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基于元分析的研究

2022-07-07 02:19葛艾红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意向效能效应

葛艾红

(太原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山西太原 030008)

近年来,国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配套各种便利服务,满足大学生创业需求。《2020年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2019 届毕业生三年内创业比例达到8.1%,相比2015 届毕业生3%的创业比例,有显著提高。2016年,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都设置“双创”课程,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和社会需求,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的一种新教育方式,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传授创业理论和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向。因此,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一直被学者所关注。

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数量众多,涵盖范围较广,涉及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尚未取得一致结论,有些研究证实创业教育积极影响学生创业意向和心态,而有些研究得到相反的结果。Kolvereid[1](1999)认为创业教育显著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Oosterbeek[2]发现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之间呈现反向关系。即使研究认为创业教育显著影响创业意向,不同类型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程度,学者观点也不完全统一。朱红[3]认为理论性创业教育不会显著影响创业意向,甚至实践性创业教育会对创业意向产生负向影响。王心焕[4]研究发现,创业实践活动比理论活动对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更显著。因此,本文通过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二次分析,通过研究来回答以下问题:一是创业教育是否对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二是哪些变量对主效应起到调节作用;三是高校应该如何进行创业教育来增强创业意向。

1 理论与假设

1.1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很多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就设置较全面的创业课程。创业教育成为各国重要的教育举措,学者也开始关注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成效。Jamieson[5]认为广义的教育包含三个层次,其中创办企业的教育主要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侯定凯[6]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个体。李永强,毛雨等[7]认为广义的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而狭义的创业教育主要是指教育的方式。Harrison[8]从内容、制度和方式三方面来研究创业教育。2006年,木志荣[9]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创业教育分为两大类,主要是课程和非课程教育。陆秋萍[10]将创业教育分为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四种,来研究创业教育对创业能力的影响。在参考相关文献后,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创业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概念,广义的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能力。狭义的创业教育主要是侧重教育的形式。本文采用狭义的概念,将创业教育界定为高校开展的各种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活动,从创业知识、创业社团、创业实践三个层面来分析创业教育。创业知识主要是指一些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创业课程、讲座、培训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创业社团是高校中学生自主成立、学校主导的提高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学生团体,创业实践则是学生参与的各种创业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

1.2 创业意向

创业意向,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Bird[11]提出,是指个体设定创业目标时所呈现的心理状态。很多学者都用计划行为理论(TPB)来解释意向和行为之间的关系。Bagozzi RP[12]通过研究发现创业意向明确的个体有可能出现创业行为。吴启运[13]认为创业意向是个体准备进行创业活动的心理意向。马占杰[13]提出,具有创业的意愿和想法是开启创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能够对创业行为进行很好的预测和评估。钱永红[14]认为创业意向是个体决定自己是否创业的一种态度,体现出个体将创业作为自己未来规划的一种倾向。刘敏[15]将创业意向解释为创业的可能性。本文将创业意向定义为个体愿意开展创业活动的主观态度,可以用来理解创业行为。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创业意向,范巍[16]研究认为,个人特质、社会政策、家庭支持和高校教育等都会对创业行为有影响,创业教育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1.3 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

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开始关注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Noel,TW.[17]实证发现接受过创业教育的群体比没接受过的有更高的创业可能性。陆根书,彭正霞[18]认为学校教育是影响创业意向的因素之一。BAET J,QIAN S[19]的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教育并不能对创业意向产生明显影响。很多学者对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没有达成统一结论。此外,对于创业教育形式的不同影响也有着不同的研究结果。Jones B[20]通过研究发现,通过让学生掌握创业知识,会进一步强化他们创业的愿望。张延龙[21]认为创业社团能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增加了其创业的可能性。张英成[22]认为创业竞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方式。针对理论性创业教育和实践性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朱红[3]和王心焕[4]的结论完全相反。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创业教育能够促进创业意向显著提高。

H1a:创业知识能够显著提高创业意向。

H1b:创业社团能够显著提高创业意向。

H1c:创业实践能够显著提高创业意向。

假设认为创业教育的开展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创业意向,并且创业知识、创业社团、创业实践分别都对创意意向起显著性影响。

1.4 调节变量

1.4.1 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自我效能感主要体现个体认为自己具有相当的创业素质,对于自我的创业成功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信。Bandura[23]认为自我效能感属于个人的一种主观评估,可以用来解释个体的某种行为动机。韩力争[24]将创业自我效能解释为个体对于自己能成功创业的信念。Fiet[25]认为创业教育会改变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动机,从而影响创业意愿和行为。1994年,Krueger[26]在研究创业教育和创业意向的关系中开始关注自我效能感的作用。Zhao 等[27]认为创业教育能够明显增强大学生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汪姣[28]研究发现,大学参加创业教育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更高,创业的可能性更大。陈权[29]实证研究发现创业课程和培训经历会显著影响自我效能感,从而对创业意向发挥作用。葛宝山[30]研究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发现自我效能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基于Bandura 的自我效能理论,探究自我效能在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如下假设。

H2:自我效能感能够强化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即自我效能感越高,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提升作用越显著。

1.4.2 创业政策的调节作用

创业政策主要是国家对创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给予优惠和福利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例如,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创办企业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咨询和培训、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场地支持、创业补贴等。郭威[31]就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实效分析发现,创业政策在大学生创业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黄兆信[32]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应该重视对创业政策的解读。章子豪[33]研究发现,创业政策知晓度越高,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越显著。

H3:创业政策能够强化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即政策支持力度越大,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提升作用越显著。

本文的研究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路径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来源

文献来源主要是中英文文献,检索的范围是近10年(2010—2020年)的期刊文献和硕博士论文。中文文献主要通过知网搜索,关键词有创业教育、创业课程、创业讲座、创业竞赛、创业意向、创业意愿、创业倾向等,外文文献主要通过Wiley,Elsevier,Google Scholar 进行检索,关键词有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Entrepreneurial potential,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Self-employment intentions 等,共找到期刊文献132 篇,硕博士论文28 篇。

2.2 文献标准

元分析是对实证文献的二次分析,对于文献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文献选择的标准有以下几点:一是实证分析,纯理论的研究排除在外。二是属于创业教育的某种或某几种类型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且有明确的相关系数列出。三是同一研究样本的多篇实证研究,采用相关系数完整或者样本容量较大的一项研究纳入分析。

2.3 文献编码

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编码,分别是论文第一作者、发表年份、样本量、测量工具、创业教育测量维度(自变量)和相关系数(详见表1)。由两位编码人员合作完成,一名编码人员完成后,另一位编码人员进行核对和校正,出现有争议的情况,讨论解决。最终有29 篇文献纳入研究范围,包括中文文献23 篇、外文文献6 篇。元分析的文献中,近3年发表的比例占到69%。

表1 文献编码汇总表

3 元分析与假设检验

3.1 效应值选取

元分析中,要求效应值是相关系数或者可以转化为相关系数的数量关系。本文采用的效应值是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没有出现相关系数、只有回归结果的文献没有纳入分析,出现子维度的相关系数,则进行了相关系数的合并。根据效应值之间的相互独立,一共收集到了46 个效应值。

3.2 异质性检验

元分析有两种模型可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无异质性存在,采取固定效应模型,反之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可能受到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政策的调节作用而存在异质性,因此应该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表2的结果也充分说明了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的正确性。Z 值和Q 值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说明效应值之间存在异质性。根据I2检验标准,I2在25%、50%、75%数值上对应的异质性程度分别为低、中、高,I2为93.917,超过了75%,说明研究存在较高的异质性。

表2 元分析异质性检验

3.3 出版偏倚分析

出版偏倚分析的是一种非随机的遗漏,元分析必须进行出版偏倚分析,说明论文并没有被穷尽的情况下结果是否显著。出版偏倚问题是否存在主要通过几种方式进行分析,分别是漏斗图、失安全系数法、Egger’s 回归法。从图2可以看出,效应值大都在顶端均匀分布。从失安全系数来看,创业教育、创业知识、创业社团、创业实践想要拒绝与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分别需要再纳入6 463、6 736、3 468、5 233 篇结果不显著文献,远远大于元分析的文献数量。从Egger’s 回归检验法的数值来看,创业教育(2.60,p>0.05)、创业知识(0.80,p>0.05)、创业社团(2.81,p>0.05)、创业实践(1.07,p>0.05)的回归结果都不显著。综上所述,不存在发表偏倚问题。

图2 元分析漏斗图

3.4 主效应分析

如表3所示,主效应分析中,首先检验了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加权平均相关系数为0.385,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95%的置信区间为[0.328,0.438],说明创业教育正向影响创业意向,假设H1得到验证。创业教育的三个维度的检验结果也分别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0.386 和0.529,95%的置信区间为[0.322,0.447]、[0.281,0.396]、[0.444,0.605],假设H1a、H1b、H1c得到验证。其中创业实践对创业意向的影响最大,创业社团次之,创业知识的影响最小。

表3 主效应分析结果

3.5 调节效应分析

从调节效应的分析结果来看(见表4),自我效能感在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相关系数为0.318,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95%的置信区间为[0.259,0.443],假设H2得到验证。创业政策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中没有起到调节作用,相关系数0.149 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H3并未得到验证。

表4 调节效应分析结果

4 结论建议

4.1 研究结论

从主效应来看,创业教育显著影响创业意向,三个维度即创业知识、创业社团和创业实践也都分别发挥影响作用,其中,创业实践的影响作用最强,创业社团的影响作用最小。这跟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是因为在创业实践中,学生真正接触到了创业活动的整个过程,创业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被运用到了实践中,对学生的触动是最为直接和深刻的。而这种效应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转变为创业行为。尤其是学生参加的一些创业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增强了创业的信心。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创业知识并不是影响最为显著的一个因素,知识属于理论层面,对学生的刺激较小。创业社团与创业知识相比,影响要大一些,这跟我们的认知似乎有一些偏差。可能是因为,创业知识很大层面是针对所有大学生的,课程的设置属于一些基础的创业知识,而创业社团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都较强,社团的一些活动和前辈们一些实际的案例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创业方面的爱好和想法。

从调节效应来看,自我效能感在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主要是创业大学生拥有和普通大学生不同的个人特质,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特质就是自信,而自信是自我效能感的一种体现。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叠加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创业意向。创业政策对大学生来讲是创业的有利条件,但是在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并没有体现出调节作用,可能是因为创业政策属于外部环境条件,而创业意向的产生,更多地受到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创业动机、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等,因此创业政策没有体现出促进作用。

4.2 研究启示

4.2.1 完善创业教育,丰富教育形式

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的常态化教育,应该在现有教育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在传统的课程之外配套各种讲座、专题和交流会,提高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更加全面具体。通过对一些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的详细剖析,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创业,加深实践感知,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层面。

4.2.2 侧重创业实践,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创业实践,例如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各种创业竞赛,使之成为一项基本的技能。其中,教师要起到积极的引导和辅导作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和强化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参加过程中有所提升,激发创新创业的内在动机。

4.2.3 提供创业条件,提升自我效能感

创业自信是创业意向最终转化为创业行动的关键一环,高校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学生只有全力以赴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要紧跟时代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提供配套设施和条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

4.3 研究局限

本文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创业教育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收集文献转化为二手数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文献数量偏少。主要原因是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一些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数据没有得到。此外,有不少文献中没有列出相关系数,为了保持效应值的一致性,所以未采用此类文献。二是中介和调节变量不够完整。在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还有其他中介和调节变量,但文献数量不具规模性,加之元分析方法对参考文献中效应值的要求较高,所以一些回归关系比较复杂的文献也没有纳入分析中,调节和中介变量这一部分的研究就显得比较薄弱。

猜你喜欢
意向效能效应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懒马效应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