅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是学习专业技能的关键时刻,同时在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也处于很重要的阶段。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审美修养作为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特征,它最主要的任务是提高人们自身素质,拥有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陶冶情操、净化思想,从而使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从精神世界到现实世界,从内到外的美化自己。
建筑审美文化教育是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建筑审美学习也是一生的过程,课程着眼于根据专业知识的内容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建立建筑审美意识和基本审美判断应该具有建筑界人们所具有的基本素质。总之,在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的教育中增设强化审美能力培养的教育环节对学生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思考认知能力、促进掌握艺术法则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具有全面艺术素养的建筑师的必要环节,也是建筑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