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高校乐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22-07-10 01:10郑瑾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创新实践混合式教学

摘  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新常态,本文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目标导向的OBE教育理念指引下,分析目前乐理课程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乐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通过线上多样教学资源的课前预习,结合线下有针对性的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任务指导等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推进信息化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混合式教学;创新实践;乐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7-0103-04

乐理课程作为音乐类院校本科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课程。一方面,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本课程知识渗透在声乐、器乐等专业学习中的各个环节,是学生艺术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师范类音乐教育迎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乐理课程的受众群体更加细化,讲授内容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接地气”。师范类音乐学院的教师应将OBE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推进信息化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OBE教育理念

OBE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是基于成果导向的一种教育理念,目前在我国高校各专业教育中被积极推广,并得到广泛认可。与传统的“输入”为主的教育理念不同,OBE 教育理念强调“产出”,指以产出作为任务驱动和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OBE 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基于 OBE 理念的教学模式需要首先明确教学成果和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反向进行教学设计,正向实施教学过程,最终采用多元化评价机制,保证学习成果的达成。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学习是人们对传统课堂上的面对面教学和远程在线学习进行深刻反思后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指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1]。混合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ASTD)将混合学习列为知识传播产业中涌现的十大重要趋势之一[2]。混合式教学,即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3]。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地引向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同时要对学习效果进行不断监控与评价。目前内蒙古师范大学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与传统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了“内师在线”平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混合式教学的理论、方法、策略日渐完善,成为高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

二、乐理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乐理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乐理课程是音乐类统考科目之一,由于各省自主命题,难易程度、考试范围和形式都略有区别。因此,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存在差异性。近年来,通过对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学生的问卷及考试两种形式的调查,发现学生入学前对乐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下,钢琴、声乐、作曲等专业的学生学习1—2年及以上的为31% ,1年内为47% ,半年以内的为13%,零基础的为9%。数据表明,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时间较短,音乐基础素养偏低,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由于这种差异,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不起听课的兴趣;若讲授进度过快,基础较差的学生無法消化,导致教学效果一般。

其次,学生对于乐理知识内容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举一反三、潜心研究的学习态度。教师对于知识的拓展延伸应该从中国音乐文化的比较切入,学习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让学生通过比较,深切感受中国音乐历史的悠久和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中国民族乐理的兴趣。要扩大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除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要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通过课程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加强乐理课程与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再次,多年来,乐理课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比较单一,辅助习题集缺乏针对性。目前使用的教材有李重光所著的《基本乐理》一、二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年第1版;童忠良所著的《基本乐理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1年第1版。辅助习题一般为各类高考强化训练习题,或从相关教材中选择的试题,习题缺乏创新性及针对性,特别是电子版习题集建设目前还未完善。教学团队结合多年实践,深切感受到,创编更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及教辅资料尤为重要,特别是电子版习题集编创及题库建设都迫在眉睫。

最后,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实践运用缺乏思考。在多年的教学中深切感受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将乐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如对于表情记号及速度力度记号的运用,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学生常常忽略其标记,作品完成后缺乏准确的速度、力度标记;声乐及钢琴的学生对于表情记号的理解不够重视,导致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不够精准。

(二)乐理课程建设研究存在的问题

梳理我国乐理课程建设研究脉络,提到落实基本乐理基础课程观念, 建立师资培养渠道, 以学术研究促进基本乐理教材建设的文章有杨殿斛《基本乐理:亟待加强建设的课程——关于基本乐理课程建设的思考》[4];从某一个乐理知识点角度切入的研究有赵宋光《关于唱名法与基础乐理课程建设的若干建议》;提出课程定位及建议的包括龙江江、郎启训《基于能力本位观的〈基本乐理〉课程建设研究》等。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专业建设之初已开设乐理课程,目前与乐理课程建设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一流课程建设等方面。研究的角度各有不同,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建议。学院也在积极推动本科一流课程建设相关工作,如各类一流课程项目的申报;努力打造自治区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工作等,通过一系列科研、教学实践活动,使教师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在教材建设方面,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不同类型的教材与教辅资料,目前作曲指挥系运用的教辅资料是由教师自编自用教材。其他专业的学生仍在使用李重光、童忠良编著的相关教材。

目前根据各类音乐院校专业建设的不同要求,乐理课程建设研究的角度各有不同,虽然在乐理课程建设中能够提出一些研究建议及存在的问题,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课程建设大多体现在调整课时或教学内容的深度以及更改教材等方面,在大学慕课中虽有一些乐理课程的在线教学资源,但难以满足本地区学生学习需求;也有对于乐理基本问题如唱名、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研究的问题比较单一,缺乏理论深度。

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乐理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近年来,音乐学院积极推进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以及线下一流课程建设;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加快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乐理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运用“线下讲授+线上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成为当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混合式教学能够将OBE教育理念较好的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更多的关注个体差异,教师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学到了什么,毕业后能否将所学知识做到灵活地运用。教学团队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生学习效果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运用超星学习通、内师在线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推动学校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运用课堂讨论、生生互评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教师不仅要完成教授专业知识的任务,同时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便于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及时辅导

混合式教学“线下讲授+线上学习”的模式能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针对本专业特点的个性化的课程教学设计。线上学习将课程内容与学生专业适度融合,设置视频、图书章节阅读等,为学生设置丰富的课前预习内容,同时设置主题研讨,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线下学习,老师通过答疑、点评等,避免了简单说教,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学生线上学习资料可选择有一定难度及与和声、曲式学相结合的内容;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可结合师范类专业的实际情况,应选择与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等相关学科联系的学习资源,扩充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除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实时监控班级,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了解学生学情变化。在学生合理运用课前预习环节后,教师根据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阅读、观看视频进度等),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与薄弱环节,在线下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解析,通过以上各环节活动的紧密结合,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增强学习中国民族乐理知识的兴趣,丰富课程教学

线上知识的拓展延伸内容从中国音乐文化的比较切入,运用各种技术平台如“内师在线”、学习通、大学慕课等资源,学习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性,让学生通过比较,深切感受到中国音乐历史的悠久和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学习中国民族乐理的兴趣[5]。教师将中西音乐文化融入学生学习中,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三)对标各专业方向培养方案要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在樂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盐溶于水、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线上学习与线下交流讨论中,实现立德树人。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关注了思政课内容的学习。通过课程设计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个人素质培养等思政教育元素与传统音乐基础知识传授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乐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指引,也为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混合式教学的运用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突出作用

由于课前学生已完成线上学习,在课中一般都是带着问题来需要教师答疑解惑,教师针对典型问题,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教学,课中运用翻转课堂手段,通过师生互换角色,学生承担部分内容的讲授或习题讲解任务,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师范生,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教学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知识与潜心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增强学生教书育人的使命感。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实践中考查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将乐理课程中各个知识点运用在各自专业实践中,如声乐专业的学生如何准确理解表情记号,如何与伴奏更好的配合;钢琴专业的学生在弹奏中对各类和弦音色、调式调性的理解与表现。

著名作曲家杨通八于2003年在中国音乐期刊中发表文章《实践中选择 实践中创新——中国新乐理的发展历程及其思想启示》中提到,我们通常所说的乐理,或称“基本乐理”“乐理基础知识”是在乐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编写的各种程度的音乐基础理论教科书,是典型的应用学科。它是在中国近代的新音乐实践中,西方乐理中国化的产物。应新音乐实践的需要而生,伴新音乐的发展而长。经过百余年数代人的努力,已初步确立了作为一个应用学科的独立地位[6]。更充分地证明了此门学科所具有的实践性,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在实践中强化、巩固各个知识点的掌握,为继续进行相关学科的学习及毕业后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五)增加线上考核内容,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要加大过程性评价,优化课程考评体系。教师在对学生的课程进行考评时,分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的产生利用内师在线平台进行统计,学生通过课堂签到、抢答、选人等活动,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并且所有活动都能便捷地记录在系统中,包括学生每次练习测验成绩也能由系统统计,期中与期末考试也可运用内师在线完成,改变了一直以来单一的考查形式,真正发挥多元考评的诊断、激励、导向作用,

引领学生主动思考、深度学习、积极实践,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提供的有效反馈信息,也可作为乐理课程教学改革和优化的依据,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设计,为一流课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近年来,相关音乐类高校对于乐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日渐深入,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在OBE教育理念下乐理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运用与研究,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高要求,如何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实践与反思,要不断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手段,要利用各种线上资源学习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参与各类教学技能大赛,努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作为学生,要利用好线上学习平台,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认真钻研的能力。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不断改进与反思,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为一流课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柯蒂斯·邦克. 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 焦建利,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詹泽慧,李晓华. 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 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3] 朱佳俐. 基于OBE教学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设计[J]. 科技风,2021(35):178-180.

[4] 张添添.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乐理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可行性[J]. 数码世界,2020(01):175.

[5] 谢瑾. 新时期高职学前教育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思考[J]. 艺术评鉴,2019(01):63-64+89.

[6] 杨通八. 实践中选择 实践中创新——中国新乐理的发展历程及其思想啟示[J]. 中国音乐,2003(03):33-36.

(荐稿人:苏玲芬,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22年度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本科《乐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NJSY22610)。

作者简介:郑瑾(1979—),女,蒙古族,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猜你喜欢
OBE教育理念创新实践混合式教学
OBE理念下计算机学科前沿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过程控制系统教学模式初探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探讨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探索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