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嘉
(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技术型人才,其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提升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标准不谈质量”,201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其中第五条指出,要构建、完善教育教学相关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该文件表明,国家层面的教学质量标准是对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若要将其有效贯彻、落实到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作用,就要形成一套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
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是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和管理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教学文件[1]。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是指职业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职业岗位知识、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专业水平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的程度,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反映的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需要达成的程度。
由此,构建健全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在加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教学质量标准是判断教学质量是否达到特定水平或指标的重要依据。为确保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发展性,在构建其框架、体系时要满足如下诉求。
1.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要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要体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导向,要充分考虑地方产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也即学生在毕业之后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衔接具体的岗位要求,满足产业的实际用人需要。因此,迫切需要职业院校作出相应的变革,在构建教学质量标准时必须明晰产业关于人才培养的具体类型要求和质 量标准,充分考虑产教之间的深度融合,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相对接的高水平、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最大限度上满足社会生产对人才的需要。
2.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要顺应经济动态发展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动态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明确提到,要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水平,对院校建设、专业群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将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融入职业院校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中来。因此,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发挥教学质量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发展中的最佳能效。
3.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要凸显自身教育特色
高职院校扩招政策自2019年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面对各大本科院校不愁生源的招生现状,高职院校只能自降条件、门槛进行招生,接收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各大职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生源竞争。面对这一处境,职业教育要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就要凸显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所在,在办学过程中融入独特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风格。另外,在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上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的生源要采取不同的教学质量标准。
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工具箱和方法库中,标准无疑是其重要的基石[2]。标准制定的意义在于实施和执行,综观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现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 在本质上未与普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区别开来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它们在本质上是有所区别的。主要区别在于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教学内容以及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工作岗位的任务、过程、情景等决定的,与普通教育以学科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职业教育仍旧遵循普通教育的教学理念,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未从本质上与普通教育的教学标准区别开来,致使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制定形同虚设。
2. 职校课堂教学内容与产业岗位技能需求不匹配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必须具备较强的适配性和实用性。换言之,课堂所学即岗位所用。但实际上,企业、行业接收毕业学生进入实习岗位之后,发现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往往达不到岗位要求,还需要费时、费钱、费力对他们进行二次培养。根本原因在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与企业、行业在对人才的培养质量上尚未达成一致的、明确的质量要求,致使学校制定的教学质量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不能有效匹配实际的岗位技能需求。
3. 支撑教学质量标准实施的教学资源配置不完善
教学质量标准要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需要配备完善的教学资源。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对职业教育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学质量标准要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在课程设置、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都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也是教学质量标准稳步实施的重要前提,否则提出再高的教学质量标准都是无稽之谈,不仅会限制质量标准本身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
PDCA循环是应用在质量管理领域中的一种通用模型,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提出构想,后由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加以深度挖掘、宣传,PDCA循环由此获得普及与推广,并应用于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的过程当中,因此,又称之为“戴明环”。
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PDCA循环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反馈(action)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构成一个活动大循环,大环包小环,小环推大环,每个环节具有共同的作用但又相互独立。在质量管理活动中,PDCA循环要求质量管理工作按照四个环节的顺序进行循环,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循环,而是阶梯式的上升循环,实质上就是质量计划组织、实施的过程。
计划(plan):整个质量计划的目标和导向;执行(do):质量计划的实施、操作过程;检查(check):依据质量标准对计划执行的内容进行评估,查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并完善质量计划的实施细节;纠正(action):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经验予以标准化,而失败经验将纳入下一个循环进行解决。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应当遵循的科学程序,最初被应用于工业管理领域,后来被逐渐推广开来,延伸至各个管理领域。在日本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中,就应用了PDCA循环进行改革与实践,无论国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其基于PDCA循环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涉及学校运营状况与教育活动研究[3],并且已具备相当丰富的教育实践改革经验。
教学标准构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教学工作所要达到的水平和指标进行明确质量规范的过程。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理论的分析视角,对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进行探索,将PDCA循环中的各管理要素嵌入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中,明确各环节的具体指标,搭建一个层次分明、内外互动的多维循环架构,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管理,以期改进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并形成长效机制。
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中,计划是所有环节的根本和基础,要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落实,计划的制定是关键抓手。
1. 做好市场调研,明确人才需求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类型,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是培养人才的阶梯和桥梁,所培养的人才需对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人才需求调研是教学质量标准制定的出发点,可以通过社会行业背景调查、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来了解外在环境对人才的基本诉求,在制定教学质量标准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行业、企业渴求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的培养纳入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2. 分析国家政策,掌握最新走向
为了加速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职业院校要明确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认真研读并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政策,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学标准的构建应涵盖专业建设、课程设置、课堂教学、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内容,依据国家层面的要求规范职业院校的办学行为,贴合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
3. 结合院校基础,制定可行计划
各职业院校在支持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的区域情况、办学条件,采取灵活的办学策略,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院校教学质量标准。但要注意的是,制定教学标准时,要在职业院校基本教学规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追求特色和新意,且要通过专业审核人员(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等)的验收考核,才能投入使用。
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中,执行环节是将计划落实到实践层面的过程,即要根据上一环节的内容进行操作。
1. 对接产业需求,培育技能人才 标准制定的意义在于执行。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落实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工作。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与产业需求是紧密结合的,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将转变为“以教促产”[4]。由此,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紧扣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生高水平技术、技能的培养,实现与当代先进技术、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
2. 提升教学团队,校企协同办学
教师是教学质量标准的主要执行者和推动者,要达到特定的教学质量,就要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为此,学校层面一方面要做好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职业资格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下企业的学习锻炼,储备必要的企业实践经验。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邀请企业骨干到职业院校任职授课,实现校企合作育人。
3. 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是提升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力量。因为社会生产工作过程是不断调整更新的,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必须时刻紧跟国家(地方)的产业动态变化而调整[5],所以对于职业院校课程资源的建设要及时进行内容的更迭和改进,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融入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便利,并结合职业教育的实践特性,对教学方式、手段要有所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满足教学质量标准的相关要求。
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中,计划在执行之后要进行检查和评估,判断其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质量改进和可持续发展。
1. 成立督导部门,拓宽监控层次
研究教学质量监控的逻辑起点是“监控”和“教学质量”之间的深度关联,两者之间是以人为中介的[6]。由此,教学过程需要特定的部门、人员进行监控。在职业院校中成立教学督导小组的目的就在于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管,但事实上很多院校的教学督导形同虚设,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并且监控的权力和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但教学质量高低和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包括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等[7]。因此,不仅要明确督导小组在教学过程中的监控职责,还要关注职业教育本身的特色所在,对于教学过程的监控,在兼顾教学的内容、环节、方法、效果等的同时,也要考虑教学的内容是否契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育人要求,从而拓宽督导小组的监控层次,提升教学质量监控的全面性,以改进职业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2. 组织评估团队,整改存在问题
教学的评估与督导是相辅相成的,是对教学质量是否达标的判断和评价。职业院校质量管理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需要充分考虑办学服务的对象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及评价[8]。因为办学主体涉及院校、企业等多个层面,所以在评估教学质量时应该进行多主体的评价。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由行业、企业来检验,满足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用人要求[9],因此,教学质量评估除了由本校专业带头人、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学生等参与之外,也应当邀请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骨干代表参与考核,为教学质量的改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对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存在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反馈,从而使教学质量标准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中,纠正环节是循环过程的反馈,要在此过程中吸取成功经验,以更好地链接下一个活动循环。
1. 吸取成功经验,纳入教学标准
在教学质量标准执行、监控、评估之后,对所实施的教学质量标准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要进行验证,学校可以定期收集、整理、分析教学信息,将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水平[10]。职业院校内的执行部门要积极给予反馈并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形成校内多方位的作用机制,总结教学质量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并加以肯定和汲取。总而言之,通过对反馈信息进行整理、筛分,将提升教学质量的信息、要点纳入质量改进的标准方案中,以制定出更为合理、客观的教学质量标准。
2. 反思不足之处,调整质量目标
在教学质量标准实施之后,既然有成功经验,就必然存在一些不足,由此,需要根据评估阶段所发现的问题、涉及的层面进行纠正。首先,总结失败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以免在下一个循环重复;其次,对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并预判如果对其进行改进后再投入下一个循环,问题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做好预防问题出现的准备;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对质量目标作出相应调整,制定新的教学质量标准,采取新的质量保证措施,以构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阶梯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PDCA质量管理循环系统。此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构建 实施示意图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是规范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是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为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本研究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与实施当中,分别就“计划”“执行”“检查”“纠正”四个环节进行质量改进和管理,在实践中反馈,在反馈中总结,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以形成适用于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教学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