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月,陈宣男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科技体系与核心基地建设办公室,北京 100007
公立医院评价自20世纪末成为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改革的重点工作,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是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抓手[1]。多年来,我国及地方卫生主管部门及多方机构开展对医院的评价和排名,这些排行榜采取的评价方法及得出的结果虽然不尽相同,也饱受质疑[2-3],但排行榜在评估医院在行业中的定位,以及为促进医院在临床服务、社会责任、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医疗卫生行业国家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强化了学科建设、助推全国优质医疗均等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更便捷的优质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该文通过梳理我国医院排行榜发展历程,分析主流排行榜的稳定性与差异性,指出所在问题,为以后更好优化评价指标及衡量医院各方面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自2010年起,我国有关卫生主管部门及三方机构等开始对医院综合水平及专科水平进行有关评价,三方机构对医院评价的综合榜单及专科排行榜始现。诸如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贡献度排行榜、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中国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等[5-8]。部分省市开展区域性的医院评价工作,例如辽宁省医院协会向社会发布“辽宁省三级甲等医院运行与管理排行榜”;深圳市卫健委发布深圳市公立医院综合评价排名等[9]。2019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正式启动,得到全行业的高度重视。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按照年度实施,考核数据时间节点为上一年度1—12月。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等4个方面的指标构成[10]。我国三方机构排行榜发展如下。
中国医院排行榜单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在2010年首次发布2009年的“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和“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综合)”,2017年后正式改为“中国医院排行榜”和“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此排行榜借鉴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的评价方法,坚持以临床学科水平、专科声誉为核心,并兼顾当年的科研产出[16]。中国医院排行榜评价方式采用“专科声誉”与“科研分数”两个指标,分别占比80%和20%。首先建立同行专家数据库,再随机抽取,要求专家综合考虑医院的学科建设、临床服务水平及质量、科研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此外统计SCI论文得分,并将医院获得的部分重要奖项转化为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得分。由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排行榜的评选结果得到医疗行业广泛认可[11-15]。
由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自2011年起发布,其构建了中国医院综合竞争力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方医院分层评价体系”。从最初推出中国医院竞争力县级医院排行榜,发展到2020年包括中日韩医院、东盟医院、粤港澳大湾区医院、顶级医院100强、省单医院、地级城市医院、县级医院、中医院、肿瘤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等的“四横八纵两国际”排名榜单。中国医院竞争力评价方式以专家咨询法与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相结合方式确定指标权重,用加权TOPSIS分析法定量评分,从医疗技术、资源配置、医院运营、诚信服务和学术科研5大维度进行评估[16]。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于2014年发布,评价结果于2014—2021年连续8年发布。起初名为“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2018年变更为“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Metrics,STEM)”,它围绕科技活动全过程,覆盖创新活动全链条的综合测算值,是国家衡量医学科技进步的标尺,是机构衡量自身科技发展水平的量尺,代表机构科技综合实力水平,是机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17]。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评价指标包含科技产出、学术影响、科技条件3个方面,评价体系完全基于客观数据,采用统计数据源,创建基础数据库,并对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整个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建立数据加工处理系统,执行严格的数据核查机制。2020年对我国1 600余家三级医院开展研究,分为综合科技量值和学科科技量值两部分,涵盖麻醉学、心血管病学、消化病学、呼吸病学等共31个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及部分三级学科,进一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18]。
2015年,国家医疗数据中心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挂牌,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借此大数据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估发布中国最佳临床学科评估排行榜。基于病案首页,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数据来源相对透明可靠、公平客观[19]。在大数据统计分析基础上评判衡量医院临床医疗的水平和服务能力,侧重定量评价,其中医疗服务的病案数据占比70%,同行评议的专科声誉数占比30%[20-21]。评价内容为学科临床水平,评价指标包括医疗质量、临床能力、医疗绩效、学科声誉。2015年首次参评临床学科包括妇产、耳鼻喉等6个一级学科以及包括呼吸内科、内分泌内科等13个二级学科,共计19个[22],排名只展示各学科前15名医院。此榜单仅2015年发布了一次,无连续性可言,但是至今仍可参考,有借鉴意义。
由四川大学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贡献度研究所在2012年首次公布。为促进中国公立综合医院在面向社会服务水平、科研能力、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医疗卫生行业国家队的主体作用,其每年发布中国公立综合医院社会贡献度前50位的排行榜。此排行榜数据来源为政府相关机构和各综合性医院公布的相关数据,有关学术刊物数据库等,并确立了客观反映综合性医院社会贡献度的2个一级指标体系(医疗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术贡献与医学人才培养),11个二级核心指标进行评估。本榜单充分考虑了医院社会服务能力,为患者等就诊提供参考[23]。但是该榜单2017年后不再发布。
选取连续发布的且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力的面向全国综合医院排名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3个排行榜单,以2021年发布的2020年评价数据为基础,发现同时进入3个排行榜单的共有57家医院。同时进入两个榜单及以上的有89家医院。
3个排行榜单重合数见表1。从以上对比中可以看出,中国医院排行榜和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数据重合度最高,76家医院重合。中国医院排行榜与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重合度最低,61家医院重合。
表1 3个排行榜单前100名医院的重合数
通过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中国医院排行榜与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2021年数据和2020年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见表2;再对数据的差异性进行检测,见表3。结果显示,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中国医院排行榜与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3个排行榜单2021年排名数据和2020年排名数据具有相关性且没有差异性,说明3个排行榜单近两年各自评价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并未发生颠覆性变革。
表2 3个排行榜2021数据与2020数据相关性检测
表3 3个排行榜2021数据与2020数据差异性检测
以2021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单中的医院为基准,将医院在中国医院排行榜和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做对比,发现三大排行榜单波动幅度较大,同一医院在不同排行榜单中具有较大排名差异。见图1。
图1 2021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排名对比
对2021年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中国医院排行榜及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三大榜单排名进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及差异性分析(威尔科克森检验),结果见表4和表5,发现三大排行榜单排行趋势具有一致性,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与中国医院排行榜差异性不显著,两者榜单与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榜单有较大差异性。
表4 3个排行榜相关性分析
表5 3个排行榜渐进显著性性双尾值
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单和中国医院排行榜单重合数最多,且排名没有显著差异,两大榜单与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榜单有显著性差异。这不仅是由于指标体系的不同,更在于评价方法的差异。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注重科研产出及客观评价,强调“第一手”指标,在构建的三维评价体系中,科研产出涵盖论文相关、专利、标准等方面;学术影响涵盖科技奖励、学术任职等方面;科技条件涵盖科研项目、科研平台等方面,以科研产出为量化指标,其在科研产出和科研影响力上有一定的权威性。复旦大学排行榜综合考虑了专科声誉和学术贡献,以学科建设的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为主要指导方向,这两个排行榜均围绕“科研”,虽权重不同。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榜单主要综合考虑医疗技术、资源配置、医院运营、诚信服务学术科研5大方面,但学术科研方面“第一手指标”占比较小,总体更偏重于临床投入-产出方面指标。
中国医院排行榜单侧重定性评价,该排行榜的突出特点是借鉴美国医院排行榜“唯声誉排名”的方法[1],基于同领域专家对医院最佳专科声誉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科研学术水平进行最佳医院(综合)排名,排行公布后业内普遍反映排名结果与心目中的设想比较一致。该榜单还实行七大区域性分区排名机制,可有效反应片区内医院质量,让更多的医院出现在榜单上,为区域性患者就诊起到指导作用。而局限性在于大量依据主观判断,客观性较差,同行专家信息掌握若有滞后性则会出现评价不公正的情况,且主观评价并未充分吸取普通医生和患者的评价;另外限于数据的可及性和真实性,排行榜缺乏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客观指标,没有考虑服务和产出的效率问题。
中国医院竞争力·顶级医院100强榜单侧重结构、过程、结果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医院结构质量、过程质量、运营规模、医疗技术和经济运行等。开展多层次评价,包含国内外、地级、县级、民营等医院的评价,能全方位综合的比较医院之间的差距。但对包括医疗安全、医疗费用可负担性等在内的医疗结果质量关注较少;但在构建指标体系中也有不科学之处,比如采用医院运行以外的指标“常住人口”和“人均GDP”这两个指标,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医院运行;排行榜由商业机构主导,与商业价值或多或少关联在一起,客观性值得商榷,此外没有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评价理念。
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榜单优势在于突出客观定量评价,数据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来源透明,公正客观。此评价方法侧重科研能力,在医院内强调学术科研成果,可以激励国内医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和更多大师级医学专家的诞生。但此评价方式也有一定局限性,如缺少临床上的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等指标,另外没有医疗服务投入及产出的效率指标,没有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等。
医院排行榜对促进医院学科建设、提升医院服务水平、促进分级就诊、为患者提供就诊引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全国医院排行榜百花齐放,由于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维度等差异,各排行榜结果及意义也不尽相同,各有优势不足。应鼓励允许各类排行榜共存,鼓励用不同评价手段体现各医院学科建设、学术水平和临床能力及患者服务水平等方面内容,也需要建立需求导向性信息披露制度[24],加强对独立的、专业的医疗服务质量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创建培育[25]。
三大榜单2021年排名和2020年排名没有显著差异性,说明近2年三大排行榜指标选取、评价手段、评价维度等方式未发生明显变革,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随着国家政策不断调整,科技评价指标、体系等也应有相应的调整变革。今后,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应在侧重定量评价分析基础上,将会不断完善评价模型和赋权方法的研究,努力纠正评价中产生的主观性问题,努力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并逐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多层次、多类别、分区域的排行榜,推动地区医疗临床能力和学科学术水平建设,更为患者在区域内就诊选择起到指导作用。复旦排行榜和艾力彼排行榜应该避免过度主观评价或优化主观评价方式。均应不断完善现有评价体系,探索机制,真正发挥“科技评价”指挥棒作用,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为患者提供服务、为医院了解医学科研能力、学科发展水平及竞争态势、引进优秀人才提供信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