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爽,周 红,韩光玺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医院儿科·浙江 杭州 311200)
哮喘为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一种以气道反应性增高及气道炎症为特殊征象的疾病,多数患儿以反复性咳嗽、喘息、胸闷、气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尤其在凌晨及夜间发作剧烈[1]。该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高达3.02%,且在近年来呈逐步上升趋势,约70%~80%的患儿的发病在5岁左右[2]。本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现阶段普遍认为与内分泌因素、神经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宿主因素、遗传因素等有着密切关系[3-5]。临床西医治疗以长期干预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为主,持续、长期、规范性的治疗措施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疗效并未达到理想状态[6]。近几年中医药在儿童哮喘的防治中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方法多,效果好[7-8]。本文观察了自拟温肺化痰降气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本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接诊的小儿哮喘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6例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84±1.71)岁,病程1~6年,平均(3.28±1.21)年;观察组46例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97±1.73)岁,病程2~5.5年,平均(3.25±1.19)年。2 组患儿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 依据《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9]中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寒饮停肺型[10]。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和辨证标准,处于哮喘发作期的轻、中度患儿;2)年龄3~14 岁患儿;3)患儿家长知情并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哮喘缓解期和变异性哮喘者;2)辨证属其他证型者;3)重度哮喘者;4)有先天性肺部疾病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5)过敏体质患儿。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按《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9]和《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11]给予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和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应用西药治疗同时加用自拟温肺化痰降气平喘汤治疗,药方组成:白芥子3~10 g、姜半夏3~10 g、莱菔子3~10 g、陈皮3~10 g、党参5~10 g、白术5~10 g、茯苓5~10 g、苏子3~10 g、干姜3~10 g、细辛2~3 g、苍术3~10 g、厚朴3~5 g、葶苈子3~6 g、射干3~6 g、地龙3~10 g、五味子3~6 g、甘草3~10 g,并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灵活加减变化。上述方药,每日1剂,加水浓煎取汁50 mL,每天2次口服。2 组患儿均治疗2 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2.2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显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听诊两肺偶闻及哮鸣音;有效:患儿临床体征缓解,听诊两肺哮鸣音减少;无效: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或加重,听诊两肺哮鸣音无变化。(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2.3 观察指标 1)观察2 组患儿症状(包括咳嗽、喘息、胸闷、气促)的改善情况,评分标准:无症状者计0分,症状轻度者计1分,症状中度者计2分,症状重度者计3分。2)观察2 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3)观察2 组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即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应用AS-507肺功能检测仪(济南欧莱博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进行检测。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差异性以χ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差异性以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3.1 2 组患儿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儿疗效比较[例(%)]
3.2 2 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2 组患儿症状积分比较分)
3.3 2 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结果见表3。
表3 2 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3.4 2 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患儿治疗前后FVC、PEF、FEVI比较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气道梗阻、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性反应为主要临床特征。患儿发作前往往出现咽痛、咽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或出现憋气乏力等,病情发作时临床症状主要有胸闷、喘息、气促和咳嗽等,尤其在清晨及夜间较重[12-13]。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小儿哮喘的发病率都有增加,引起医界广泛关注。西医治疗小儿哮喘作用局限,难以起到全身综合调理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大。随着中医药在哮喘防治方面研究的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可补充西医之不足[14-16]。
中医认为,本病属“哮证”“喘证”等范畴,由肺气壅塞、宣降失调、风寒袭肺所致。其发病机制正如《证治汇补·胸膈门》所云:“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风寒引动伏痰,结滞阴凝之邪阻塞气道是病机关键,治须以温散之品散邪开结,平喘憋之候,复宣降之机,据此拟温肺化痰降气平喘汤治之。方中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豁痰散结;姜半夏辛温,燥湿化痰、散结消痞,为治寒痰要药;地龙解痉定喘;苏子专属肺经,温肺降气、消痰平喘,对咳嗽气喘等症效佳;莱菔子消食导滞、祛痰降气定喘;陈皮、厚朴理气健脾燥湿、顺气消痰平喘,主治痰湿壅滞之胸膈满闷、咳嗽痰多、气逆喘咳;细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葶苈子泻肺消痰平喘;射干降气消痰、平喘止咳;党参、白术、苍术、茯苓健脾燥湿利水以绝生痰之源,益卫固表防外邪入侵;五味子益气生津、敛肺止咳喘;甘草化痰止咳、益气补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肺散寒化饮、燥湿化痰散结、利气止哮平喘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苏子提取物中的脂肪油具有显著的平喘止咳、抗炎、抗过敏作用,能显著延长咳嗽潜伏期和喘息性抽搐的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17];白芥子具有祛痰镇咳平喘作用,可松弛气管平滑肌,延长哮喘潜伏期,预防控制哮喘发作,减轻发作程度[18];地龙有抗组织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能消除水肿,降低巨噬细胞活性,减小气道高反应性,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气道阻塞,抑制支气管痉挛[19]。本文结果显示,在西医常规治疗同时联合应用温肺化痰降气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不仅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还能缩短患儿康复进程,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