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S”理念下中小学影视美育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2022-07-08 11:25钱泓羽
大众文艺 2022年12期
关键词:影视美育理念

钱泓羽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一、引言

十九大以来,“美育”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当前的时代背景来看,影视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与文化传播样态,承担了美育功能上的重要职责,是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质与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影视美育工作遍地开花,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层面均做出了有益尝试。但总体而言,各界在美育理念层面仍存在认识的模糊,厘清这些观念,是落实影视美育顶层设计,建设专业化、系统性美育模式的必要基础。

二、USCS理念的内涵

(一)USCS理念的理论依托

当代中国正处于多重语境叠合的文化经济时代,若要解决诸如物质与精神、生存与价值之间的不平衡,从人类自由与解放的层面来看,须以美学的视角去寻找解决方式——审美不仅象征着个人的情感与体验,同时也反映出所属时代的情感结构。众多智能终端与媒介形式的出现,让当代文艺生产的基础以及整个社会的交流方式随之改变,并最终作用于当代人的审美形成。影视作为这场变革所涌现的新载体,在实现人们审美与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应着力于建立双向输入、输出的整体性审美体验,以避免个体审美自主权的丧失。

随着《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出台,美育的落实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人们仍产生了不少认知偏差——将影视美育简单理解为影视教育,以影视形式的教育来代替美育,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兴趣和体验的培养。诚然,通过影视教育来传授艺术知识与艺术技能,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一定帮助,但这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例如,一个不会拍电影的人,并不一定不喜欢电影,更不影响他能从影视作品里获得精神上的共鸣。过度强调影视技能的学习,甚至施以应试的压力,非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除了“技能化”的问题,美育“功利化”的导向同样值得警惕。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影视艺术等同于影视技术,学习影视是为了有“一技傍身”。毫无疑问,这两种目标取向都与美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审美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学会感知最优秀的艺术作品呈现出一个时代的情感结构,来提升和改造这种能力。影视美育同样如此,它不是为了培养影视相关的技艺,或是影视鉴赏的品位,而是一种以发掘潜能、完善人格为旨归的“自我培养”。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学生利用审美经验体悟当代社会所呈现的情感结构,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与审美能力,在改变对世界的感知的过程中,改变世界。

影视美育与教育之间紧密的联系,决定了在美育事业推行的初期,将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影视美育的主要途径,确实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然而,学生不能从中把握审美教育或艺术鉴赏要点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影视教育的某种失败。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当下影视教育发展的局限,或许正是由于美育目标的缺失。

“USCS”美育理念借鉴了德国“自我培养”的审美教育理念,即注重通过教育赋予个体发展自身潜力的能力。有别于以往形式化的教学,“USCS”美育理念着力于将课程设置转向美育机制建设,一方面让影视与语文、英语、生物等传统学科联动,通过学科渗透式教学,打造现代化的美育方式;另一方面,则是以古典人文教育的理念,重点培养中小学生的潜能和人格,在其生命的内在发展和心灵的不断丰盈中,实现教育人文性的复归。具体而言,“USCS”美育理念将通过项目课的形式开展美育课程,在各学科教师合力搭建课程框架的过程中,以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开展影视综合课程,形成美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USCS理念的四大教学目标

“USCS”是Understand(理解)、Solve(解决)、Create(创造)、Society(社会)四大美育目标的简称。这四大目标在横向上相辅相成、相互独立;在纵向上根据中小学生学段的划分,呈现出逐渐深化的衔接关系。运用至具体的教学中,“USCS”理念不是四大目标的简单组合,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因“课”制宜,例如,有的课程仅涉及单一的目标,有的则包含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目标。

“理解”目标下的影视综合课程,以理解影视的相关理论为目标,通过教授影视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视听语言、经典作品等基础内容,引导中小学生形成影视敏感性与影视知识脉络,并带着影视的思维,重新去观察世界、感受世界。

“解决”目标下的影视综合课程,重在引导中小学生解释影视的能力,并将所学的影视知识,应用至影视技能和影视素养的培养中。课程通过组织影视评论、文本改编、文化分析、设备操作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影视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同时,在与传统学科的联动中,课程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影视,进一步激发诸如影视形态结构、影视文化现象等深度内容的思考。

“创造”目标下的影视综合课程,致力于让中小学生体验影视制作的完整流程,尝试简单的影像创作。课程根据影视制作的前中后期,分三个阶段开展,如在前期开设影视文本创作、分镜绘制等课程,在中期开设视频拍摄、舞美设计等课程,在后期开设视频剪辑、配乐创作等课程。

“社会”目标下的影视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协作能力。一方面是通过影视创作这一过程,锻炼学生在影视团队中与他人沟通、配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开展基于问题的项目化学习,联系实际生活与社会话题,让中小学生把握影视与社会、与其他艺术的联系,以此提升其解决复杂现实的能力。

三、“USCS”理念的设计与应用

(一)教学策略制定

1.教学组织形式

基于以上思路,课程将在“USCS”美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学段和教学形式进行顶层设计,明确主要的教学方向。

从纵向设计的角度来看,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课程可分为四个教育阶段。第一阶段是小学低年级时期(1-3年级),以通俗易懂的儿童影视作品,培养学生的影视感知力与敏感性;第二阶段是小学高年级时期(4-6年级),引导学生了解主题相对复杂的儿童影视作品,要求学生在理解剧情的同时,探讨影片的中心思想;第三阶段是初中时期(7-9年级),此时包含的影视作品将更为多元,学生需要了解主流的影视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的其他科目,以多学科的视角去看待影视,同时,还要学会简单的影像创作;第四阶段是高中时期(10-12年级),在更专业化与个性化的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小众电影,思考电影与社会、与现实的联系,且在掌握影视语言和影视技能之后,尝试有一定自我表达的影像创作。

从横向设计的角度来看,课程开展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的影视综合课程。每个项目所侧重的教学目标不同,通过不同项目的结合,能够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相比于一门课上满整个学期的传统教学形式,项目课程持续的时间较短,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内容,深入某个特定的课题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影像思维方式。

除此以外,在项目课的基础上,课程还结合了传统学科,强调多学科的综合学习。艺术教师与学科教师将根据课程内容或学生需求,采取不同的协作方式进行授课。例如,当一方教师为中心时,另一方则以支持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活动,补充专业性不足之处;又如,根据学生的兴趣、选题、水平等个人情况,分组进行共同教学。

2.教学活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课程根据教学目标搭建课程的整体框架,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其中,教学活动可分为四类,即文本类、制作类、戏剧类和社会实践类。四大活动各有侧重,共同导向“USCS”美育理念的实现。教师可在教学活动类型的大框架下,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以及不同学情的接受度,选择更贴合实际教学进度的活动。

文本类影视活动,主要包括影视文本创作、影视鉴赏与分析等,旨在引导学生进行影视信息的提取和归纳,同时将理念应用至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以创作相关主题的文本性作品。其中,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活动有故事续写、故事改编等;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的有主题分析、书影共赏等;适用于初中时期的有影视评论、视听分析等;适用于高中时期的有剧本创作、脚本设计等。

制作类影视活动,包含对影视技术及视觉设计的学习,及将其运用至影视创作的一系列活动,旨在锻炼学生影视基础技能,以创作自己的影视作品。其中,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活动有四格漫画、影视道具制作;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的有影视海报设计、故事板创作等;适用于初中时期的有分镜头设计、摄影摄像等;适用于高中时期的有后期制作、微电影创作等。

戏剧类影视活动,分为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旨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调能力。学生需要创作剧本并组织表演,体验完整的戏剧过程。其中,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活动有影视配音、影视曲目演唱等;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的活动有播音主持、课本剧排练等;适用于初中时期的有剧本改编与创作、经典剧排练等;适用于高中时期的有舞美设计、原创戏剧排练等。

社会实践类影视活动,主要是与影视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旨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影视文化,了解影视产业现状。课程需要调动社会资源辅助教学,其中,基础活动包括参观影视文化基地、老电影院、影视博物馆等;深度活动则需要学校与影视企业、高校、影院等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例如,企业提供实习实践机会、业内人士举办主题讲座或电影制作工坊、高校师生来中小学授课、影院组织中小学生放映专场等等。

(二)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此,课程拟以高中生物必修三实验“制作蝌蚪生态缸”为例,将生物课程与影视课程中的制作类活动相结合,进行“社会”目标下第四阶段的影视综合课程的设计和应用说明

活动一:通过观看“生态系统失衡”相关主题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态系统运转的规律,以便能够合理地运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课程融合了生物学科的知识,以建立生态系统理论为目标,要求学生制作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在记录蝌蚪蜕变为青蛙的过程中,形成对待生态系统的正确认知——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必须遵守生态系统的规律。

活动二:“制作蝌蚪生态缸”包括生物和影视两个方面的课程安排。生物学习层面,学生需要在生物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相关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生态缸,并撰写实验观察报告。影视学习层面,学生需要合作拍摄实验的全过程,提前确定导演、摄影师、场务等人员的分工,构思影视脚本,形成拍摄的整体思路。

活动三:在完成“制作生物缸”的实验要求后,学生需要提交两项课程成果。第一项是生物领域的成果,学生需要探究导致缸内生物稳定性差异的原因,并将提高生物缸内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汇总成生物缸制作指南。第二项是影视领域的成果,学生需要将视频素材制作成科普短视频,呼吁人们关注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

在本次课程中,从了解生态系统平衡、设计生态缸,到制作科普视频、引导社会关注,两学科形成合力,共同导向“保护生态系统”这一课程主题。同时,本次课程“社会”美育目标也在两个方面得以实现:一方面是通过影视作品,将个体保护环境的一小步,扩大至引导社会风向的一大步,从而达到“提高生态保护意识”这一社会文化期许。另一方面,则是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影视独有的传播特性,及其对社会所起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应用与评价

为获得连续的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课程基于具体的学习任务,构建了相应的定性评价框架,从理解、育人和应用三个维度,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表现进行五种不同程度的评价描述,即“不能实现,初步实现,基本实现,充分实现,创造性实现”。

其中,“理解”维度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认知程度,这里所指的概念不仅来自传统课堂,还来自项目教学中的探究任务;“育人”维度根据学生分析和探究课题的深度和广度而定,注重学生“理解”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维度基于学生运用影视语言和技能,进行创造性表达的水平。

举例而言,《制作蝌蚪生态缸》课程的评价如下:在理解维度,学生需要掌握制作生态缸的生物学原理,明确生态缸实验的社会意义、生态系统运转规律等关键概念;在育人维度,学生需要研究不同生物结构对生态缸的影响,归纳出提高缸内稳定性的方法,并将成果汇总为生物缸制作指南;在应用维度,学生需要为课程拍摄科普短视频,设计符合社会文化期许、利于大众传播的影片主题与形式。

结语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形象生动、表达方式独特,能被运用至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之中,具有走进课堂的天然优势。然而,在如今的中小学教学体系中,影视却仅仅作为一种敷衍的校本课程,被当作辅助教学的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影视的艺术与情感价值,背离了影视美育政策的初衷。随着影视美育的不断深化,在新时代的美育背景下,影视作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被重新审视。“USCS”中小学生影视美育理念下的影视综合课程体系,赋予影视与其他学科新的联系——由“辅助”转向“融合”,将更专业的课程模式、更具体的评价体系,应用于中小学的影视美育,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影视美育理念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美育教师
影视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