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师角色职责研究

2022-07-11 14:49张琼苑郭筱磊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5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智能化思政

张琼苑 郭筱磊

[摘           要]  教师是教育的引领者、示范者和促进者。高校思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担负起新时代赋予自身的时代责任和义务,更好地推进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培养更多全面的综合型人才。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政教师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角色和职责。思政教师要加强意识引领,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要树立远大理想,做好时代担当;贡献中国智慧,推进思政建设和发展;借助智能化时代的优势,做好新时代的引路人。

[关    键   词]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师;角色;职责;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5-0130-03

一、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育

2018年,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推进“互联网+”。高校是为社会输送高等人才的摇篮。高校思政课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战场。高校思政课堂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进一步满足高校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为社会培养更多与时俱进的实用型人才。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应该如何进行?成为高校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应用,不仅给高校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使高校教师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深入学生群体,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的挖掘和开发。也进一步激发高校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素质,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人工智能时代带给高校思政课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合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人工智能依托强大的数据支撑和便捷的搜索引擎,能够高精准度地实现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可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真实需求。思政教师基于对每一个学生的了解,可以针对性地制订思政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同时,大数据也可以向学生推送思政学习资源,打破学生在时空上的限制,提高学生思政学习的便捷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学习信息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教师可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并根据学习效果和课堂反馈更好地制订下节课的内容。合理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材施教,推进差异化教学。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思政教学的科学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借助互联网引擎和智能搜索,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获得海量的思政资源。结合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使高校的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借助智能化的派课系统学生只需提交自身的课程需求,就可以获得相关课程安排,以及了解该课程的内容、教师和教室安排等,方便、快捷还能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利用AI智能校园终端也可以将高校教师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智能实现班级学生管理,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提升自我和优化教学上[1]。

二、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定位

高校思政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践行者和示范者。在人工智能时代,被赋予了新的角色。

(一)做高专业的学术人

高校思政教师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专业研究群体。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的。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水平直接影響着教师群体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研究。在中国,思政课程的重点是加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研究。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完善,高校教师应发挥自身的研究专长,开展在新的社会矛盾下的系统化思政问题探究。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工智能时代,思政教学面临两大困境,一是教学资源的壁垒。二是人才困境。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否跟上智能机器人的发展速度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高校思政教师单纯的高专业、高素质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必须。需要借助现代化的先进技术武装自己,不仅要会教学,还要懂技术。如果作为一名高校的思政教师不能娴熟使用现代化的智能设备,不能将现代化的思政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能跟上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思政教学模式,就不能称之为一名高专业的学术人。因为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直接影响的将是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不仅要求高校教师懂技术,还要懂数据分析,这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的新的要求。懂得数据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和学科的情况,才能制订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目前来讲,符合现代化需求的优质高校思政教师资源还是相对缺乏的,高校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水平,掌握先进技术并实现灵活运用,才能做思政领域的高专业学术人。

(二)做智能时代的“政治人”

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他们既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又是知识信息的传承者。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但并不代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的“政治人”身份会改变。不管信息技术发展多么迅速,社会的人工智能化程度有多高,思政的核心是不会改变的。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的结合,其目的是提高课程思政的便捷性和效率,改革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站在时代的前沿,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但并不等同于取代课程思政。即使出现智能化的AI智慧系统平台,即使因智能化技术的加入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多样的教学形式,也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高科技、智能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仍然是为了通过更好的、更现代化的形式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去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教师仍然是思政思想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只是用更符合现代人需求的智能化方式来达到坚定理想信念和对社会主义高度认同的目的[2]。

(三)做智能化时代思政教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即使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这一身份也不会改变。一方面高校教师要身体力行,弘扬社会主义文化,践行社会主义道路。注重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在智能化时代,教师要注重自身智能化和现代化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要自主自觉地去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的挖掘。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拉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更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学相长,共同进步。高校教师只有认清楚自身在新时代的新角色,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方向,做好思政教育。

三、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师的职责担当

(一)加强意识引领,坚定社会主义道路

人工智能时代,中西方文化思潮在互联网实现交融。一方面部分教师和学生会受到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推崇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另一方面中西文化思潮的交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冲击,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位置和社会主义的主方向。所以,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师需要对西方资本主义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理性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自信,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高校教师必须承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是遵循时代发展规律的。面对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要理性看待,科学分析,有效解决。加强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借助现代科技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用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推进现代化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3]。

(二)树立远大理想,做好时代担当

高校思政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思政教师的眼光不应该仅仅放在搞好思政课程这一方面,还需要重点关注高校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系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将自身的职业理想和信念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投身教育事业,发挥思政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人工智能时代,不仅要关注到对学生思政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将思政理念应用到日常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寻求真理和实践探索的方法论。同时,人工智能时代机器是否就取代了人脑,目前答案是否定的。智能机器和设备也会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实现与思政课程结合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可靠的情况。仍然需要思政教师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经验和教学反馈合理利用智能化设备,甚至做出一定程度上的改进和优化,使两者协同并进。

(三)贡献中国智慧,推进思政建设和发展

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给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高校思政教育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定位和历史位置,认识到人工智能发展的本质和方向,才能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去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坚定社会主义阵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既为我们继续开展伟大事业提出了新的目标,也是新的挑战。高校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将个人追求转化成中国梦,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新的使命[4]。

四、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如何履行好自身的职责

(一)发挥学术人作用,加强理论研究

中国迈进新时代,面临新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在不断丰富,社会主义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高校思政教师作为研究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专业群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的与时俱进。

高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研究专长,针对社会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形势展开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同时,积极地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借助学术研讨和交流机会,汲取优秀的经验,学习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用智能化时代的新装备助力学术研究,推进学术研究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

(二)发挥政治人作用,创新传播形式

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足以调動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不足以满足高校学生以及时代的现实需求,传播力有限,影响力不足[5]。

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媒介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用现代化的智能元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如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将思政课程制作成系列的专题片,上传到校园云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实时实现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在互动平台实现自由互动,交流自身经验或者发表自身观点。大数据通过抓取学生的学习轨迹和学习信息传输给思政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需求,给予针对性的解释和帮助,或者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刺激学生自主自觉研究。另一方面“因材施教”,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大课程思政的影响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教师也可以开通学生喜闻乐见的公众号平台,用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融入学生群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传播思政理念,推进思政理念的践行。

(三)扮演好示范者角色,知行合一

高校思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作用。如果智能化时代高校教师不懂得使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优化教学模式和思路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那么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力也会一般。甚至失去对课程思政的兴趣,高校教师在学生面前毫无“权威”可言。

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理性看待新时代赋予社会主义新的时代使命和内容。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典型的社会案例、实际的社会人物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实践为主,在实践中导入社会主义理论。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思政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去接触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学生新需求,依托现代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对学习更感兴趣,对教师更认可和信赖,给予学生及时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6]。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赋予了高校思政教师新的历史使命和职责。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的有机结合,需要思政教师清晰自身新时代的角色和职责,在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的基础上做好教学改革和创新,才能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

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京京.智能化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梧州学院学报,2021,31(4):98-103.

[2]冯淑玲.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路径探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74-78.

[3]关朋.适变从宜:人工智能语境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结构的变化[J].学术探索,2021(2):152-156.

[4]黃娟.高校思政教师的新时代担当[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3):110-113.

[5]曹胜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再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21(5):156-161.

[6]董智勇.高校思政教师角色定位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8):97.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智能化思政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