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莨泳
摘 要: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知识量更加丰富,架构更加复杂,这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只有将学生从传统型的学习者转变为创新型、素养型的学习者,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为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产生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效率
1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自身也比较守旧,导致这些教师在教学时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对新观念、新方法吸收较少,更多时候依赖于经验教学。同时,这些传统型教师会更加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还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对课堂全心投入,即使教师把课程讲得再好,也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反思能够促进一个人的成长,这不仅适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样也适用于教师的教学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这是因为通过学生的反馈,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从别的角度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继而对此做出改进,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也是教学评价存在的意义。
2构建高效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策略
2.1打破认知平衡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显著特征,它与集中思维相对,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探寻不同的方法,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发散思维的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容易产生独创性的想法,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弱的人主要是缺乏发散思维,他们的思维比较封闭,思考问题通常不懂得变通。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新颖性、变通性、独创性等特点。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是发散思维的翅膀,有了想象,思维才会向四周扩展,观念才会发散到各处。想象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切入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抓手。敢于想象、善于想象的人,其思维会活跃发散,容易跳出思维框架,遇事會变通,另辟蹊径,生成创新性想法。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激励和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2辩论质疑交锋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批判性思维立足事实证据与逻辑推理,它具有独立思考、区分不同点、建立联系、系统严谨、分析评估等特征。批判思维的核心是分析、解释、推理、评价。批判思维不是一种纯否定,还具有建设性与创造性,它是为了寻求最好的替代性策略,可以给出更多可供选择的建议。批判性思维能够让人独立思考,避免盲从。现在部分学生容易受别人思考的影响,对别人的观点盲目跟从,没有自己的主见,不敢批判质疑他人的观点,这也是导致创新思维退化的主要原因。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创新、发现新问题和构思不同的解决方案。
2.3迁移变式训练
“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创新就是具有求异,做到与众不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能够突破常规限制,多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勇于寻求变异,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求异思维是一种独创思维,具有开放性、多向性、灵活性、新颖性等特点,具有求异思维者善于举一反三,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求异的勇气,敢于说“不”,说出不同观点,说出不同做法,勇于迎接挑战,挑战权威,挑战他人。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善于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变换方法解决问题。类比迁移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对不同题型及解答方法进行类比,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问题解决中,拓宽学生的思考维度,提高学生应对变化的能力。变式是变换事物或问题的表现形式,迁移是求异思维的基础,变式思维是求异思维的关键。如果说迁移是一种模仿,变式则是一种创新,变式是在迁移的基础上超越,在触类旁通中创新。
2.4开展生活实践活动
通过对数学这门学科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现,数学理论都来自于生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相关的。同时,由于数学还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所以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还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分析高中数学知识,找到具有实践性的内容开展生活实践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反复记忆和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打牢基础,还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生活化和实践性的数学思维,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5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旨在营造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与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思维,促使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数学学习活动。创造性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果,教师要有创造性地教,学生要有创造性地学。教师要用自己的创造去推动学生的创造,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创造性问题与创造性情境的有机融合。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数学并不是一门陌生的学科,这一科目始终存在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这门科目在内容和难度方面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内容方面是不断丰富的,在难度方面是不断升高的。因此,在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无解的,只要教师认真观察,吸取经验,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举措,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相信一定能推动课改事业的发展,教学必将取得更高的成效,学生也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兴彬.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4(009):76.
[2]徐勤鸿.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J].试题与研究,2020(19):143.
[3]王海龙.问题情境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20,000(005):1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