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7-09 15:08赵龙云
科技视界 2022年15期
关键词:笔试双高高技能

赵龙云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生源的个人素养和知识能力差异较大,目前仍然是“以一种基本技能为主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作为主要培养方案。 即使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掌握较好的专业技术,使基础较好、 有潜质的学生在理论和专业技术上有更大的提高,成长为具有高技能的拔尖人才一直是困扰着广大高职院校教师的难题。 教育部、 财政部于2019年10月末发布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的名单,该名单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是推动职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创办高水平职业教育的重要依托。 “双高”院校和“双高”专业群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就是要引领高职改革,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才,切实担负起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责任。 要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和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就要立足于自身的优势,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实施职业教育的模式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杭职院机器人技术专业立足于自身的专业特色,不断开拓创新,充分利用技能大赛的优势,把技术技能竞赛和拔尖人才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技能竞赛实验班为平台,选拔培养优秀拔尖人才。

2 拔尖人才培养与实践

2.1 培养方案改革,兼顾平衡

在“中国制造2025 和工业4.0”战略推进过程中,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而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技能人才紧缺造成的“用工荒”和大学生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技能导致的“难就业”的问题日益凸显,结构性失业问题愈发严重。 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生源的个人素养和知识能力差异较大,在现实条件下完全按照现有的以“一种基本技能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为宗旨的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学生,和实际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显然是脱节的。 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与能力进行因材施教、有所区分,把基础与能力较好的学生发掘并选拔出来,给予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让他们接受更高要求的培养,让基础和能力有限的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既可以满足基本人才培养需要,又能够实现高技能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

2.2 公平竞争,精心选拔

作为实验班的新鲜血液,每年的新成员选拔是实验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实验班从2017年起开始实行类似企业校招的人才选拔方案,即通过现场宣讲、简历筛选、技术笔试、任务测试4个环节来进行成员选拔。

(1)现场宣讲。 现场宣讲是让新同学了解实验班、认识实验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前期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的投放,激起新生的兴趣,再通过实验班成员现场宣讲,将实验班成立宗旨、成员招纳要求、发展情况进行讲解,同时也现场回答新生的一些问题,使新生对这个组织更加了解。

(2)简历筛选。 简历筛选能够有效、精确的筛选新生简历,提高招新效率,减少在简历筛选阶段的招新时间成本,实验班的招新主要考察大一新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对技术的热情, 以及对新事物是否有兴趣,所以,在简历筛选的时候,审核会相对宽松。 只要申请成员有正常的兴趣爱好,能够表达出加入的意愿即可通过简历筛选。

(3)技术笔试。 技术笔试涉及电路分析、力学分析、思维发散、实际应用等多个类型的题目,主要对笔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进行考察。 技术笔试会安排在招新宣讲结束后一周左右,并提前一周公布笔试试题, 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去查询资料,学习相关知识。 笔试通过集中考试,线上作答的方式,提前将正确答案录入系统,能够实时得出答题者的成绩,提高笔试效率。

(4)任务测试。 在任务测试环节主要考察申请成员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一般提前2 周发布任务,任务主要是一个控制系统的设计,如“巡线小车的设计”, 通过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可以对申请成员的资料查找、方案设计、电路的焊接、Arduino 控制器程序编写等能力进行考察。 通过任务测试的申请者最终成为实验班的新一届成员。

2.3 因材施教,发掘潜能

实验班遵循“老带新”的培养思想,实行双导师制度,一名导师是实验室指导教师,另外一名“导师”是实验室的优秀学长,学长们通过两年的竞赛和学习已经成长为基础扎实、经验丰富并且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教师导师为学生制定学习规划、设计学习任务,学生导师负责监督学生进行学习,并随时对基本问题进行答疑,起到问题过滤作用,简单问题无须反馈到教师,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2.4 任务主导,学做合一

实验班遵循“授之以渔”的培养思想,在“拔尖计划”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任务式教学模式,颠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式,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方面是让学生们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更需要锻炼和掌握的是学习能力。因为在日后的竞赛、学习、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从来未见过的新问题, 只有掌握如何学习才能够不怕问题、敢于面对并解决问题,成为一名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拔尖人才。

在初期的教学过程中以一两个实际案例来讲授如何去借助图书、 网络等资源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后面的培养阶段定期发布对应不同知识点的任务让学生去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去学习,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如需要让学生掌握机械建模方面的技能就可以发布一个3D 打印手机支架的任务; 需要掌握单片机编程技能就可以发布一个制作巡线小车的任务。 让学生独立学习不代表不授课、让学生学会学习不代表不指导,相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需要定期进行问题答疑和召开学习进度汇报研讨,时刻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并调整下阶段任务计划。

3 人才培养主要成效

3.1 竞赛成果丰硕

杭职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从2017年开始成立了“机器人竞赛实验班”,每年从专业里选拔20 名学生进入实验班学习,目前已有五届学生。 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实验班不断地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使基础扎实、个人能力强的同学在技术技能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 经过5年的运行,实验班学生在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各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累计获国家一等奖6 项、二等奖8 项、三等奖6 项,省一等奖4 项、二等奖16 项、三等奖9 项,如图1 所示。

图1 实验班参加比赛所获部分奖项

3.2 培养人才就业质量高

5年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技术技能的专业人才, 其中一些优秀学生被授予了“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毕业后在技术岗位上受到了公司的一致好评, 迅速地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

4 存在不足及完善措施

4.1 项目实践

从近5年的学生培养情况来看,大一新成员课程安排以基础课程学习为主,课余时间较多,虽然对科创项目及竞赛热情高涨, 但专业技能水平相对薄弱,所以参与制作的项目质量难以保证, 竞赛经验较少,竞赛成绩不理想;二年级成员是竞赛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但是他们学业负担较重,项目投入时间有限;三年级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压力,也很难再抽出时间和精力投入实际竞赛项目和科创活动中,因此,需要精准分析各个阶段学生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合理安排各个年级成员在项目中的位置, 充分发扬优点,摒弃缺点。 一年级学生负责配合二年级学生实施的项目计划,从做中学,从动手中积累经验;三年级的学生负责技术指导等工作。 通过合理的职责划分,使所有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发挥特长,积累经验。

4.2 创新奖励机制

目前实验班还缺乏长期的激励与保障机制。 成员参加比赛所获得成果只能用于每年的奖学金评选,成员参加竞赛所获得奖励渠道单一。 对此,学校和院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激励与保障机制,如大学生取得科研成果, 学校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授予荣誉、将科研创新纳入综合素质考核计分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4.3 自主管理能力

目前实验班的招新、日常管理等方面还是在指导教师的领导下进行的,虽然有部分优秀学长作为“学生导师”参与新成员的培养工作,但是实验班这个组织还不能够完全脱离指导教师进行自主管理。 在未来还需要强化制度管理,完善团队建设,健全培训考核,逐步形成教师宏观管理和总体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元,以实验班为依托的实践体系。

5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双高”计划的主要宗旨,从人才培养方面,以杭职院机器人技术专业实验班培养拔尖人才为案例,从培养方案、人才选拔、新成员培养等方面展开介绍,结合职业教育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总结出一套成熟、完善的依托技能竞赛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为“双高”院校培养拔尖人才提供新的案例。

猜你喜欢
笔试双高高技能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疫情下的笔试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关于校招笔试的5个问题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