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伊微,蔡树东,王万兴,罗生金
(哈密市畜牧工作站,新疆 哈密 839000)
肉牛产业在哈密市畜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比重。犊牛是出生后6月龄内的小牛,是发展壮大牛群的基础,而犊牛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牛的各项性能。因此,犊牛培育备受养殖户及合作社的关注。近年来哈密市通过筛选优良能繁母牛,利用同期发情技术,引进大型肉牛品种比利时兰、利木赞、西门塔尔牛优质冻精,对哈密市本地黄牛进行品种改良,以改变本地黄牛体型小、产肉率低等缺陷。由于本地养殖户缺乏良种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与疾病防治知识,管理粗放,存在“有啥喂啥”的现象,导致母牛膘情差、所产犊牛易发生多种疾病,影响了犊牛的健康生长。围产期和哺乳期母牛及犊牛的饲养管理是肉牛生产的关键环节。文章从母牛围产期饲养管理、助产、犊牛培育及常见疾病防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今后母牛保健及犊牛饲养提供参考。
母牛妊娠后期应及时调整日粮配方,补饲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及优质的青绿饲料、青干草,增加营养供给,但不宜过多饲喂能量饲料,以避免胎儿过大造成难产;禁止用霉变、冰冻、有毒有害饲料饲喂母牛,以防发生早产或流产。
母牛分娩前后各15 d称围产期,围产期对母牛、胎儿及新生犊牛的健康都非常重要。临产母牛应单栏饲养,可自由活动,饲喂易消化的饲草料,结合母牛膘情饲喂优质青干草和少量精饲料,一般每天补饲精料量2~3 kg,使母牛膘情保持在中等以上水平。饮用水要清洁卫生,冬天最好用温水。在距离预产期前1周时将母牛赶入提前准备好的产房内待产,为母牛提供干燥、卫生的生产环境。
产房应地势高燥、通风良好、保暖无贼风、宽敞明亮且环境安静、免受惊扰,使用前经石灰乳进行全面消毒,待干燥后铺以柔软、卫生的垫草。提前准备好接产器械、消毒药等。接产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母牛情况及胎儿体位,在母牛体质良好、胎位正的情况下,母牛采取自然分娩;但当发现母牛体质弱、胎儿过大、胎位不正或产程过长导致母牛无力分娩时,需要助产员对母牛进行人工助产,发现难产状况要及时请兽医处置。
产前10 d应给母牛提供足量鲜嫩多汁的精料,以确保母牛乳腺发育良好、生产后可分泌更多乳汁。产犊后收集温热羊水喂给母牛,缓慢驱赶母牛使其站立,再将麸皮0.5~1.0 kg、红糖500 g、食盐100~150 g,用3~5 kg的36~38℃温水调制成稀粥状饲喂母牛,连用2~3次。母牛分娩2周内体质虚弱,应该给予优质青干草或其他青绿饲料;适当补饲精料,每天2 kg左右,不要超量。
犊牛的接产和护理是犊牛生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做好犊牛的接产及护理工作能够在源头上有效防范多种疾病的发生。犊牛娩出后将其放置在干燥垫草上,用消毒的软布清理口鼻内的黏液,确保犊牛呼吸畅通,防止犊牛出现窒息或羊水倒吸引起异物性肺炎;用消毒剪刀在距离犊牛腹部6~8 cm处剪断脐带,挤净脐管内滞留的血液并进行结扎,断端用5%碘酊消毒,留观2 d,若发生感染及时处理;犊牛出生后应及时将犊牛转移到母牛的视线范围内,诱导母牛舔食犊牛身上的黏液,若母牛体力较弱不能及时舔食时可人工擦干,以防犊牛感冒并尽快让犊牛吃到初乳,以提高免疫力。新生犊牛尽早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2.1 过好“初生关”犊牛应在初生后0.5~1.0 h内吃到初乳,初乳为新生犊牛提供生长所需的全部能量,能够促进犊牛的健康生长。据报道,与母带犊牛相比,离母犊牛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均比较低,且死亡率高,平均日增重也相对较低。初乳中富含丰富的免疫球蛋白,是犊牛提高免疫力及抗病力的最佳物质,且及时采食初乳有助于犊牛胎粪排出。第一次哺喂初乳时应尽量让犊牛吃饱,喂量为1.5~2.0 kg,以后每天初乳饲喂量按体重计算,保证犊牛至少吃足3 d初乳。母牛初乳不足或母牛死亡者,可采用其他母牛初乳人工哺喂,以保障犊牛的正常生长;也可人工配制代乳料,按鲜牛奶1.5~2.0 kg、生鸡蛋1~2个、鱼肝油3~5 mL、金霉素40~45 mg配制,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加热(隔水)至38℃左右饲喂。人工哺乳时要做到四定(定人、定时、定量、定温),哺乳工具、奶桶等应定期消毒,保证卫生清洁。
2.2.2 做好“补料关”随着犊牛不断长大,单纯靠哺乳已不能满足犊牛生长所需。补饲牧草有利于提高犊牛食欲、减缓消化道内容物的排出速度。适当补饲既可满足犊牛营养需求,又能促进犊牛消化系统的发育。犊牛在出生7~10 d时便可开始训练采食开口料,可选用玉米56%、豆粕13%、麸皮16%、棉粕13%、食盐1%、碳酸氢钠1%混合,饲喂时以湿拌料为宜。补料初期可将开口料涂抹在犊牛口鼻上诱食,不易多放,每天饲喂10~20 g即可;并保持犊牛料新鲜无污染,后期可逐步加量。训练采食青干草时,将优质青干草置于犊牛圈饲槽内,任其自由采食。犊牛8周龄后可适量饲喂青贮饲料和秸秆。同时要给犊牛饮水,初期饮用温开水(36~38℃),根据天气情况逐渐过渡至常温水。尽早锻炼犊牛采食饲草有助于促进犊牛瘤胃及肠道等器官的正常发育。
2.2.3 完成“断奶关”在舍饲条件下,犊牛长至120~150日龄时可根据生长情况逐步断奶。可一次性断奶,将母牛移走,犊牛留在原饲养环境。断奶期间应保持饲养环境、饲养员、饲养场地等因素不变,避免犊牛产生应激反应。在草原放牧情况下,采用渐进性断奶,方法是将犊牛与母牛隔栏饲养,“母带犊”定点哺乳,以后逐步减少喂奶时间及次数,通过过渡期实现断奶。对断奶犊牛应投喂足量营养全价的精料和青干草,但要避免突然更换饲料而出现应激反应。
2.3.1 合理分群 根据犊牛体质强弱、出生时间等情况进行分群饲养,6月龄后应公母分开管理。
2.3.2 环境卫生控制 应定期对圈舍、牛栏、运动场和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和消毒消杀,奶具在使用后要彻底清洗、消毒,补饲的牛乳及饲草料应保持新鲜、干净,严禁将酸败、发霉变质及冷冻的乳、草、料饲喂给犊牛,并定期对犊牛身体进行刷拭。春、秋、冬季犊牛圈舍温度宜控制在16~18℃,夏季温度应不高于27℃,保证犊牛在温度和湿度适宜、干净卫生、采光充足、通风良好和保暖性能好的圈舍中活动,有助于犊牛的健康生长。
犊牛推荐免疫程序见表1。按程序免疫,可使犊牛建立良好的获得性免疫,增强机体抵抗力。
表1 犊牛免疫程序Tab.1 Calf immunization schedule
新生犊牛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犊牛表现为免疫力低、抗病力差,如果犊牛长期生活在卫生差、营养缺乏、初乳不足的环境中,则会体质弱、极易感染疾病。尤其消化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是全球牛养殖业面临的共性问题。饲养者应特别重视犊牛疾病防治。
犊牛脐带炎是犊牛在出生后脐带处理不当,断端感染病原体而引起的化脓性炎症,是新生犊牛常见疾病。
3.1.1 病因 由于饲养环境差,圈舍潮湿、饲养密度过大,垫草肮脏未及时更换,断脐时消毒不严格等原因,犊牛脐带断端细菌大量繁殖,亦或犊牛之间相互吮吸脐带等,致使脐带发生炎症甚至出现坏疽。
3.1.2 临床症状 病犊表现为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精神沉郁,不愿行走。局部触诊表现为脐带周围肿胀,触摸质地坚硬,脐带口可挤出带血浓汁。犊牛表现出明显的疼痛感,背腰拱起,后腿踢蹬,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全身器官感染,如肝脏脓肿等,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3.1.3 预防 为犊牛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接产各环节严格把关,断脐时对接产人员的手部及器械进行认真消毒,脐带断端用5%碘酊消毒,以防感染;新生犊牛应单圈饲养或降低饲养密度,以有效减少犊牛间接触,避免相互吮吸脐带。
2)全身疗法。犊牛体温升高时,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0%磺胺嘧啶钠50 mL+乌洛托品20~40 mL+生理盐水250~500 mL,分别静脉注射,连用2~3 d,直到体温下降。
犊牛肺炎是指肺脏组织发生卡他型炎症或是卡他性-格鲁布性炎症病变,是犊牛比较常见和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
3.2.1 病因 1)饲养管理因素。母牛妊娠后期营养不足,胎儿在母牛体内发育不良,犊牛出生后体质弱、抗病力差,或者母牛膘情差、初乳质量低且量少,不能满足犊牛需求等因素,容易诱发犊牛肺炎;犊牛长期生活在潮湿、寒冷、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尘土飞扬的圈舍中,也容易引发犊牛肺炎。
2)传染性因素。犊牛肺炎根据病原体种类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巴氏杆菌等是引起犊牛肺炎的常见细菌,病毒包括牛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牛呼吸道病毒等,丝状支原体也是引起犊牛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3.2.2 临床症状 犊牛肺炎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发病快,患牛体温迅速升高,精神沉郁,被毛逆立,食欲减退或停止进食,流脓性鼻涕,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听诊有罗音,但死亡率相对较低;慢性型患牛多为被毛粗乱,腹式呼吸,持续咳嗽,运动失调。
3.2.3 预防 1)环境控制。为犊牛提供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及时清理粪污及杂物,确保犊牛舍的垫草清洁干燥,及时消毒;在冬春季节注意防寒保暖,勤通风换气;夏季天气炎热,避免圈舍温度过高,及时通风散热,避免因温度原因引起犊牛肺炎。
2)加强营养。在母牛妊娠期注意日粮营养平衡,促进胎儿在母体内健康发育;为提高犊牛免疫力与抗病力,应使初生犊牛及时吃到初乳。
3)做好消毒和免疫接种。在犊牛出生后及时清洗、消毒,保证环境干燥、卫生。根据本地(场)疫病流行情况,对犊牛进行相关疫苗的接种。
whereand each entry of Tk equals(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angular distributed functions are Gaussian function)20
3.2.4 治疗 1)抗菌消炎。氟苯尼考和替米考星联合应用治疗犊牛肺炎的效果较好。氟苯尼考15~20 mg/kg,替米考星10~30 mg/kg,肌肉注射2次/d,连用3~5 d。全身感染可选用2种处方,处方一:10%磺胺二甲基嘧啶钠溶液30~50 mL,加入250 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2次/d,连用3~5 d;处方二:头孢噻呋钠1 g+地塞米松磷酸钠5 mg+生理盐水250~500 mL静脉注射,2次/d,连用3~5 d。如出现支原体肺炎,可用阿奇霉素1 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注射。
2)止咳化痰。犊牛出现剧烈咳嗽时,可口服麻杏石甘散,若伴有呼吸困难则需肌肉注射氨茶碱。
犊牛腹泻又称犊牛拉稀,是新生犊牛常发的一种以腹泻、消化功能紊乱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是影响犊牛健康生长发育和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3.3.1 病因 1)母牛在妊娠过程中,营养不良、饲养管理不善、缺乏运动或初乳品质差、犊牛饲喂时间和量不足。
2)犊牛对生长环境敏感,对潮湿、寒冷、卫生差的环境耐受力差;饲料中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D或微量元素硒,会导致新生犊牛发育不良、体质差、免疫力低,腹泻发病率高。
3.3.2 临床症状 常发于犊牛初生后1~10日龄内,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痛、排黄白色粥样恶臭粪便,继而变为灰白色液体状,伴有泡沫,偶有血丝、血块、未消化乳汁,后期排便失禁,会阴、肛门及尾部被粪便污染;由于腹泻,犊牛因急剧脱水而迅速消瘦,走路蹒跚,心跳加快,肠鸣音强烈,体温升高。
3.3.3 预防 1)加强对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多饲喂营养丰富的饲草料,提供一定的运动场地,为待产母牛准备干燥、舒适的生产环境。在接产时,对接产工具及母牛外阴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2)提升犊牛饲养管理水平,为犊牛提供温暖、干净的圈舍及生活环境,在人工饲喂过程中做到四定;完善日粮饲喂,在补饲过程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D及钙、铁、硒等矿物质元素,提高营养水平,提升犊牛免疫力和抗病力。新生犊牛可投喂一定剂量的抗生素药物,如速效磺胺脒10~20 mg/kg,连续服用3 d,用于预防犊牛大肠杆菌导致的腹泻具有良好的效果。
3)预防犊牛腹泻的发生,可在母牛妊娠后期接种大肠杆菌疫苗,以增强新生犊牛对腹泻的抗病力。
3.3.4 治疗 1)消化不良。采用口服乳酶生和碳酸氢钠,灌服葡萄糖多维,有助于犊牛恢复消化功能。
2)细菌引起的犊牛腹泻。采用碳酸氢钠1 g、磺胺脒1 g、次硝酸铋0.5 g、鞣酸蛋白1 g研磨,混合,配制成溶液灌服,2次/d;出现全身症状可选用广谱高效抗生素类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治疗;对症治疗采用补液、强心、防止酸中毒,病情严重采用10%浓盐水30~6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5~10 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1 000 mL,5%碳酸氢钠注射液50~100 mL静脉注射,以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为防止机体内胃肠道感染,常用5%葡萄糖500 mL+维生素C 20 mL,生理盐水250 mL+头孢噻呋钠0.5~1.0 g静脉注射,有良效。
3)病毒引发的犊牛腹泻。提高犊牛的免疫能力,可选用黄芪多糖注射液10 mL+头孢噻呋钠1 g+氨苄西林钠2 g预防继发感染;后海穴注射痢菌净20 mL;口服补液盐,同时注意补充体液。
4)寄生虫引发的犊牛腹泻。根据寄生虫种类进行驱虫,常用丙硫苯咪唑驱除消化道寄生虫,用磺胺五甲氧嘧啶钠驱球虫,同时结合病情予以补液。
犊牛饲养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其生理特点决定了在饲养过程中需要严格的饲养管理。许多养殖户不重视母牛围产期饲养管理及犊牛培育,犊牛生存环境差、营养缺失,导致犊牛体质差、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应该为犊牛提供适宜的畜舍类型和生活环境,精细化饲养,加强母牛围产期饲养管理、犊牛养护、犊牛常见病预防和治疗,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及治疗措施,为成年后牛生长性能、繁殖性能的发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