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阿昌族“蹬窝罗”舞蹈文化的传承保护与现代演变

2022-07-06 05:46丁玉田
客联 2022年4期
关键词:舞蹈文化传承保护

丁玉田

摘 要:中华民族发展历史悠久,在历史不断演变下,使得传统文化精彩纷呈,为人们提供了宝贵文化财富。其中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可谓是多姿多彩、绚烂夺目。少数民族聚居地中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衍生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成为少数民族文化呈现载体,这对人类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而本次研究中,主要阐述了阿昌族“蹬窝罗”舞蹈历史渊源,在此基础上针对“蹬窝罗”舞蹈文化传承与保护给出了建议,并针对该舞蹈现代演变进行探讨。

关键词:腾冲市阿昌族;“蹬窝罗”舞蹈文化;传承保护;现代演变

阿昌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数非常少,可以细化为大阿昌、小阿昌。纵观阿昌族发展历史,在历经岁月洗礼后,阿昌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但在舞蹈方面,阿昌族同其他民族相比,其舞蹈形式简单,种类较为单一,其中以群体“蹬窝罗”舞蹈最为典型,是腾冲市阿昌族代表性舞蹈。少数民族往往会在传统节日、嫁娶婚丧时跳起“蹬窝罗”舞蹈,人们围绕着窝罗神台,载歌载舞。而本文主要侧重分析“蹬窝罗”舞蹈文化的传承保护与现代演变,希望能够打破地域限制,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一、阿昌族“蹬窝罗”舞蹈历史渊源

阿昌族“蹬窝罗”舞蹈历史久远,从该舞蹈表现看,融合了原始狩猎、祭祀舞蹈等元素,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不仅可以达到娱神的目的,同时也能达到娱人的效果。从该舞蹈“窝罗”名字看,为阿昌族语言音译,人们将其看作是舞蹈时自然发出的欢呼声[1]。从舞蹈表现看,有大量的蹬腿动作,所以才称作“蹬窝罗”。对于蹬窝罗而言,在民间还有很多传说,使得蹬窝罗舞蹈起源众说纷纭,还有一种和阿昌族火塘文化相关联的说法,这使得阿昌族“蹬窝罗”舞蹈文化显得更为丰富多彩。

二、阿昌族“蹬窝罗”舞蹈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一)积极申遗获得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阿昌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属于人口较少的民族,这导致阿昌族的文化艺术人文生态环境薄弱,发展空间不足。虽然人口少,但阿昌族自身发展历史悠久,仍然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艺术财富,可从目前情况看,阿昌族舞蹈并未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也只有“蹬窝罗”舞蹈、阿昌族民歌被收录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但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较多数量,同时,相对而言在知名度方面并不高,所以无论是保护力度还是开发前景,都无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2]。对此,腾冲市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在具体实践中加大扶持力度,从地区情况出发,全面加强整合政府、民间各类资源,积极将阿昌族阿露窝罗节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有效带动“蹬窝罗”舞蹈文化得到良好传承,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完善“蹬窝罗”舞蹈文化保护机制

针对“蹬窝罗”舞蹈文化保护机制的制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并落实到实际中,同时还要加大力度筹集、投放有关该保护机制落实的专项资金,在此基础上,应当注重鼓励、支持民间艺人和传承人,促使更多人投身到“蹬窝罗”舞蹈文化传承与保护中,此外,也需要保证“蹬窝罗”舞蹈文化搜集、整理工作中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与专业设备,确保“蹬窝罗”舞蹈文化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3]。不仅如此,在地区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也可以积极成立相关民间组织、学会,为“蹬窝罗”舞蹈以及阿昌族其他文化艺术提供良好的交流空间,从而助推“蹬窝罗”舞蹈良好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各类文化传承机制制定中,要注重内容的细化,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比如,鼓励支持民间艺人、文化传承人,应当艺术能力鉴定分级、颁发有关证书、定期给予生活补助等方式落实。

(三)借助学校教育传承“蹬窝罗”舞蹈文化

目前,多数阿昌族青年已经接受过学校教育,在此形势下,传统社区内部、家庭成员之间的舞蹈文化传承渠道受到限制,再加上外来流行文化的影响,直接导致阿昌族青年群体弱化了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针对此,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自有的教育优势,将“蹬窝罗”舞蹈文化渗透到阿昌族青少年、儿童教育教学中,促使“蹬窝罗”舞蹈文化能够扎根于学校肥沃的土壤中[4]。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可以与阿昌族文化学者专家、教育工作者、民间艺人等,共同研究开发出符合地方教育需求的课程、校本课程、教材,使得阿昌族代表性文化艺术能够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以常态化方式运行,此外,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融入一些和“蹬窝罗”舞蹈文化相关内容,逐步强化学生对“蹬窝罗”舞蹈文化的认识,更好传承。

三、腾冲市阿昌族“蹬窝罗”舞蹈文化演变

(一)舞蹈动作演变

随着时代变化,“蹬窝罗”舞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舞蹈动作变得更加丰富。自1980年代起,我国逐步确立了阿昌族节日,这才使得人们开始恢复阿昌族窝罗节文化,通过不断整理,使得阿昌族传统歌舞得到一定传承。随后,人们深入探究、搜集大量的生产活动、神话传说,才逐步编制出多个蹬窝罗舞蹈动作。根据阿昌族人们需求变化,为在窝罗节庆祝中进行群体舞蹈,人们开始简化、创新舞蹈动作,目的在于化简动作,让更多人学习,实现群体舞蹈。从当前“蹬窝罗”舞蹈实际表演看,其舞蹈动作与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整体动作也更为灵活、轻快,动作幅度较小[5]。

(二)舞蹈伴奏演变

传统“蹬窝罗”舞蹈的曲调没有过多变化,整体较为固定,并且结构简单,曲子的唱词也多为即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实际表演过程中,主要由阿昌族中能唱能跳者领唱,随后众人附和。因为歌词属于即兴灵活编制,所以从其曲调看,多有一些拖延现象。上世纪83年以后,腾冲市政府开始加大力度重视发展阿昌族传统歌舞文化,也正是此时期使得蹬窝罗舞蹈音乐伴奏得到了更多创新,与此同时,也是受到傣族、景颇族等舞蹈影响,开始逐渐融入一些管乐、弦乐等元素。除此之外,在现代社会特色旅游业发展进程中,也带动“蹬窝罗”舞蹈规模越发宏大,众多人都积极参与其中。

(三)舞蹈功能演变

如前文所述,阿昌族的蹬窝罗最早和祭祀仪式存在紧密联系,早期舞蹈功能多为娱神祭祖,是人们祈求福泽的重要形式。但随着现代蹬窝罗发展,除了满足大众娱乐生活之外,也担负着发扬、展示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借助舞蹈文化表现形式,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符号,使得人们整体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得以增强。基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以往“蹬窝罗”舞蹈在村寨中的社会娱乐功能,而深化了文化艺术传承作用。

四、结束语

深入探究阿昌族“蹬窝罗”舞蹈文化传承与演变,不难发现,大众对舞蹈文化的掌握与认知正在逐步深化,而阿昌族人也充分认识到“蹬窝罗”舞蹈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究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文化内涵。现阶段,阿昌族蹬窝罗舞蹈在伴奏、舞蹈动作、舞蹈仪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也逐步由娱神发展到娱人。

参考文献:

[1]张娜.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阿昌族传统体育项目"蹬窝罗"运动传承与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技(广西)(2期):32-35.

[2]董诗稳.腾冲市新华乡阿昌族"蹬窝罗"运动的发展现状及推广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0):2.

[3]张娜.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阿昌族传统体育项目“蹬窝罗”运动传承与发展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2,033(002):32-35,40.

[4]唐白晶.舞蹈生态语境下的民间舞蹈传承与发展——以阿昌族舞蹈生态调查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5,28(6):9.

[5]唐白晶.舞蹈生态语境下的民間舞蹈传承与发展——以阿昌族舞蹈生态调查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5,028(006):46-54.

猜你喜欢
舞蹈文化传承保护
宜兴紫砂原料市场的开采现状与保护创新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探析
隆尧招子鼓传承保护研究
白马人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舞蹈真人秀对舞蹈文化的影响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的舞蹈文化解读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探析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民间组织在粤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分析