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泽辉
早在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就明确要求全国所有市以上电台、电视台开办少儿频道和少儿栏目,自此少儿节目便全面开花,势如破竹,进入繁荣发展阶段。拥有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青少年群体确实需要专业化的节目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他们在人生的初级阶段就扣好“第一粒扣子”。
那么,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办好青少年节目?本文以山西省临汾广播电视台青少年节目《第一粒扣子》栏目为例进行阐述。该栏目开办的初心便是为全市青少年打造精品节目、快乐节目、充满正能量的节目,忠实陪伴他们的成长。自开播以来为青少年创新性地关注和记录他们的教育和成长轨迹,符合习总书记提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重视祖国花朵的工作,重视培育未来、创造未来的工作要求。
正确的价值引领。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动。培育核心价值观,以德树人,必须坚持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从学校抓起。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抓好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抓住了未来、管住了长远,对此临汾广播电视台策划了一系列节目。百善“孝”为先,《第一粒扣子》首期节目就以此为主题策划了《最美相遇》,以获得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的冯丽清孝老爱亲事迹为主线,让获得“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的临汾市中心学校的学生代表们专程前往山西隰县寻找“最美少年”冯丽清,并跟随冯丽清的生活足迹,全景展示最美少年的成长故事。该节目也得到了临汾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市文明办专门下文要求全市中小学生收听收看,使中小学生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新时代的教育深入了人心。紧接着又及时推出了《我爱我家》节目,以一个八岁孩童的视角讲述了他们家族的历史渊源和红色传奇,通过讲述这个孩子的成长、亲情和友情,传递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我们知道良好的家教家风是青少年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基础,家庭教育也是他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真实感人的节目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第一粒扣子》栏目的声誉度和美誉度也不断攀升。
聚焦主题主线。青少年节目的重大主题宣传要注重潜移默化,要思考如何讲好故事,以防做成说教节目和理论节目。主题呈现应该生动活泼、润物无声,让青少年喜闻乐见。例如,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那么如何把党史教育通过《第一粒扣子》栏目通俗易懂、简单深刻地展现出来?为此该栏目深入学校广泛调研,发现学生们对我党的百年历史很感兴趣,但是如果单纯把党史教育搬进课堂进行录制,那宣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于是栏目组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建党100周年,红色血脉代代传》和《红领巾心向党,党史教育红色行》大型系列节目,以红色教育基地为依托,真实记录各地中小学生开展的党史研学活动。在山西安泽县小李村太岳行署旧址,青少年们聆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通过听讲解、读毛选、送军粮,体验抗日战争时期我党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那段峥嵘岁月,悟革命信仰,深刻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一个个细节给青少年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现场课,摒弃生硬灌输,更显亲切鲜活。在永和红军东征纪念馆、侯马彭真博物馆、尧都区《游击队之歌》诞生地、蒲县段云和西戎纪念馆、浮山扁担精神纪念馆等革命场所,青少年们变身小小红色讲解员,通过自己生动的讲述感悟我党的光辉历程。用这种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方式来建构重大主题的宣传,用故事化、场景化的方式再现那段红色历史,使得青少年党史主题宣传更生动鲜活,更易于被他们接受。同时在聚焦主题主线方面,该栏目还以展现身边的人、事、物、情,以小见大折射伟大成就,策划的《红领巾心向党,党史教育乡村行》系列节目,就是让青少年深入到农村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和人物,直观感受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成就,从小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小细节突显大变化,这一系列节目推出之后迅速掀起收视热潮,各地各学校纷纷把它作为党史教育的生动范本,争相转发,传播效果极佳。
精准把握时间节点。时效性同样是青少年电视节目需要高度重视的,每一个时间节点有不同的宣传侧重点,比如每年的春季开学和秋季开学就需要提前介入,根据中央、省、市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安排,摄制《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在开学当天精准投放,掀起收视热潮。在中高考前夕,及时推出考试心理方面的内容,提供可操作性的心理疏导策略,为学子鼓劲加油。在寒暑假期间精心策划《平安假期》系列节目,针对每年高发的溺水、交通、火灾、拐卖等人身伤害事故,给青少年传授安全常识和生存技能,此类节目非常受家长和青少年的喜欢,收视率和点击量都会大幅提高。在每年“六一”推出一批故事性、趣味性和互动参与性很强的儿童节目,一改往日只是载歌载舞的才艺表演。每逢传统节日策划并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节目,让青少年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他们,培养民族自豪感。
现在的青少年一代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是广播电视,更多的是移动客户端,甚至教室的黑板上也装上了电子屏,直接连通互联网。对于传播内容,他们更青睐冲击力强、生动鲜活的内容,注重互动性和交感性。这就要求青少年电视节目创作人员要有互联网思维,要契合他们的收视习惯和收视思维,及时创新制作手段和传播方式。
节目深度开发和利用。青少年电视节目一般都是长视频,在网络时代就要用全媒体思维去策划和制作,不能用传统思维去架构节目,不能只考虑电视频道的播出,在策划中要考虑如何长短视频结合、大小屏共融。电视媒体生产的内容更有公信力,而移动客户端有着显著的交互性,将两者很好结合相融,可以让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电视制作组不能充当新媒体的搬运工,将电视节目原封不动地搬运到移动客户端,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势必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节目创作中,要站在青少年的角度,用短视频的方式把节目中最经典、最夺人眼球、最生动、最难忘的部分开发制作成短视频,分发到抖音、快手、微博、网络论坛等平台,利用网络的强大传播力,推广节目的知名度,利用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最大范围内影响青少年,同时也能收集青少年的意见和建议,征集报道线索;将电视节目的长视频进行再加工再开掘,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全景呈现,通过长短互补、大小屏互动使得传播效果最大化。
短视频内容垂直深耕。发布青少年短视频,定位一定要精确,内容一定要垂直,一定要有节目标签,否则难以被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精准识别,难以向青少年精准推送。青少年教育、以德树人,就是青少类节目的标签和长期坚持的垂直内容,家长和老师很容易通过这个标签浏览到《第一粒扣子》。另外,要涵养固定的粉丝团队。短视频要每天更新,对留言要及时回复,对问题要及时解决,要凸显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为家长、学校、青少年搞好服务,做他们的贴心人。
以大型活动带动传播。青少年节目要适时推出一些大型活动,比如“国旗下的演讲”“传统文化大型讲座”“红色文化讲座”“少儿春晚”等,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让青少年参与进来,互动、评说,打造爆款,实施有效传播,同时将广电网络、广电报、电视、广播与移动客户端形成联动,形成真正的立体化传播矩阵。
内容更具贴近性和本土化。青少年电视节目也需要凸显当地的社会、经济、改革发展成果,形成自己独有的地域风格,比如临汾是尧文化的发源地,我们都是尧的子孙,每年清明的祭尧大典是山西当地的一件大事。为弘扬尧的仁爱精神,传承这一美德,临汾广播电视台特别推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节目,《我的家庭》以一个八岁孩子的视角,讲述他作为尧的后裔,他的家风、家教和家训带给他的不一样的成长经历。通过这个孩子的视角,生动地反映出青少年肩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担当。中国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古老的尧文化同样是文明礼仪的源头,然而当今有些现象令人担忧,一些家庭对孩子无限度的溺爱,导致孩子目无尊长,不懂礼让,不知感恩,不讲文明,不知礼义。中国是礼仪之邦,古老的礼仪文化是我们的国粹,需要传承和弘扬,对青少年进行中华礼仪的养成教育也是成长的必修课。在《中华礼仪伴成长》节目中,栏目通过一个家庭暴露出青少年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共性问题,并邀请尧文化礼仪专家为他们传授时揖礼、天揖礼、破笔开蒙礼等,用传统礼仪为青少年进行道德启蒙和人生启蒙,收到了良好效果。另外,临汾也是蒲剧的发源地,有很多优秀的传统剧目和蒲剧大师。蒲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传承,因此栏目又推出了《小戏骨》系列节目,对几位获得“小梅花”奖的少年进行了集中展示,他们热爱蒲剧并摘得桂冠,让古老的艺术焕发出了青春之光。
小人物大背景,小故事大道理。现在的青少年都是00后,我国很多重要的历史时期都没有经历过,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也很难直观感受,那么栏目要生动展示这些成就,就需要从身边的人、事、物中找到切入点,以小见大、由表及里达到“浸润式”的效果。为此,栏目策划并推出《红领巾乡村行》系列节目,例如山西蒲县的小学生代表利用暑期来到文成村,为了向他们展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扶贫干部带着他们来到了文成旧村。学生们通过移民新村和旧村直观感受到乡村的巨大变化,之后学生们通过走家串户了解情况,其中有一位老人是这个村的老支书,他用家里的变迁给红领巾现身说法,学生们从老支书的经历中深刻体会到了精准扶贫的伟大成就,真正感受到我们党的伟大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以青少年的视角进行创作。做青少类节目,就必须坚持“谁的节目谁做主”。青少类节目自然要聚焦青少年关注的,挖掘青少年感兴趣的,用“平视”而非“俯视”的视角来关照他们的真实需求,更不能用说教的姿态高高在上,所以在节目创作中,要运用青少年的思维、语言、情感来架构节目。为了更贴切、更真实、更有感染力,特别引入节目的主人公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栏目大多数节目都是青少年自己配音,自己主持,甚至还和学校合作,学校里的小记者、小播音员也经常参与到节目中来,一起策划,一起创作,以求更贴近他们的真实情感和生活。在节目中一定要牢牢把握住童心、童趣、童真,把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他们,节奏多以欢快为主,不断制造兴奋点,避免收视疲劳;同时用纯真自然、健康向上的风格,把节目打造成他们的知心伙伴和良师益友。
自媒体的兴起使得传统媒体的优势逐渐减弱,“一台独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作为拥有技术优势和优质内容的主流媒体,如何才能在新的媒体生态下打造有影响力和关注力的节目并牢牢掌握舆论的主阵地?地市级青少年电视节目要想获得良好发展,仅依赖广播电视台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力,因此在节目开办之初临汾广播电视台就与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共青团、妇联、关工委、教育局等达成了合作共识,强化青少类节目的发展保障,形成合力联办节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栏目联合推出了《新时代好少年》《我爱我家》《平安暑假》《红色血脉代代传》《中华文化伴成长》《开学第一课》《全力以赴心中的梦》《永远在一起》等一系列精品节目,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情操陶冶、兴趣引导和知识教育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合作的很多节目在微信公众平台点击量达到了10万+,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建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地市级电视台做好青少类节目需要坚守公益属性,树立专业化形象,不断探索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要与时俱进,要守正创新,灵活运用立体化的传播方式。内容上在突出主题主线的同时,增加有趣奇妙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充分发挥青少类节目对青少年的成长引领作用,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的有力补充,从而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应该就是做好青少类节目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