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莹
我驾车离开白水县城不久,远远就看到黄河岸上的仓颉庙了。
那座庙宇似乎像一座小小的古城堡,一排清代的歇山屋顶的门楼,一大两小深深的门洞。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左史官,所以当地便将庙址所在地称之为史官乡了。走近山门便见门洞之外有一块高达四米多的照壁,中间有一圆状砖雕瑞兽。我知道这是专门评判人间是非的独角兽,古人称之为獬豸,可以评判曲直当然是文明的象征了,当然也是仓颉庙的守护神了。
走过门洞,迎面是于右任题写的“文化之祖”的前殿,前后是开放的,里边安放着几尊历史悠久的碑石,一块“仓颉鸟迹书”的石碑,形质古朴,碑面光洁,显然已被人们拓印了无数遍了,那年曾轰动上海的《淳化阁帖》的首篇就是这个碑拓。这里最古老的碑石是东汉时期的,记载了百姓在谷雨这天祭拜仓颉的过程,可见这座仓颉庙最少也近二千年了。
穿过前殿,两侧是两座并列的古戏楼。戏楼放进庙里还是个稀罕,这里当然有唱对台戏的意思,可想两台戏同时上演声腔一起可就飚上劲了,谁都想压住对方,也吸引台下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当然,所以把戏台放在仓颉庙里,是因那戏剧的基础正是文字的组合,民间戏曲永远是一个主题:惩恶扬善。在这肃穆的地方刻意凸显这个深远的意蕴,可想这里上演的曲目必是忠孝节义的正剧,高亢阴柔的唱腔也将人们潜移默化地带入到文明的境地了。
戏楼的深处是正殿,门楣上是赵朴初书写的“文字之祖”的黑漆匾额。轻步走近,立刻会被一座金色塑像所震撼,身披大氅,双手抱笏,额头双目,神色威严,静静地注视着过来过去的人们,这就是雙瞳四眼的人文之祖仓颉了。两侧廊柱挂满了称颂人文先祖的对联,有一副对联印象深刻:“四目明千秋大业,六书启万世维言”,这应是对仓颉功业最好的概括了。我想,那老百姓所以把戏台放到外边,也是让仓颉透过门扉,看到他的创造不但方便了记事生活,还给后人带来了思想启迪,这当然让主人感到欣慰了。
后边便是青砖围起的仓颉墓,分有花砖砌就的东门和西门,可感受到百姓对先祖的崇敬。墓冢高有四米多,周长也有七八十步,一圈都用青砖围成了花饰。据说这还是抗战时朱子桥到访这里捐资修缮的,看来这位老将军走到哪里就把修缮古迹的善事做到那里,关中大地上他修缮的古庙古迹数不胜数,法门寺还因此为他塑造了铜像。古墓上面长满古柏,曲折沧桑的纹路,既觉古朴,又觉静穆,与那棵五千年的手植柏应是一个品类。我想,这是一位应该永远被人颂扬的先祖,任何一位中华儿女来到这里都应该跪下的,是墓主人把中华儿女从蒙昧带入文明,也使文明得以代代传承。君不见,自从有了文字,世上一切都开始变得井然有序了,都可以用字符来表述了。
庙堂东侧,还建有一片“中华碑林”,在众多千年古柏映衬下,排列着历朝名人留下的墨宝,当然都是赞誉仓颉功德的,首先冲入眼帘的是两排记载文字变化的石碑,是把仓颉发明的那二十八个鸟迹字符为底本,分别展示了六种造字法,昭示着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正是从仓颉当年的创造演化而来的。
当然,最吸引眼球的还是象形文字,这当是文字的雏形,此类字一经出现就是一场认知上的跃进,无论如何是要比结绳记事方便准确的多了。也许,在造字的过程中,仓颉发现还有些语汇无法画出形态,便提炼出了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的造字法,从而把人们口口相传的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了。可以说,发明文字的功绩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所以历朝的当家人都对文人高看一眼的,而我作为一个喜欢摆弄方块字的人,是早早就应该前来拜谒的。
当然,那些文字考古者认为这应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我眼瞅着那鸟爪般的字符,眼前竟浮出一个生动的画面来。
那是公元前两千五百年一天的下午,天上飘着零落的雪花,一位脸上布满皱纹的老者从城帐里蹒跚地走出来,他对跟在身后的随扈摆了摆手就向黄河岸边去了,城楼上的卫兵默默地注视着,城下的路人也默默地注视着。天寒地冻,干什么去呢?有人知道他就是黄帝身边掌管记事的官吏。
刚才,黄帝让他回顾一下涿鹿之战,那是黄帝最为难忘的一场战役,本族联合炎族,扫平了盘踞南部的蚩尤族,从此天下归一了。但是,仓颉率领两个兵士将一面渔网般的结绳扛出来。这就是涿鹿之战的记载,群臣摇头晃脑不知所以。左史官面无惧色一边数着绳结一边说,这一年黄帝亲率大军从中原出发,经历了大小百余次战斗,最终取得辉煌胜利。最后,仓颉又数着结绳上的蓝白红须介绍,俘敌多少,俘羊多少,俘马多少……仓颉的讲解让黄帝眉飞色舞,但最后黄帝纠正说,俘马少说了一百匹。闻声,仓颉发现绳上的红须掉了一根,多亏脸上的胡须遮住了红到耳根的面庞。
仓颉走出城堡,迎着雪花走了很久,他看到有众多小鸟在雪地上觅食,见他缓缓走来,腾地一声飞起来,雪地上留下了斑驳的爪印,这多像他做的记事绳结啊。仓颉被那些爪印吸引住了,他定定地注视着,心里有些兴奋,刚刚的尴尬已被这些爪印踩得支离破碎了。很快他便归纳出一堆爪印形态,如果用这些爪印形容一个词语,画到畜皮上、竹条上、木板上用以记事,不就可以革除结绳的繁琐和失误吗?
当然,此时的仓颉也许没想到,这个灵感乍现,竟然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文化革命,从此世间流行的礼仪和诏告就可以用字符表达了,从此蛮荒之人也变得教养起来了。而且,这些文字就是一组金质的链条,浩浩大中国在这组文字的统领下,变得愈发团结坚韧了,即使以后发生了朝代更迭,人们依旧信奉中华文化,依旧热爱东方的中国,这个深厚的人文情结当然有仓颉的一份贡献呢!
走出庙门我还在想,当初仓颉一定对这个伟大的灵感涕泣不已,一定会飞跑进城郭里,兴奋地将黄帝拉过来,将这个想法在一个土案上摆开了架势……
(责任编辑:马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