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2-07-07 02:19岳瑞凤崔金晶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陪伴考核改革

岳瑞凤,崔金晶

(中原工学院,河南郑州 450007)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环节,课程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因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其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本文试图探索一种在不确定环境下贯穿整个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过程、有效保证教学课程质量的“做中学”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这种基于“综合能力提升,推动跨界融合、团队合作、体验式学习和陪伴式成长”的模式,非常符合“十四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需要,更有利于实现对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

1 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由于教师大多没有创业经历,目前,大多数课堂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闭开卷考核”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唱独角戏。目前,教学以讲授理论为主,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虽然利用信息化技术拓展了教学内容并设置了课后创业实训环节,但因有时学生提出的创意教师辅导不了,遇到了具体实操问题也无法解决,教学效果不理想。

(2)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学习的主动性没有被激发。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呈现出组织无边界、学习网络化的趋势,因而比过去更加需要非线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决策。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教师更加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才能教好创新创业课程。然而,从现实来看,很多教师在讲授创业课程时面临知识结构老化、灌输式教学、学生兴趣不大、参与度不高的困境。

(3)缺乏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引导,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及训练明显不足。受课程教学传统模式的限制,基于能力提升的训练缺乏,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足,同时对创业精神培育的过程性、系统性要求的缺失,使创业项目仍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

(4)课程考核方式较为陈旧,未针对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设置考核要求。对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考核不够,平时成绩的考核没有起到较好地辅助作用,部分学生创业大赛参赛项目技术含量低,创新不足。这些课堂中的现实问题导致不利于培育出具有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双创”人才。

(5)课程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课堂中或单门课上,缺乏创新创业类课程通盘考虑及教学全过程的系统性改革。虽然进行了慕课建设、翻转课堂、新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但是涉及整个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改革较少。

2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

高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未来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

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以来有近千篇论文,主要从课程体系重构,第一、二、三课堂联动,创新思维范式框架构建,职业应用型创业平台的打造,一体化递进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对创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虽然对综合能力提升、体验式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均有涉及,但课程教学改革从思维范式转换、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管理、课程考核方式等整个课程体系教学设计方面充分体现“综合能力提升,推动体验式教学和陪伴式成长”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的文献较少,尚未发现在“三维贯通”[1]的思想指导下,基于综合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改革系统研究与实践的相关文献。

3 “三维贯通”思想指导下创新创业类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三维贯通”中互联网思维[2]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规则、方法进行思考创新的思维,是新科技革命范式转换的必然结果;新工科思维是跨界融合、为未来人才赋能的思维;创业思维是解决问题的观念和方法,三者融会贯通、叠加体验,构建“互联网思维Internet thinking+新工科思维New engineering +改变观念Attitude+培养技能Skill+掌握知识Knowledge +付诸行动Do”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即“I-NE-ASKDO”模式,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三维贯通”思想指导下,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要求直属高校率先在教育模式、质量标准、治理方式等方面开新路、立标杆”,推动“三课贯通、思维范式转换、体验式学习、陪伴式成长”的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在一定的框架内按照路径依赖的规律,按部就班地完成课程教学工作较为容易,在一堂课上尝试或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不是太难,但要在整个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跨界融合、开拓创新与整合则非常困难。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开拓创新精神,还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极强的掌控执行能力。不仅要面对冲破原有框架的强大阻力,还要面对开拓创新所带来的不确定的风险。然而,没有开拓创新,就不会有更大的发展。中原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集合了一批坚持一线教学、积累丰富教学与管理经验的教师组建团队,教学团队愿意且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承担责任、做出贡献。

4 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管理、课程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整个课程教学进行创新整合。

4.1 建立基于综合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定位,进行基于综合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改革创新。设置通用能力目标、单门课程教学创业能力目标、综合能力目标三类基本能力目标,注重创新创业类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及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目标体系的设置,引导学生“在做中学”。

4.2 “思维范式转换”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大纲革新

以团队合作为基础,进行“思维范式[3]转换”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大纲模式改革创新及实践。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团队,以团队为基础,围绕创新创业类课程基本教学要求,对教学大纲进行思维范式的整体改革是重点,同时教师在陪伴式学习中成长为专业化的创新型教师。

4.3 “体验式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进行“体验式学习[4]”的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实践。将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教学目标,分解成“三课贯通”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块,同时精选一些相关的创新创业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在做中学”。

4.4 “陪伴式成长”的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进行“陪伴式[5]成长”的课程教学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陪伴式成长”的核心要素是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陪伴式指导与探讨。“陪伴式成长”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不仅对团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指导,还要在教学中引入参与式和研讨式方法,在大赛和实训中引入“陪伴式方法”,引入团队合作与竞争,进而促进项目的更新与迭代。

4.5 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过程组织管理改革

进行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过程组织管理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基于综合能力提升的“体验式学习”“陪伴式成长”单门课程教学主要由课外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课外竞赛和实践、课堂竞争展示、课堂评委评判讨论点评等环节组成,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与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对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的组织管理以及每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的组织管理都进行了创新改革。基于综合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类全部课程教学管理需要跨界融合、团队化运作,《创新实训》《创业基础》《大赛辅导》三门课程“三课贯通”,创业基础、专业的创业课、创业的专业课三门课程“三课贯通”,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校内实践)、第三课堂(校外实践)、第四课堂(国际交流)“四课融合”。

4.6 考核方式改革

进行基于综合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单门课程以合作完成大型实训任务、大作业或参赛情况的方式进行开放式的考核[6],平时考核与大作业、参赛情况考核有机结合,形成一条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考核链条。创新创业类课程整体考核,要“三全”“四通”,“三全”即是否开设了创业基础课、专业的创业课(创新创业与专业的融合)和创业的专业课(创业管理课程),并且使“三课”融会贯通;“四通”即是否在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校内实践)、第三课堂(校外实践)和第四课堂(国际交流)实现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融会贯通(见图1)。

图1 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5 结语

结合本校地方工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最终形成了可供实践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成果实践应用过程中,采用整体合理布局、过程严格管理、结果客观考核的方法进行实践,并形成了实践—检验—修正完善—定量评估的流程体系,最终扩大应用推广范围,使更多学生受益。

猜你喜欢
陪伴考核改革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内部考核
陪伴
改革之路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改革备忘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改革创新(二)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