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瑾
学校体育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学校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各种文化知识,更要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体育有着多种形式,其中包括课外体育活动、家庭体育活动、俱乐部体育活动等。因此,学校体育的开展要坚持“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既要重视校内课堂上的体育课的开展也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初中阶段,青少年无论是在身体发育方面还是在知识增长方面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在此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完全,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正在慢慢形成。学校体育是增进身心健康、加强体质的有效手段。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巩固体育课所学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体教融合”成为现如今热门的话题,很多学校都在关注“体育与教学的融合”问题。教育和体育融合的说法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而体教融合现如今成为了教育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为什么高度关注体教融合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毛振明教授、夏青和钱娅艳三人在《体育学研究》第五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进行了剖析,青少年体质差成了其主要原因。俗话说“青年兴,国家兴 青年强,国家强”,青年一代在学习好文化课知识的同时,拥有强健的身体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况下,“体教融合”逐渐成为了社会性话题。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对某一个失误或对某人的一种喜欢或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从体育方面来说,态度对个人的行动有着很大的影响,是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方向针,包括是与否、赞同与反对、接收与拒绝、喜欢与讨厌等等。本研究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的态度分为四个层次:非常重要、重要、无所谓、不需要,对课外体育的重视程度体现了由强变弱的趋势。
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商丘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认为非常重要的有168人,认为重要的有134人,分别占42%和33.5%,差别不大。75.5%的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非常重要或重要,而认为无所谓和不需要的共占98人,占24.5%,这说明商丘市绝大部分的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良好的,且参加的意向强烈。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某种事情的念头,是人们本身所产生的一种内驱力,并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把体育想法被转化为体育行动的心理动因是体育动机,它的作用是激发和维持体育行动,对体育行动进行驱动、调节、强化和维持。有关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罗列了娱乐放松、强身健体、兴趣爱好、完成学业、受他人影响五项动机。
由统计可以得出,商丘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正确的、健康的、多层次的。其中娱乐放松(64.5%)排在第一名,强身健体(62%)排在第二名,兴趣爱好(43%)排在第三名,完成学业(41%)排在第四名,受他人影响(15%)排在第五名。从中发现,商丘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动机更多的是以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娱乐放松的形式来增强体质、增加同学、朋友、家人之间的交流,而不仅仅是为了增进健康和完成学业。
虽然商丘市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是积极的、健康的、多样的,但学校有必要继续对学生的动机加以引导,有效的推动学生参加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
频度通常是指频率,是一种频繁的性质或状态。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频度反映了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既能反映学生的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又能反映出学校对体育活动重视程度以及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效果。
统计数据表明,参加课余体育活动一周一至三次有156人,占比39%,除去学校组织的活动外不参与的有126人,占比31.5%,而一周四到五次或六次及以上各有84和34人,各占比21%和8.5%。从表上不难看出一周三次的人数和除校内活动以外不参加的人数基本相同,所以学校应注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鼓励并加以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锻炼的持续时间影响锻炼的效果。由调查数据可得知,有68人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内、30~45分钟的有162人、45~60分钟的有90人、60分钟以上的只有8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7%、40.5%、22.5%、20%。从以上数据得知商丘市中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大部分并未保持在每天1小时以上,而大部分学生活动时间是30~45分钟。因此,学校在关注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同时,也要把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一项“特殊的作业”布置下去,规定学生强制性完成,逐渐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无论是运动成绩的提高亦或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很大程度上是由活动强度所决定的。本研究对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度判定是根据运动后机体出汗的程度。
通过调查可以得出,商丘市中学生对于活动强度的把握很恰到好处。选择“微微发汗”的人数是最多的,有172人,占比43%;选择“中等出汗”的人数有126人,占比31.5%,将两者相加占比74.5%,说明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能够适度锻炼。选择“大汗淋漓”和“没有感觉”的仅占比13.5%和12%,总体上来看,运动负荷量过大或过小都是不提倡的。运动负荷量过大会产生疲劳,影响文化课的学习效率,而过小则不足以达到训练的效果。
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有很多。调查显示选择篮球、田径类、羽毛球和足球的人数排在前三位,分别占总人数的45.5%、45.5%、31%、24.5%。中学生选择项目与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分不开,由于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篮球场和田径场,因此学生选择篮球和田径类的占比就比较大。而游泳和拳击格斗类由于场馆的和专业老师的限制,选择占比就比较少。
1.7.1 商丘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促进因素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促进因素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老师的影响(45.5%)、同学朋友的影响(45%)、舒适的场地器材(36%)、体育成绩达标(35.5%)、家人经常锻炼(30.5%)。由此数据可以得知,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家人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促进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1.7.2 商丘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限制因素
根据统计调查可知,场地器材不足、缺少好多体育氛围、没有养成体育 锻炼的习惯、家长不支持以及学校领导不重视等成为了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限制因素。其中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53%)、学习压力大(50.5%)、怕累(45%)、缺少好的体育氛围(43.5%)、场地器材不足(41.5%)排在了前五位。由此看出限制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没有养成锻炼习惯,因此,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督促中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例如,学校多组织一些课余体育比赛,以此来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性。
(1)商丘市中学生对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是良好和积极向上的,参加的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参加的目的由原来的为了增进健康和完成学业转变为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以娱乐放松的形式来增强体质、增强同学、朋友、家人之间的交流。
(2)商丘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是良好的,但活动持续时间情况不令人满意,出于多方面原因大部分学生并未每天活动一小时以上。在运动负荷量方面,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把握量度。
(3)商丘市中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由于受运动场地及器材的限制,所以选择篮球和田径类的学生相对比选择其他项目的学生要多。这就说明体育器材和设施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4)商丘市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促进因素中老师的影响以及家人朋友的影响最为重要。而体育氛围却排在第六位,由此可见,学校应该注重营造体育氛围。
(1)政府和学校要继续贯彻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抓好体育课堂之外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工作。健全学校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各级领导共同协作,大力推进“体教融合”。
(2)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是在学校,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要抓好早操、课间操等课余体育活动,但在此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
(3)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多开展体育教学与课外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教研学习活动,开阔老师的眼界,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经验。
(4)政府要加大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学校要整合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