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物流管理专业点线面体四维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22-07-08 09:53罗娟娟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教课程体系物流

□ 罗娟娟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6)

物流管理专业是学科交叉深度融合专业,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尤为重要。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学科教育体系的系统性,灵活度不足。通过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指导进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提升灵活度,有助于培养满足物流及供应链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促使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更为精确的专业定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OBE理念的核心要点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 OBE)是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由美国人斯派蒂于1981年提出。OBE 教育模式就是围绕 “定义预期学习产出—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这条主线而展开的,学生产出评估构成了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闭环[1]。其核心要点包括:

①重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高等院校人才需求分析调研和物流企业人才需求分析调研,充分考虑地方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教师等相关者的市场需要和社会期望,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在校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的需求分析为研究导向,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从单一岗位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向多元化、层次化、个性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转型,凸显物流管理专业特色。

②构建与职业能力映射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传统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拓展课。通过OBE理念的指导,根据能力结构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形成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职业能力的映射关系。根据映射关系进行课程整合和组团,形成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

③改革实施教学策略。将多种理论知识教学融合到学校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多种理论教学和不同知识层次的多种形式实践教学过程的有机渗透,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独立分析理论问题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规划建设一批学校核心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资源库,与相关物流企业共同合作开发数字化平台教学资源,构建数字化学习实践平台,突破学校传统课外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个性化拓展科目课外教学,将每位学生的拓展科目学习进程划分成不同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学习实践目标,按照不同的要求,制定多元化教学实施方案,提供不同的学习实践机会。

④引入学科对照式的学生评价和教学激励机制。以开展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竞赛为突破点,积极主动鼓励全体学生参加与物流管理相关的各类学科竞赛,例如物流管理沙盘技能竞赛、智慧物流储配分析与优化大赛等。参加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鼓励全体学生参加和申报校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执行和实践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通过组建课外兴趣学习小组和第二课堂小组,推动专长能力培养新模式,并对获奖和取得项目成果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例如比赛奖金、学科成绩加分、学分奖励等。

⑤共同推进产学合作育人机制。与行业企业实施深度产教融合,共同进行专业学生培养。联合校企合作企业,明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联系,梳理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和论证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产学合作、共同育人。

2 基于OBE理念打造物流管理专业“点线面体”四维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OBE理念——“定义预期学习产出—实现预期学习产出—评估学习产出”,通过毕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企业需求调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2],逐步推进与校企合作企业的深度交流以及资源共享,逐步形成“点线面体”四维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从产教融合、培训团队、课证融通、书证融通、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图1 “点线面体”四维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形成

2.1 点塑造——立足产教融合,面向企业需求,打造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尝试产教融合试点,依托物流企业实际需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企业岗位和职业发展能力重构教学课程体系,采用专兼职结合的“1+N”高校教师协同授课模式,按照物流企业实际生产运营深化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物流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利用校内资源对企业就业人员就物流管理专业技术课程进行短期培训,加深产教融合深度。

2.2 线串联——实施“1+X”证书制度,瞄准人才紧缺领域,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可以将产教融合与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结合起来,以“1+X”证书考核试点工作为切入点,将试点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制订、教师队伍培训等工作紧密联系,实现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对接[3],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校内教学资源与企业培训资源对接,积极探索并实施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有机融合。

2.3 面构建——落实立德树人,五位一体,聚焦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

①加强物流教育理念与专业课程融合,打造物流管理专业技创融合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内容充分融入到物流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形成技创融合的教学一体化创新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机制。②加强物流师资培养与技能融合,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技创融合技能体系,通过多元化教师培训、教师顶岗实习以及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各种技能大赛,共同强化师生的实践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③加强课外实践与体验融合,形成物流管理专业技创融合体验链,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暑期三下乡活动,积极促进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④加强数字化平台与物流资源融合,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技创融合数字化资源平台,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加强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⑤形态与文化融合,通过例如“道德大讲堂”“优秀企业家讲座”营造物流管理专业技创融合文化环境,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科学严谨的综合职业道德素养。

2.4 体融合——多方协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搭建人才培养新载体

在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基础上进行扩展,与物流管理行业企业共同签订多元化校企合作协议,例如专业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二元制、供应链创新班、港口物流特色班等,依托物流企业实际需求,拓宽“X” 证书培训认证的通道,同时建立并完善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证书学分转换机制,以配合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同时,在多元化的校企合作中由企业对人才产出进行反向评价。

3 物流管理专业“点线面体”四维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过程

3.1 尝试产教融合试点,打造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尝试产教融合试点,依托物流企业发展需求,校企双方一起对物流企业特定能力、物流行业标准、物流行业基本素养和学生个人发展的核心能力四大核心要素进行分析,按照物流行业人才培养长效体系建设路径,将培养目标定位为物流主管及站点站长,对校企共同研究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梳理,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和企业资源优势,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深度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3.2 物流管理“1”与“X”的充分融合

以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工作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三教改革。专业教师根据行业和企业对于岗位能力的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编写和采用了工作式教材和新型活页式教材。选派教师团队参加了“1+X”证书师资培训,加强了教学团队的建设,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校企深度合作创新教学方法,以多元化创新班为载体,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与物流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协同发展,采用理论教学、企业真实案例和企业现场实操等教学方法,实现与物流管理职业技能“1+X”证书的有机衔接,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图2 物流管理“1+X”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3.3 塑造五位一体育人机制,为产教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①理念与课程融合,打造技创融合课程体系。

首先,明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强的综合性物流人才,将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理念、内容融入到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中,形成技创融合的一体化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其次,创新课程体系,实现创新创业知识与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内在耦合,在每门专业课中加入创新创业和思政元素,同时专门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优秀企业家讲座形式开展,使课程体系体现物流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及创新创业的文化内涵。

图3 多方位促进创新创业理念与课程融合

②师资与技能融合,构建技创融合技能体系。

师资与技能融合,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技创融合技能体系,通过专兼教师结合、多元化教师培训、教师顶岗实习等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素养。同时,以“智慧物流储配分析与优化”“物流企业经营技能”“物流沙盘技能竞赛”等各种省市级技能大赛为载体,强化学生的实践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③实践与体验融合,形成技创融合体验链。

物流管理专业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鼓励通过各种物流社团协会、兴趣小组和暑期三下乡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物流企业、融入社会物流行业,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环境体验、过程体验及职业体验。加强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同物流生产经营实际、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由物流企业派出“岗位导师”加以指导,形成集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④数字化平台与物流资源融合,构建物流管理专业技创融合资源平台。

整合校内资源,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结合重构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提升数字化物流实践教学,运用物流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3D仿真等先进前沿技术服务于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⑤形态与文化融合,营造物流管理专业技创融合文化环境。

在专业课程内容上注重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素养知识、职业技能知识的整合,注重与社会生活、区域经济的关联,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将绿色环保理念、安全理念、节约理念、责任理念、企业文化精神融于学生的学习中;通过“道德大讲堂”加强教风建设,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服务态度。

3.4 搭建人才培养新载体,推广评价教学成果

在产教融合试点基础上进行扩展,与物流管理行业企业签订多元化校企合作协议,依托企业需求,拓宽“X” 证书培训认证的通道,联合物流企业设立物流管理实训课题,结合现状及实际,将课堂上学生难以理解的学科知识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展示并应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锻炼学生的物流管理技能,并在实践中积累相关的项目经验,使教学能够完全与社会企业要求接轨,同时由企业进行产出评价。

4 结论

基于OBE成果导向理念,将产教融合与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结合起来,落实立德树人,五位一体,聚焦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并多方协作,加以推广,形成“点线面体”四维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专业整体办学水平。

猜你喜欢
产教课程体系物流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