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长三角北翼综合交通枢探讨

2022-07-10 07:58宿迁市交通产业集团张维峰
人民交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宿迁市域高铁

文 / 宿迁市交通产业集团 张维峰

宿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建市26 年来,经过历任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上下的接续努力,我市交通基础设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速铁路取得重大突破。2019 年底徐宿淮盐铁路建成通车,宿迁正式迈入高铁时代,潍宿、合宿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宿迁作为重要节点城市纳入京沪二通道,北上首都,衔接京津冀,南下鄂粤,通达大湾区,东接上海,融入长三角,将进一步抬升宿迁区位优势。

公路骨架路网初步形成,京沪高速、徐宿淮盐高速、新扬高速、宿扬高速形成“两纵两横”布局结构,宿连高速、盐洛高速相继开工建设,宿迁东向出海,西向连接豫皖腹地的通道更加便捷。

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实现市县、县县之间一级公路通达。城市快速路网初显成效,2018年中心城市快速路网规划(修编)获批,迎宾大道、上海路一期、二期等快速路陆续建成,截止到2021 年底,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城市快速路工程超过40 公里,有效缓解中心城区部分道路交通出行拥堵问题。

航道港口平稳发展,宿连航道开工建设,运河港中心港区一二期码头陆续投入运营,三期码头开工在建。集装箱水运快速发展。2020 年宿迁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 11 万标箱,中心港区开通了宿迁至太仓(每周 9-12 个航次)、宿迁至南京(每周 3 个航次)、宿迁至连云港(每周 2个航次)、宿迁至扬州、上海(每周 2 个航次)等 5 条集装箱航线。货运物流短板得到改善。

随着运河宿迁港、江苏通湖物流园、京东信息科技园快递配送中心暨质押仓库、京东淮海经济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等一批重点物流场站建成运营,宿迁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短板得到初步改善。

充分认识差距和不足

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支撑不足

一是对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支撑不足。目前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联系仍不便捷。铁路方面,宿迁与省会南京的高快速铁路要么绕行扬州镇江,要么绕行徐州,耗时长,班次少。宿迁与上海的高铁在过江后运行速度缓慢,全程要超过3 个半小时,部分班次超过4个小时,时效性差。

联系南京的宁宿徐高速,目前仅为四车道标准,通行能力日渐不足,其中泗洪至盱眙段经常拥堵,服务水平较低。

二是对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支撑不足。连云港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也是距离宿迁最近的出海口。目前宿迁与连云港之间综合运输通道尚未形成,缺乏高快速铁路直通,高速公路和水运也需要绕行。

三是对高品质高效率运输服务支撑不足。宿迁目前是全省唯一一个没有机场的设区市,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交通强国江苏方案》提出的“构建‘高品质出行圈’”和“构建‘高效快货物流圈’”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有待完善

一是对外交通骨干网络规模总体偏低。宿迁的铁路、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航道、普通国省干线的密度对比苏北、全省平均水平仍有较明显的差距。宿迁现状铁路网密度分别为苏北、全省平均水平的 72.4%、59.2%,高快速铁路网密度分别为苏北、全省平均水平的 38.7%、28.1%。高速公路网密度分别为苏北、全省平均水平的 85.1%、60.1%。

二是路网结构尚不完善。市域内部高速公路东西向通道还不完善,沭阳和泗阳县城之间缺乏高速公路直连,普通国省道网络化水平有待提升,市域内尚有21 个乡镇没有国省干线覆盖。

三是航道港口有待提升。宿迁现状干线航道(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为 143 公里,占苏北 5 市干线航道总里程(1091 公里)的 13.1%,占全省 5.9%;干线航道密度为 1.67 公里/百平方公里,低于苏北 1.99 公里/百平方公里和全省 2.36 公里/百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港口小而散的发展态势没有根本性改变,市域内没有形成大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港口企业。

运输服务效率品质亟待提高

一是公路客运亟待转型,公交服务水平一直不高。受高铁开通影响,公路客运量断崖式下滑,这种局面将长期保持,对客运企业冲击较大,相关运输企业转型迟缓。城市公交方面,根据2019 年西湖路、洪泽湖路、发展大道断面流量调查,高峰小时满载率平均为29%,平峰小时满载率平均为18%。城市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布局还不完善,毗邻公交、定制公交、微循环公交、通勤班车等特色化、个性化公交服务发展尚不充分,公交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城乡公交“一卡通”推广应用尚未实现。

二是货物运输结构不够合理,市域物流发展相对滞后。货运长期依赖于公路,铁路货运量(36 万吨)在货运总量(6091 万吨)中占比0.6%,低于全省1.6%、长三角2%,以及全国8%的平均水平,运输结构亟需调整。市域物流成本总体偏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7%,高于江苏省13.8%平均水平。另外,还存在物流园区集约化、智能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多式联运枢纽建设滞后,冷链物流、高铁快运等新型运输组织方式发展不足等问题。

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化

围绕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总目标,相关单位和部门要依据部门职责和发展定位,分工配合,精准发力,统筹协同,形成合力,打好组合拳,构建铁公水空体系健全、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高铁建设,打造“高铁上的宿迁”。尽快开工建设潍宿、合宿铁路,融入京沪二通道。推动宁宿、淮沭新、连宿蚌铁路尽早上马,完善市域高速铁路网络,拉进与省会时空距离,加速与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地区融合发展。

围绕高铁宿迁东站,按照“站产城一体化”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产业导入与城市营造并举,交通枢纽与城市活力中心完美融合,打造交通便捷、智慧创新、水韵宜居的城市新核心,东部新门户。

二是进一步完善道路网路系统。对外,完成京沪高速、新扬高速宿迁段扩建工程,提升既有高速公路瓶颈段通行能力。同时加快宿连高速、盐洛高速、泗蚌高速宿迁段和其他普通干线公路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区域高等级公路网路,强化我市与沿海、中原腹地之间的陆路联系。

对内,加快以快速路网为骨架的中心城市道路体系建设,完成洋河大道、北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逐步推进迎宾大道、张家港大道、学成路等快速路和三台山大道南延跨运河大桥、厦门路过运河通道等重要节点性工程建设,辅助以道路交通智慧化管理手段,实现中心城市与高速公路、高铁站,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快速通达,有效缓解城市拥堵,促进中心城市协调发展。建立快速路建管养一体化管理机制,构建统一、优质、高效的快速路服务保障体系。

三是升级水运通道的功能,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格局。科学利用得天独厚的内河水运资源,充分发挥水运比较优势,进一步完善通江达海的干线航道网络,形成安全畅通、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

依托市属国有企业,整合全市岸线资源,统筹市区码头建设运营,彻底解决码头小而散、同质化、低层次竞争局面,逐步打造市域范围内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内河港口集群,促进沿河产业集聚,带动港产城融合。

依托港口进一步整合物流产业链,打造水、公、铁一体化物流体系,强化多式联运和全程物流发展,助力现代物流体系构建,降低物流成本,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是加快宿迁运输机场规划建设,补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短板。航空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是宿迁最突出的短板,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现代化,必须补上这个短板。

充分利用宿迁良好的空域条件,加快宿迁运输机场规划研究,争取纳入国家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尽早开工建设。以运输机场为依托,规划设立临空经济区,集聚发展临空产业,发挥以京东为龙头的宿迁电商产业集聚优势,加快形成航空物流与临空经济区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共同发展态势,促进机场与城市、园区融合发展。

五是鼓励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全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化征程中发挥国企担当。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由于其战略性、公益性的性质,必须牢牢把握在国有企业手中。通过国有企业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才能推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综合协调发展,建设真正为人民所有,为人民所用,为人民服务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通过对机场空港、城市路网、港口码头、高铁枢纽及外围产业园区的投资、建设、运营,可以有效壮大国有企业资产规模,拓展国有企业产业链,推动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猜你喜欢
宿迁市域高铁
东大街:宿迁人的清明上河图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高铁会飞吗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宿迁,宿迁
人地百米建高铁
宿迁的昨天和今天
第一次坐高铁
准移动闭塞系统针对市域快线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