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晗
山东吕剧《下陈州》中有个唱段:“听说那老包要出京,忙坏了东宫和西宫。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这对皇家伙食的想象太接地气,全都跟山东人一样,吃大饼卷大葱。
民以食为天,在农民的想象中,帝王家和丞相府的伙食都跟当地的富裕人家差不多,在鄉间酒席上能够见到。不过这些食物听起来生动,带着些许幽默感,另有一番趣味,如同美食探索纪录片《风味人间》或“舌尖上的某地”系列,让人很想尝试一下。《射雕英雄传》里洪七公念叨的御膳房鸳鸯五珍烩,再怎么渲染读者也没感觉,太高级的东西,普通人没有想象的参照物,还不如吃烧鸡那样让人垂涎欲滴,本真的食物,不需要太豪华的做法。
《红楼梦》里钟鸣鼎食的贾府,饮食复杂,有纯属炫耀排场的茄鲞和小荷叶小莲蓬汤,但似乎并不诱人。贾府日常吃的也似乎平常。刘姥姥第二次去贾府,带的礼物是地里头的瓜菜,贾母说正好想吃个新鲜瓜菜——可能越是贵族,各种食材储备越要足,至于新鲜不新鲜,可就难说了。平时还特意叮嘱刘姥姥说:“到年下,你只把你们晒的那个灰条菜干子和豇豆、扁豆、茄子、葫芦条儿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上上下下都爱吃。”虽然是为刘姥姥着想说客气话,但也是实情——贾府里常吃晒的干菜。
皇家的饭也未必好吃。据说清朝的乾隆、慈禧吃饭的排场都不小,准备一百多道菜,大部分都没动过筷子就被拿下去。我一直很怀疑这些菜是否每道都是珍馐佳肴,直到看到溥仪在《我的后半生》里写的,才得以解惑。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给皇上吃的饭种类虽多,但能吃的不多。这些菜肴经过种种手续摆上来之后,除了表示排场外,并无任何用处。它之所以能够在一声传膳之下,迅速摆在桌子上,是因为御膳房早在半天或一天前就已做好,在火上等候着。但溥仪自己每餐实际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后由四位太妃接着送。都是把能吃的放在面前,御膳房做的都远远摆在一边,不过做个样子而已。
欧洲的皇帝发愁的却是另一件事,四处征战的拿破仑曾悬赏保存食物的方法,因为“一支军队是靠它的胃前进的”。后来,做过糖果制造商、厨师、酿酒师的尼古拉·阿佩尔发明了罐头。罐头食品,对于上战场的士兵和远航的船员来说是利好,可以免于饥饿,满足营养保障和补充体能,不会缺乏维生素。
非常时期罐头食品的保存时间长,鱼类、肉类、水果类都有,疫情期间建议家里储备一些。但普通人还是想吃新鲜热乎的饭菜。如今外卖的发达给不愿做饭的人士带来了福音,似乎实现了饮食自由,人人都可以像皇帝一样饭来张口。可点外卖也有风险,一是点来的饭不好吃。二是一旦有了疫情的不可抗力,外卖也难点。不过做饭也不难,在家也可以使用各种料理包,操作简单。想想现代人跟末代皇帝溥仪一样,即使物质条件不错,也难以实现饮食自由。要想吃得合心意,并不容易。
(郑炜荐自《时代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