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霞,王志宏,吴 亮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气管狭窄在临床耳鼻喉科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于大部分患者,其产生与气管、喉管创伤等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喉气管外伤以及气管切开术等。其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增加患者痛苦。临床中,治疗喉气管狭窄的方式主要包括T 型管置入术以及喉裂开喉成形术等,但是,这些方式并不能根治所有类型的喉气管狭窄,因此,需要按照喉气管位置、性质以及范围等对治疗方式进行合理选择,进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1]。喉气管狭窄属于难治性疾病,其产生主要是因为颈部感染以及颈部外伤所导致的声带外展麻痹以及瘢痕挛缩。根据其分类性质,临床一般将其分为先天性狭窄和后天获得性狭窄,先天性狭窄也叫特发性狭窄,而对于后天获得性狭窄,当前并没有对其进行治疗的特效方式。按照其狭窄程度、狭窄长度以及狭窄部位,其表现也有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声门上狭窄主要以声音嘶哑为主要表现。严重狭窄以及声门下狭窄则主要以呼吸困难、失声等为主要表现,一些患者还会产生吞咽异常等现象。当前,临床主要是对喉气管狭窄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其会切除管腔中的瘢痕组织,重建缺损,进而创建出完整的支架,以便于产生张力,进而对正常吞咽以及呼吸所带来的腔内正负压进行有效抵抗。当前,临床中最为常见并且应用较为普遍的就是T 形硅胶管,其有着质地柔软、价格低廉以及利于固定等特征,且患者的耐受性较高,在对声门下喉气管狭窄所进行的治疗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分析声门下喉气管狭窄采用T 型管植入术治疗对呼吸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影响。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选择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6 月所纳入的声门下喉气管狭窄患者50 例,以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参照组11 例女性患者,14 例男性患者,年龄区间为9~58 岁,平均年龄为(46.36±2.35)岁;观察组12 例女性患者,13 例男性患者;年龄区间为10~56岁,平均年龄为(46.55±2.08)岁。通过对比两组的性别以及年龄等基本资料,并未发现其存在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2]:所有患者均符合声门下喉气管狭窄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依从性较高,可以配合临床治疗。排除标准:排除存在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排除存在意识障碍患者;排除拒绝参与本次研究患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完善以及中途退出研究者。
1.3.1 参照组
该组实行常规手术治疗。常规切除患者的瘢痕组织,修复其喉部狭窄,同时恢复患者的正常通气功能,并放置扩模进行扩张,手术之后使用消炎药物对患者实行常规治疗,避免其产生感染。
1.3.2 观察组
该组实行T 型管置入手术治疗。对患者实行全身麻醉,对于未实行气管切开患者,要在局麻状态下切开其气管,在实行插管麻醉之后,在其颈前中切开其皮肤以及颈阔肌,同时,对颈前带状肌进行分离,纵向剖开患者的狭窄喉气管,手术过程中可见气管内以及声门下瘢痕肉芽组织增生以及管腔狭窄,切除患者肉芽组织以及瘢痕组织,并选择大小合适的T 型扩张管置入,对T 型管上端进行调整,使其可以位于室带和声带之间,下端则要超出狭窄远端,并对T 型管进行缝合固定。如果患者产生了气管外伤,且气管软骨还产生了大面积损伤,则需要对其实行T 型管扩张并实行颈前带状肌带蒂对气管前臂损伤进行修补。患者在手术之后的24 h 之后,则要对其T 型管外支进行及时堵塞,行口鼻呼吸。
对比两组的肺活量以及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同时,对其呼吸困难以及发音异常等语言功能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疗效判定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①显效:患者经治疗其呼吸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均获得了有效恢复;②有效:患者通过本次治疗,其呼吸以及语言功能获得了显著改善;③无效:患者通过治疗其呼吸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并没有产生明显变化,甚至其症状更加严重。
统计值使用软件SPSS 20.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开展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开展χ2检验;P 比较检验结果,如果P<0.05,则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呼吸功能评分
参照组中,呼吸困难以及发音异常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语言功能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00%,参照组为68.00%,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喉气管狭窄在耳鼻喉科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医源性损伤以及外伤等都是引发喉气管狭窄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病理性基础为软骨支架结构损伤、喉气管软组织损伤、软管缺失、喉气管腔内黏膜、肉芽形成造成管腔狭窄以及组织病理性修复导致的管腔内瘢痕等[3]。患者在疾病产生之后,很容易产生咳嗽、肺部感染、气促、呼吸困难以及喉部喘鸣音等症状。喉气管狭窄在发病早期并不会产生较为显著的症状,发病隐匿,只有气管直径低于正常水平的50%时才会产生呼吸困难的现象,如果其气道直径低于正常水平的25%,就算是在安静状态下,也很有可能会产生喉喘鸣以及呼吸困难症状[4]。喉气管支架的扩大重建以及完整恢复是开展喉气管狭窄手术治疗的重点所在。切除瘢痕,使用黏膜皮瓣在创伤面进行覆盖,可以扩展通气管腔,避免产生瘢痕以及肉芽增生等现象;此外,促进喉支架完整性的恢复,可以降低吸气时负压以及喉气管外瘢痕组织以及软组织压迫所造成的气道塌陷,也可以利用提高管腔直径来缓解瘢痕增生所造成的气道狭窄。当前,球囊扩张、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CO2激光切除瘢痕、瘢痕狭窄部分气管切除端吻合术以及气管内支架置入等都是对喉气管狭窄进行治疗的重要方式。其中,开放式外科手术依旧是对喉气管狭窄进行治疗的首要选择方式[5]。相比于内镜下治疗,开放式外科手术有着治疗成功率高,适应症广泛以及远期疗效显著等优势。
当前,喉气管内T 型管置入术对气管狭窄所进行的治疗已经获得了国内学者的普遍认可,且在对跨声门、声门下以及声门上气管狭窄所进行的治疗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6]。在对喉气管狭窄所进行的治疗中,T 型管扩张的优势主要包括:术前术后拔管简便;T 型硅胶管的化学以及物理性能稳定、可塑性强、质地柔软,能够按照病变范围进行裁剪;T型硅胶管的内外壁光滑性高,分泌物以及喉气管壁不会和T 形管粘连,如果患者气管分泌物相对较多且产生了呼吸困难以及咳出困难等现象,可以使用T 型管进行外支,并使用吸痰管从外支伸入到主管中除去干痂或者是实行吸痰处理,促进呼吸道通畅性的尽快恢复;患者的耐受性以及依从性较高。在使用T 型管对喉气管狭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适应症;手术之前对患者实行常规检查,同时,对其喉气管支架缺损情况以及狭窄范围、狭窄程度等进行评估,进而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选择[7]。在对T 形管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气管内经,如果管径较小,则无法起到相应的支撑作用;如果管径过大,则会产生气管壁缝合困难等现象,且受到张力增加的影响,很容易对气管黏膜造成压迫,使气管软骨环以及黏膜等产生坏死以及缺血等症状,同时,还会对气管壁造成损伤,导致肉芽增生。此外,T 形管位置的选择,对于声门下狭窄患者来说,T 形管的上端部位需要位于室带以及声带平面之间,将T 行管的上端部位削成一前高后低的斜面,注意后端不要超出杓状软骨平面,削薄其上下端并使其保持在光滑状态;如果T 型管上端相对较高并超过了杓状软骨平面,则很容易产生误咽现象[8]。如果气管狭窄位置相对较低,T 型管上端部位则要位于声门下,且和声门之间的距离要超出1.5 cm,如果距离较小,则其上端需要超出声门上,反之则会产生声门下黏膜损伤、摩擦等现象,进而引发肉芽增生。在对T 型管外支所进行的处理中,因为T 型管外支可以起到取出以及固定T 型管的作用,所以,手术之后的24 h 之内,需要对T 型管外支进行堵塞,引导患者经口鼻呼吸,避免分泌物形成干痂造成T 型管堵塞,使患者产生呼吸困难的现象。喉管重建术一般都是在有菌条件下实行,由于患者瘢痕组织周围的血运以及愈合功能都相对较差,在手术之后很容易产生切口感染的现象,因此,在对患者实行喉气管成形术进行治疗之后,需要对其局部伤口以及全身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其产生了局部感染倾向,则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9]。
在T 型管置入治疗的过程中,因为T 型硅胶管的质地柔软、材料无害,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式,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主要是因为置入T 型管的上下端部位都会存在肉芽,管内干痂会造成管腔堵塞,长时间如此,患者的声带以及会厌部位会产生水肿现象[10]。因此,在对患者实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T 管进行修剪,保持合适长度,并使其处于光滑状态。对于气管狭窄合并呼吸困难患者,其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麻醉治疗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此加以重视[11]。喉气管狭窄的发病因素复杂多样,其中外伤损伤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因素,且在喉颈部外伤3~5周,引发喉气管狭窄的高峰时期,免疫因素相对少见,因此,很容易延误诊断,进而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产生不利影响[12]。此外,手术治疗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需要及时创建相应的体外循环,最大程度地降低麻醉风险,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近几年来,呼吸机以及人工辅助通气的应用,医源性损伤越来越成为引发喉气管狭窄产生的重要因素[13]。气管切开以及气管插管的有效应用,以及抗生素抗纤维化药物的广泛使用,喉气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选择气管套管和导管、降低插管留置时间和插管频率、插管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实行雾化吸入,已经成为当前临床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此外,由于肿瘤或者是肿瘤手术所引发的喉气管狭窄患者越来越多,肿瘤侵犯、压迫以及术后肉芽、瘢痕组织增生,当前已经逐渐成为引发喉气管狭窄产生的重要因素[14]。整体来说,T 型管置入手术的应用,不但能够有效缓解喉气管狭窄患者的不良反应,还可以使患者的呼吸功能以及语言功能获得有效改善,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以及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都是非常有利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此外,需要对喉气管狭窄的新型治疗方式以及治疗药物进行深入研究,进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便利,使其能够对治疗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同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1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参照组中,呼吸困难以及发音异常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为92.00%,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T 型管置入术在声门下喉气管狭窄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以使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语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对于喉气管狭窄患者来说,T 型硅胶管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则很容易使患者产生各种并发症,对手术治疗产生影响。对于拟行喉气管狭窄成形术患者来说,手术之前需要对其实行系统全面性的检查,同时,对其狭窄程度进行有效评估,对T 型管类型进行合理选择,进而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