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孜哲
随着网络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已然成为了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网络也成为了社会情绪的放大器,网络情绪的实质是社会情绪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延伸。相比传统媒介,个体的情绪在网络媒介上能够更轻易地表达、传播,也更大程度上会影响其他个体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导致群体效应的形成。网络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网络情绪固然代表了一部分用户的真实表达,妥当处理或能帮助改善某些社会问题。然而如果不对网络情绪传播予以重视加以控制,必会导致这种情绪最终演化为整个社会的认知和情感,最终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
有学者指出,关于情绪传播趋向活跃的社会影响,既有能被明显感觉到的显性表层的,也有不易被觉察的隐性的、深层的。显性表层的影响一般表现为对社会舆论、社会心态或建设升华或破坏扰乱,而隐性的深层的影响则是对精神文化进而对民族精神品格的浸润形塑。情绪传播是一种全球化的传播现象,却在我国尤为凸显。近年来我国网络情绪事件也频频发生,如“鸿星尔克式”的网络情,在河南“7·20”洪灾过后良心国企鸿星尔克捐款,网民为支持鸿星尔克开始疯狂追捧并为其冲动消费,这种狂热情绪在网络上高涨、扩散,甚至发展成到攻击行业内其他企业,让鸿星尔克如履薄冰。2021年奥运会上为中国夺下首金的运动员杨倩因为曾经收藏耐克鞋而引发网民愤怒情绪,遭到网民谩骂诋毁,这种种现象的产生与社会心理的失衡是紧密相关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如何引导和控制网络情绪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信息本身偏见。一、信息并不纯粹客观。信息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在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编辑者会受到自身立场、发布目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等因素而对事实信息进行相应的取舍选择、加工;在采集、编辑、分发环节中也可能存在因生产者、把关人或发布者的个人偏好而产生偏见,而偏见是一种片面的、偏颇的见解。这些信息所采集的数据、素材也可能因为技术、采集者等问题存在着偏见;把关人对信息事实的选择也存在明显偏好;议程设置、信息的语言叙述的倾向也会导致偏见。由此产生的信息会将偏见和情绪传播给受众,从而引发受众的偏见和情绪,影响他们的客观认知。如在某些社会交通事故报道中,存在使用“女司机”这种带有性别偏见的词语,无形中影响受众认知,导致受众对女性司机产生偏见。
(1)在含沙量≤3.0 kg/m3且滴灌带为一年用条件下,可采用新型泵前一级过滤与滴头抗堵新技术模式。在滴灌首部泵前安装低压旋转网式过滤器,过滤大颗粒泥沙与杂质。通过筛选出的适宜灌水器,将大部分细颗粒泥沙随滴头出水排入到田间。沉积在毛管内泥沙通过毛管尾端的辅助冲洗支管进行定时冲洗。该新技术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泵后过滤器易堵塞、反冲洗频繁用水量大、压损较高的缺点。避免了因过滤而使黄河水中大量营养物质流失。运行管理维护费用低,占地面积较少,可大幅节约成本。
二、网络信息呈现方式。网络上的信息呈现方式也与传统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几乎没有门槛,传播方式呈病毒式传播,网民以各种形式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传播内容,大量信息充斥在网络上,质量参差不齐,信源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人们接触到带有负面的、不良的信息几率大大提升。公开的信息不再拘束于固定的形式,可以是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短视频,内容更简短,更可能导致信息不全而产生偏见。网络能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但网络用户选择更加多样,个性化服务更便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接触片面的信息,从而形成信息茧房,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个人的全面认知。网民只代表了社会中的一部分人,也并非所有网民都会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发布信息,这样的信息内容并不能代表全部人的观点、想法,从而导致接收信息者产生偏见。
5)数据全面共享:系统遵循IEC 61850标准,可与其他系统交互数据及状态,也可为其他系统提供所需要的数据和状态,提供实时防误闭锁服务,并能够与其他系统互联,实现数据及状态信息的全面共享。
环境影响效果。传播情境中的接收环境包括广义的社会环境和狭义的接收情境,社会环境又可以细分为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
网民是“懒惰”的,他们更趋向于看与听,阅读和深入思考能力大大削弱,思维活跃但浮于表面,扫描式阅读诸多信息,选择性注意、理解、记忆,导致信息、情绪的偏差。
二、群体:在网络上个人对群体产生趋同心理。网络传播时代下,群体不再局限于血缘、地缘关系,事件、阶层、平台等也会将人们连接在一起,形成群体。中国传媒大学隋岩教授指出,互联网替代了以往因事聚集所需的物理空间,较之现实物理空间的聚集更为低成本、高效率,至此,群体传播所需要的条件被随时随地、时时刻刻地满足着甚至日益常态化。在网络中,人们基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感言,也可以通过评论、转发、弹幕等对某个消息、视频、新闻等附加上自己的所想所感,个人的想法、情绪与大多数人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趋同心理,避免因孤立而遭受制裁。在网络集合行为中的传播不仅是信息本身的传播,还有情绪或感情的传播,个人会被群体的情绪所暗示、渲染、催眠,言论也会表现得更加极端、情绪化,情绪化的言论会得到迅速蔓延,导致其他用户从众性感染。如在微博中大多数人站在同一立场上表达着相同或相似的观点、情绪,此时的信息则不再是一种纯粹的“信息”,而是带着多数人情绪的“信息”在进行传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情绪、观点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而为了消除、避免这种认知失调,个人就会不自觉地选择改变自己的想法,和群体保持一致。有时当群体中的个人发现有其他人与其观点不一致时,会采取某些手段来改变其他人的观点,更甚者发展成极端事件,如网络暴力。网络中的独有产物——弹幕是基于某一个视频或影片的观看而聚集的人群所发表的各类评论、观点,会在用户观看视频中弹出。作为一种即时性高的互动反馈,弹幕存在的意义并不是发表理性客观的评论,它所表现的则更多是用户个人喜好的情感表达,这些在观看视频时伴随的弹幕也会影响用户对信息的认识、判断,带动用户情绪。
网络用户特性。一、个人:在网络上个人趋向于非理性化。彭兰指出,网络中的各种行为(尤其互动行为),都是情绪调节与管理的方式。与现实空间相比,人们在网络中的情绪释放往往会更加激烈。在这种环境中人们更难以保持理性、客观,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同时受到其他情绪感染。网民们更偏好感官上的刺激,偏好于具有冲击性和震撼效果的内容,使得情绪化、非理性化的信息更容易得以传播。
网络环境由新媒体所建构,会对其中的个体、群体和社会产生影响。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多元性、集群性等多种特性,在网络环境中的传播行为相比现实环境更加自由、即时、非理性化。人们可以匿名地将在现实社会中所积累的情绪加大发泄在网络环境中,又通过网络不断扩散,影响到更多人,激发更多人的情绪宣泄,导致网络环境中充斥着负面情绪。网络环境使各种媒体都有了同等的机会进行传播,媒体运营时为了获取更多的受众、赚取更多利润而追逐流量、点击率,会选择发布一些耸人听闻的、激发负面情感的信息,从而影响受众情绪,最终可能导致不良网络事件产生。
本方案采用沼气直接回喷入炉的方式,设置沼气燃烧器。沼气入炉开口根据现场情况及炉膛内温度流场,设定在主燃烧区出口段,即燃烧段炉排末端,选择在合理的料层高度。回喷口定位如图4所示,套管材质为合金钢。
此外,恒丰银行昆明分行党委、共青团还积极组织党员、青年员工参与了禄劝县中屏镇中屏中学留守儿童手拉手帮扶活动,到贫困程度较深的保山市昌宁县黑马村回孩子们送去物资与精神食粮,到昆明阳光养老院向孤寡老人送温暖。组织员工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开展丰富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因此,关于教学知识的来源,一方面,我们承认教学知识中的正式知识或普遍理论是由大学研究者创造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专业共同体中通过反思、合作与互动建构知识,所建构的知识直接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联系。[11]这类知识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实践智慧”,也被学者称为行动中的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教师个人理论等。
现实环境包括政策、制度等以及国际、国内各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其变化。社会环境中某一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也会影响到网民的情绪,如2018年接连发生的滴滴司机杀人案,导致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滴滴、司机等话题都保持着负面的情绪和态度。
政府要畅通和拓宽网民利益表达渠道,引导网民的情绪宣泄理性化。网民在网络上进行情绪宣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情绪失调。政府提供不满情绪可表达、可解决的渠道,可以及时了解到网络民意,能够有效规避情绪放大而引发的社会性舆论事件,网络环境中的情绪化事件也会减少。同时也要及时掌握、控制网络情绪酿成的事件,并及时表明态度立场,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算法偏见。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在信息生产和传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信息过度负载,人们也需要依赖算法的推送接收信息,算法是否中立的问题也受到了诸多学者的关注。然而,技术的产生是有目的,技术本身是非中立的。设计者的自身价值判断、预设时所带有的主观性判定、设计目的等主观的个人因素会影响到算法技术的客观性,导致算法带有设计者的偏见。当然,人类社会状态也会影响算法的客观性,有学者认为“人类文化是存在偏见的,作为与人类社会同构的大数据,也必然包含着根深蒂固的偏见。而大数据算法仅仅是把这种歧视文化归纳出来而已”。社会意识形态、方针政策、文化偏见最终都会造成算法偏见。算法运行程序存在的缺陷、数据的不全面性、监督机制的不成熟等技术因素也会影响算法,产生偏见。而运行带有偏见的算法,也会导致最终推送在受众面前的信息也存在偏见,从而导致个人偏见产生。算法的偏见不仅会导致个人偏见问题,发展严重也会对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如算法给某一个人长时间推荐社会动荡的新闻、信息,长此以往这个人则会真的认为社会不安定。
社会:宣扬正确思想,营造良好氛围。社会风气能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社会应该倡导理性、客观的言论和思想,将反对非理性、煽动化纳入社会伦理。学校、主流媒体、社区、社团等应当履行社会责任,有组织地宣传、引导正确舆论思想,培养网民的媒介素养能力,以道德规范网民的言行,让理性、客观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主流意识。
狭义的接收情境指对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总称,如时间、前后事件、信息等。如某用户观看完一则关于某人或事件的负面信息后,再接收与之相关的一则正面信息时可能就会产生怀疑、负面的情绪。
不良的网络情绪归根结底来源于民众对社会的非理性宣泄,一方面我们应规避非理性的宣泄,另一方面也要从根本出发,解决民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冲突,建立社会生活保障机制,尤其关注边缘、弱势群体利益,改善民众生活。提高社会民众的综合素质,构建起美好和谐的社会,民众的幸福指数也会增加,不良的网络情绪宣泄和传播也会有实质性的减少。
政府:完善法制建设,畅通表达渠道。近年来,我国一直在不断积极完善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制建设,出台了《网络安全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网络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秩序的良好运行。然而,对于网络这样一个复杂的传播环境而言,仍然有很多漏洞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法律对其进行填补。同时,政府部门也要重视对网络环境的有效监督,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和反馈机制,对平台、媒体、用户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制裁,限制极端化的非理性言行,惩戒严重的网络不良行为,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政府重视网络治理,多方位监管,网络风气也会更加积极、健康。
平台:履行把关职责,维护平台权威。平台作为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更应该履行好把关的责任,对于在本平台发布的信息要进行合理的把关、监管,尤其是要及时制裁平台上的不良活动。可以定期开展针对本平台的言行教育活动,设置相应的规则制度以及明确的惩处机制并落实到位,让平台用户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维护平台的权威和声誉,营造平台良好和谐的氛围。
媒体:坚持正确导向,提升社会形象。在网络时代,媒体依旧是重要的信息发布者,更应当以营造健康、理性、自由的网络氛围为己任。媒体要处理好“利益”与“道德”的矛盾,不能一味追逐流量,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职业道德,坚守职业底线。媒体要严格检查、筛选信息内容,用理性、客观的态度对待每一则信息,摒除煽动性、情绪化的非理性传播行为,传播客观、理性、符合主流价值的信息内容。同时要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舆论思想,协助塑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个人:提升媒介素养,贡献自身力量。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不光要靠政府、社会的努力,更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作为置身于网络中的个人,我们不免被网络情绪所左右,更应当学会冷静观察和反思,不被其所操控。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我们依旧是国家公民的一部分,应当遵守法律和网络的规章制度,文明上网,有意识地提升自我媒介素养,提高自己面对繁杂信息的辨别能力,在网络上要自我思考,冷静、客观、理性地分析事实,合理释放个人情绪,不被网络情绪轻易带动,也不发表非理性言论。个人要树立社会责任感,面对一些严重煽动性的信息内容,积极及时进行举报,绝不姑息,为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出一份力,尽一份责。
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采用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5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86例,年龄45岁至97岁,平均69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提示新鲜骨折椎体132个,所有患者病椎术中均采用负压状态下同轴取材法采集标本,所采集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取材后常规行椎体成形术。
技术:加快技术创新,降低技术风险。目前各国的网络技术虽然突破不断,但依然存在着很多的技术不足或偏见。技术的优化和创新能够帮助解决现阶段技术所存在的弊端,有效减少、规避技术所导致的偏见。同时,在技术的研发与创造过程中,可以建立第三方审核机构帮助审核、评估,发现、减少技术所存在的失误、风险。在技术行业内,也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监督技术创造过程,尽可能地保证技术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在网络环境中,情绪更容易得到表达和传播。网络情绪是社会情绪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延伸,归根结底是一种非理性的、极端化的情绪,其中映射了一定的社会问题,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控制。当负面情绪在网络上渲染、发酵并延续到现实社会时,将有碍于社会的进步发展,甚至背离民族精神文化。希望本文可以对网络情绪的研究、治理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