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财
摘要:发散思维对小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多方向、多途径、多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基础能力。文章通过逆向思维、实践应用等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发散思维 综合素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大部分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使学生在良好的数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以发散思维培养目标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案构建期间,教师要重视结合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保障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使学生实现发散思维与综合素质修养提升的目的。
一、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形成的多向性
逆向思维是发散思维的一部分,它属于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有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性,引导学生不断开阔思路,在面对问题时可以转换思维,从问题的对立面入手进行思考,快速解题。
如在讲授《面积》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设置应用题,让学生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在组合式的拼接图形中,一部分阴影的面积往往不好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求得其他部分的面积,再相减,求出阴影的面积。教师可以从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个方面进行思维转化,促进学生发展逆向思维。只有在教学中落实逆向思维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二、实践应用——发散思维形成的灵活性
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期间,小学数学教师要设置实践应用环节,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同时,教师要有效利用教材的习题资源,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创编更多的变式题目,让学生自主参与训练活动,进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讲授《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设置基础计算题目和应用题目。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设置应用题:“李叔叔从某一城市坐火车去北京,一共用了12个小时,火车大约1小时前行145千米,那么该城市到北京大约需要多少千米?”
这是一道拓展性的应用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多种计算方法求出答案。教师提问:“我们先算什么?”学生回答:“算2乘145的积,结果为290,然后得数的末尾与因数的个位数对齐。”教师再提问:“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么样?最后算什么?”学生一一回答,并总结这道题的计算规律,寻找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习题运算,并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方法解题,进一步培养了发散思维。
三、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形成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学生必备的基础能力。如果学生缺乏较强的创新思维,不仅对发散思维的发展有着不良影响,还会促使学生以局限化思维方式分析思考问题,这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促进发散思维的重要因素,也是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分析思考数学问题的有效措施。
在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法的辅助下,进一步强化创新思维,养成自主创新和拓展分析的学习习惯。
为此,在构建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以创新思维进行训练,在积极主动分析思考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灵活性和多元性。这样,不仅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发散思维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还可以促使学生有效融会知识内容。
如在讲授《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根据条形统计图教学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以发散思维探究条形统计图的多种应用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呈现多元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相关情境中探究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从而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同时,增强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与发散思维。
由此看来,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强化学生综合思维和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
四、质疑思维——发散思维形成的突破性
质疑思维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突破口。部分学生不能以较强的质疑能力探究分析数学知识,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学生思维水平不高,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还有些学生对教师存在畏惧心理,不敢充分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质疑。
为了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多元发散思维语言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体验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突破学习障碍,以较强的质疑思维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达到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在良好师生关系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展现自身的感染力和引导作用,以積极的教学态度和较强的关怀鼓励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以质疑思维探究数学知识。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师生合作等教学方式,构建良好的互动合作学习空间,使学生在积极沟通与互动合作过程中感受民主的学习氛围与平等的师生关系。
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基本特征角度进行分析,构建真实性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并进行分析概括,从而全面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真实性的生活情境创设模式,为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找到良好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以质疑思维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相关数学元素。
五、拓展思维——发散思维形成的广阔性
为了充分体现发散思维的广阔性特点,教师应当以强化学生拓展思维为核心目标,使学生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元数学训练模式中,进一步延伸综合思维,拓展解题思路。如果小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仅局限在教材范围内,学习效果将无法达到既定的目标,也会影响学生拓展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拓散思维的教育目标进行全面探究,充分呈现数学题目的多种解题方式和多种变化形式,使学生在丰富的题型训练模式中进一步拓展学习内容,强化思维水平。
如在讲授《三角形》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点,并掌握三角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可以通过层次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使学生直观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点,再以拓展性思维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在层次性教学模式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本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充分保障学生发散思维形成过程的广阔性,促使学生主动拓展思维方式,全面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特点和学习内容。
另外,在以培养学生拓展性思维为目标的教学方法设计期间,教师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身份,引导学生自主开拓解题思路,探究多元解题方法和学习方向,从而实现发展小学生发散思维的教育目的。
六、转化思维——发散思维形成的联想性
培养学生转化思维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问题由难化简地进行分析和探究,降低学习难度,强化综合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转化思维的基础是强化学生的联想水平,使学生可以透过数学问题的表面探究其实际情况,从而分析与思考数学问题。
转化思维作为学生的重要基础能力,在学习方法的转化过程和学习内容的转化方向中都能得到体现。在培养学生转化思维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元教学内容和多样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完善的学习体验过程中,感受发散思维形成的联想性特点,以此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
笔者从发散思维培养目标角度进行分析,将科学化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基本身心发展特点结合起来,不仅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三梅.学生发散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科技风,2019(18).
[2]王国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9(16).
[3]赵铁.分析小学数学发散思维训练和教学成功之间的关系[J].中华少年,2020(6).
[4]周丽晴.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策略探讨[J].新智慧,2021(31).
[5]李彬彬.开放式数学课堂与发散思维的碰撞[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1).
[6]何歆昱.培养小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1(8).
[7]殷小锋.让学生思维之花自由绽放——基于发散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微[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
[8]周春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2).
[9]李明建.小学数学信息化课堂教学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論坛,2020(3).
[10]殷小锋.让学生思维之花自由绽放——基于发散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微[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
[11]李长顺.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文理导航(下旬),2019(11).
[12]王玲萍.发散思维,自主探究——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对策[J].新课程(中),2019(9).
[13]谢月娟.发散思维,自主探究——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J].中华少年,2017(8).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那勒寺黑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