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富程
在科学育人观的推动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已经不再满足于高中生的集体参与与高效成长,而是将教学关注点放在高中生的快乐运动与健康成长方面,着意诱导高中生在体育教学中进入身心舒畅、神清气爽、情绪积极、心态愉悦的良好状态之中。为此,教师开始将情绪管理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全力开发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以及减压价值,不仅提升高中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要提升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主体情绪,帮助高中生提升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1]。
情绪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对自我情绪以及高中生的群体情绪的深度探究与科学考量,积极对高中生的主体情绪施加积极有益的正面干预,帮助高中生渐渐进入自我觉醒、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良好状态之中。情绪可分为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引导高中生科学管理自己的消极情绪或负面情绪,使之快速摆脱不良状态,重新焕发蓬勃的朝气与旺盛的活力,再次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与同学们尽情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2]。
在现实生活中,高中生形成负面情绪的诱发因素有很多。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高中生一旦进入运动角色,个体之间就显现出非常突出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如,身体肥胖的高中生跑起步来,不仅慢吞吞,身上的赘肉还会上下颤动,甚至会有人讥笑,因而身体肥胖的高中生就很容易形成负面情绪与灰色心理,甚至是自卑心理。因此,高中生群体的对比意识能够对“弱势群体”产生心理暗示与情绪感染,导致“弱势群体”产生负面情绪,进入不良状态。
在体育活动中,高中生之间还存在非常大的竞争性,在一较高下中产生成功者与失败者,而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在100米跑中,身体匀称、肢体协调、步伐轻盈的高中生就会轻松奔跑、快乐表现,然而,身体超重或体弱多病的高中生就会在剧烈运动中相形见绌,落于下风。因此,好胜心理既是高中生奋发直追的生命动力,也是功败垂成后黯然神伤、消极颓废的反向作用。
在体育活动中,高中生还要面对残酷的对抗性,身体方面的巨大差异使高中生在某些运动项目中“欲哭无泪”。例如,在篮球运动中,身体灵活一点,身高超常一点,弹跳稍好一点,都会在篮球运动造就出巨大的差异。小个子队员要想从高个子手中抢得一个篮板球太难了,身体柔弱的防守队员在合理冲撞中能够体验到“形同虚设”的尴尬。因此,对抗性能够让一些高中生自叹不如、伤心不已。
在体育活动中,高中生产生负面情绪还源于虚荣心过强、“输不起”、“过于要面子”,无法接受自己被打败的既定事实。也就是说,有些高中生耐挫折能力较为孱弱,赢了就兴高采烈,一旦失败,就会心灰意冷、垂头丧气。而在体育活动中,高中生之间的竞争、比赛、对抗无时不在,一旦高中生虚荣心过强,无法正确对待自己的失败,自然就会“兵败如山倒”,个人情绪非常低落、颓废。
在体育活动中,高中生产生负面情绪还源于思想负担、心理压力、精神负荷等过大,导致高中生较为敏感、脆弱、易怒而难以自控。而高中生带着这些负面因素进入体育活动中,一旦遭遇失败,必然就会“引爆”内心中的诸多不快,且难以招架,被失控情绪所驱使。因此,思想压力巨大的高中生在面对体育活动中的失败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脆弱的心灵已经接受不了如此多的失败。
在体育活动中,高中生产生负面情绪还源于自身的不良状态,或考试成绩不佳、前途堪忧,或生病请假后耽误课程后,心烦意乱,或加班加点努力学习,而成绩却名落孙山,等等。当处于不良状态的高中生进入体育活动时,体育活动的竞争性、对比性以及对抗性就会转变为刺激性与伤害性,比赛失败,就会成为这些高中生“心灵伤口上的盐”,自然会形成强烈而难以自控的负面情绪。
情绪管理是体育教学拓展实效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体育教学实现高中生和谐相处、友好互助、关系融洽的人文关爱,更是教师对体育教学的智慧管理。
教师是情绪管理的设计者与实施者,自然也要在情绪管理中身先士卒、勇做表率,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尤其是要参与自己不擅长的活动之中。体育教师大都是来自高中时期的体育特长生,都有一定的专修课程,不仅身体素质好,专业技术也很好。因此,体育教师要在自己不擅长的体育活动中“被超越”、“被打败”,甘做人梯,智做人梯,且微笑着接受自己的失败,不因为自己的学生超越了自己而懊恼与生气,反而非常大度地看待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例如,乒乓球技巧非常细腻、精准,如果体育教师并不是乒乓球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那么,虽然体育教师具有非常良好的身体素质,却在乒乓球技巧方面与高中生之间的差别非常小。因此,体育教师在与高中生一起打乒乓球时就会互有胜负,而教师的“败绩”对于高中生而言往往具有非常特殊的教育价值与催发功能,能够成为高中生长时间“引入为荣”的骄傲资本。这样,高中生即使仅仅获得一次乒乓球比赛的胜利,也会兴高采烈地兴奋数天,心中的负面情绪与不良心理自然就会在强大的愉悦状态与生命活力面前“相形见绌”,渐渐化为乌有。
这样,高中生就会从教师的失败中得到启发: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而且,教师也为高中生树立了一个正确面对失败、科学管理情绪的好榜样。因此,教师参与体育活动不仅有带动作用,还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自信心,更能够实时实地教育高中生,任何人都要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失败与缺点,不能逃避。由此可见,当高中生再次因为失败而出现个人情绪时,自然就会以教师为榜样,努力成为一个有见识、有度量、有心胸、有视野的人,能够科学管理自己的情绪[3]。
教师不仅要借助“自我牺牲”去推动情绪管理,还要倡导“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评价标准,引导高中生能够科学全面地剖析一个人的优点与缺点。因为成功者只有一个,失败者却有很多,不能成就一个人而“毁伤”了其他人。在体育活动中,比赛处处都是,情绪也必将随着失败而滋生,而不良评价也必然会雪上加霜。因此,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评价标准,鼓励多多、赏识多多,拒绝挖苦与讥笑,让语言文明、相互关照、相互激励、相互赏识蔚然成风。
例如,一位腿部有残疾的高中生在200米跑中成为小组最后一名,其实,该名学生早就预料到了自己运动的结果,因而会对这次失败“习以为常”。然而,教师与同学的不同评价却对改名学生形成不一样的主体感受、心理态势与情感体验,因而教师要格外注意对“特殊学生的特殊评价”,力争实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以此造就一个非常特别的“成长经历”。教师可以组织高中生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评价残疾学生的具体表现,那就是“用掌声送去人文关怀与赏识激励”,告诉残疾学生:失败仅仅是“磨刀石”,会让自己更加“坚韧与优秀”,努力才是最美丽的风景,残缺的身体也能够承载强大的精神。这样,良好的评价就会构建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科学管控个人情绪,因此,教师要多激励学生。
教师不仅要提升教学评价中的赏识与激励,打好“情感牌”,还要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积极创设和谐、友好、关爱、互助的教学情境,以良好的人文环境催发高中生思想意识中的正能量,有效压制负面情绪。高中生对外界环境拥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因而能够形成良好的应激反应、情绪变化与心理调节,一旦有负面情绪生成,积极情绪能够很快将负面情绪清除干净,实现“邪不压正”。因此,良好的活动情境催发良好的生命体验,积极友好的正能量又能够消除负面情绪。
例如,足球运动是高中生非常喜爱的体育项目,然而,在足球运动中高中生的动作幅度较大,危险系数较高,因而高中生之间的肢体接触、超量冲撞,甚至意外小伤经常出现。尤其是高中生在踢球的时候,力量非常大,一旦出现主观上的严重误判,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从而对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可能,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当事人的直接冲突。因此,高中生在面对“意外伤害”时,活动氛围就会直接决定着高中生的应激反应,如果外界氛围融洽和谐友好,受伤高中生就会做出非常缓和的应激反应;如果外界氛围非常紧张、对立、生涩,受伤高中生的应激反应必然会趋向过激、生硬与暴力。可见,活动情境对负面情绪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教师不仅要创设友好化的活动情境,还要开展快乐游戏活动,让任何一个高中生都进入快乐、兴奋、愉悦的良好主体状态之中,帮助高中生在思想意识中充满正能量与真善美[4]。如果高中生在面临失败或意外伤害时,自然就不会斤斤计较,一笑了之,因为高中生的“心”还在快乐游戏之中,仍旧一心想着去运动、去娱乐,没时间去计较运动过程中的小伤害。因此,快乐游戏活动不仅能够创设快乐情境,更能够催生快乐体验,让高中生进入“此间乐,不思伤”之中。
例如,在体育游戏“推小车”活动中,一人趴在地上用前肢移动,另一个人在后面抬着脚踝部位,二人都具有较大的运动强度。尤其是,后者需要负重前行,手部一旦疲惫,就容易出现手滑的意外,使前者的脚尖重重地摔在地上,产生非常明显的疼痛感。这时,前者一般不会太计较这些,究其原因就是快乐游戏的催化作用。当然,活动结束后,前者的脚尖仍然还会存在疼痛感。另外,在“推小车”活动中,爬行前进同学的头很容易与其他同学的头碰在一起,因而也能够产生一定的疼痛感,使两位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而当时的游戏情境与主体感受的优劣就会直接影响到高中生的应激反应,形成不一样的后果。因此,快乐游戏能够推动高中生进入宽容、友好、理解的良好状态,消除了负面情绪的影响。
情绪管理是体育教学的有益拓展,能够对高中生的主体情绪、认知心理以及精神面貌施加积极有益的良性干预,帮助高中生快速找回迷失的自我,自觉成为情绪管理的主人,合理地进行宣泄与释放。高中生获得心理疏导、心理教育的机会非常少,因而教师利用体育教学的课程优势,对于高中生的情绪、心理、精神等主体状态施加良性干预,重新焕发高中生的生命活力、能动作用与积极情绪,推动高中生再次以激昂的斗志、积极的态度、快乐的心情、旺盛的活力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再次扬起高效认知、快乐成长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