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丽丽
“三备教学设计”由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三要素构成,“关键问题”有效备课设计的“三备教学设计”新模板充分体现生本理念,聚焦“关键问题”,推进课堂变革。从如何设计“关键问题”备课导引,形成备课新理念和如何破解“关键问题”,构建备课新策略入手,形成“关键问题”有效备课的新方法和新架构,促使教师真备课、备真课、真思考、真研究。
1.确定“关键问题”的技术路径。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关键问题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
2.梳理“关键问题”的内容。
确定数学关键问题的维度,结合《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中阐述的十大核心词,提炼梳理数学核心素养十大内容的关键问题。见下表。
3.提炼“关键问题”的新策略。
(1)前置作业设计提炼关键问题。
项目组开展了前置性作业设计与关键问题提炼的实践与思考。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习一课为例:
前置性作业核心:
适当的量——体现减负提质
适当的度——追求低入高出
维度 数学关键问题数感1.如何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数感?2.如何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感?3.如何让学生在具体问题解决中巩固和深化数感形成?符号意识1.如何在具体情境中渗透符号意识?2.如何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体会符号优越性?3.如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建构符号模型体系?空间观念1.如何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和表述?2.如何引导学生把几何知识运用于各种具体问题中?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操作达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1.如何借助实物、模型、图形及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几何表象?2.如何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对几何形体的研究,增强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3.如何在联想和想象中拓展学生几何直观思维空间?数据分析观念1.如何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的信息?2.如何对同样的数据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3.如何通过数学分析体验随机性和规律?运算能力1.如何培养学生运算的算理和合理简洁的运算能力?2.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各种数的内涵?3.如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推理能力1.如何有机的融合在四大领域教学之中?2.如何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3.如何关注推理能力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模型思想1.如何从多侧面、多层次的现实问题原型为载体建立数学模型?2.如何在建模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与体会?3.如何变换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模型解决问题?应用意识1.如何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2.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3.如何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创新意识1.如何创设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激活学生的潜能?2.如何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3.如何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前置性作业在巩固共性的基础上分享了差异。例如基于本单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学习路径,多数学生会选择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也有不少学生选择了记“长方形”并清楚解释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都是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还有不少学生选择“梯形”,他们对梯形的万能计算公式十分感兴趣,知道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计算其他四种图形的面积。
适当的点——围绕关键性问题
本节课我们确定的关键性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明晰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探究各种图形的内在联系?如何理解梯形面积公式为什么是万能公式?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为本课提炼这两个关键性问题而服务,打通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的内在联系。
适当的线——链接课堂教学
教师以前置性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启动环节,引领学生找寻本节课的关键问题。分层次反馈:记“长方形”的——记“平行四边形”的——记“梯形”的,在反馈中整理单元知识脉络,使碎片化的知识整合融通,顺利过渡到理解万能公式、运用梯形公式快速比较五个图形的面积。
从而引出整理复习课的练习环节:
挑战一:你能有几种方法求出涂色部分的面积。
挑战二:下面哪幅图的涂色部分可以用这个算式计算( )。
挑战三:用这个算式计算的图形还可以怎么画?
(2)思维导图提炼关键问题。
运用思维导图“清序”
思维导图备课以学生为出发点,围绕“算、看、背、动”四个字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对知识的生长点进行定位。
以《笔算进位加法》为例:
课前慎思:学生带着什么知识来?又带着什么知识离开呢?
思维导图:基于生活经验盘活——如何实现对“满十进一”的理解。
解决策略1:摆小棒呈现5+7=12时,有什么办法让小伙伴一眼看出你摆了几根小棒?通过将10根小棒扎成一捆,就自然而然地诞生“满十”。这一捆应该放到哪里呢?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进一”的问题。
解决策略2:设计五个层次的活动,调动所有感官让“满十进一”的过程吸收、内化。①动手摆;②动嘴说;③仔细听:位值板上摆圆片过程;④动笔列;⑤回忆摆小棒、摆圆片的过程。通过这五个层次的多感官活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满十进一”。
思维导图:基于数学经验——如何体验先算个位再算十位的合理性。
解决策略:出示学生先算十位再算个位的错例,让学生猜测为什么该学生在十位进行涂改?让学生感受进位加法时,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对于“进一”的计算非常麻烦,进而认识到先算个位,再算十位的合理性。
运用思维导图“盘活”
利用思维导图联结单元,丰厚对教材的解读。以“表内乘法”为例,我们制作了这样的思维导图,分析整个单元知识前后关系。
从思维导图中我们发现教材是分单元进行编排。教材的口诀课时划分实际上是对口诀表进行了横向划分。不同教材版本对比,人教版与苏教版以横向编排为特色,浙教版与北师大版是纵向编排,都是为了减轻学生记忆口诀的难度。
教材把乘法口诀内容安排在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重构后我们通过一个单元完成“表内乘法”的全部教学。那么,重构后如何整体把握教学目标呢?我们首先罗列关于“表内乘法”两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再以数学课程总目标为准则,根据重构后的单元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系统设计及完善。
运用思维导图“立序”
备学生尤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数学教学的真实起点。以《圆》教学为例,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生活中的圆,并做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
从思维导图的整理中,学生清晰地梳理出整个《圆》单元的知识内容,并以平行结构罗列了知识点。从思维导图中分析学生学情,形成课时教学难点、重点。
(3)微课助力设计关键问题。
过程探究微课,助力变教为学。在设计微课时要注重前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新”“旧”之间的衔接点,将旧知作为新知学习的“台阶”,充分利用《导学单》,在微课中设置交互式练习,并指导学生展开操作,做到学生自主构建。
案例分享: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在介绍用转化法求面积时,从图形的平移入手,贯穿转化的本质。
①回顾四年级学过的有关平移的知识,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长方形。
②暂停微课,动手操作,尝试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平移变成长方形。
③展示课前调查的学生操作,并动画演示。
④思考并操作:除了这种转化方法,你还有不同的转化方法吗?将自己的方法记录在《导学单》上,带回到课堂交流。
方法展示微课,助力问题解决。在微课设计中需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常识、思维方法,甚至是跨学科的知识,运用技术手段和策略,将重难点的难度弱化,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成具体的表象,提高微课学习的实效性。
案例分享: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归一问题》的微课。微课借助动态演示,把解决问题转化为画图分析归一问题的变式问题。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从以下四方面突破关键问题:
活动一:课前调查,画图解决问题。
活动二:补充信息,放手解决问题。
活动三:微课学习,变式练习对比。
活动四:数形结合,模型练习巩固。
思维拓展导学,提炼思想方法。拓展微课设计是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数学知识的练习,经过分析、归纳、总结、提升,达到思维的延伸和思想方法的渗透。借助拓展导学微课,学生能够及时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同时更好地提炼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案例分享:在《分数乘法简便计算》教学中,学生已经有整数乘法简便计算、小数乘法简便计算的基础,学习本课知识点不会太难。因此设计了拓展导学微课,简便计算:,学有余力的学生经过自主解决之后,可以继续观看微课,自主学习。首先,观察数据特点。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分析解决。
因此,本节课定义关键问题:在数形结合下,理解分数乘法简便计算的意义,这样学生对于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不仅能够巩固分数乘法所表示的意义,同时今后再遇到这样的简便计算也能够快速找到方法,深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意义,为初中的学习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