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敏,康天兰,李向东,师立伟,曹占凤,刘学周,曹志强
(1.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甘肃 兰州 730030;2.定西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甘肃 定西 743000)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Thunb.)[1]为忍冬科植物,是国家名贵中药材,其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广谱抗菌、通经活络等功效,选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朵入药;金银花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茂盛、抗旱耐寒抗逆性强的优势[2]。目前甘肃省定西市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金银花种苗繁育基地,优质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及加工、销售区,作为农民增收、生态美好的又一新兴产业,同时又促进了定西市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2013 年,项目组从山东平邑九间棚集团公司引进“九丰1 号”“九丰2 号”“北花1 号”金银花3 个品种,通过开展一系列试验摸索,总结出营养袋育苗、增施有机肥、覆膜、轻简化整形修剪、省力化采摘等一套成熟技术。现总结出的引种后筛选结果、优势栽植区域划分情况及经济效益对比等经验,以期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金银花种植、品种选择及优势区域初筛提供理论依据。
项目组于山东平邑九间棚集团公司引进“九丰1 号”“九丰2 号”和“北花1 号”金银花3 个新品种,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安定区6 县区栽植,在6 县区海拔1 650~2 550 m范围内设置27 个试验栽植点,其中2 000 m 以下试验点24 个,2 000 m 以上试验点3 个;以川水地、旱川地、梯田地、山坡地和退耕地等地块为主[3];土壤以黄绵土、灰褐土和黑垆土为主;方位选择阳坡地和阴坡地。2015 年6 月下旬—7 月上旬,项目组对栽植成活的植株进行统计,成活率90%~98%,开花量大,除海拔2 000 m 以上的3 个试验点外,海拔2 000 m 以下的24 个试验点开花次数均超过3次。此外,截至2017 年,项目组研究人员已摸索总结出营养袋育苗、增施有机肥、覆膜、主干型整形修剪、省力化采摘等一套成熟技术,并在当地示范推广。
“九丰1 号”是由山东平邑九间棚集团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培育的四倍体品种,茎枝粗壮,叶片厚大,叶色浓绿,绒毛多,节间短,徒长枝少,结花枝多。该品种对光热肥水要求较高,植株木质化程度低,需进行人工搭架。其节间长度4.58 cm,徒长枝少,2 年生花枝80.6%,花蕾平均长度4.68 cm,花蕾基部直径2.38 mm,每公顷产量450~750 kg,适宜土质肥沃的土壤栽植。但花蕾期2~3 d 后便开花,采摘量小,1 个劳动力每天仅采摘鲜花15 kg;其抗旱性差,需搭架且投入成本高,费工费时,不适宜在甘肃省高海拔干旱区示范推广。
“九丰2 号”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山东平邑九间棚集团公司培育的金银花改良型新品种[4]。对光热肥水要求低,植株木质化程度较高,易修剪造型,无须搭架。但花蕾期仅7~10 d,采摘费工费时,平均每天每个劳动力仅采鲜花15 kg。抗旱耐寒、耐盐碱、耐瘠薄,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宜定西市庭院经济小面积栽植示范,也可作为蜜蜂蜜源植物或绿化树种。
“北花1 号”主干直立性强,利于修剪,茎枝粗壮,花枝节间短,有效花枝多。节间长2.58 cm,叶片呈下垂状,叶片厚实且色浓绿。花蕾外露且集中簇生于叶腋和枝顶,花枝比例达81.6%,花蕾长至主干顶端。花蕾期可10~15 d 不开花,延长了采摘期,花蕾长4.61 cm,花蕾基部直径2.51 mm,花蕾顶部直径5.16 mm[5]。栽植第2 年每公顷可产干花450~750 kg,第3 年盛花期每公顷可产干花1 200~1 500 kg。每人每天可采鲜花40~50 kg,采摘工效较九丰系品种提高3~4 倍,节省人工采摘成本200 元。每公斤干花按照100 元计算,3 年后盛花期可收益12 000~15 000元。其抗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等一系列优点见表1,适宜于定西市干旱区域大面积栽植示范推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表1 金银花3 个品种特性
“北花1 号”金银花新品种的花蕾期长、每人每天采鲜花40~50 kg,采摘工效较九丰系品种提高3~4倍,采摘省力、高效,抗逆性强,适宜在定西市川水地、旱川地、沟坝地及背风向阳的梯田地大面积示范推广。而“九丰2 号”金银花根系发达,木质化程度高,易修剪造型,花期较长,但其具有极强抗旱、耐瘠薄能力,适宜发展庭院经济小面积栽植,也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最佳品种。
通过调查定西市6 个县区金银花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长势、越冬情况及栽植后经济效益体现得知,定西市以及同类地区引种“北花1 号”“九丰2 号”2 个金银花品种适宜栽植区域为海拔2 000 m以下,年平均气温6 ℃以上,年降水量在300 mm 以上的背风向阳梯田地、山坡地和农户庭院。其中以海拔1 800 m 以下,年平均气温7 ℃以上,年降水量大于300 mm 地区为优势区的最适宜区。调查确定定西市6 县区39 个乡镇为金银花种植优势区域,包括通渭县的陇川、襄南、鸡川、碧玉、李店、常河、榜罗7个乡镇;陇西县的永吉、巩昌、文峰、首阳、柯寨、云田、渭阳、权家湾、通安、马河10 个乡镇;漳县的新寺、武当、盐井、武阳4 个乡镇;渭源县的路园、上湾、峡城3 个乡镇;临洮县的红旗、太石、辛店、新添、洮阳、玉井等6 个乡镇;岷县的马坞、茶埠、梅川、西江、中寨、堡子、维新7 个乡镇;安定区的鲁家沟、西巩驿2 个乡镇为最佳优势区。调查表明,定西市海拔高度适宜,年平均气温适当,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黄土层深厚,土地资源丰富,空气相对湿度小,病虫害少,是栽植金银花的优势产区。定西市金银花标准化生产起步良好,目前已基本形成优势产区,并为全省金银花产业优势区域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对定西市生产的金银花药用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等)进行测定得知,金银花绿原酸含量3.4%~4.4%、木犀草苷含量0.08%~0.124%,均比《中国药典(2020 年版)》标准高1~2 倍[6],表明甘肃省定西地区适宜于金银花生长且种植效果佳。
2017 年,选择通渭县陇川镇、陇西县柯寨镇、漳县武当乡3 个试验点的金银花与当地主栽农作物投入产出进行对比分析,从表2 通渭县陇川镇农作物(粮食、中药材、露地蔬菜等)对比得知,针对每公顷纯收益而言,2 年以上金银花(65 940 元)>1 年金银花(28 140 元)>地膜马铃薯(22 650 元)>地膜玉米(12 285 元);针对每公顷投入产出比而言,2 年以上金银花(1∶6.3)>地膜玉米(1∶3.9)>1 年金银花(1∶3.3)>地膜马铃薯(1∶3)。
表2 通渭县陇川镇金银花与当地主栽农作物投入产出
从表3 陇西县柯寨镇农作物对比得知,针对每公顷纯收益而言,2 年以上金银花(60 540 元)>1 年金银花(30 840 元)>党参(24 300 元)>黄芪(16 350元)>全膜玉米(13 500 元)>黄芩(9 450 元)>地膜辣椒(8 400 元);针对每公顷投入产出比而言,2 年以上金银花(1∶5.9)>全膜玉米(1∶4)>1 年金银花(1∶3.5)>黄芪(1∶1.8)>党参(1∶1.7)>黄芩(1∶1.6)、地膜辣椒(1∶1.6)。
表3 陇西县柯寨镇金银花与当地主栽作物投入产出
从表4 漳县武当乡农作物对比得知,针对每公顷纯收益而言,日光温室蔬菜(277 500 元)>盛果期苹果(267 930 元)>2 年以上金银花(160 440 元)>1 年金银花(49 740 元)>露地蔬菜(30 000 元)>露地玉米(22 500 元);针对每公顷投入产出比而言,2 年以上金银花(1∶14)>露地玉米(1∶6)>盛果期苹果(1∶5.3)>1 年金银花(1∶5)>露地蔬菜(1∶4.3)>日光温室蔬菜(1∶2.6)。
表4 漳县武当乡金银花与当地主栽作物投入产出
通过分析得出,通渭县陇川镇、陇西县柯寨镇金银花每公顷产值、纯收益及投入产出比均高于当地主栽作物。漳县武当乡试验点2 年及以上金银花每公顷产值、纯收益高于大部分主栽作物,低于设施蔬菜和露地苹果,但金银花投入产出比仍高于其他作物,一般投入产出比为1∶6,最高达1∶14。与粮食作物(地膜小麦、地膜玉米、地膜马铃薯)、中药材(黄芪、党参、黄芩)、设施蔬菜及露地蔬菜等相比,金银花的效益明显高于粮食等其他农作物,且栽培管理相对简单,技术操作难度小,老少采摘管理皆宜,收获率可达100%。由此充分表明,金银花产业已成为定西市主产区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也是促农增收的高效产业、富民产业。
“北花1 号”金银花新品种的花蕾期长、抗逆性强,每人每天可采摘鲜花量40~50 kg,采摘工效较九丰系品种提高3~4 倍,采摘省力高效,适宜在定西市川水地、旱川地、沟坝地及背风向阳的梯田地大面积示范推广。“九丰2 号”金银花根系发达,木质化程度高,易修剪造型,花期较长,每人每天仅采鲜花15 kg,但其具有极强的抗旱、耐瘠薄能力,适宜发展庭院经济小面积栽植,也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最佳品种。
研究确定出定西市6 县区39 个乡镇的金银花优势区域。定西市海拔高度适宜,年平均气温适当,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黄土层深厚,土地资源丰富,空气相对湿度小,病虫害少,是绿色金银花的优势产区。
通过摸索总结出的营养袋育苗、增施有机肥、覆膜、轻简化整形修剪、省力化采摘等技术,金银花每公顷产值、纯收益及投入产出比均高于当地主栽作物,与粮食作物(地膜小麦、地膜马铃薯)、中药材(黄芪、党参、黄芩)、设施蔬菜及露地蔬菜等相比,金银花的比较效益明显高于粮食等其他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