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化肝解毒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7-07 03:36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主要症状乙型肝炎血清

何 杰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慢性乙型肝炎是全球性感染疾病,虽然慢性乙肝疫苗的普及在疾病预防之中发挥非常大的作用,然而据统计我国人群感染率仍较高,部分地区感染率达35%以上[1]。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案为抗病毒治疗,其能够干预乙肝病毒复制过程,在延缓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减少肝功能失代偿等方面的作用均较为显著。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药物[2],虽然长期抗病毒治疗为最合适的方法,然而其也会导致肾功能损伤。中医药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4]。本临床观察在恩替卡韦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化肝解毒汤进行治疗,着重探讨了该方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数分别为32例、18例;年龄27~63岁,平均(42.22±7.67)岁;病程1~10年,平均(5.28±1.98)年。观察组50例患者中,男、女患者数分别为31例、19例;年龄25~64岁,平均(42.32±7.71)岁;病程1~9.5年,平均(5.33±1.95)年。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纳入标准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5]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年龄范围18~65岁;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及出现肝纤维化的患者;2)合并糖尿病、难治性肝腹水以及HIV感染患者;3)并发自身免疫性肝炎或者由于放化疗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患者;4)酗酒者(女性每日饮酒精20 g以上,男性每日饮酒精30 g以上);5)伴有严重肺、心、肾功能障碍者;6)伴有精神疾病或言语障碍者;7)处于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8)中途退出治疗者或无法配合治疗者;9)过敏体质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恩替卡韦(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0038号)口服,每次0.5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拟化肝解毒汤进行治疗,组方:虎杖、垂盆草、平地木、半枝莲、紫草各20 g,贯众、苦参、柴胡、白芍、白术、甘草各10 g,水煎煮,1剂/天,于早晚餐后口服。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连续服药3个月。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指导原则”[6]中疗效标准,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2.3 观察指标 1)疗前、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主要症状评分:对患者倦怠乏力、纳差、胁肋胀痛、脘腹胀满症状参照参考文献[6]症状评分量表进行评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2)实验室指标:①于疗后3个月、6个月采集2组患者肘静脉血5.0 mL,在医用离心机(广州吉迪仪器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JIDI-6D型)3 500 r/min离心5 min,取上层血清,将其置于-20℃的冰箱中进行保存,待测。采用i2000系统电化学发光法全定量检测血清HBeAg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说明书进行操作。HBeAg<250 S/CO为阴性。②疗前、疗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

3 结果

3.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11例(22.0%)、有效27例(54.0%)、无效12例(24.0%),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显效21例(42.5%)、有效25例(50.0%)、无效4例(8.0%),总有效率为92.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疗前、疗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疗后各主要症状评分较疗前皆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疗前、疗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

3.3 疗前、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肝功指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较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水平(P均<0.05),见表2。

表2 疗前、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肝功指标比较

3.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HBeAg转阴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HBeAg转阴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HBeAg转阴率比较[例(%)]

4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该病毒属于嗜肝性双连线状DNA病毒,肝脏组织在受到HBV感染后会出现炎性病变,肝细胞肿胀、变性及坏死。HBV可以不断进行复制,肝内坏死区域的胶原出现过度沉积及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7]。相关研究表明:HBV病毒感染机体所检测到的HBsAg阳性无传染性,属于HBV外壳蛋白,而HBV DNA才是导致慢性乙肝患者病情发生恶化,且反复性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8]。恩替卡韦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抗病毒药物,属于一种类似于鸟嘌呤核苷的药物,能够对HBV多聚酶具有抑制效果,且通过磷酸化生成三磷酸盐,且可与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发生竞争抑制,从而从而对HBV的复制产生抑制作用[9-10]。因此,笔者选用恩替卡韦作为对照组的治疗药物。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属于“肝著”“肋痛”“肝瘟”“臌胀”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肝,与脾、肾、胆、胃等脏腑相关,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患者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抗邪不利,湿热疫毒(乙肝病毒)之邪乘虚内侵,隐伏血分,引发湿热蕴结之证,患者出现口苦、身目黄染、脘腹胀痛等症状;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患者因情志不遂致使肝失调达,引发肝郁气滞,肝病传脾,致肝郁脾虚,脾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身体失于滋养,出现乏力倦怠,脾失健运、脾胃不和、升降失调,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再者,患者气机不畅,气血失调,久病致瘀、久病入络,又可兼见瘀血阻络之象。基于上述病因病机分析,笔者根据本病湿热疫毒内伏气血、肝郁脾虚、瘀阻脉络的病机特点,以清热解毒利湿、疏肝健脾兼活血化瘀为治法,自拟化肝解毒汤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该病。方中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经,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瘀止痛之功效;垂盆草味甘、淡,性凉,归肝、胆、小肠经,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痈散结的功效;其有效成分垂盆草甙能显著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可降低肝损伤动物的血清谷丙转氨酶,为治疗肝炎的有效药物之一[11];苦参味苦、性寒,入肝、胃、大肠等经,有清热燥湿、利尿之功,氧化苦参碱能够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当前被广泛用于筛选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细胞)中的HBV复制[12];苦参素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控制肝病的病毒[13];平地木又名矮地菜,性平,味辛、微苦,归肝经,有祛风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上海常用中草药》载其:“活血止痛,利尿,健胃,止血。治湿热黄疸,肝炎……”;半枝莲味辛、苦,性寒,归肝、肾经,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之功效;贯众味苦、涩,性寒,归肝、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紫草味甘、咸,性寒,有凉血、活血、解毒之功效;当归补血养肝、活血化瘀;柴胡入肝、胆经,有疏肝解郁之功,柴胡有较强的保肝功能以及抗病毒活性,柴胡皂苷能够对各种炎症起到很好地消炎作用[14];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经、脾经,有养阴柔肝之功效;柴胡、白芍、当归与清热解毒利湿药相配合,疏肝解郁、养血柔肝,使湿热之邪去而肝阴不伤;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经、胃经,起益气健脾利湿之功效;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甘草酸有抗HBV作用,通过抑制脂加氧酶和磷脂酶A2的活性降低PGs合成释放。本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疗后各主要症状评分较疗前皆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较疗前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水平(P均<0.05)。结果提示,自拟化肝解毒汤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HBeAg转阴率,同时更有效地改善临床主要症状和促进肝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与单独恩替卡韦相比,自拟化肝解毒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HBeAg转阴率,同时更有效地改善临床主要症状和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主要症状乙型肝炎血清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幽门螺菌感染胃炎患者血清miR-155表达与IL-6表达的相关性
走进“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
血清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