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志愿者研究综述

2022-07-11 23:58汤宇婷王钦马洪君
公关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志愿者

汤宇婷 王钦 马洪君

摘要:目前,志愿服务逐渐覆盖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志愿者群体呈现专业化趋势。本文首先将医学生志愿者进行概念界定;其次从服务能力、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这四方面分析了医学生志愿者的服务特点,从医学生志愿者是志愿者的特殊群体角度出发,分析了医学生志愿者与普通志愿者之间的联系;最后从预防医学、老龄社会和“健康中国2030”三个角度浅析了医学生志愿者的前景。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医学生志愿者将成为志愿者组织中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医学生志愿者 志愿者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一种有组织、目的且规范化的社会活动,在大量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投入的同时,更需要智能、技能、专业化的跟进。志愿活动对志愿服务专业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医学生志愿者作为专业化志愿者群体凭其特有的医学专业优势在医疗相关志愿服务中正在发挥独特而价值巨大的作用。

一、概念的界定

1.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指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任何人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资源和精力而提供的公益服务[ 1 ],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是志愿服务的基本属性。

2.志愿者

志愿者就是指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无偿地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而提供公益性服务活动的人员[ 2 ]。随着中国志愿者数量的增加,志愿者事业的规模也逐渐发展壮大,青年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更是志愿者组织中的中坚力量。

3.医学生志愿者

大学生作为社会当中的高素质群体,对于社会健康教育等志愿活动具有全面协调的重要作用[ 3 ]。医学生志愿者是指在医学院校学习的大学生,在课余运用医学社科知识自发主动地为他人、社区、社会提供与医学相关的非营利性援助和服务,是医疗护理领域的志愿活动所需的高素质服务型人才。

二、医学生志愿者的服务

1.服务能力

(1)具备一定的医学素养。医学生志愿者所特有的医学知识,是志愿活动服务质量提高的推动力量。临床医学生志愿者将医学理论同临床实习经验有机结合,能够为居民提供简单的医疗检查,宣传不同疾病下的健康知识。预防医学学生志愿者掌握专业的公共卫生知识,并在实习过程中树立了“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向社会输送卫生服務相关知识,提高群众的公共预防意识。护理学和心理学专业的志愿者则掌握更多的保健护理和心理疏导知识和实践能力,其中居家养老护理模式是为社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连续、系统的保健、预防、精神照料等基本护理服务,大量需求专业护理人才,普通的护理员缺乏专业知识,难以提供相符的服务,而护理和心理专业的医学生志愿者则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体贴的服务。当前安全用药宣传不到位,科普志愿者的素质参差不齐,药学专业的学生根据所学可以承担为患者提供用药方面注意事项的职责。

(2)具备多专业协作能力。随着经济发展和“健康中国”概念的提出,健康问题的解决方式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 4 ],针对被志愿服务对象自身不同的健康水平,尤其是慢性病的复杂性,这对志愿组织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医学生志愿者来自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不同专业,多专业的有机结合能提升医学生志愿者整体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综合能力,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有效地促进了医疗相关志愿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各专业医学生相互协作,提高了医学生志愿者与被服务对象的匹配度。

2.服务领域

(1)健康宣教领域。医学生志愿者能将所学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的语言,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多方面,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以提高其对自身疾病、治疗认知度是临床主要护理措施,帮助其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医学生志愿者主要在医院、社区、老年大学开展具体的健康宣教活动,通过宣传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危害,改善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指导并改善慢性病患者饮食、运动等习惯;宣传计划生育、疾病等相关知识;宣传非法行医的危害;邀请学院专家举办健康讲座等举措,提高患者或潜在人群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起到疾病预防的作用。

(2)慢性病管理领域。由于慢性病具有病期长、可控制、不可治愈的特点,需要主动、有效、长期、连续的慢性病预防、控制、照护和管理,医学生志愿者的慢性病管理,能够解决患者参与度低、护理连续性差、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限等问题。慢性病管理的主体更加多元化、受众更广,其更重视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而非仅局限于慢性病治疗。医学生志愿者参与能充分发挥其时间充裕、多专业协作的优势,促进患者与医学生志愿者的沟通,并进行慢性病数据的监测和反馈,为居民提供包括慢性病认知宣传和慢性病管理服务的服务,同时对高危人群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对慢性病认知度,也可以填补部分群众对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服务的需求空缺。

(3)护理陪护领域。我国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口数量的剧增,护理需求程度、护理时长也在快速增长,医学生志愿者能为老年人群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以及若干小项护理服务内容。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医学生志愿者予以个性化辅助性指导和关怀并鼓励家属参与,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护理计划,满足患者的健康照护需求,提高其自我管理的依从性。

临终关怀对我国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造成了极大的负担,需要多学科知识、多部门政策以及各领域专业人才的有效配合。临终关怀课程仅在医学院校和医院有较多的开展,相关志愿只能交由医学生志愿团队完成,同时能较好地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缓解护理人才紧缺的问题,通过培训具备多专业协同能力的医学生来打造临终关怀领域的合作系统和整合机制。

(4)与医疗相关的其他服务领域。医学生志愿者具备

一定的医学素养,可以协助医院或社区卫生机构帮助患者进行健康体检,设计健康教育调查问卷进行相关卫生信息及疾病调研;收集、整理、统计社区卫生服务相关信息等。

3.服务人群

(1)普通人群。医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对象兼备广泛性和针对性,以弱势群体为主的同时,惠及广大民众。在醫疗志愿服务和百姓健康促进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卫生人力资源的压力。医学生志愿者属于志愿者中的一类,同时能够广泛参与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普通群众指需要医学生志愿者帮助,但其要求的服务水平尚未达到专业性标准。

(2)特殊群体。在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于健康状况、生活水平及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学生志愿者能为高龄、无配偶及日常生活功能下降的老年人提供健康宣教、饮食和运动指导、上门照护、血压和血糖监测等服务,同时缓解其心理需求。医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还有利于弥补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不足,具备专业和人数的双重优势。

三、医学生志愿者与普通志愿者的关系

1.医学生志愿者是志愿者的细分群体

志愿服务是全民参与的活动,不仅包括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中老年、妇女和少儿志愿者都会积极参与服务。其中医学生志愿者特指医学相关专业的志愿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健康服务项目,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同时锻炼并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2.医学生志愿者和志愿者有共同的特性

医学生志愿者与志愿者具有相同志愿性、服务性等特点,二者皆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都为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3.医学生志愿者是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动力

医学生志愿者群体的出现是志愿者群体发展的有力体现,是志愿服务进一步专业化的标志。医学生志愿者的出现要求志愿者立足自身优势和专长,针对某种类型志愿服务的群体参与服务,其特质鲜明、目标性强,促进了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四、医学生的发展前景

1.未来公共卫生领域的中坚力量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逐渐成为全球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工作方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卫生监督人员8.3万人,平均仅配备0.6人/万人口,远低于2010年提出的1~1.5人/万人口,缺乏从事预防保障人员数。医学生志愿者能运用所学的医学和社科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根据其特有的能力、服务领域、帮扶对象及践行具体工作的行动力,医学生志愿者将成为未来公共卫生领域的中坚力量。

2.老龄社会的服务型人才

《中国人口展望(2018)》中指出,2017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1.4%,据估计2025—2040年将迈入深度老龄社会,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在不断提高。医学生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为老年人群提供生理、心理和人际社交的全方位服务,能较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预防老年疾病的发生。

3.推动建设“健康中国”的辅助力量

“健康中国2030”纲要提出:要加强健康教育,优化健康服务尤其是为重点人群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多专业协作的医学生志愿者能更好满足医疗相关的志愿服务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本文系2020年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项目,项目名称:老龄化社区60周岁及以上的高血压老年患者“生命路线”的干预评估模式,项目编号:202006009)

【参?考?文?献】

[1]李俊茹,张益民.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9(07):162-163

[2]肖金明,龙晓杰.志愿服务立法基本概念分析——侧重于志愿服务、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概念界定[J].浙江学刊,2011(04):136-143.

[3]韩振秋,孟令君.略论大学生助老志愿服务路径实现的机制保障[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31(03):72-77.

[4]方向丽,程登富,樊铭.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发展路径及策略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4):112-116.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志愿者
志愿者
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