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鲲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包豪斯基础课程负责人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在研究现代主义艺术家时曾经指出:“自然只是一个起点,真正的重心已经转向了诠释力。”这种观点对于研究具象与抽象的关系,研究抽象之于现代设计的作用等问题,具有指导性意义。从塞尚明确以几何概念指涉自然、毕加索用立体主义手法具体化空间构成,到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列维奇以符号图式规范世界,已经强有力的解释和再造了自然视觉法则——用“抽象的思维与方式”。
抽象艺术要求一切画面组成要素回到“原点”,即最基本的“点、线、面”构成。而这又与现代设计造型原理的基本要求相吻合。具体地说,现代设计的造型指向即是如何运用本质元素去创造各种组织关系的“结构与张力”,从而构建出新的具有美学特征的视觉形态。那么,如何设置具有延续性的系列教学课题,引导学生从自然属性的“具象”认知进入本质构成的“抽象”研究,便可被视为现代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一章。
本文将以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基础课程实训课题《从具象到抽象》展开论述。从下列课题设置可以清晰地看出,课题各阶段的抽象研究内容均源自前期课题具象写实的训练成果——通常为组织严谨、结构复杂的二维画面。从这些画面中判断并抽取基本组成元素(点、线、面),运用转换、剪切、叠加等手段逐步增加元素复杂程度,最终重构出新的画面形式。抽象造型在这里已具有了变革性的意义,它不再是传统写实中被动性再现(反射)事物的表征,而是主观能动地解释事物的本质结构,并在造型视觉方面创造一种图像学意义的全新的视觉结构。此阶段研究着重点在于,关注抽象思维与造型形成过程、课题各阶段成果的价值对下一步研究的逻辑引导关系。
课题一:复杂形体构形研究
作业内容:选取多件器物(一定数量的玻璃器皿、机器部件、各种质感纺织物等),“堆积摆放”形成较为复杂的形体组合。众多器物集中摆放,甚至堆叠,这种打破传统静物布置的方式,颠覆所谓“合理”“美感”观念,其目的在于通过“拥挤”的视觉形式,增加构图与造型的单位信息量。这种增加画面元素“密度”的做法,为抽象构成提供大量的视觉资源。
此课题不是对以往同类研究的简单重复,其意义在于通过学生熟悉的造型手段与内容,获取可能形成抽象元素部分及图式信息,“陌生化”原有对具象造型的认知,引领学生进入新的、抽象领域的探索状态。
作业要求:
作业1:完成一幅(四开纸面)精密素描作业,鼓励学生在有限画幅内容密集描绘对象,展现尽可能详尽丰富的细节与图形信息。(图1)
图1 学生作业:对非常规摆放器物的写实性描绘
作业2:根据作业1完成一幅(二开纸面)线性作业,追求单线产生的“纯净性”,线条造型着重关注由线条产生的具有独特空间特征的复杂网状直线结构、各种复杂的弧线结构,为后续抽象训练提供转换的可能性信息。(图2)
图2 学生作业:对作业1的结构性概括
课题二:具象图形与抽象构成转换
由具象产生抽象元素,是较为复杂的图形演变过程,涉及美学、心理学、图形学、几何学甚至哲学思辨的有关层面,由此产生的技术方式、转换途径也有多种。此处根据总体教学安排选取较为简要直接且可实行操作的样式设置课题。
课题一训练中完成的作业成果提供了复杂而丰富的具象图形、线条组合、网状结构等图式信息。在此课题的研究当中,要求学生从这些图形信息中选取关键元素,经过解构、重组、归纳等手段,获得具有自我美学判断的抽象构成造型。
作业内容:选取前期精密素描作业,框选局部进行放大,局部与角度的选取需要学生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下,借助对造型结构与画面形式的理解与分析后完成,所选取的对象必须具有充足的图形信息。
作业要求:
作业1:完成一幅(四开纸面)局部放大作业。以玻璃器皿组合为例,在实际操作中,当局部放大到玻璃器皿原有形状消失,细节将成为画面主体,材质的透明引起局部轮廓线前后叠加、错位,器皿表面的光斑投影、折射变形,产生出一种非常规的空间结构关系和“画面现象”。(图3)
图3 学生作业:局部框选与细节的绘制
作业2:根据作业1完成一幅(二开纸面)全色调或半色调抽象构成作业。此处,要求学生把作业1的图像信息作为独立意义的图形思考,排除这些图形的原有属性与复杂形态(器皿的轮廓式局部光斑产生的原因等),将微观图像“放大”成“失真”的二维画面,并以点、线、面等抽象元素归纳强化其形式感,根据画面需要(而不是真实空间需要),配置光影色调,最后完成具有色调性的抽象构成画面。(图4)
图4 学生作业:对应图3的抽象表达
课题三:线性图形与抽象构成转换
作业内容:选取课题一所完成的线性素描作业(课题一作业2),以课题二的研究形式,选取局部放大绘制,并根据所得画面抽取所需元素,完成一幅线性抽象构成作业。
作业要求:
作业1:以单线形式完成一幅(四开纸面)局部放大或写生作业。以多种材质器物为例,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局部放大手法,使实物对象整体原型消失,细节成为画面主体,不同材质器物形成轮廓交织,表皮肌理变化,细节叠加等而产生错综复杂的构成关系,呈现丰富的图形信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强调形式感的画面。
作业2:根据作业1完成一幅(二开纸面)线性的抽象构成作业。由于作业1是由“绝对单线”组成的画面,其细节刻画于形式效果已具备初步的构成样式。特别是其中的复杂网状直线结构、弧形结构,提供了直接的、明显的抽象构成视觉导向,因此,要求学生抓住这些视觉结点,取舍归纳,抽取本质元素,组成更加单纯的抽象构成画面。(图5)
图5 学生作业:对局部框选内容的抽象表达
课题一至课题三使学生在思维和实训两方面体验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学习如何从自然形态中取得抽象形态、图式,甚至符号,组成新的视觉画面,这样的最终效果完全跳脱开对象的原有具体属性(石膏体、金属框架或是玻璃器皿),呈现在眼前的,只是独立视觉意义的新的结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认知——思辨——视觉表现”过程,已具有哲学层面的“形而上”的认识特征与具象抽象衍化的学理价值意义。“形而上”概念的基本原理是指对于事物一切特征的单纯、独立状态的直接认知,是在其割裂任何视觉关联的基础上,对单一形态的集中关注,撷取这一形态而产生的延伸联想,并使之形象化。这实际上也是引导学生经历了初步了解和学习“形而上”的思维方式的一个过程,而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于专业设计中思维与想象力需求具有重大的实际作用。
课题四:几何形态的抽象素描
在初步认知抽象构成基本法则以及掌握基本表现技能后,课题四将进行由元素分类的类型样式的抽象构成训练。借用塞尚的几何形态分类自然的理论,本项课题着重以几何形态及构成方式进行研究,这样的类型细分,有助于深入固化学生的抽象知识,由点、线、面基本层面提升至较为复杂组合的层面,达到自由运用几何形态构建抽象结构关系的目的。
作业内容:对经典绘画的几何性解析。以硬边几何形态分析经典绘画作品并重构绘制。所选取经典作品画面内容具象、抽象均可,重点选择形式活跃,曲线为主的画面,从而增加对比训练的挑战度。
作业要求:完成一幅(四开纸面)经典绘画作品的重构作业,分析原画内容、构图、精神等内容并以个人理解重构,此项研究有意识增加原画曲线流动感与改画所规定硬边几何(三角、四方、四边形等)之间的矛盾对比,鼓励学生挑战难点与探索硬边几何造型的最大可能性,要求原画图形信息量与重构作业中几何形态密度基本一致。(图6)
图6 经典绘画作品及相应的重构绘制
从古典主义向现代主义甚而向当代艺术的演变,是离不开抽象主义这一发展轴线的。工业文明到科技时代再到当下信息社会,现当代艺术的发展、现代设计的繁衍,已从许许多多的层面和范畴证明了这一点。人们的现代视觉心理建构,早就溢出了反射性认知世界的传统思维界限。也就是说,人们的观看视觉不再是被动的反射事物的表象特征,而是通过“形而上”的、抽象思维的一系列视觉心理活动,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和总结,从而获得空前的视觉心理构建的自由度,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范畴中。抽象主义的学说与原理,已经是现代艺术设计与教育的支撑学养,几何形态、几何造型已成为现代艺术、现代设计的恒定内容和基本表达手段,并随着当代科技与智能信息技术的加持,已日趋细化与常态化,似乎已成为当代一切设计学科的基本构成要素。
本院设计学科的基础教育,以其明晰学理理念、精密逻辑线路、周密课题设计,旨在培养设计学生形成如下初步能力:
1.抽象思维能力。运用所学抽象概念、知识,对所有理论课题与设计实践,大胆运用抽象原理思考,主观建构起抽象思维框架;
2.几何形态、几何造型的表达能力。抽象思维要求一切事物回到本质原点,这一开放性思维框架具有对设计学科的普适价值,也使现代设计具有多种可能性。因此,熟练运用基本几何元素进行设计与最终的视觉表达,乃是每一成功设计的必经之途。
3.现代设计即人的设计,现当代艺术和由此衍生的先当代设计,最终指向人文审美意义的产出。设计学生经过具象审美教育、抽象课题训练,将会在此两大领域里自由切换,有助于思维扩散、想象能力的提升。而这种能力,是人文设计的不可或缺的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