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专业教学中的“痛”与“破”

2022-07-08 09:20:11周李钧
职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周李钧

摘 要:本文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出发,基于职教理念对中职专业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剖析了中职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五个痛点,提出了传统专业课程的调整与改革、新时代背景下的专业课程开发、素养类的美育德育课程开发、“三段四美能”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产学相长的专业教学模式建立五种破解痛点之法,并以实践案例加以佐证,以期为广大专业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专业课程 教学模式

要探寻职业教育的本质,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找到清晰的答案。该法总则第三条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基于对终极目标的坚守之上的动态沿革过程。职教教师必须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技能、从专业能力到品德素养、从人才规格到后续发展等多方面去思考对学生的培养策略。在长期的职教实践中,很多教师在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路的过程中时常被一些“痛点”困扰。

一、中职专业教学的“痛点”剖析

(一)傳统与时代的隔离

在面对高速发展的生产科技时,专业教师常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感到苦恼。以绣花行业为例,20世纪末,电脑绣花产业在我国出现并快速发展,设备年年更新,层出不穷的绣花工艺被电脑绣花机演绎出来,行业需要大量的电脑绣花产品开发人员。但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都没有开设针对性的课程去培养相关人才,出现传统专业课程与生产需求之间的严重错位。

(二)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在专业教学中,传统理论知识往往无法解决实践中的难题。因为理论相对单纯,更新或者创建新理论需要较长的时间,但现实问题却错综复杂,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中。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各国文化交融、思想碰撞、科技创新都在快速进行,职业院校专业理论知识出现相对滞后的现象在所难免。

(三)技能与素养的偏离

在专业教学中,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学生对技能知识的掌握,较少考虑学生的知识拓展和技能延伸,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上也比较欠缺,对学生德育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不同步,影响了学生的持续发展。相关专业教师要深入企业,研究新产品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法,熟悉要使用的软件、工具,确定最恰当的表现技法。

(四)艺术与技术的脱离

我国很多普通高校、高职和中职院校都有设计类专业,目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着眼于产品技术实现的产品设计专业(工科类);另一类是着眼于产品视觉审美的艺术设计专业(艺术类)。前者的设计实用但不美观,后者的设计漂亮但不实用,完美的作品凤毛麟角。

(五)院校与企业的疏离

多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再到院校一直提倡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但因为中职学校和企业的发展目标、评价标准差异很大,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十分困难。例如,企业要求学校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以便快速对接岗位,学校却可能因为要提高文化课统考排名而不得不缩减专业教学的时间。很多矛盾会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很难实现良好的合作效果。

二、基于职教理想目标的专业教学审视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要实现职业教育的理想目标,就必须先把自己的工作置于大职教观中去思考,审视专业教学理念、专业规划、课堂教学的成效。

(一)审视专业教学理念

每一门专业课程都有其专门的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目标,普通专业教师专注于本学科知识技能的教学本来无可厚非。但从全面发展的理念出发审视专业教学,学科内容只是作为教学的基础,其间还应融入思政内容、心理辅导、实践应用等多方面教育教学元素,以此完善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审视专业发展规划

时代的变化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职业教育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因此,教师要关注社会经济形势变化,经常审视专业发展状况,及时查漏补缺,更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三)审视课堂教学成效

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科知识得以无限拓宽,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专业课堂教学除了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弥补校内教学条件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成效,如借用企业先进的设备车间上课、到相关展会上利用丰富的产品资源进行现场授课等。

三、专业教学“痛点”的“破法”探究

(一)传统专业课程的调整与改革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诞生至今已逾百年,一些基础的专业课程也有几十年的历史。要突破“传统与时代的隔离”,这些课程必须结合新科技、新理论、新方法,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1.在传统技能课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课的每个教学项目都可以加入思维拓展的环节,如在国画课的工笔花鸟项目中加入现代时尚元素和装饰图案的风格表现。

2.在传统专业课中进行技能的创新

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很多手工技能都被电脑取代,因此传统专业课程也要寻求技术上的革新,如服装制版课程可以用服装CAD软件制图取代传统手工制图,基础图案课和构成课可以用电脑绘制取代手工绘制。这不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还使学生可以快速适应后面的专业技能学习。

3.在传统专业课中加入新技术、新内容

在新文化、新思潮和新科技的影响下,传统专业课程必须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延展。如中国梦的理念提出以后,汉服和中式家居风格开始流行,服装专业课便可以加入汉服的设计制作项目。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专业课程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经济发展带动新产业不断涌现。新时代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更加精准有效,更加切合生产发展需要。要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就要在“事上磨”,立足当下,老老实实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完善专业理论体系,开发一些针对新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

1.行业调研和前景预估

要对新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从而确定为之开发新课程的必要性,如20世纪末电脑绣花行业在我国萌芽,从对该行业在欧美、日韩等国率先发展的分析,再从各国的传统文化情结和消费心理出发进行判断,可以预估该行业的良好前景和对产品开发创意人才的需求,确定开发绣花设计和绣花制版课程的意义。

2.信息收集和产业实践

通过对新产业的生产条件、消费群体、产品类别、艺术风格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信息分析,确定新课程的核心内容,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3.项目提炼和教材编写

在对典型的产品开发项目进行设计实践后,对相关知识、设计要点、设计方法、设计环节以及设计思考进行总结提炼,写成论文。再把所有项目的论文按照教学规律改编整合成教材,《数码印花图案设计》一书便是在数百幅设计作品和14篇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

4.课程规划和资源建设

教材编写完成之后,还要因势利导,进行课程的合理规划和资源建设,包括师资培训、实训设施建设、课程教学计划制订、教学活动安排等,逐步形成该课程的教学规范。

(三)素养类的美育德育课程开发

在当前学校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解决“技能与素养偏离”的问题,必须开发高效的与专业教学密切相关的职业素养类课程,以适应新时代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美育素养、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素质的要求。以某校跨界美育课程“曼妙诗画”为例,按照以美促智、以美养德、以美养心三个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围绕植物花卉主题进行绘画、设计、诗歌、书法的教学。在让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拓展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在感受、表现、创造以植物花卉为代表的美好事物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促进德育素养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四)运用“三段四美能”艺术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专业教学来讲,要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消除“技能与素养的偏离”和“艺术与技术的脱离”,还可以通过“三段四美能”艺术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避免“知行分离”。通过课前感受美、课中表现美和创造美、课后应用美的教学过程,学生的综合美能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培养。此教学模式可以帮助专业教师树立“知行合一”思想,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适用于美术类基础课程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

(五)建立产学相长的校企“拉链式”合作模式

要解决“院校与企业的疏离”的问题并不难,因为职业教育同时具有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充分认识并平衡处理两重属性,职业院校便可以创设更加有效、更加合理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例如,某校纺织品设计专业创造的校企“拉链式”合作模式,该模式是一种企业与职校师生经过多环节的默契合作,逐步推进产品开发和专业教学活动,共同达到快速发展的共赢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项目转化法(将企业的生产项目编写成教学内容)、校企互动法(通过校企基于专业建立的微信群进行常态化的产品开发和专业教学交流)、链式评价法(由教师、生产企业、销售商和消费者四个环节组成的评价体系)、产学实证法(将学生作品通过制作样品进行实践验证)、长效激勵法(企业定期对学生作品进行评选和奖励)逐步实现校企共赢目标。这种校企紧密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达到产学相长的目的,教学成果等同于产品开发成果,真正做到产教无缝对接。此模式还可以解决“艺术与技术的脱离”问题,打破原有的专业定位,补足短板、融会贯通,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

四、小结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形势比较复杂,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综合素养以及专业适应性将是职业院校需要探索解决的重点问题。职教教师唯有不忘初心,回归本源,拓宽思维,勇于创新,才能为职教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